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軍入關後,朱元璋100多萬皇室子孫,為何最後一個都不留?

用戶68044589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朝代,被譽為得國最正的朝代,因為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不同於其他貴族武將出身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是貧農出身,出過家要過飯,靠自己一步步努力才打下了江山。朱元璋稱帝后大封藩王去戍邊,並規定皇室子孫十歲以後不用勞作也可領俸祿。後來朱棣奪位後為了防止藩王聯合起來威脅皇權,禁止二王相見,藩王基本上只能在自己的封地無所事事,於是只能生孩子了,反正子孫後代都由國家供養。所以到了明末朱元璋的後代就有上百萬人了,成為了國家巨大的負擔,如果李自成沒有滅亡明朝,那明朝也會被皇室成員吃垮的。清朝入關後,大殺朱氏子孫,見一個殺一個,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清朝只是殺了一部分的朱氏子孫,明朝皇室成員被李自成和張獻忠等起義軍殺了不少,但他們沒有做絕,還是留有一定的朱氏血脈的。後來逃到南明的皇室成員又各自為政,互相兼併殺戮,又導致一部分朱氏子孫滅絕。等到清朝在全國範圍內搜捕朱氏子孫並殺死後,百萬的朱氏子孫已經近乎消亡了,少數人改名換姓隱居起來,還有部分逃亡海外了。其實不論是李自成張獻忠還是是清朝,他們屠殺朱氏子孫都是為了自己的地位穩定。

滿清入關時軍隊只有十萬人,雖然戰鬥力強,但是以全國之力抵抗不是沒有勝算。而古代都講究師出有名,在王朝更替之際要想起義的話那麼以前朝的名號最能服眾了。所以如果讓有心之人找到朱明的皇室後裔,一呼百應反清的話就麻煩了。其實不止明朝滅亡后皇室成員被殺,秦朝、唐朝、後梁、後唐和宋朝滅亡后皇室成員也都被不同程度的殺戮。古代朝代更替之際一定是充滿腥風血雨的,和平過渡政權的太少了。

清朝剛入關時明朝並沒有完全滅亡,而是在南方還佔據著半壁江山,史稱南明。如果南明不內鬥可能還能跟清朝劃江而治,可惜明朝氣數已盡,南明撐不了多久。當時南明的皇帝都被清朝下令處死了,比如隆武帝被俘後死亡,不過死因不詳,有說被斬首的,有說在獄中絕食死的,史書對此沒有過多記載。永曆帝也是被緬甸國王獻出後被吳三桂在昆明絞死,下場悽慘。還有康熙年間的朱三太子被康熙帝凌遲處死,乾隆年間乾隆帝發現了一個九十多歲的明朝皇室後裔,依舊把他凌遲處死了。可見在清朝皇帝的眼中,朱家人一個都不能留,否則自己的皇位坐不穩當。

對於已經去世的明朝皇帝,清朝的皇帝還是很尊重的,康熙帝為朱元璋掃墓時還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禮。但是對於尚在人世的明朝皇室後裔,清帝是零容忍。好在清朝滅亡時中國已經步入共和制度,政權可以平穩過渡,清朝皇室成員也得到了優待,否則明朝皇室所遭遇的殺戮清朝皇室也得遭遇一遍。


風塵講歷史


糾正幾個錯誤。

1.人數嚴重誇張。

明末朱元璋後裔沒有100多萬,晚明萬曆年間,明朝宗室人口也才8萬多人。



明末崇禎朝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內閣次輔徐光啟曾推算過,明朝宗室人數三十年左右即增加一倍。

朱元璋建國之初,分封子孫及他哥哥等子孫於各地,“初封親郡王、將軍才四十九位”。宗室人數總共五十八人,永樂年間增至一百二十七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增至一萬九千六百一十一人,萬曆三十二年(1604)又增至八萬多人。 所以到明亡時候,考慮到明末李自成等農民起義戰亂殺戮,明朝宗室人口最多時候也就十萬人左右,根本沒有誇張的說百萬人。



2.明朝宗室沒有殺絕。

不少明朝宗室子弟改名換姓,活了下來。有的後來恢復了朱姓,但也有不少還是習慣性的改姓了其他姓氏。 清朝: 清朝初年,明朝宗室存在的名人就有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權九世孫朱耷(八大山人)、明靖江王南明元宗皇帝朱亨嘉之子朱若極(筆名石濤),兩人都是清朝初年有名的大畫家。 當代: 比較著名的有來自湖南的總裡,中科大校長朱清時等人。



