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人物:南斗六星、四靈二十八星宿、十方諸天尊、圓明道姆天尊

南斗六星君

南斗六星君是管理世間一切人、妖、靈、神、仙等生靈的天官。南極長生大帝玉清真王,是南斗六星君的頂頭上司。因此南斗六星君的六宮都隸屬於南極長生大帝管轄。

道教人物:南斗六星、四靈二十八星宿、十方諸天尊、圓明道姆天尊

《星經》稱:“南斗六星,主天子壽命,也主宰相爵祿之位。”後民間流行“南鬥主生,北斗主死”的說法,道教吸收後將南斗六星神格化,成為司命主壽的6位星君。

《上清經》稱:“南斗六星,第一天府宮,為司命星君;第二天相宮,為司祿星君;第三天梁宮,為延壽星君;第四天同宮,為益算星君;第五天樞宮,為度厄星君;第六天機宮,為上生星君,總稱六司星君。”專門奉祀南鬥星君的廟宇稱南鬥星君廟。因南鬥專掌生存,故民間又稱為“延壽司”。

四靈二十八宿

道教崇奉的星神指四象和二十八宿。二十八宿,也稱“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我國古代為了觀測天象及日、月、五星的運行,選取28個星官作為觀測時的標誌,稱為“二十八宿”。

它又平均分為4組,每組7宿,與東、西、南、北四個方位和蒼龍、白虎、朱雀、玄武等動物形象相配,稱為“四象”,道教名之為“四靈”。 二十八宿在四象觀念的形成很早,至戰國初已見於記載。

道教人物:南斗六星、四靈二十八星宿、十方諸天尊、圓明道姆天尊

漢代緯書《尚書考靈曜》稱:“二十八宿,天元氣,萬物之精也。故東方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其形如龍,說‘左青龍’。南方井、鬼、柳、星、張、翼、軫七宿,其形如鶉鳥,說‘前朱雀’。西方奎、婁、胃、昴、畢、觜、參七宿,其形如虎,說‘右白虎’。北方鬥、牛、女、虛、危、室、壁七宿,其形如龜蛇,說‘後玄武’”。

道教對此天象加以擬人化,為之定姓名、服色和職掌,頂禮膜拜。四方四靈,自古以來只被作為守護神,地位是不很高的。但其中的玄武神自宋以後卻獨受尊崇,成為赫赫有名的真武大帝、玄天上帝,作為道教大神加以崇奉。

十方諸天尊

十方諸天尊也稱十方救苦天尊、十方大聖、十方大神、十方至真等。十方天尊即:

東方玉寶皇上天尊、南方玄真萬福天尊、西方太妙至極天尊、北方玄上玉晨天尊、東北方度仙上聖天尊、東南方好生度命天尊、西南方太靈虛皇天尊、西北方無量太華天尊、上方玉虛明皇天尊、下方真皇洞神天尊。

道教人物:南斗六星、四靈二十八星宿、十方諸天尊、圓明道姆天尊

《道門科範大全集》卷八五也有“十方應化救苦天尊”之稱,即“東方救苦玉寶皇上天尊”,其餘依次均加“救苦”兩字。 《太上靈寶洪福滅罪像名經》稱其為:“東方普慈救度天尊、南方大慈救苦天尊、西方慈敬護魂天尊、北方延生卻死天尊、東北方護魂保命天尊、東南方萬善慈救天尊、西南方延壽度人天尊、西北方弘普救度天尊、上方大慈普救天尊、下方扶衰延命天尊。”

《太上洞玄靈寶救苦妙經》說:“道言:十方諸天尊,數如沙塵,化形十方界,普濟度天人,委氣聚功德,同聲救罪魂。”為此,道教科儀中,常為祈福免災依次向十方禮仟祝禱。

圓明道姆天尊

圓明道母天尊又稱先天道姥、鬥姥元君、九靈太妙白玉龜臺夜光金精祖母元君,稱為象道之母也。民間信仰南鬥注生,北斗注死,故人有病,多向北斗乞命。

道教人物:南斗六星、四靈二十八星宿、十方諸天尊、圓明道姆天尊

道書中說鬥姆名紫光夫人,共生了9個兒子,即九皇,分別是玉皇、紫微、貪狼、巨門、祿存、文曲、廉貞、武曲、破軍。鬥姥額有三目,肩有四首,左右各出四臂,為三目四首八臂的女神,神像慈容照人,也是一位掌人間生死罪福的天神。

道教的一些主要宮觀,也有設有鬥姆殿的,鬥姆神誕之日,一說是農曆六月二十,一說是農曆九月初九。道教徒多於道觀內鬥姆殿舉行祈嗣或延生道場,祈禱健康長壽,子孫平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