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劝韩信造反,韩信没听却被夷三族,他却靠一句话得了善终!

正所谓乱世出英雄,秦末汉初正是大乱之时,因而各方英雄粉墨登场,在这个风云时代,出了不少顶级谋士,比如张良、萧何、范增、郦食其等等,今天要说这位则是曾劝韩信三分天下裂土封王的谋士蒯通。

他曾劝韩信造反,韩信没听却被夷三族,他却靠一句话得了善终!

要说这蒯通原名蒯彻,后因避汉武帝刘彻的名讳改名为蒯通,他擅长的就是舌辩之才,当年陈胜命武信君北上伐赵,蒯通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游说范阳县令让其举城来投,随后不费一兵一足便让三十多座城池跟着投降,可见其能力很强。

后来蒯通给韩信来做谋士,正逢韩信刚平定三国,准备东进伐齐,结果听说郦食其靠三寸不烂之舌不费吹灰之力便说的齐王夹道欢迎,举城投降,眼看已经把齐王搞定了,韩信心里很是不爽,便考虑停军不前。

他曾劝韩信造反,韩信没听却被夷三族,他却靠一句话得了善终!

这时候,蒯通直言:“将军你是奉诏讨贼,汉王未曾下令禁止,你怎么能私自停下呢?况且将军带着数万大军一年多才打下赵国50余座城池,而这一介书生嘴皮子一动就收了齐国七十余座城池,难道将军的功劳还比不过一介书生?”韩信一想正是如此,遂率军偷袭齐国,最终导致郦食其被烹杀。

他曾劝韩信造反,韩信没听却被夷三族,他却靠一句话得了善终!

韩信占了齐国之后,自恃功高便书信与刘邦求官,刘邦迫于形势便直接封韩信为齐王,想让他能够坚定的站在自己这边,项羽也不是傻子,当然知道韩信的重要性,便也派人游说于他。

蒯通当然早就明白天下胜负皆在韩信一念之间,帮项王则项王胜,帮汉王则汉王胜,但是他却心中另有一计,那就是三分天下。

于是,蒯通假借看相之说游说于韩信,称“你从面相来看,不过封侯,但从背相来看,富贵不可限量,如今楚汉相争,生灵涂炭,双方要想短时间战败对方又都不现实,如今天下胜负就在于你身上,你帮谁,谁就是天下的霸主;现在你已然占了齐国宝地,不如两不相帮,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这样一来大家势必都不敢轻举妄动,到时候我们在联合燕赵两国西进制止楚汉之争,上应天意,下顺民心,我们用恩德感召天下诸侯,他们岂有不朝拜我们的道理?此乃天赐良机,如逆天行事,反会遭祸。”

他曾劝韩信造反,韩信没听却被夷三族,他却靠一句话得了善终!

韩信却念及刘邦知遇之恩,不肯接受,蒯通见此状况又列举了陈馀、张耳虽有刎颈之交,但最终却自相残杀;文种助越王勾践灭吴后却遭杀身之祸;正所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现在关系再牢靠也都没有用,你现在功劳可以说是天下无双,如果投靠楚国,他们必然不信任你,继续依附汉王,则功高盖主,也只会忌惮于你。

他曾劝韩信造反,韩信没听却被夷三族,他却靠一句话得了善终!

韩信始终自恃功高,不接纳蒯通的计谋,直到被杀前才叹息道:“悔不听蒯通之言,竟然死在了女人手中。”

韩信死后被夷三族,然当初给他出造反主意的蒯通却好好的活了下来,只因对刘邦说了“狗只会吠主人之外的人,当时我只知齐王韩信而不知您,况且当时秦失其鹿,天下群雄共逐之,我只是在做大家都在做的事情,难道你要把所有人都杀了吗?”

古语有云:“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而这蒯通当真是有大才,寥寥数语就当真成了覆巢之下的一颗完卵了,直接从主谋变成了无罪之人。

蒯通作为一个谋臣,可以说已经是做到了“尽人事,听天命”,正所谓好良言难劝该死的鬼,韩信自恃功高却始终悟不透“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道理,不禁令人唏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