3.明朝宗室的確被殺戮嚴重。

明朝末年,明朝宗室大部分被農民軍、清軍殘害。

1)抗爭被俘殺害。著名一點的有明襄王朱翊銘被張獻忠活捉並殺掉,福王朱常洵被李自成梟首(但沒被燉湯,那是野史記錄),楚王朱華奎被沉江而死。



2)投降也被殺的。明朝宗室就算投降,下場也是一個模樣。比如崇王朱由樻及弟弟河陽王朱由材等投降李自成,不久依然被李自成處死。投降李自成的秦王朱存極,倒是沒被李自成殺,但遇到清軍就沒那麼幸運了,他在1649年被清軍剿殺於階州。



3)清朝殺戮最多,手段也最卑鄙。 1644年,為安撫明宗室,順治曾經假惺惺地祭拜明朝末代皇帝崇禎,喊崇禎為哥,並出臺了《登極詔》:前朝宗室首倡投誠、先來投順、赴京朝見者,仍給祿養,以昭朝廷興繼之意。



於是,明朝宗室感激涕零,紛紛出來拜見“叔叔”,可“叔叔”卻露出了猙獰的獠牙。 崇禎太子朱慈烺就輕信了順治的許諾,他偷偷跑回外祖父周奎家要吃的,被清廷發現後,清廷捕殺了他,雖然當時清朝找了很多明朝遺老遺少,想他們指認這是假太子,大家都說真的,順治還是將崇禎太子殺了,並對外說這是假太子,冒充的,該殺!



明朝其他藩王世子也難逃厄運,比如潞王、荊王、衡王世子等,順治都以“私匿印信”為藉口,全部處死。 早已投降的周王、晉王、德王也一起被清廷殺戮。當時存活的明朝宗室就是砧板上的肉,清廷想殺就殺!



康熙也曾學起他老子的模樣,聲稱:如朱明宗族改易姓名隱藏逃避者,俱令回籍,各安生理,勿仍前疑懼。同樣的坎兒,明宗室子弟被絆倒兩次,也是傻。崇禎第四子朱慈煥在山東汶上縣被捕,時年已75歲。他和自己的兒子、孫子一同被處斬立絕。 其他例子太多,就不一一說了。


可汗說事


題主所說的一個不留就有點絕對了,要知道人是殺不盡的,朱元璋的百萬子孫是從何而來的呢?當初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對於皇室子孫,他曾特意下詔只要是皇室子孫一出生國家就會撫養照料,這樣經過200多年的累計到了明朝末期,他的子孫竟達百萬之眾(誇張之說,其實並沒有那麼多),這對晚期千瘡百孔的明朝來說光是皇室子孫的開支就是一大筆負擔。

後來隨著天災人禍的不斷惡化,明朝被推翻,這些皇孫貴胄一下從天上跌落人間,並且成為了起義軍、清軍圍剿的對象,比如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後就把皇室屠殺了一遍,張獻忠攻破四川后也大肆屠殺皇室子孫,後來起義軍攻破朱家大本營鳳陽後,除了屠殺之外也把皇室子孫俘虜了一批,這批在李自成兵敗之後,有部分人倖免於難,之後逃到荒山,或者隱姓埋名生活。

苦難並未就此過去,後來清兵入關後對於明朝的皇室子孫又來了一次大屠殺,這次更徹底,不過就算如此朱家皇室子孫也沒有被屠殺殆盡,到了雍正、乾隆帝時期,清朝皇帝覺得明朝子孫後裔再也翻不出什麼浪花,就假仁假義的追封朱元璋的後代為侯,至此朱元璋僅剩的後代才得以安生的生活下去。


歷史這點兒小細節



明末亂世裡朱明皇族並非被清軍一家屠殺,還被李自成張獻忠等農民起義軍屠殺,雖然被大肆屠殺了不少,但並非一個不留,還是有血脈延續下來的。

明朝的藩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大特色,可以說是明之毒瘤。因為它不僅吃窮了國家,加大了百姓負擔。還通過手中經濟特權壓榨了百姓。

眾所周知封建社會有一個繞不開的死結,那就是土地兼併。明成祖朱棣起靖難逆襲成功後,以小宗代大宗,成功的使自己一脈成為帝系以後。對於藩王兄弟可是戒心甚重,深怕有一天自己一脈又被其他藩王取而代之,所以通過柔和手段削藩,用經濟特權換取藩王的政治、軍事特權。使藩王再沒有威脅。

