如何看日本新年号“令和”,首次以日本古籍为出处,不再沿用中国典籍?

In丶咕力咕力


以往日本的年号,均由公卿、重臣、学者从中华元典选取文词,呈天皇(天皇幼,则由摄政)确定。这种办法在日本成为传统定制。

这次日本强调“令和”年号首次从日本典籍中选出,去中国化的意图非常明显,但年号制度本来源于中国(只是清帝退位时已废除),采用的是汉字和受中国古典文化影响深刻的《万叶集》,日本文化的基因中离不了中国传统文化。


趣说正史


我是文开石,我有靠谱的答案。

为了表现自己本民族有文化的一种追求或者手段。

不过很可惜,没用。

《万叶集》的古本,就是日本用汉字记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只有当时的日本贵族才可以看懂。

《万叶集》是奈良年间(公元710~794)的作品。很明显也是学的呀。

东汉张衡《归田赋》:
仲春令月,时和气清。

这父一辈子一辈的关系多清楚。

取字的方法有些问题,显得没文化。

“明治”——向明而治。
“大正”——大亨以正。

看出来没有,从古籍中抽取字,作为年号、名字之类的,是中国的传统习惯。

之前日本取的字也很正,相当于缩写。

这次取得就有些别扭了,感觉就是凑了两个放一块的吉利字。

“令和”——初春‘令’月、气淑风‘和’。

看出别扭了吧。一句第三字,二句第四字。一个定【月】字,一个放后面形容【风】。

说白了这么摘字这叫不搭调。

非要用这俩字,我帮日本找解释。

《黄帝内经·灵枢·终始》
泻者迎之,补者随之。知迎知随,气可令和,和气之方,必通阴阳。

好不好,知道迎知道随,让你气可令和,还能通阴阳。

《汉书·传·贾谊传》法立而不犯,令和而不逆,贯高、利几之谋不生,柴奇、开章之计不萌,细民乡善,大臣致顺,故天下咸知陛下之义。

确立法律就没有人会犯罪,很好的执行命令就不会有人造反。依法治国顺顺当当的,多好。


文开石


日本人自恃清高,以为有文化,不就那点东西,哪一样不是从我大中华学来的。

日本人说,安倍的意思,这次没遵从前例,是从日本古诗集里找出来的“令和”二字。于是,国内有厉害的教授立即指出,这是从清史里摘录的:“乃赐令和珅自尽”。

这是令和的出处吗 😄

其实不奇怪,日本天皇的年号,很多都是借鉴。只要是汉字,不管说的通说不通的两个字,比如今年的,虽说是说出自日本诗集万叶集,但你还是能从我们古代著作中找到类似出处,而且可能还不止一个。

把中日年号一对比,日本天皇的年号跟我国古代皇帝的年号近似度很高,甚至还有完全相同的,比如“贞观”。

日本改元并不意味改朝换代,只是换天皇,1000多年延续至今,只是差点被美国人取缔。天皇正式更换是5月1日,宣布新天皇的年号是日本时间4月1日上午11点半,日本政府会通过政府发言人发表,同时知会195个国家与组织。


布衣吴新建


中日之间长期关于学生与老师的问题,这次又借助日本年号的问题再一次成为网络的热点,我的观点很简单,曾经的确是学生,但老拿这个说事,于己显得不够大气心胸狭窄,与对方别人也是不屑一顾的。

中国最近一直在讲大国工匠,国之重器,如果出一个成果俄国人跑过来说当年我援建的,出一个成果俄国人又跑过来说当年我手把手教的,你说我们心里什么滋味,如果俄罗斯天天说没有他们的援建就没有我们现在的主要工业体系,处处以老师自居,处处显摆自己曾经多么牛气,你说作为曾经的确受过俄罗斯巨大援建的国家,你说我们心里啥滋味?

不要动不动就拿这个说事,你教了别人一次,还想炫耀一万年吗?中国的自信,真的不应该该来自于古人的东西,更不是建立在一味贬低日本的基础上。


昭烈名臣


令和,从这次摘抄的日本《万叶集》来看,是指春天气象温暖美好的意思。据说《万叶集》是日本古人借用汉字读音(假名)标出本土诗歌的读音,因而属于原创。可是在多种中国典籍中“令”与”和”早就出现过,且包括了《万叶集》中相关诗歌的意思。可见,当初用汉字注释读音的同时,也借用了中文含义。

