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斯拉更吃香,蘋果要造電動車,果粉莫急,友商別怕!

生活的樂趣就在於每天都有不同的刺激讓我們感受與體會,當蘋果不斷放出造車的信息時,市場上兩種不同的聲音絕妙地反應了兩種人的感知。一半人在期待,一半人在恐懼。期待者希望近距離體驗出行的革命,恐懼者則是擔心換了賽道的蘋果不給活路。一為當下,一為將來。那麼,蘋果造車真的有那麼值得期待與可怕麼?

比特斯拉更吃香,蘋果要造電動車,果粉莫急,友商別怕!

12年,蘋果驗證輪迴的恐怖

目前,我沒有感知到,有哪一個企業成就一個事業需要12年的蟄伏,甚至可能會有更長的時間。但,蘋果做到了。

近期,蘋果造車的消息比往常來得更加猛烈。最直接的證據就是:蘋果挖了特斯拉的牆角,已聘請特斯拉工程副總裁邁克爾·施韋庫奇(Michael Schwekutsch)負責動力系統,併成為蘋果特別項目組的一員,該小組正在從事的項目就包括無人駕駛汽車項目“Project Titan”。毫無疑問,這表明蘋果正在繼續開發一款成熟的電動汽車,或者至少是一個新平臺。

比特斯拉更吃香,蘋果要造電動車,果粉莫急,友商別怕!

相比很多企業的隨意和率性,蘋果造車多了一些思考與沉澱。表面上看,傳聞蘋果造車也不過是近幾年的事情,甚至認為蘋果造車就是一句戲言,尤其是2013年蘋果開發出車載系統踏足汽車行業之後,蘋果造車每時隔不到一個月就會成為一個被討論的焦點,消息傳多了,大家一度認為蘋果造車只會淺嘗輒止。

實際並不然,蘋果的造車夢,始於喬布斯時代,現在的庫克只是為了去圓喬布斯的那個夢。據蘋果的前工程師以及蘋果前董事會成員Mickey Drexler透露,早在2006年,喬布斯的心願就是建立一個汽車公司,設計一款i-car,甚至於2007年喬布斯與大眾集團前CEO文德恩會見之時,就i-car相關內容進行了討論。遺憾的是,到目前為止,i-car依然只存在傳說之中。

比特斯拉更吃香,蘋果要造電動車,果粉莫急,友商別怕!

不過,2014年,CarPlay的誕生與應用,已經讓我們見識到了蘋果發力汽車的決心。目前,我們在主流的汽車上,都能體驗到CarPlay帶來的便利與實用。如果說CarPlay只是體現蘋果在軟件方面的發力,那麼,庫克批准的泰坦項目可能就包含蘋果在硬件方面的佈局。

軟硬兼施,這就是蘋果的野心!這就是蘋果用了12年時間來驗證的價值?答案也許是的。

1加1,蘋果平衡軟硬的實力

談到蘋果的軟硬實力,最直觀的感受就是蘋果手機。當所有人感知到蘋果手機在硬件方面已經到了極致之時,蘋果畫風變了,今年蘋果用發佈會的形式告訴大家他們要從軟實力這個方向重新出發了。實際上,蘋果的IOS早就已經確認了行業不可取代的地位。

那麼,造車是否等同於造手機?

比特斯拉更吃香,蘋果要造電動車,果粉莫急,友商別怕!

前不久,格力的董大姐說了一句讓整個中國汽車圈都不爽的話:“國產汽車有些粗製濫造”,而董大姐的業務體系中正好的手機,那麼,做手機的方式適合做手機麼?或許,通過各方辯證之後,我們可以說董大姐的手機業務現狀正好驗證了造車的手機思維!

同樣,這個問題也困擾了蘋果。對於是軟還是硬的問題,傳說蘋果內部也出現了分歧。蘋果內部有兩種聲音,一個是打造具備半自動駕駛功能的汽車產品,另一個則是打造一個全自動駕駛平臺。甚至於在這個過程中,傳出了人事的變動,業務體系的變化。

現在看來,這一切都是煙霧彈,蘋果可能一開始就奔著造車去的!諸如2017年4月,蘋果獲得加州自動駕駛汽車測試的許可證,蘋果工程師以雷克薩斯RX450h為原型改造的測試車就開始了路測。

比特斯拉更吃香,蘋果要造電動車,果粉莫急,友商別怕!

於是乎,軟件方面,蘋果利用CarPlay讓別人家的平臺來測試軟件的易用性與穩定性;硬件方面,則是半是借用半研發的狀態完成各種測試。悄悄完成這一切佈局的背後,蘋果已經聚攏了近5000人的研發團隊,而前不久裁員200人似乎更像是蘋果放出來以假亂真的消息。且據其他媒體查證,蘋果SPG已經擁有近1,200名員工,其中300多名來自特斯拉,170多名來自福特,這些人才在整車企業的經歷又似乎在驗證蘋果已經在籌備造自家的車。

1+1,就是蘋果的實力麼?可能不只於此。

0到0,蘋果釋放萬億的威懾

蘋果重新發明了手機,這一次蘋果莫不成又要重新發明汽車?每一次發明的背後,都是一個個數字累積的資本。當然,蘋果有資本。

相比之下,特斯拉再火爆也得融資求生,賈躍亭再會講故事,也得資本捧場。而對於造車企業最大的命題:“到底是先圈錢,還是後圈錢?”

如果要比錢,沒有人比蘋果更有錢。最新的數據顯示,2018財年蘋果營收2656億美元,淨利潤則高達595億美元(3993億人民幣)。此外,2019財年第一季度蘋果營收843億美元,堪比華為全年收入,截至3月29日蘋果收盤市值高達8957億美元(6萬億人民幣)。

在蘋果萬億資本之下,一切都顯得那麼無趣亦有趣。

比特斯拉更吃香,蘋果要造電動車,果粉莫急,友商別怕!

在這種“有錢真好”的良好感覺之下,蘋果技術在積累,人才在收攏,營銷在佈局(蘋果兩字比特斯拉可能更有吸引力!),唯一需要去思考的是生產!但特斯拉半年就能在上海造一個工廠,蘋果如何又不能?

在科技的主導下,未來的電動汽車可能更像一個玩具,而蘋果最有可能成為這個玩具的發明者。

屆時,可能是果粉的節日,也是汽車圈的祭日!也許,用不了三年,我的日常對話“你買蘋果了麼?”會更換為“你開蘋果了麼?”

問題來了:蘋果手機有點貴,蘋果汽車買得起麼?終究是“現在存錢為時未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