明成祖朱棣削藩後,藩王再無實權。也就是擁有經濟特權,和名義上的高地位,有如圈養動物一般,成天沒事幹,就自己找事幹,首先是藩王的子嗣繁衍過多,同時利用經濟特權撈取了不少財富,還通過奏請、乞討等方式兼併了大量土地加速了土地兼併的過程,壓榨了百姓,使大部分藩王被百姓恨之入骨。

李自成張獻忠等農民起義軍崛起時,每到一地都是大肆屠殺明庭藩王。在這個過程中明庭藩王損失了不少。到了崇禎十六年李自成有望取明庭而代之時才收斂了一些,如秦王晉王投降後都是優待之,打算為新朝點綴,大同代藩誓死抵抗城破不降,結果本支四千餘人被屠殺殆盡。

可以說在農民起義軍崛起的過程中,明朝藩王就被大肆屠殺了不少,尤其以北方為嚴重。

滿清入關後,為了鞏固統治也大肆屠殺了很多朱明皇族。而且手段有些卑鄙是誘殺,還有就是鎮壓南明過程中擒殺了很多朱明皇族。

滿清入關當年的“登極詔”中用以下內容來哄騙朱明皇族: 前朝宗室首倡投誠、先來投順、赴京朝見者,仍給祿養,以昭朝廷興繼之意。

根據白新良和趙秉忠的《清兵入關與明朝宗室》一文中統計記載,順治三年到順治八年,先後擒殺的朱明皇族僅郡王以上就有五十多人,對於家屬也是趕盡殺絕,總人數最起碼在萬人以上。

在征戰南明的過程中,也殺死了不少朱明皇族。如順治五年,被俘的弘光帝朱由崧(明朝第二代福王,北京淪陷後在南京被擁立為帝,為南明第一位皇帝)和早已投降的周王、晉王、德王一起被殺。

曾經與福王爭奪帝位的萬曆帝侄子潞王有著賢王之稱,在清軍南下之時投降,後在順治三年,以“私匿印信”為藉口,與荊王和衡王世子等十一人被處死。

雖然經過農民起義軍的大肆屠殺,清軍的系統性擒殺,朱明皇族也沒有被滅絕,還有相當一部分人在亂世中隱姓埋名的一直延續到現在。

再說個現實例子,雍正帝時期,找到朱明皇族代簡王后裔朱之璉封其一等延恩侯,抬入上三旗中的正白旗。專門負責祭祀明陵。其後代世襲延恩侯,至清亡末代延恩侯朱煜勳還曾前往天津探望末代皇帝溥儀。


宋安之


《道德經》有語: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老朱分封兒子們為藩王,各領一方,擁兵數萬成為一方諸侯;老朱屍骨未寒,四兒子朱棣起兵發動靖難之役篡奪了皇位,成為了明成祖。明成祖採用推恩令的方式逐步削弱了各地藩王,藩王們雖沒有兵權,但是在地方上享有經濟特權,代代分封繁衍下來,明末朱元璋後裔有百萬之眾!


百萬朱明皇族成為社會的巨大負擔,他們為富不仁,巧取豪奪,魚肉百姓,成為社會的寄生蟲兼蛀蟲!皇族們只負責壯大家業,繁衍後代,對國防一點不支持,民怨極大。朱明皇族滅絕主要有三方面:其一、各地農民起義軍殺了當地朱明皇族,瓜分了他們的財產;其二、南明皇室內部相互兼併,彼此殺戮;其三、清朝系統性的誅殺朱明皇族後裔。經過三方面的層層屠殺,百萬朱明皇族百分之九十九死亡了,其餘改姓埋名或者逃亡海外!

起義軍著名的屠殺事件是李自成將福王做成福祿壽宴。崇禎十四年(1641年)正月二十日,河南洛陽,在福王府邸,福王朱常洵被煮得爛熟,以及數只鍋中的梅花鹿被幾千兵士吃入腹內,成為大家的美味晚餐。據說福王魚肉百姓,富可敵國,自己吃得重達三百斤,但是他一分錢也不給崇禎皇帝平遼,也不施捨救濟百姓。最終他被李自成做成了福祿壽宴,全家老小皆被起義軍斬殺!

