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区江堤发现一座抗战碉堡,见证南京保卫战最后战斗

扬子晚报网4月1日讯(记者 张可)“鼓楼区滨江绿道边,现身一座南京保卫战碉堡!”昨天,有抗战史学者给扬子晚报打来热线,希望这座见证了南京保卫战中最后惨烈战斗的抗战碉堡能够得到保护。

近期,中山码头至三汊河段的江边南路滨江绿道通行。根据江苏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原副巡视员吕建国提供的线索,抗战史学者、江苏省行政管理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丁进在滨江绿道边新发现一座被忽视的抗战碉堡,需要得到有效保护。

鼓楼区江堤发现一座抗战碉堡,见证南京保卫战最后战斗

碉堡位于长江、夹江和秦淮河的交汇处,对面江心洲和潜洲都在控制范围之中。如果不是滨江绿道建成通行,这座江堤上的碉堡并不容易被发现。碉堡为圆柱状,顶平,直径3米。碉堡露出地面约0.96至1.68米, 其西南、向西和西北方向有三个射击孔,射击孔防雨檐都被战斗损毁,未见出入口。

这座碉堡的构筑特征,和已经公布为文物的紫金山碉堡群、西山碉堡群基本相同。丁进初步判断是一座轻机关枪工事。在滨江绿道散步、下棋的多位老人回忆,附近江边原来有多座抗战时期的碉堡,现在就剩下这一座了。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城沦陷。中山码头两侧的下关江边,呈现人间地狱般的悲惨景象。在三汊河担任掩护任务的中国军队第七十八军三十六师二一一团三营全部官兵,未能渡江归建。

中国军队宪兵副司令、首都警察厅长萧山令将军,12月13日上午在波涛汹涌的长江边上,率残部与冲上来的大批日军激战,伤重殉国,时年45岁。1984年,民政部门追认萧山令为革命烈士。2014年9月,国家民政部公布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萧山令名列其中。

2018年7月,南京市政府公布第二批南京市历史建筑保护名录,其中包括紫金山碉堡群。根据《城乡规划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和《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丁进建议,区规划行政部门先将这座抗战碉堡登记为历史建筑,报送上一级规划行政部门,继而由市规划行政部门将其列入第三批南京市历史建筑保护名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