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中国搏击70KG之殇,专家说出中国拳手弱在哪

搏击界有句行话,叫得70KG者得天下。

意思就是,作为一个搏击赛事,只有真正全方位掌控70KG级别,才叫真正掌控行业地位。

专栏:中国搏击70KG之殇,专家说出中国拳手弱在哪

之所以这么说,其实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从观赏角度来看,一个拳手在70KG的时候,他的速度和力量能达到真正的平衡。70KG属于拳手身型的黄金比例;第二个原因,在于70KG,是东西方交界的一个级别。西方人崇尚重量级比赛,难出小级别选手,而亚洲重视小级别,大级别选手顶级选手非常罕见,只有70KG,成为东西方互相融合的公斤级别。关注度大,明星拳手的数量远远大于其他级别。

但是即便如此,中国搏击发展了这么长时间,70KG却一直是职业搏击界的一道心槛。

作为中国原创的格斗赛事,昆仑决诸神之战在含金量上无可争议是世界顶级,国内第一的70KG赛事。参加国家,人数最多,为当今世界70KG输送冠军与人才最多。但是,在众多的英雄谱中,仍然缺少中国选手名字。

专栏:中国搏击70KG之殇,专家说出中国拳手弱在哪

五年来,只有两个人进入到了诸神之战四强,分别是首届诸神之战的“野狼”焦富开,以及今年爆冷闯入总决赛的“狙击手”冯兴礼。

在他们身后,是一排排熟悉,但是又让人惋惜的名字:孔令丰,田鑫,吴雪松,张德政,李世远,刘海南,胡亚非……

他们不是没有贡献过顶尖的表现,田鑫击败过古拉宾,吴雪松更是连续KO了坎特斯和泰范。但是中国70KG目前只能在战役上取得进展,但不能在战略上取得突破。

专栏:中国搏击70KG之殇,专家说出中国拳手弱在哪

即便是跳出昆仑决的赛事,同样有非常多的优质的70KG人才,很多拳迷也能说出他们曾经与世界顶尖的选手较量且在单场水平接近。但是理性分析,排开感情因素,每个选手都有创造奇迹的可能,但是要成为一个真正国际上认可的成绩,其一需要长期稳定的成绩,其次需要国内外多个赛事成绩,在不同规则体系,不同风格拳手对决上都能贡献稳定的胜率。在这一标准上,我们很难说是成功。

原因有三点:

第一, 中国搏击在现阶段,尤其在70KG上,缺乏真正的体系风格的建立。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流派。在更多还是依赖于散打体系的转型选手。在这点上,中国要远远落后于日本与泰国。中国并非没有好的选手,但是在有好的选手在成绩上突破后,是否在风格上战术上能吸取经验,从而输出稳定的教学体系,培养高质量的明星教练团队很重要。

中国不是没有好的搏击俱乐部,但是这些俱乐部并没有在风格以及文化上建立优势,没有优势,就没有向心力。也就是没有更多的海外选手进驻。

像迈克拳馆、播求拳馆的强盛,除了拥有高质量的教练团队,能将选手复制,批量生产外,还有一点就是因为文化的向心力,他们吸引了全世界各个国家的选手进驻,这些选手能够将自己不同的风格又带入到拳馆体系中,补充成为拳馆的教学体系的一部分。

第二、 赛事产品设计上,而国内搏击赛事更多是头重脚轻,非常注重打造头部明星,打造“无敌人设”,在档期与交手对手上,存在一些“投机”和设计。这样其实非常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正如当今的中国电影。尽管在各大电影节能够获得主单元的奖项,但是一换算到整体,缺少风格辨识度的中国电影至今没有被国际认可,能否出口的电影寥寥无几。说实在的,中国拳手缺少青训体系打造。

第三、 就是中国选手在70KG选手的资质和天赋要弱于其他国家;笔者曾与搏击界著名解说王亚伟,张太海谈到这个问题,运动员出身的王亚伟尤其强调了经验以及风格的问题。甚至指出,其实亚洲选手在先天性条件在70KG上要落后欧洲一些,即便是整体要强于中国很多的日本,在魔裟斗之后也没有顶级70KG选手了。而张太海认为即便是泰国选手实际更多集中在小级别,在70KG整体实力上也弱于欧洲,但之所以可以取得很好的成绩,其实是来源于选手绝对经验的优势。泰国选手往往在20多岁已经身经百战,很多时候,他们能靠比对手更深的对于擂台的理解战胜对手。

专栏:中国搏击70KG之殇,专家说出中国拳手弱在哪

青训体系打造非常依赖于基础赛事,中国职业选手能参加的高质量的比赛实在太少。高质量的比赛对于选手的成长磨炼是非常明显的。第一是心理成熟度,选手在年轻的时候,成功失败经验都非常丰富,不会受到太大的心理波折。其次是,选手在比赛中,会接触到不同的风格的对手,因此会在成长过程中不断补足自己的短板,让自己不至于被某种突如其来的打法相克的选手所克制。

在这点上,身经百战的泰拳王子播求,“美丽死神”阿尔图路.奇斯辛柯都是榜样。与东西方风格相异的交手游刃有余。

从这个角度,昆仑决做决胜密码,以及2019年的俱乐部联赛的确有着深远的战略部署。很多拳迷至今没有理解到联赛对于选手培养的意义。对于年轻拳手而言,联赛意味着密集稳定的赛程,不仅仅是单场突破的问题,而是在整年春夏秋冬中都要在各个阶段保持状态,合理分配体能,加上丰富的比赛的经验的积累,以及主客场氛围体验,以及团队意识培养。这对于选手的综合能力培养起决定性作用。

20岁出头的祝宝通是从昆仑决曾经的业余赛事城市英雄冒尖出来的选手。而如今,昆仑决对他的科学的培养是值得借鉴的。

在2018年之前,祝宝通只能偶尔打一下诸神之战后备战慢慢练级,但是在2018年,祝宝通突然蜕变。

在2018年祝宝通参加了决胜密码俱乐部联赛,昆仑决诸神之战后备战,欧洲ENFUSION融合之战,泰国播求创办的ALL STAR等多场赛事,并与卡拉多,帕什波林两名金腰带选手交过手。虽然遗憾告负,但是从比赛内容上来看,祝宝通表现上已经和他们处于毫厘之间。

专栏:中国搏击70KG之殇,专家说出中国拳手弱在哪

而冯兴礼战胜了ENFUSION冠军进入决赛爆了大冷门。虽然冯兴礼晋级一路坎坷,每次都能绝境翻盘,可以说是有幸运女神眷顾。但是冯兴礼却拥有着成为顶级选手的心理特质。军人出身的他,遇到过各种绝境,但是从来没有在心理上崩盘,总能以弱胜强。如果加以更多的国际比赛经验补足技术短板,冯兴礼还能再进一步。

但是说到底,中国选手不是一两名选手发挥好了就能翻身的问题,即便冯兴礼打出逆天表现,在70KG中国选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赛事对于选手科学的打造培养,以及像昆仑决俱乐部联赛的打造至关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