清朝屠殺朱明皇族的原因很簡單,就是怕有人打著朱明皇族後裔的旗號反叛,朱明皇族的死人對滿清有用,活人則是大麻煩。南明政權剩餘的皇帝都被清朝下旨處死,永曆帝、隆武帝都死了。康熙朝時朱三太子密謀反叛,被康熙皇帝凌遲處死,梟首示眾;乾隆皇帝時期,有一明朝皇族老叟,九十有餘了,被乾隆發現後依然凌遲處死。清朝絕不允許明朝皇族後裔存在,明朝皇帝可以祭拜,皇陵可以被保護,但他們的後人必須得死!



大秦鐵鷹劍士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被殺得精光蛋,那是老祖宗造下的孽。

咱們來看看這個因果報應。



明太祖朱元璋對一起捨身忘死的戰友夠不夠冷酷?他對手下的大臣官員們夠不夠冷酷?對宮裡妃子們夠不夠冷酷?對老百姓夠不夠冷酷?

前天發文,我稱朱元璋為“那廝”,還被罵,咱們看看“那廝”辦出來的事。

那廝對自己的子孫溫柔體貼得很!

為了子孫們幸福永久,他可真夠動腦筋的。

一、看看朱家子孫的待遇

明朝初建,功臣還沒來得及封,所有的兒子就都被封王了,包括他剛滿一歲的幼崽。

他所有的子孫都不受普通法律約束,也不受官府的管制。公侯大臣和百姓們見了他的子孫都必須下跪行禮。

有史以來,大明王朝的官員工資是最低的,但明朝皇室的待遇是最高的。

親王年俸萬石,還有土地,金銀各種賞賜。皇室子弟不需要工作,所有的支出都是國家負擔,從10歲開始就領工資,享受各種待遇,結婚時國家還負責置辦房產和一切婚禮費用,死了還有鉅額喪葬費。

“我朝親親之恩,可謂無所不用,其厚遠過前代矣”。



二、看看朱家子孫的繁殖狀況

這麼牛掰的待遇,誰還發愁生養孩子?多一個孩子就多一份收入。朱家子孫唯一的特長就是生育。

生殖競賽就開始了。

“宗室年生十歲,即受封支祿。如生一鎮國將軍,即得祿千石。生十將軍,即得祿萬石矣……利祿之厚如此,於是莫不廣收妾媵,以圖則百斯男。”


“利之所在,人爭趨之,如水之就下,不可止也”。

弘治五年,山西的慶成王有子女94名。 他的長子的兒女也達到了70人。慶成王的孫子是163人,曾孫是510人。再加上妻妾女眷,整個慶成王府中,“正牌主子”就1000多人。

他的一位後代,另一位慶成王生了一百多個兒子,家庭聚餐,兄弟見面彼此都不認識。

“每會,紫玉盈坐,至不能相識”。

正德初年,慶成王府的子孫數量就龐大到自己都搞不清了。

“本府宗支數多,各將軍 所生子女或冒報歲數,無憑查考,乞令各將軍府查報。”

明初,朱元璋初封親郡王、將軍四十九位。二百多年後,數字就太嚇人了:

洪武年間,山西只有一位晉王。嘉靖年間,子孫封爵1851人。

洪武年間,河南只有一位周王。萬曆年間,封爵5000多人。

明代皇族人口增長率是全國平均人口增長率的10倍。

皇室玉牒上正式收錄的人數,洪武年間是58人,永樂年間127人,嘉靖年間19611人,萬曆年間8萬多人。



三、再看看這些蛀蟲們佔有的土地:

朱家每增加一批崽崽,就意味著老百姓多增加一層負擔。 王爺增加,王府就增加,圈地就擴大,明朝最好的土地就越來越集中到皇族手中。

明代中期,全國人均土地迅速下降,皇田迅速擴大。

景王、潞王的莊田4萬頃,福王莊田2萬頃,桂王、惠王、瑞王的莊田各3萬頃。長沙吉王有地七八十萬畝。河南全省土地,有一半都是王府的。

山西晉王府,明初年俸1萬石。嘉靖年間,為87萬石。

河南周王府,69萬石。

湖廣楚王府,25萬石

……

四、看看大明王朝當時的局面:

明代中期,各地的財政收入,已經供養不起本地區的皇族了。

山西地方財政收入為152萬石,而王爺們每年俸祿為312萬石。

河南年財政收入為84萬石,而王爺們俸祿是192萬石。

“王府將軍、中尉動以萬計,假令複數十年,雖損內府之積貯,竭天下之全稅,而奚足以贍乎?”

“將來聖子神孫相傳萬世,以有限之土地,增無算之祿糧,作何處以善其後?”



