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山东发现的古墓中,古人身高能超过两米?

剪影大历史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能不能不要听这些野史!

地方历史研究部门,能不能正儿八经写点文章。网上写野史的太多了,你们就别添乱了。

大家随便用脑壳想一想。

大概就在几十年前的抗战时期,国军士兵平均身高还不到1米7。

萨沙外公是江苏人,身高1米8,在今天来说就是略高的普通人,但那个年代他的外号就是大个子。

说起来,几十年前的医疗和饮食不可能比古代要差,至于遗传因素都是汉人后代,又没有像印度那样黄人被白人混血,怎么可能古人很高,现代人反而矮呢?

实际上,所谓的古人高,完全是漠视古代和近代度量衡的胡说八道。

北京的考古研究者做过长时间研究,通过在北京附近挖出了近百具人骨标本,推算古人身高。其中汉代43例,北朝16例,明清15例,还有其他。

依据股骨的长度推算该地区3个时期古代人群的身高,


结果显示:北京地区汉代组、北朝组和明清组男性居民的平均身高分别为

165.34(汉代)、163.79(北朝组)和165.32 (明清)cm;女性居民的平均身高分别为159.18(汉代)、162.97(北朝组)和158.57 (明清)cm。

客观数据在此,而众所周知北方人的身高比南方汉人要高一些。

可见这组身高比古人全国平均身高要高。

全国其他地方的研究也都是类似。

目前全中国发现很多古代墓葬,有大量遗骨甚至干尸,数量成千上万。

事实证明,大个子屈指可数。

海昏侯刘贺1米7,马王堆辛追夫人1米6,明清的遗骨更多,但男性基本都是1米6几到7几,没有发现很高的。

大体上说中国汉代到明清,男人平均身高不到1米7。

这并不稀奇。

在清末甲午战争中,精选出来的日本兵(已经是国内身高比较高的人,当年日本男人平均身高只有1米50几),平均身高也只有1米65,没有清军士兵高。

东亚都是这样,朝鲜人也不高。

甚至白人也不算高。

美国建国之前,曾经测量过成年男人(基本都是白人)的平均身高,结果只有1米68,还不到1米7。

至于胡说的古人个子高,都是换算错误而已。

商代的一尺,还不到今天的一半,一尺只有15厘米;

周代的一尺,也只有17厘米;

秦朝的一尺,20厘米;

东汉为23厘米,直到唐宋元明清才大体和今天差不多,打倒30厘米。

古书《孟子》中说周文王身高10尺,按照今天标准就是3米多,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世界上最高的人,写入吉尼斯纪录的是罗伯特·潘兴·瓦德罗,身高2.72。

那么,如果正确换算,周文王身高其实也就1米7,在当年算是高个子,但今天来说也就是普通。

至于孔子,身高9尺6寸,按照今天标准也不到1米7,哪里是什么高个子。



另外,还有些考古人员认为古人高,那是以前考古水平低下,胡乱套用洋人的身高算法去推测中国人的身高,结果推算出来的比实际要高得多。早在几十年前,这种推算方法已经被废除。