我们抛开”令和”二字的出典的源头不谈,专门探讨一下这两字的汉字含义,也有意思。首先,“令”字有三种意思,第一种意思是强调要做的事情或安排,比如官府依照时节发布的农事安排或执政意图等,因而往往称为时令。古代时令很重要,除了农事安排需要遵照时令之外,很多官方活动都必须依照时令,比如“秋后问斩”说的是死刑犯都要在秋后处决。当然在语境中也会转出其它意思,如令人心旷神怡,令人感慨万千等等。表达上级对下级的安排或行为要求就称为“命令”;第二种意思是一些曲调或歌词的标牌,如《将军令》、《如梦令》等。这是第一种意思的延伸,标称特定曲调或特定诗词格式。更进一步,还包括一些官职的称谓,如“中书令”、“县令”等;第三种意思是第二人称所有格的敬语,如“令尊”、“令郎”、“令嫒”等等,可转为美好的意思。

其次,“和”字含义更加广泛。但在“令和”的含义中,应当是指温暖,平缓。 此外,“和”是汉族最重要的文化精髓。2008年奥运会开幕大典用“和”字集中展现了中华民族和谐,团结全球各国人民的美好愿望。日本民族虽然自称“大和”,实际上他们历来就不讲究“和”,只讲究杀戮和抢掠。


霭秀桦


我个人以为,抛开个人恩怨,不掺杂个人感情因素来看待这个问题,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一个国家如何选择“年号"是它内部的事务,其它人不必太在意,至少不必过分解读。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给亚州文明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有目共睹,天经地义。

作为世界唯一没有间断的中华文明之所以曾经辉煌,就是因为它的先进性和包容性,如今中华文明正在再度走向辉煌,并且势不可挡!!!


云中绿荷


年号起源于中国汉代,日本人不惜余力的为之发扬光大,也是难能可贵的。

年号用以表明君主的施政理念,寓意非常深刻,常常取自儒家经典。

日本的文化都是学来的,哪有自己的东西呢?

日本新天皇继位的年号已经公布,可能是,一百多代天皇用汉家经典的文集作年号,中夹杂抄袭中国帝皇,建武,贞观等都被日本盗用过,日本这一次的年号选定有非常严苛的规定,下了大决心。

1.常用汉字

2.笔画不超过15画

3.尽量不受民间影响

4.不使用与大企业相同的字眼

5.出自日本典集

没想到日本官方上午公布年号,下午就被网友玩坏了。

“令和”据说出自,日本诗集《万叶集》,但是这个年号有些“血统不纯”啊。

嘉庆令和珅自尽。

哈哈哈,可真是有趣。

《万叶集》:于时初春令月,气漱风和。

然而与在它之前的东汉张衡的“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很不巧的撞车。

说到底,无论日本怎么巧立名目都难逃中华文化的影响,

第一,他用的汉字,第二,年号起源于中国。


逸谦吧唧吧


唉~

拿“中国古籍”说事的话,那么若“脱离中国古籍”就能代表什么,那么之前247个年号都来自中国古籍,又说明啥?你用的还是汉字,又说明啥?你的日子古籍还是汉字著述,又说明啥?

倭人总是搞不清楚名与实的关系。就好像当年整天价“一流企业作标准”,然后就成了作标准就是一流企业,结果日本企业一堆堆的自行其是的希奇古怪的标准,后来,那些标准都成了倭人自娱自乐的玩意,那么,一流了么?

天子有天子仪仗,那么用天子仪仗就是天子了?这么想、这么做的,绝大多数都成了枯冢朽骨,现在就看你的了。

还援助百济~

原来,日本也要挣个“援助”的道德名义呢,话说当时百济与新罗之争,是谁负谁?是谁欲吞谁?你倭贼助的是纣之虐,还是武王之伐?

还tnd援助~

这时候忘了天皇统治下的“一宇”了?

敢做不敢当的怂货。

——无陈词滥调,无不知所云,无酸腐鸡汤,无缤纷喧嚣,唯有一点赤诚真意,一点犀利深刻;君若有得,乞轻落玉指点赞、贵手转发;若有相左之真知灼见,请评论中不吝赐教。

長風浩荡


“令和”有追求和平的意思。日本这个国家,是给中国造成伤害和破坏最厉害、最严重的国家,跟随美国当走狗几十年,它发现看不到希望,又看到中国、中华民族强势崛起、势不可挡,去年以来,开始调整国策,有向中国靠拢的意向,但它明显是被迫的。中国和中国人,还是必须对日本抱以警惕,因为日本的本性是一头永不可改的恶狼。


沃克特尔


令和出自日本古籍,没有沿用中国典籍,只能说明一点,它想脱离中国文化的束缚。想独立,在文化上独立。可在文化上我们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可以说在这一点上咱们还是很自信的。仲春令月,时和气清。仲春令月,气淑风和等等各种出处,绕来绕去,它都跑不出中国文化的影响。只能说明日本人对于这一点自以为是,想有点自信,标榜自己有文化,这只能说明一点,和中国人谈文化那都是祖与孙的关系,想在文化上自立门户,立吧!反正是孙子辈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