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当官和捐钱当官有什么区别?差的真不是一星半点

自科举创立以来,官员选拔就有了一套较为客观的标准和流程。也正是因为科举制度的效果,所以,很多朝代都把科举视为正途。跟科举并行的,还有靠捐纳当官的。也就是常说的卖官鬻爵。

通过这两种途径获得官职,在过去都较为常见。因为清朝时,捐纳当官也有一套较为完整的制度。所以,为了对比这两种途径官职的不同,我们就把科举跟捐纳同时放在清朝框架内。


科举当官和捐钱当官有什么区别?差的真不是一星半点

这里先简单讲一下清朝时的科举和捐纳。清朝时,参加科举的学子先要通过童生试,获得秀才身份。然后参加乡试,获得举人身份。

再参加会试,获得贡士身份。最后参加殿试,获得进士身份。进士中,级别最高的,就是状元、榜眼、探花。

科举当官和捐钱当官有什么区别?差的真不是一星半点

参加科举考试,只能靠自己的本事。因为每一级别的考试都非常严格,严禁徇私舞弊。清朝因为科举舞弊,连考官都杀了好几个。

即便殿试结束,获得进士身份后,还要再参加复试,防止造假。所以,科举当中,级别越高,越有含金量。

科举当官和捐钱当官有什么区别?差的真不是一星半点

对于捐纳当官的途径而言,官职级别越高,越有含金量。因为他们要掏的银子越多。所以,那些可以捐纳当官的人,首先最要紧的就是有钱。否则一般普通家庭,根本拿不出那么多银两。

所以,当官捐官的,大多是商人为主。商人通过捐官获得官员身份后,即便没有授予实际官职,也可以借着官员身份获得特权,保护自己的家族利益。

科举当官和捐钱当官有什么区别?差的真不是一星半点

不过,除了有钱,更重要的一点在于,想要捐官的人,必须获得乡邻担保。同时,当地官员也要为他开籍贯证明和清白册。如果这个人是国子监的学生,就要有国子监的证明。只有这些步骤证明,才有资格获得捐官身份。

如果从能力、人品而言,捐官跟科举,不能成为高低衡量的标准。《儒林外史》中有一个名为周进的学子,就是用捐官的方式获得监生的头衔,最后一举考中,担任广东学政。如果考察他当官的作为,也是一个合格的官员,不搞贪污腐败、胡作非为那一套。而科举做官的,也保不齐有几个贪官污吏。

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一部以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典型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描写了一些深受八股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反映了当时世俗风气的败坏。

吴敬梓

科举当官和捐钱当官有什么区别?差的真不是一星半点

既然都是挑选官员的途径,那么捐纳跟科举最大的不同,还是在官职上的区别。对于捐纳,它可以获得的职位,并不是像我们想象中那样,只有几个低级职位可以担任。相反,清朝的时候,开放给捐官的职位并不低,但是都有规定。京官当中,尚书、侍郎这样的高级官员不能捐。地方官中,总督、巡抚、布政使这以级别的不能捐。

其余官职,级别较低的,都可以花钱买到。如知府、道员、郎中等官职。捐官中,也有捐纳学衔,以便参加更高级别的科举考试。

科举当官和捐钱当官有什么区别?差的真不是一星半点

捐官也有一个坏处。虽然只需花钱就可以买到官职,但要获得实际职位,实际上是很困难的。因为捐官很多,可实际官职很少。如果按照最初的规定,倒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因为捐官的名义有限,只有军需、海防、垦荒、赈灾、治河这五个名义,朝廷可以卖官。而且,不能经常卖。但在实际上,捐官的频率是不断增加的。

科举当官和捐钱当官有什么区别?差的真不是一星半点

晚清时,李鸿章就曾以海防捐的名义,卖出去一部分官职。而朝廷官职总是有限的,其中大部分又必须留给科举出身的官员。

清朝时,捐官获得官职的官员,大概占四分之一左右。捐官数量泛滥,导致很多人哪怕捐官成功,也没办法获得实际官职。尤其是级别越高的官职,越难获得。

科举当官和捐钱当官有什么区别?差的真不是一星半点

这个情况,科举出身的官员,也会出现。比如以举人身份直接当官,获得知县、教谕的职位。但是,这两个职位,只有地方上出现空缺,举人才可以去赴任。而且,还要经过考核。所以,会出现举人待业在家的情况。

但是,如果是进士出身的官员,待遇就不同了。这些人都是顶尖学子,基本都可以获得实际官职。而且,职位还不像知县这类七品官员这么低。大多可以授五、六品的职位,升迁速度更快。

科举当官和捐钱当官有什么区别?差的真不是一星半点


更重要的在于,捐官跟科举出身的官员最大差别在于,是否可以入翰林院。清朝有规矩,不是进士出身,不能入翰林院。即便王公贵族,也不能打破这个规矩。因为翰林院出身的官员,将来可以入内阁拜相。换句话说,想要入内阁,翰林院出身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对于捐官获得官职的官员来说,那些重要、关键的职位,他们就很难获得了。

对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脑洞外星人,一个研究地球历史的外星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