自然,一样米养百样人,以中国人口基数之大,偶尔出现几个巨人并不稀奇。

王莽麾下的大将巨毋霸,就是所谓的奇人,身高2米多。

项羽身高8尺多,其实为1米89,在当年已经是异人了。

清末还有个安徽异人叫做詹世钗,身高2.48米,曾经长期在欧洲巡回演出,留下很多照片。

至于其他的,主要是因为各种疾病导致身高暴增。这种人的身高是病态的,往往会导致各种严重疾病和早亡。

大过年的,这方面就不说了。

其实山东人本来个子就高,古代偶尔穿选几个身高超过常人的,也不稀奇。

目前山东省,也是全国平均身高最高的身份。

据2015年的一项全国普查,中国男性平均身高是169.7cm,其中的山东男性身高排第一,平均为175.44cm;其次是北京、黑龙江。

另据2016年山东省卫计委的普查,山东18岁男生平均身高为175.3cm,女生163.2cm。分别超过上一年度全国平均3.3cm、3.8cm,依然是全国第一。


萨沙


2017年考古最新发现的山东焦家遗址,出土的部族首领大墓,墓主身高竟然将近2米,大大超出了人们过去对古人身高的认知。


虽然山东人个子高,是国人的共同认可,“山东大汉”这个词也没有人有异议,争专利,可是2米高的高个是个较普遍现象,这一点还是大大出乎人们的想象。

对史书记载的山东大汉孔子的身高,《史记》记载孔子九尺六寸,换算到今天也有220厘米,和姚明差不多了,历来有诸多讨论,随着遗址考古的发现,这一讨论可以休止了。

这个发现,还解决了人们的一个疑问:兵马俑高度都在2米左右,是秦兵的真实高度吗?就在不久前,在四川的一个考古发掘中,出土的秦人尸骨,竟有1.85米,有人就提出了这种疑问,但是专家们予以否定。专家们的解释却五花八门,不能自圆其说。



(有个专家竟然说,那是因为秦军打仗都挑些大个子??)这次的发现,是不是对秦人的高度,也会有一个侧面的肯定?毕竟,秦人是山东人的一支西迁而来的。

还有一个历年来困惑后人的问题,就是看起来瘦小的黄色人种,为什么在冷兵器时代能轻易战胜高大威猛的白色人种?现在这个问题似乎也好解答了。也许,我们的祖先原来在体型上并不输白色人种。


可是,为什么那时的古人能长那么高,后来的我们竟然越长越矮了呢?

即使今天的山东,走在街上,动不动就看到一个两米左右的大汉?那也是不可能的。

我们知道,人的个子高矮,取决于许多因素,但是,重要的是,三个因素:遗传、饮食营养、生活习惯。

据专家们推断,除了遗传因素,发现遗址的古人生活的时期为农耕时代,那时候,人们已经广泛种植谷物和饲养家畜,饮食结构中,谷物、肉类已经十分丰富。人们饮食营养充足,自然就会长大高大。这些墓主人生前在部落中等级均比较高,吃的食物自然营养充足,长大特别高大也是情理之中。



另外,这个时期的古人,劳作,打猎,相当于现代人的坚持运动。生活也很规律,这一点也是不可忽视的。

为什么我们比古人矮了?我想,和白色人种集中的欧洲相比,我们这块土地上几千年来,战争太过频繁。中国的历史就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合合分分残酷的战争过后,生产凋敝,人们往往连基本的生活物质都难以保证,更不要说对营养的要求了,这样,就导致了我们整个人身体素质的普遍下降,直到今天,个子比古人矮了许多。

最有力的证据,就是和日本人的横向比较。咱中国人古时把日本人称为“倭”,“倭“就是矮个子的意思。直到抗战时,我们还习惯称之为“小日本”,可见日本人个子一定不高。但是在上个世纪短短的几十年里,日本人,特别是青少年的个子都不比我们矮。原因就是在我们的人民还在温饱线上挣扎的时候,日本人已经注重饮食的营养了。


山东古代高个子古人的发现,能给我们解决许多历史疑难问题,同时,也给了我们现代人深刻的启示:只有让人民过上衣食无忧,幸福安康的好日子,这个民族才有可能越来越高大,才能永远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本文为烟花三月09原创文章,转发请注明出处。不胜感谢。


烟花三月09


这是六年前的老新闻了。

六年前,济南供电公司曹范变电站在章丘市于家埠村施工的过程中,发现了一处古代墓葬,其中两座是清墓,另外十五座是汉墓。

在其中一座汉墓中,考古工作队发现了一具男性成年人的人体遗骸,骨骼保存相对完整,经过实际测量和理论推算,该男子活着时身高将近两米——注意,是将近两米,并非题主所云“超过两米”。

古人都这么高吗?