五、再看看王爺們的所作所為:

待遇如此優厚,仍然貪心不足。

①勾結鉅商,行業壟斷。

這些王族利用他們的關係,向朝廷和地方索要特殊政策,轉給商人,分得巨利。地方上所有能賺錢的行業,都被壟斷。

還利用特權,控制食鹽,抬高鹽價,貧苦老百姓連鹽都買不起。

②霸佔自然資源,土地、山林、礦山。各地王府所圈之地,“皆取之州縣中極膏腴田地”。

皇帝賜給福王兩萬頃河南的土地,圈盡了都不夠,又到湖廣、山東去佔。

“佔奪民業而為民厲者,莫如皇莊及諸王、勳戚、中官莊田為甚”。

③索取收稅權。

周王擁有開封的稅課權。

潞王佔有河泊所26處。

清源王佔有潞城縣的商稅。

遼山王佔有屯留縣的商稅。

平遙王佔有黎城縣的商稅

河南福王,“珠玉貨賂山積”,金錢百萬。

陝西秦王,富甲天下,“擁貲數百萬”。

大同代王,擁有房屋1060所

……



六、看看王爺們如何為非做歹:

縣官處罰代王府的僕人,代王府的輔國將軍當眾毆打知縣。

晉王府的河東王當眾辱罵和毆打地方官,“挾奏有司,擅入府縣,凌辱毆置,習以為常”。

寧化王府的管家,動手毆打布政使(朝廷大員)“求索祿糧不遂,圍布政司門,毆傷左布政使劉望之。”

慶成府的輔國將軍藏匿大盜被告發。

方山王府鎮國中尉朱新垣“與群盜通,劫掠商貨”;

襄垣王府的輔國中尉、昌化王府的輔國中尉都“私出禁城為盜”,當強盜殺人越貨……

河南禹州徽王朱載倫,“有美女子過府,掠入與淫,女幼不敢接,即大怒,投以與虎”。

山民王朱企禮“前後奪民妻女無算”。

武邑王在父喪期間“居喪無禮,置酒作樂,召妓者歌舞,極諸淫縱,內使諫者,輒非法拷掠,或觸其怒,以石鼓壓胸,囊沙覆口,死者數人”

……

這樣的大明王朝,居然還有人懷念,還跪地歌頌。



七、重點的來了,下面咱們來看看他們的報應。

農民起義軍來到嘍。

“凡所攻陷,劫掠焚燬,備極慘毒,而宗藩罹禍尤甚”。

崇禎十六年,李自成率兵入山西,每到一處,必先捕殺皇族。

攻陷山西平陽後,“西河王等三百餘人遇害”;

攻佔汾陽後,搜殺“宗紳”,以致“彼汾一方,幾成羅剎鬼國”。

攻克太原後,“捕晉宗室四百餘人,送西安,悉殺之”。“恐(中低層)宗人為變,閉門搜捕,得千餘人,殺之海子堰,若殲羊豕”。

晉王宗室中的主要的宗室成員就差不多殺絕了。

李自成攻取大同,代王朱傳齊以下的4000多名宗室全部被殺。

“雲之宗姓,約計肆千餘,闖賊盤踞六日,屠戮將盡……”

綜計以上數次,李自成軍僅在山西一地,就殺掉朱姓子孫10000多人。

李自成兵鋒過處,那幫朱姓王爺都是死路一條。

張獻忠所到之處。

攻取襄陽,朱翊銘跪地乞生,張獻忠說:“吾欲借王頭,使楊嗣昌以陷藩伏法。”

“殺之城上,焚城樓,投屍於火”。

攻克武昌,俘獲楚王朱華奎,活沉西湖,所有宮殿燒燬。

只要是朱元璋的後代,不論投降還是俘獲,不管是否求饒,也不管是否獻出財寶,全部殺掉。

攻佔常德,“榮王宗室殆盡”。

攻克重慶,蜀王朱常浩及其家人“盡殺之”。

蜀王朱至澎“合宗被害”……

“凡王府宗支,不分順逆,不分軍民,是朱姓者,盡皆誅殺。”

…………



農民沒有殺絕的部分,清軍來補刀。

清軍打敗李自成,與南明作戰。入關五年內,清軍和明朝的降軍擒殺朱明的親王、郡王50多人,家眷和奴僕也全部殺掉。

即使是已經投降的皇族,也沒有放過,荊王、衡王、周王、晉王、德王、潞王等已經投降的諸王先後被殺。

吳三桂殺了永曆帝朱由榔。

康熙年間,還殺了個“朱三太子”。

朱元璋也是農民出身,也受過餓,要過飯,元朝怎麼完蛋的,他心裡不清楚?老百姓讓他朱家折騰得民不聊生,家破人亡,流離失所,怨人家李自成和張獻忠手狠?

