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文學、藝術、科技”,探析因何說“西漢文化”承上啟下

前言

在中國悠久的歷史長河中,不同的時代會產生不同的思想文化,同一個時代的不同發展階段同樣也會產生出不同的思想文化。

這些思想文化並不是相互獨立的,在其內容的豐富以及形式的發展上都是一脈相承的,決不能將它們割裂來看待,正是這些豐富多彩的思想文化才共同匯聚成了今天燦爛的華夏文明。中國古代歷史時期產生了無數的文人墨客,他們用自己燦爛的文筆和淵博的知識,為今天的中國留下了精彩的歷史作品。

隨著生產力的不斷髮展和變革,國家形態也在不斷更迭,從奴隸制國家到封建國家,從為奴隸制服務的思想文化到為封建統治服務的思想文化,都體現出了各自的時代特徵。國家形態的不同導致了思想文化的不同,但是在同一種國家形態的發展中,思想文化同樣也會隨著社會經濟的變化以及各方面原因的影響產生出不同的表現形式。

關鍵詞:“文學、藝術、科技”,探析因何說“西漢文化”承上啟下

賈誼

同樣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人類對於自然界的認識也在不斷豐富和深入,尤其是在天文曆法方面更是凸顯了古代人民傑出的智慧思維。當發展到國家形態,人類就開始探索各種天氣情況出現的原因,天圓地方歷來都是中國古代人民對於所處天地之間環境的一種描述,雖然有很大的錯誤性,但是畢竟也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對於自然界認識的渴望。

《淮南子》載:"孟夏之月,以熟谷禾,雄鳩長鳴,為帝候歲。是故天不發其陰,則萬物不生;天不發其陽,則萬物不成。天圓地方,道在中央,日為德,月為刑。"

西漢作為中國古代封建歷史時期第一個維持著長時間統治面貌的封建政權,不僅有著強大的政治、經濟以及軍事實力,在思想文化、文學造詣、藝術創造以及天文曆法方面也都有著相較於當時來說比較先進的發展水平。尤其是漢賦和樂府詩歌的創造,成為中國古代歷史文學領域的一大重鎮。本文主要從文學、藝術以及科技的發展三個方面來具體介紹西漢時期先進的社會文化。

關鍵詞:“文學、藝術、科技”,探析因何說“西漢文化”承上啟下

古代"天文臺"

承上啟下的漢賦以及漢代民歌—樂府詩歌

西漢時期在文學方面的主要表現形式就是漢賦和樂府詩歌,這種獨特的文學表現形式不僅在西漢時期產生了重要影響,甚至在東漢以致三國時期都還具有著深遠的文學影響力。從當時西漢的文學發展情況來看,漢賦作為西漢中層以上社會一直都是佔據著重要的文學地位,並且擁有一大批在漢賦的創作和革新上有著重要貢獻的文學家。

漢賦在西漢時期主要有兩種表現形式,之所以稱它為承上啟下,首先就是因為漢賦其中的一種表現形式就是騷體賦。騷體作為一種古老的文學表現形式依然在西漢的詩賦中煥發了生命力,從楚國時期的屈原創立騷體表現形式一直到西漢大約也有了數百年的時間,所以漢賦對其形式的繼承,不可不謂承上之功。另外一種漢賦的表現形式就是在漢朝初年才定型的散體大賦。

《史記》載:"瞝九州而相君兮,何必懷此都也?鳳皇翔於千仞之上兮,覽德?軍而下。彼尋常之汙瀆兮,豈能容吞舟之魚!橫江湖之鱣鱘兮,固將制於蟻螻。"


關鍵詞:“文學、藝術、科技”,探析因何說“西漢文化”承上啟下

騷體詩記錄

這種散體大賦基本上是在西漢初年文人墨客的文學探索中創立的,雖然起源於漢初,但是發展非常迅速,僅僅經過了百餘年就成為了西漢文學的主要變現形式,甚至在昭宣以後取代了騷體賦的地位。西漢初期主要流行騷體賦,當時的政治家像賈誼、枚乘等人也有著極高的文學功底,《吊屈原賦》、《鵩鳥賦》名震西漢文壇。漢武帝之後就是散體大賦的流行階段,最著名漢賦家就是司馬相如。

其創作的《子虛賦》、《上林賦》都具有磅礴的皇家氣勢,深受宮廷貴族和封建官僚的喜愛。樂府詩歌的創立主要來源於基層社會的民歌,這些民歌蒐羅範圍及其廣泛,不光具有漢族民歌,也涵蓋著眾多少數民族歌曲。樂府詩歌的創作內容相比漢賦來說更加貼近現實社會的主體,比如漢匈大戰、民間疾苦等等都是樂府詩歌的題材來源。


關鍵詞:“文學、藝術、科技”,探析因何說“西漢文化”承上啟下

樂府詩集

西漢時期藝術形式的創新和發展

西漢初期由於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前幾任統治者都比較注重為百姓提供一個寬鬆自由的生活和發展環境,並且大幅度縮減賦稅,這為西漢的經濟復甦和之後的強盛奠定了重要基礎。藝術在今天看來都算是一個比較高端的領域,在近兩千年前的西漢時期更是如此,所謂的藝術從當時的記載以及出土資料來看基本上都屬於封建官員、貴族和皇家所有。

《漢書》載:"二月,至長安。蕭何治未央宮,立東闕、北闕、前殿、武庫、大倉。上見其壯麗,甚怒,謂何曰:"天下匈匈,勞苦數歲,成敗未可知,是何治宮室過度也!"