当然不是。

文献中记载的身高之所以显得很高,主要是因为尺度太小。河南安阳殷墟出土过商代的骨尺,一尺只有十五厘米长,还不到现代尺度的一半。河南洛阳金村古墓出土过周朝的铜尺,一尺只有十七厘米长,照此标准计算,周文王的一丈身高也就等于一米七而已,放到现代中国成年男子的世界里,那是很普通的个头。

从商周到明清,尺度不断变化,其基本趋势是越来越大。例如商代一尺有十五厘米,西周一尺有十七厘米,秦朝一尺有二十厘米,东汉一尺有二十三厘米,南北朝时一尺在二十三厘米到三十厘米之间,此后唐宋元明清的尺度绝大多数都在三十厘米以上。按照现代考古学界和经济史领域的主流观点,尺度之所以会变得越来越大,是因为官府对百姓剩余生产力的榨取力度越来越大。比如说历代官府都要征收布匹,前一个朝代每户每人征收一匹,后一个朝代想多征,又怕人民骂娘,只好继续按照每人一匹的标准征收,可是却把量布的尺子改大了,这样就能在实际上多征几尺布。

尺度越来越大,反映出来的身高数字也就越来越小。《孟子·滕文公上》将未成年人的身高定为五尺:“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当时一尺是二十厘米,五尺才一米,所以是未成年。而现代台湾人民形容青壮年男子时则说:“堂堂五尺以上的查甫子(台语,意思是小伙子)。”台尺跟大陆尺差不多,都是三十多厘米,五尺将近一米七,所以指成年。战国思想家荀子说:“文王长,周公短。”周公身高八尺,即使按战国一尺二十厘米计算,才一米六,所以荀子认为周公偏矮。可是明朝那位暴走神驴徐霞客老师身高六尺,就已经被朋友认为是异于常人的奇男子了,因为现在出土的明朝营造尺在三十二厘米左右,裁衣尺在三十三厘米左右,无论按当时哪种尺度去量,徐霞客的身高都接近两米。

从迄今出土的骨骸和尸体上看,古人的身高并不出奇,甚至还可能会比我们矮一些。例如大名鼎鼎的海昏侯刘贺身高在一米七到一米七五之间。另一位大名鼎鼎的马王堆女尸辛追夫人身高是一米五四,如果考虑到缩水因素再给她复原一下,最高也不会超过一米六。1994年湖北荆门市纪山镇郭家岗出土过一具战国女尸,复原后身高是一米六。1979年南京市随车乡桥冈村出土了明代商人华伟夫妇的尸体,男尸身高一米六四,女尸身高一米五二。2006年北京八宝山东侧出土了一具清代男尸,复原后身高是一米七。

生物学上有一个“躯体增大定律”,即动物躯体在漫长的进化中会慢慢变大。例如大象是由五千万年的始祖象进化而来的,而始祖象就跟现在的猪一样大;马是由四千五百万前的始祖马进化而来的,而始祖马就跟现在的狗一样大。我们人类在进化中也表现出了同样的规律:一千万年的远祖古猿身高不到一米,三百万年那位来自非洲的“人类老祖母”露西身高刚满一米,到了中国原始社会的半坡文明与河姆渡文明时代, 成年男子身高已经达到一米六左右了。

过去有学者根据原始人的骨骼化石推算出他们的平均身高在一米八左右,进而得出结论说原始人比现代人还要高,其实这个结论已经被现代考古学家与人类学家共同推翻:当初推算原始人身高所用的公式是欧美学者根据西方人的人体比例模拟出来的,并不适用于中国人。

当然,我们绝不排除这样的可能:无论在原始社会还是在古代中国,都曾经出现极少数特别高的个体。例如宋朝有一位武士名叫戴兴,按宋朝裁衣尺去量是七尺多,折合现代尺度在两米三左右。戴兴曾经给宋太宗当御马左直,即站在御马左侧当仪仗,让太宗感到很威风,可是太宗却找不到合适的御马右直了——谁的身高都比戴兴矮一截子。后来终于找到一个,每当太宗驻马横刀向天下臣民摆POSE时,那御马右直还得在脚底下垫个墩儿呢!