有人還罵農民軍是“流賊”,明朝老百姓可憐啊,辛辛苦苦種田,居然要被餓死,被罵成“賊”。那些朱明子孫什麼活都不幹,吃香喝辣,還禍害國家,是不是“賊”呢?

南明那些王子王孫們,居然還想讓老百姓繼續賣命保護他們的一脈江山,失心瘋了。

現在還有人僅僅因為明朝當皇帝的血統而大加懷念,至今還想著反清復明,還想朱家王朝萬年一系,真是不知道腦瓜裡轉的是什麼筋?



明朝是被李自成滅掉的嗎?是被清朝佔了便宜,撿了漏?是自己把自己推上了絕路啊!


饞嘴肥貓鏟史官


這個說法本身有問題,朱元璋的後代是在明末造到血腥屠殺,但這和清軍入關和不入關關係不大,而且朱元璋後代也沒有被殺的一個都不留。

首先,明朝雖然有分封藩王,但除了前期的幾個北邊的藩王,手裡都沒有兵權。明成祖朱棣靖難之役之後,也意識到藩王尾大不掉,進行了一系列的削藩。之後這些王室子孫就被放到地方,由地方官員監視,好吃好喝的伺候著。這些王室子孫閒著沒事,就在家生孩子,據說到明末的時候朱元璋後人已經有100多萬了。

之後,明末出現了農民大起義。這些起義軍對明朝王室可是恨之入骨,恰巧明朝法律又規定這些王室子弟不能離城40裡以外,那麼起義軍每佔領一座城,就能抓到一窩朱元璋後代。起義軍對他們可是毫不客氣,著名的福王因為長的肥被起義軍和一隻鹿放在一起燉了湯,還起名“福祿湯”。所以,朱元璋後人被殺的這麼慘,清軍表示這個鍋我們不背。

最後,朱元璋後人也沒有被殺光。有兩段歷史記載明確表明朱元璋還有後人存在,一次是康熙執政時期,為了表示對前明的尊重,準備重新安排人祭掃、管理明朝皇陵,於是就尋找朱元璋後人。最終還真的就找到一個叫朱之蓮的朱元璋後人人,被康熙封為一等候主管明朝皇陵。第二次是清朝滅亡後十幾年,溥儀突然提出要見見朱元璋後人,想看看亡國之君後人下場如何,這一次也真的找到了朱之蓮的後人。看到朱元璋後人處境悽慘,不知道剛剛更事的溥儀作何感想。


經武歷史講堂


和清朝滅亡後的優待比起來,明朝滅亡後的皇室們,那是相當悲慘的,估計還會有人生出,為什麼自己會姓朱的這個念頭吧,那也沒辦法,養尊處優的背後不就是這些麼!


李自成起義,殺了多個明朝的親王,幹掉了無數的皇族成員,算是對這場劫難開了個頭,隨後的一部分皇室在保家衛國的戰爭中殉國了,剩下的就開始了極為悲催的生活。

據史載,在變亂之際,還有一部分皇室成員,如秦王朱存樞、晉王朱求桂、代王朱傳(火+齊),先被李自成農民軍俘虜至北京。後來滿兵入北京,這部分被俘皇族在兵荒馬亂中失蹤,生死不知,下落不明,算是失蹤了。

  崇禎死後,三個皇子相機落入敵手,李自成並沒有立即殺死他們,而是帶著他們去征討打著“克復神京、奠安宗社、乾坤再整、日月重光”旗號來和他作對的吳三桂,為的是以皇子來要挾吳三桂:李自成自然不會知道吳三桂後來對南明永曆帝的所作所為,否則的話絕不會想出這個主意。在山海關,李自成被吳、滿聯軍擊敗,接著一敗再敗,三位皇子奇蹟般的活了下來並擺脫了大順軍,走上了各自不同但最後殊途同歸的路。

  說“殊途同歸”,是因為三位皇子命運雖然相差了幾十年,但最後都死在滿清朝廷手中。清朝政權是不會讓前朝的皇子留下當做漢人反抗的標杆的比如:“朱三供系崇禎第四子。查崇禎第四子已於崇禎14年身故。又遵旨傳喚明代年老太監,俱不認識。朱三名系假冒,朱三父子應以凌遲處死。”反正真的也是假的,假的也是假的,都搞死算了。

  一、清世祖實錄,順治三年六月丁亥頒“上諭”

  “諭兵部;聞青州大同,尚有故明親王郡王在彼居住,恐被流言誣害,致取罪戾,爾部可令各該督撫即為查明,並其眷屬撥官兵護送來京,勿致途次疏虞,違者重治。他省地方如有廢藩居住者,俱令查明奏聞。”

  二、東華錄載,順治叄年五月壬戌條:魯王等十一人私匿印信,圖植....”

