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藝術的八大表現手段(體制內薦讀)

能當上一個領導者不容易,想當好一個領導者就更不容易,它要求領導者掌握好以下一些領導藝術。

用人的藝術

如何用好人,除了要端正用人思想,讓那些想幹事的人有事幹,能幹事的人幹好事外,在用人技巧上還要注意以下問題:

1、善於用人所長。用人之訣在於用人所長,且最大限度地實現其優勢互補。用人所長,首先要注意“適位”。實現了人才所長與崗位所需的最佳組合。其次要“適時”。“用人用在精壯時”。對看準的人一定要大膽使用、及時使用。第三要注意“適度”。領導者用人不能搞“鞭打快牛”,“快牛”只能用在關鍵時刻、緊要時刻。

2、善於用人所愛。愛因斯坦生前曾接到要他出任以色列總統的邀請,對這個不少人垂涎的職務,他卻婉言謝絕了,仍鍾情於搞他的科研。正因為有了他這種明智的愛,才有了愛因斯坦這個偉大的科學家。領導者在用人的過程中,就要知人愛人、幫人所愛、成人所愛。

3、善於用人所變。魯迅、郭沫若原來都是學醫的,後來卻成了中華民族的文壇巨人。很多名人名家的成功人生告訴我們:人的特長是可以轉移的,能產生特長轉移的,大都是一些創新思維與能力較強的人。對這種人才,領導者應倍加珍惜,讓他們在更適合自己的發展空間裡去施展才華。

領導藝術的八大表現手段(體制內薦讀)

決策的藝術

決策是領導者要做的主要工作,決策一旦失誤,對單位就意味著損失,對自己就意味著失職。這就要求領導者要強化決策意識,儘快提高決策水平,儘量減少各種決策性浪費。

1、決策前注重調查。領導者在決策前一定要多做些調查研究,搞清各種情況,尤其是要把大家的情緒和呼聲作為自己決策的第一信號,不能無準備就進入決策狀態。

2、決策中注意民主。領導者在決策中要充分發揚民主,優先決策方案,尤其碰到一些非常規性決策,應懂得按照“利利相交取其大、弊弊相交取其小、利弊相交取其利”的原則,適時進行決策,不能未謀亂斷,也不能錯失決策良機。

3、決策後狠抓落實。決策一旦定下來,就要認真抓好實施,做到言必信、行必果,決不能朝令夕改。一個領導者在工作中花樣太多,是一種不成熟的表現。

處事的藝術

常聽不少領導者感嘆:現在的事情實在太多,怎樣忙也忙不過來。一個會當領導的人,不應該成為做事最多的人,而成為做事最精的人。

1、多做自己該做的事。一般來說,擺在領導者面前的事情,主要有三類:一是領導者想幹、擅長幹、必須要乾的事,比如,用人、決策等;二是領導者不想幹、不擅長幹、也不一定要乾的事,比如,一些小應酬、一些可去可不去的會議等。領導者對該自己管的事一定要管好,對不該自己管的事一定不要管,尤其是那些已經明確了是下屬分管的工作和只要按有關制度就可辦的事,一定不要亂插手、亂干預。

2、多做著眼明天的事。領導者應經常去反思昨天、幹好今天、謀劃明天,多做一些有利於本地方或本單位可持續發展的事。比如,構想一個明晰且富於自身特點的長、中、短期工作目標,打造一個團結戰鬥且優勢互補的領導班子。

3、多做最為重要的事。比如,如何尋找到一條能適合本地經濟發展的新路子,如何調動下屬工作積極性。領導者在做事時應先做最重要和最緊要的事,不能主次不分、見事就做。

協調的藝術

沒有協調能力的人當不好領導者。協調,不僅要明確協調對象和協調方式,還要掌握一些相應的協調技巧。

1、對上請示溝通。平時要主動多向領導者請示彙報工作,若在工作中有意或無意得罪了上級領導,靠“頂”和“躲”是不行的。理智的辦法,一是要主動溝通,錯了的要大膽承認,誤會了的要解釋清楚,以求得到領導的諒解。二是要請人調解,這個調解人與自己關係要好,與領導的關係更要非同一般。

2、對下溝通協調。當下屬在一些涉及個人利益的問題上與單位或對領導有意見時,領導者應通過談心、交心等方式來消除彼此間的誤解。對能解決的問題一定要儘快解決,一時解決不了的問題,也要向人家說清原因,千萬不能以“打哈哈”的方式去對待人或糊弄人。