开周说宋


80年代,安徽的一条淮河支流拓宽挖出来很多坟茔,棺材都已彻底腐烂,只有骨头和少许陪葬,骨架普遍很大,不少身高都在180以上!听老人说以前的大个子很多,身体素质也很好,我爷爷清末出生,成年后一伙人挑粮食贩卖,一担一两百斤,一天能赶几十里路(身体素质很恐怖了),按照老人说的,我推算我们的身高降低应该从清末开始到八几年以后开始好转,别的地方什么情况不清楚,下降最严重的是中间的那个阶段,具体时间大家可以自己估算(疯狂的年代),主要原因是营养不良,大家看看现在的初中孩子,一米八的很普遍!


259995


近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山东大学、山东省文物局、济南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礼出东方——山东焦家遗址考古发现展”在国博开幕。

一位5000年前的“山东大汉”来到国博,以近2米的身高似乎在告诉你,史书里“身长九尺六寸”的孔子在古代绝非特例。那么,为什么在山东发现的古墓中,古人身高能超过两米比现代人还高?

1、孔子身高确实超过2米

《史记》中记载: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因为孔子的身高是九尺六寸,当时人们称他“长人”,认为他与常人不一样。那么,这里的九尺六寸是多少呢?

根据汉制一尺约合现代的21厘米至23厘米计算,答案是:孔子身高2.04米至2.28米。

这样的身高不要说在春秋时代,在当今也是罕见的“高人”。众所周知,孔子出生在鲁国,用现代话讲是“地地道道的山东人”。

孔子的身高对于古代山东人来说,绝非一个特例。“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无论是隋唐好汉还是梁山好汉,无论是秦琼秦叔宝还是行者武松,说到底他们全是——山东大汉。而山东大汉的主要标志之一就是身材要高大。

2、山东大汉的身高传统来自商人、东夷人

还是从孔子说起。史载,孔子的祖先是宋国人,宋国的来历是什么?

在西周初年,周公旦辅佐周成王平定“三监之乱”,遵循“兴灭继绝”的传统,封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在商朝的旧都——商丘建立宋国。也就是说,宋国人有商朝人的基因,与先朝的商人同出一脉。

那么问题来了:商朝人的身材很高吗?答案是:非常高!

据研究证明,商朝人来源于上古时期的东夷人,而东夷人以身材高大著称。《说文》解释:夷,东方之人也。从大从弓,会意,弓所持也。“夷”字本意就是:身材高大的人持弓而立。

由此可知,所谓东夷人就是身材高大、擅长使弓、生活在东方的人。而“夷有九种”,商朝人是九夷之一。

3、山东大汉的身高优势保持至今

山东人自古身材高大,史料中、古典小说中所称道的“七尺男儿”,多数情况下是形容山东人的,或者形容如同山东人那样的大汉。

2015年,一份全国性的身高普查显示,中国男性平均身高是169.7厘米,竟然低于170厘米?是的,没错!确实如此。如果这个平均身高的人是生活在山东(也确实有山东人的身高低于170厘米),会在民间被俗称为“二等残废”。为什么可以这样说?

因为这份调查同时显示,山东大汉的身高平均是175.44厘米,全国排名第一。排名第二和第三的分别是北京人、黑龙江人,平均身高分别为175.32厘米和175.24厘米。而排名在后三名的分别是贵州、云南、湖南,男子的平均身高在170厘米以下。

正是来自远古的基因,在山东人的体内留下了一个鲜明的特征:身材高大。并且,这个特征保持至今。


指动济南


人是会走的 山东人现在住在山东 5000年前在这块土地上的也是山东人吗 湖广填四川 填了三次 现在四川人还是三星堆文明的后人吗?美国newYork 还是英国约克郡吗?新德里还是德里吗?元末赤地千里 千里无鸡鸣 那时候山东人在哪儿?明初山西人被强制迁到山东 再往前 五胡乱华汉人被几乎杀光了 那时候山东住的什么人 ?再往前殷商时期,人主要在河南,山东住的什么人?东夷?再往前断代 国内都不宣传 唐代有昆仑奴 大抵是黑人或者浅黑色闪米特人 唐李世民是西戎混血 秦武王碧眼黄发 力能举鼎 现在的山东人百分之八十都是蒙古人种 凭什么认为5000年前这块土地上就住的一定是我们的祖先?