並不是說民間藝術不算藝術,這主要是因為民間藝術和封建官方的藝術表現形式來說,並不能代表符合當時意識形態的藝術風格。在那個封建統治建立的時代,從很大程度上還是官方所展現的藝術風格更具有代表性。當時藝術風格具體表現在皇家的宮廷建築、封建官員的府邸建築以及墓葬建築當中。

關鍵詞:“文學、藝術、科技”,探析因何說“西漢文化”承上啟下

西漢作家採風

宮廷建築的藝術風格磅礴大氣,講究金碧輝煌,當時十分流行的就是木製建築結構,長安城是當時全國的建築藝術中心,整個都城的建造風格基本上都是按照皇家應有的規格進行修建,皇帝所居住的內宮更是如此。相對於嚴肅磅礴的宮廷建築來說,一般官員的府邸就顯得十分低調和小眾,但是麻雀雖小,可五臟俱全,官員的官邸雖然在建築形式比不上皇家,但是在藝術裝飾上卻十分豐富。

皇家建築的裝飾一般都較為單調,為了凸顯皇帝的威嚴,裝飾都顯得十分冷冰冰,缺乏生命的氣息。而官員建築的裝飾則是更加註重花鳥魚蟲、人物勾勒的美感,具有非常的靈活性和人文性。在墓葬的裝飾上,最為著名就是西漢的畫像磚了,裡面的題材更是非常廣泛,畫上的人物逼真、各具形態,充分表現了當時豐富的藝術表現風格。

關鍵詞:“文學、藝術、科技”,探析因何說“西漢文化”承上啟下

未央宮

西漢時期在天文曆法方面的發展

中國古代人民最為關注的就是天象了,每到夜晚,他們都會閒下心來仰望星光滿目的夜空,對其充滿著各種幻想。起初由於人類的思想還不夠進步,只是單純地觀察而已,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的進步,他們開始想要憑藉自己的努力去認識自然界,認識自己觀察已久的星空。

早在中國的傳統經書《春秋》中就已經有了關於哈雷彗星的確切記載,當時還處於春秋時期,這一發現比世界領先了千年之久。《淮南子》更是記載了周武王伐紂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哈雷彗星,這充分顯示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探索精神以及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西漢時期更是在前人的科學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和總結,《淮南子》一書有著關於太陽黑子的最早記錄。

《漢書》載:"甲申,日出赤如血,亡光,漏上四刻半,乃頗有光,燭地赤黃,食後乃復。闢不聞道茲謂亡,厥異日赤。三月乙未,日出黃,有黑氣大如錢,居日中央。"

關鍵詞:“文學、藝術、科技”,探析因何說“西漢文化”承上啟下

西漢畫像磚

《五行志》中關於黑子的記錄要比《淮南子》更加確切,主要包括了黑子的形狀、出現的時間。關於天文星象的研究風靡一時,漢武帝時期還發明瞭渾天儀作為測量天象的主要儀器。西漢時期對於天文的深入瞭解,為之後的歷法修訂奠定了重要基礎。

直到漢武帝統治前期,西漢還一直採用之前的《顓頊歷》,這部曆法在周朝修建,由於種種缺陷在西漢時間的界定上已經出現了重大誤差。為了保證正常的作息需要和農業生產需要,西漢重新制定了更為先進、準確的《太初曆》以供使用,並且將二十四節氣納入其中,這對於中國天文曆法的發展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關鍵詞:“文學、藝術、科技”,探析因何說“西漢文化”承上啟下

太初曆

評價

西漢作為中國古代封建歷史時期一個重要王朝,不僅僅在政治、經濟以及軍事上取得了重大的成就,雖然我們印象中西漢更加註重的是與匈奴之間的戰爭,但是從實際上來看,漢匈大戰只是西漢王朝歷史發展過程中的一個小部分。西漢統治者對於思想文化的建設、天文曆法的發展以及藝術形式的創新都是十分關注的。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思想文化,我們不可能要求西漢時期的文學作品從一誕生就能夠具有明清小說時期的那種通俗形式,這是不符合社會發展正常趨勢的。漢賦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中的地位始終都是不能忽視的,它從繼承騷體賦這種嚴謹拘束的文學風格,經過西漢文學家的發展和改革,變成了之後極具皇家風範、磅礴大氣、揮灑自如的宮廷文學,這是文學發展的進步。

在藝術形式上不僅僅告別了西漢以前那種單一、樸素的藝術風格,而且隨著封建社會的不斷髮展建立起了一套極具時代特色的藝術風格和氣息。皇家建築雖然略顯嚴謹,但是在一些具體的裝飾方面也更加具有人文氣息,不再是冷冰冰的建築。普通官宦人家的房屋建築也是更注重對於細節的裝飾,如內飾風格、房屋造型等等。所以說社會經濟的發展,就會使得人們,尤其是當時的封建統治集團更加註重追求這種藝術文化。

天文曆法在西漢時期取得革命性的發展,這不是僅僅依靠西漢人民才取得的成果,這是千百年來無數勞動人民長期積累的經驗和成果再加上西漢時期的繼承和創新才取得的。西漢在天文曆法方面的進步為之後封建王朝的科技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東漢時期的地動儀等等儀器設備都是在西漢的研究成果上發明創造出來的。

參考文獻:《漢書》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