3、對外爭讓有度。領導者在與外面平級單位的協調中,其領導藝術就往往體現在爭讓之間。大事要爭,小事要讓。不能遇事必爭,也不能遇事皆讓,該爭不爭,就會喪失原則;該讓不讓,就會影響全局。

運時的藝術

時間是一種無形的稀缺資源,領導者不能無視它,更不能浪費它。

1、強化時間意識。有人作了統計:一個人一生的有效工作時間大約一萬天。一個領導者的有效當“官”時間就是10-15年。一旦錯過這個有效時間,你思想再好、能力再高,也常常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所以,領導者要利用這寶貴的時間多做點有意義的事。

2、學會管理時間。當一件事擺在領導者眼前時,應先問一問自己:“這事值不值得做?”然後再問一問自己:“是不是現在必須做?”最後還要問一問自己:“是不是必須自己做?”只有這樣才能比較主動地駕馭好自己的時間。另外,還要注意不隨便浪費別人的時間。領導者要力戒“會癮”,不要動不動就開會,即使開會,也應開短會、說短話。浪費別人的時間等於謀財害命。

3、養成惜時習慣。人才學的研究表明:成功人士與非成功人士的一個主要區別,就是成功人士年輕時就養成了惜時的習慣。要像比爾·蓋茨那樣:能站著說的東西就不要坐著說,能站著說完的東西就不要進會議室去說,能寫個便條的東西就不要寫成文件。只有這樣才能形成好的惜時習慣。

理財的藝術

經費不足是當前各單位普遍存在的一個主要問題,它要求領導者要提高理財藝術。

1、懂得怎樣去找錢。找錢就是要學會“開源”,也就是要利用各種可行的途徑去廣開財路、增加收入。比如,要經常開動腦筋到省、市、縣有關部門支爭取各種資金,千萬不要將“開源”的希望寄託在亂收費上。

2、懂得怎樣去管錢。按照上級的有關規定,領導者不能直接管財務。但這並不意味著領導者對單位的經費使用情況不聞不問,對單位的一些主要經費開支情況,領導者一定要定期進行審核,看看有沒有違規違紀的情況,有沒有不該花的錢。

3、懂得怎樣去用錢。

說話的藝術

說話是一門藝術,它是反映領導者綜合素質的一面鏡子,也是下屬評價領導者水平的一把尺子。領導者要提高說話藝術,除了要提高語言表達基本功外,關鍵要提高語言表達藝術。

1、做到言之有物。所謂言之有物,就是領導者在下屬面前講話,不能空話連篇、套話成堆,要儘量做到實話實說,讓大家經常從領導者的講話中,能獲取一些新的有效信息,能聽到一些新的見解,能受到一些新的啟發。

2、做到言之有理。領導者在下屬面前講話,不能官氣十足,應注意情理相融。要做到情理相融,講道理不能搞空對空,一定要與下屬的思想、工作、生活等實際緊密結合起來,力求以理服人。講話不能信口開河、語無倫次,一定要讓人感到條理清晰、層次分明。不能拿大話來壓人,要多講些大家眼前最關心的問題、大家心裡最想弄明白的問題。

3、做到言之有味。領導者在下屬面前講話時,語言要帶點甜味,要有點新意,要有點幽默感。鄧小平有一句話大家耳熟能詳,“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這話說得形象生動,意味十足。

激勵的藝術

管理要重在人本管理,人本管理的核心就是重激勵。領導者要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就要學會如何去激勵下屬。

1、激勵注意適時進行。美國前總統里根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對下屬給予適時的表揚和激勵,會幫助他們成為一個特殊的人”。一個聰明的領導者要善於經常適時、適度地表揚下屬,這種“零成本”激勵,往往會“誇”出很多為你效勞的好下屬。

2、激勵注意因人而異。領導者在激勵下屬時,一定要區別對待,最好在激勵下屬之前,要搞清被激勵者最喜歡什麼、最討厭什麼、最忌諱什麼,儘可能“投其所好”,否則,就有可能好心辦壞事。

3、激勵注意多管齊下。激勵的方式方法很多,有目標激勵、榜樣激勵、責任激勵、競賽激勵、關懷激勵、許諾激勵、金錢激勵等,但從大的方面來劃分主要可分為精神激勵和物質激勵兩大類。領導者在進行激勵時,要以精神激勵為主,以物質激勵為輔,只有形成這樣的激勵機制,才是一種有效的激勵機制,才是一種長效的激勵機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