qzuser244099013


因为5000年前,也就是公元前4000年的这位山东大汉,很可能比后世的大多数人吃得更好。


从公元前9500年,到公元前3500年,被认为是人类从狩猎采集社会向农牧社会的转变过程,在这几千年里,人类开始驯化小麦,山羊,豌豆,马,葡萄,稻米,猪等等我们今天看到的大多数物种。到公元前3500年后,人类从猎人转变成了农民。


在这个过程里,人类的种群数量扩大,建立起城市,发明了文字,有了宗教和王权,但是也付出了代价。


其中一个代价,就是食物开始变的单调。(上图是大汶口文化村落复原图)


在狩猎社会,人类是彻底的杂食动物,在食物充裕的时候,男人在外打猎,女人则边照看孩子边采摘野果,回到家就是丰盛的一餐,大多数情况下,狩猎社会人类数量较小,每天不需要长期劳作,实际生活得比后世轻松得多。食物中蛋白质也较多。


而因为没有大规模驯养牲畜,于是传染病也很少(历史上的大多数传染病最早都是从动物身上传来的)所以当时的人,如果没有遇到意外,比如被老虎吃了的话,正常情况生命的长度和质量很可能比后世辛苦的农民要高得多。


而这位身高近2年的大汉,属于距今6500年-4500年的大汶口文化时期,处于新石器时代的中晚期,,部落及部落联盟构成了社会组织的主要形式,因此,集体狩猎、集体进行大规模的祭天活动已成为那时的社会常态。


正处于狩猎采集社会,向农耕社会的转变当中。在当时的部落中,地位较高的人,应该既可以享受狩猎采集社会的丰富食物,又可以享受农耕带来的先进文明成果,难怪活的这么滋润。



所以当时的人比后世,特别是明清民国时期要高,并没有什么奇怪:由于人口规模要少得多,当时中国也许只有几十到几百万人,完全靠丰富的生态资源过的很好。


以上观点来自一本前几天轰动一时的书: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


有人说,你骗我,这怎么可能,有证据吗?


还真有,因为在非洲有些狩猎民族,一直到19-20世纪初还保持着原始的生活方式。

(马赛族的传统房屋,是不是和大汶口文化挺像?)


马赛族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他们生活在东非的肯尼亚南部和坦桑尼亚北部草原地带,以游牧和打猎为生。2009年统计人口约84万,大部分人仍处于半游牧半狩猎生活状态中。


这个民族的男性身材修长,平均身高接近2米,面貌英俊,身披红绿绚烂的马赛花布,露出纤细长腿。

日本人曾测试过他们的视力,超过5.0的比比皆是(一般日本人在2.0以下),其中最优秀的甚至到了人类无法想象的8.0,这意味着他们能在10公里以外的大草原上识别出一头狮子。

前几年中央台有个电视节目也邀请过他们中的佼佼者来北京测试视力,结果成绩是5.0。

传统上他们吃生牛肉,喝牛血,不吃熟食,1935年英国人曾经对他们进行过体检,结果发现他们健康得让人难以想象:几乎连龋齿都没有。大自然已经帮他们完成了自然挑选。


把他们和近代生活在纯农耕文明下的日本农民(平均身高不超过150)对比一下,结果很明白了。


闭家锁的红枫


一千年以后,有一支考古队伍,挖掘出了瓷房子,于是他们也发文“为什么21世纪的古人住在瓷房子里面?”这个问题和今天网友们问“为什么在山东发现的古墓中,古人身高能超过两米?”是一样的。

第一、不能以偏概全

其实,无论古代还是现代,身高超过两米的虽然不是特别多,但绝不会没有,任何一个时代要是全力挖掘,都必然能找出“巨人”的身影。如果我们只看到一个小的点的话,就会陷入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如果后人只看NBA球员的身高数据的话,或许会惊讶的认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人都有两米以上,而像我这种一米七不到,反而成了侏儒。

