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許多教育機構不想辦法提升課程質量,反而投入大把精力營銷?

up劉浪浪


1、課程質量本人認為可以從兩個方面闡述,一個是課程本身的內容質量,還有就是授課師資力量。

2、課程本身內容質量,也就是課程研發,這是需要花費大量的資金的,而且要更新迭代,一般機構幹不起,所以就搞了一個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課程,能稍微拿的出手就行了,大多數機構就這樣。

3、師資力量,第一好的師資不是你請他就來,他們除了工資需求平臺對他們也很重要,第二確實小機構你也請不起,所以很多機構用的都是師範專業畢業的應屆生,包裝成名師 哪裡有那麼多名師。

3、很多機構勉強度日,不得不花大力氣在營銷上,要儘快資金回籠,現金流要充足,才能活下去,這個疫情就關門了很多機構,還有我們聽過的很多大機構,


教育成長圈


不知道這裡說的教育機構是否包括9年義務制的學校和大學?不管怎樣人類社會最不可以商業化的兩樣東西“教育、醫療”,如果極度的商業化將是民族的滅頂之災。

醫療的商業化是醫德的淪喪,披著治病救人的草菅人命合法而堂皇。

教育的商業化是師德的淪喪,孩子們成為帶著博士帽的商人的搖錢樹。

商業化的教育以孩子們的健康為代價,不健康的孩子在人生的過程中不斷的光顧商業化的醫院。形成走向災難的完整閉環。


騏說


教育機構作為學校教育的補充,被完全納入市場化運作體系,在其生存、發展過程中面臨殘酷的市場競爭。

在市場競爭激烈的前提下,一些還沒有得到社會認可的教育機構,首先面臨生存問題,只有通過投入大把精力搞營銷,才有可能讓學生或家長光顧機構,再通過安排試聽,完成學員的轉化,如果機構呈現的試聽課程質量不過關,就難以完成學員轉化,市場營銷也就沒有達到目標。

一些社會知名度不高的教育機構,若只重視市場營銷,難以完成學員的有效轉化,是徒勞無功之舉。只重視提升課程質量,市場營銷不到位,沒有學生或家長光顧,就使優質課程胎死腹中,無法推出,同樣是徒勞無益的。

因此,一些社會知名度不高的教育機構要想生存、發展下去,就得市場營銷與課程質量提升雙管齊下,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