  三、順治三年八月,山西巡撫申朝紀揭帖:“為順治三年六月十日接兵部諮。轉奉六月十一日上傳,查報境內明季親郡王。查有六合王朱效鑾,山陰王朱廷理二人,見(現)在潞安府及蒲州居住,先行奏聞”。(六月十一日頒旨,六月十九便送抵山西太原)“此即莽書中與明史不同處,六合王名字與明史不同”

  四、佚名(內閣大庫檔案殘本缺前頁)山西巡撫殘本:“查解山西境內明季各郡王,計送六合王朱效鑾妻母二人,保定王朱效鑾妻子三人,沁源王朱效*(金和否加在一起的字)妻子及子媳五人……”(立即開始逮捕)

  五、刑部等衙門會題殘本:“……及查兵部擋案,順治三年八月三十日,宣大總督馬國柱先解明季王子共九名,啟奉墨勒根王俱正法訖。其九人妻孥,據解到樂昌王子孫朱一王並劉氏,第二子朱國璋妻郭氏,朱君璋之妻王氏……(一連串男女王妃子女……)又一小孩子。該部裡議得,王等婦人交與戶部,小孩子應斬……”(全部處死)

  六、順治六年十二月十五日刑部題本,查拏逃走明宗室朱淇江等案內稱:“該滿洲理事官老卻,同本司郎中王以約查審得,大同朔州宗室的兒子和媳婦們,兵部拏來給了廂黃旗馬拉希牛彔下該都裡為奴……”(婦孺淪為奴)

  從此官方書不再稱“明室”稱“偽”或稱“逆”。

  至康熙三十八年,下旨清查,明朝的皇室都殺光斬絕了。(仍有一些人漏網,但屈指可數)

  為了躲避滿清的迫害,一部分皇族成員,在國破家亡之後,紛紛隱姓埋名,或竄伏山林,或輾轉流徙,開始了艱難的逃亡生活。如出自大明皇室寧藩的宗室八大山人,在明亡後,便自動放棄了朱姓,自號雪個,後來乾脆出家當了和尚,只是把明朝滅亡的日期,偷偷地組成押印簽在他的畫裡,以志不忘自己是大明皇室子孫。

  大明皇室周藩分支安昌郡王朱肅渣,在安昌淪陷後,逃往浙東,投奔監國魯王朱以海。舟山失敗,他戰死,其子安昌長子朱某年幼,被母妃攜帶逃出,後為躲避清廷迫害,來到杭州淨慈寺,出家拜豁堂和尚為師,做了和尚,後來到松江一個荒野破庵中偷生。母妃臨死時將王印交給兒子,庵中僧人走漏了消息,結果安昌王長子仍被官府抓捕處死,同庵僧人受牽連而死者數百人。

  《清稗類鈔·姓名類》記載,明亡後,“天潢貴胄,轉徙流亡,無不改姓自晦”。

這和後來的八旗改姓如出一轍,不一樣的是漢人們往往以德報怨,朱姓皇室命就沒那麼好了。

 

  每當朝代鼎革時,新建的王朝總要剷除前朝皇族。但沒有哪一個政權像滿清王朝一樣,因為自己是異族入侵,做賊心虛,對明朝宗室怕得要命,所以清初對明朝皇室實行血腥的屠殺政策。這給明朝皇室帶來了比明末農民起義更殘酷、更可怕的災難,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關河南望


我知道題主要表達一種怎樣的情緒,無非想說清朝統治的殘酷吧,比如康熙絞殺朱三太子時,寧錯殺一萬,不放過一個。其實這是在清朝初年,為了防止朱家後代死灰復燃,畢竟他們是舊皇室子孫,有一定的號召力,改朝換代哪有不流血的好事!殺朱家子孫是必須的。

當國家形式穩定後,尤其南明政權被消滅後,清政府看到老朱家子孫再也折騰不起浪花時,此時大清出於政治考慮,做出了優待朱家子孫的事來,反而指責和汙衊李自成太殘忍對待朱家子孫。