第二、巨人在古代一直都是很突出很稀有的

我们读史书或者一些历史人物传记史,经常会看到对主人公身高的描写,动不动身长八尺,或九尺,为何会这样写呢?当然有文学上更加形象生动的需要,但无意间也表明,这种“巨人”其实是稀缺的,不常见的,突出的。


第三,人类平均身高一直在变化

影响人类身高的元素其实非常复杂,有基因,有土壤,有营养,有运动量,有饮食结构,也有疾病,还有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地域性,所以,我们没办法拿现在来和整个人类发展的历史来对比,并且说出个高矮来,只能更为有针对性,更精准的进行对比分析。


李艺泓


古人的身高能超过两米?

古人的身高当然能超过两米,现代人的身高也能超过两米。但你不能因为姚明身高超过了两米,就说现代人的身高“差不多都”超过两米。山东古墓中出土的大汉,身高接近两米,是一米九几的样子,证明先秦、先周时代的人,也有超过一米九的,但不是每个人都能超过一米九。

我们说孔子身高“九尺六寸”,有人按照现在的度量衡换算成220cm,这就换算错了,因为那时候鲁国的一尺比现在的一尺短不少,孔子的真实身高大略为195cm。当然这已经非常高了,所以孔子才被称作“长人”,就是“很高很高的人”的意思。他被称作“长人”,那证明普通人的身高,的确是要矮很多的。

古人的普遍身高是多少?来自考古的证据!

中国国内出土过许多古代聚落,其中古人体质研究是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古人身高。证明山东古代男女平均身高的确高于其他地域,但也只不过是男173左右,女164左右。

南方,珠三角地区西樵山文化(约5000年前),男性平均身高166cm,女性平均身高154cm。

山东,大汶口文化(距今约6500—4500年),男性平均身高172.26cm。

这是远古,我们再看秦朝以后的证据:

可以看出:

从5000年前,一直到现代,中国地域的人,男性身高普遍为166cm左右,女性身高普遍为156cm左右。

山东地区从古至今,男性身高普遍为173cm左右,女性普遍身高为164cm左右。山东地区男女身高较其他较矮地区高出5~8cm,这是因为山东地区远古为东夷聚集区,东夷族是有名的高大民族。至于说超过两米的,那只是特例。超过一米八的很常见,超过一米九的就被称作“大高个(长人)”,超过两米,会被称作“巨人”。


总而言之:古人的身高和今人的身高是差不多的(今人因为营养关系可能会更高一点),发现一个超过两米身高的古人遗骸,不代表古人的身高都超过两米。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逻辑。


豆子人民艺术家


在现代人看来,这或许有些让人惊讶。其实,这只是我们对古人不了解而已。可能是我们和古人离得时间太远了。现在人对于古人很多东西认识都是模糊的。古人平均身高可能不如现代人,但是也要分地域。山东素有山东大汉的称呼,在古代山东有人身高超过两米并不让人奇怪。古代著名的人,比如孔子、比如诸葛亮,其实都是身高很高的人。

由身高其实可以说到其他方面。有些东西现代人看着很好,但是凭借现在的科技其实是做不出来的,比如宋代的窑器等,汝官哥钧定,无论现代人使用何种科技手段,多么努力,其实是做不出来的。这些其实说明了,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智慧所在,不要以为现在科技发达了,就可以轻看古人的智慧。现在的人看似很聪明,可能还做不出来石器时代的器具,这一方面是因为现代的思考点不在这些方面, 另一方面也说明,无论是做什么,要做好,都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不是随随便便可以成功的。

总结一下,现代科技发达,手机电脑肯定要让古代人惊讶了,但是任何时候也不要低估古代人的智慧。举一个有意思的例子,都说古代人寿命不如今天的人,但是现代人因为老趴在电脑前、手机前,心血管病,颈椎、腰椎等病其实是明显高于古人的。所以说,古代现代各有好与不好,而且人也不可以穿越时空,所以要理性看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