清政府不惜篡改歷史,顛倒黑白說:崇禎十四年(1641年)正月二十日,闖王的義軍闖進河南洛陽福王府邸。福王朱常洵被李自成的起義軍所烹殺,連及數只鍋中的梅花鹿被幾千兵士吃入腹內,成為晚餐。 這就是歷史有名的福祿宴。

這就是典型的清政府篡改歷史,福王朱常洵是否被李自成活煮這事存疑,沒有定論。清政府為了政治需要汙衊李自成,無非進一步表示清朝建立是奪得李自成的江山,逼死崇禎的是李自成,換言之,想表達明朝的滅亡是李自成一手造成的。

這是大清走的一步好棋,轉移矛盾,轉移視線。比如到後來為了加強這個理由的說服力,遷葬崇禎墓,修善明陵等事情。由此可見,清朝後期是善待朱家後代的。我這裡有史料證明我的觀點。

比如康熙時,朱元璋的第十七子寧王朱權的十世孫朱議翁降清,被清政府委任都騎尉。過了些時候,這些降清的朱家子孫反悔了,朱議翁聯繫了三四個朱家子孫,帶著兩千號人馬要叛亂。還沒造反就被人告密了,朱議翁是明白人,乾脆再次投降。

拜託,在國家安定的時候,朱議翁帶著幾千號人馬造反,這不是螞蟻撼大樹?但康熙並未殺他,只是把他發配到了寧古塔勞動改造去了。康熙料到這些皇家子孫掀不起浪花了,何必粘上濫殺無辜的惡名麼?

直到現在還有朱元璋這一脈生活在寧古塔一代。我所言這一切,其實就是要反駁題主所說的,清政府為何把百萬朱家子孫殺的一個不留這個觀點。

想想就會明白,就連朱元璋的子孫朱議翁都認為大勢已去,朱家子孫不會傻到以卵擊石的地步,清朝也不會傻到不講政治原則的地步,,總之,殺不殺朱家子孫是政治需要,當後期沒必要殺時,留下朱家子孫又何妨?事實也確實如此。



秉燭讀春秋


這個問題問得還是有些誤導的,缺陷主要在兩個地方:

第一、明朝的王爺雖然都是些生殖機器,但在不到三百年的時間裡,也沒本事繁殖到一百多萬,充其量也就十來萬;

第二、明朝的這些王爺子孫們,也不全是清軍消滅的,更多的應該歸功於李自成、張獻忠這些流軍,他們對老朱家的子孫可從沒客氣的。

作為歷史的事實,明朝的王爺子孫實在是多,多到國家都不堪重負。

如明人王世貞在《皇明盛事述》中的記載,當時明朝親王24人、郡王251人,鎮、輔、奉國將軍7100人,鎮、輔、奉國中尉8951人,郡主、縣主、郡君、縣君共7073位。

這還是在明朝中期,而且是有封號、正式冊封的一批,如果加上其他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冊封的,還有其親屬等等,明朝朱家王爺子孫家庭恐怕是不止十萬人的。

試想,這些王爺除了使勁造人,無所事事,幾乎要吃掉明朝大半的稅賦,巨量的民脂民膏,就養了這幫東西,老百姓如何能吃得消,這分明就是招人恨啊。

因此,張獻忠、李自成等流軍但凡攻破王爺府,一般都要大殺特殺,殺光為止的。

如張獻忠攻破襄陽後,明襄王朱翊銘等悉數被殺;李自成攻破洛陽後,明福王朱常洵等被屠盡,朱常洵甚至被肢解後與鹿肉同煮吃掉。

之後,張獻忠攻入四川,蜀王朱常浩全族被殺,李自成攻入山西后,代王、平陽、汾陽、慶成王等均殺得沒剩下幾個。

當然,清廷對那些朱家子孫也不客氣。據統計,從順治三年到八年,先後擒斬的明朝宗室,僅郡王以上就有五十多人,其家屬也盡誅之,以此計算,總人數當在萬人以上。

如此一來,這十幾萬的朱元璋的子孫也大多灰飛煙滅,成為歷史的塵埃。當然,朱家王爺子孫畢竟基數大,要想全部殺光也是不可能的(也無必要)。

大動亂、大殺戮之後,還是有一些偶有殘餘,但這些人大多隱名埋姓,最終“飛入尋常百姓家”,泯然眾人矣。

而客觀的說,在這樣一個年代,又何止是朱家子孫才遭遇如此的慘禍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