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殿民的固镇情:时光荏苒乡愁浓

收到《固镇村志》之后,我仔细阅读了一遍,敬仰之情油然而生。从洋洋洒洒的字里行间和硬硬实实的历史资料中,我首先看到了村志的编撰团队四年多付出的辛勤和汗水。我由衷地感到,打造出这样一部承上启下的文化精品,实属不易。

静心品鉴《固镇村志》,遥远的回忆历历在目,时光荏苒,乡愁依旧。

掩卷长思,我对固镇村的厚重感情再次升华,我有“游子”归来的拳拳情怀,亦有眷恋故乡的绵绵思绪……

王殿民的固镇情:时光荏苒乡愁浓

固镇村的伟岸雄姿让我敬畏向往。

我的家居西光德村。在我童年的时候,知道距我村不远的地方,有一个村叫固镇。大人们常说,固镇村很大很大,那里有讲不完的故事,只是我无法想像出她有多大,只能天真地猜测她的神秘。

在我少年的时候,听村民讲故事时说过“边关重镇”。于是,我把固镇和边关重镇联系到一块,想像中的固镇犹如巍巍吕梁一般,豪气磅礴,可令高山仰止。但还是不能解读固镇村的魅力,我从此与她有了一生的不解之缘。

在我读初中的时候,就常和几个玩伴们去固镇村北野游踏青,真正领略了固镇村的伟岸雄姿。吕梁山麓层峦起伏,高大的城墙巍然屹立,我对久仰的固镇村肃然起敬!登上盘山古道,眺望崇山峻岭,领略生态风光,目送黄河西去,身居脚下这块广袤的沃土,我陶醉在那迷人的景色之中。俯瞰西长大涧,这里清水长流,清澈见底,幽幽水中,有摇着尾巴的蝌蚪,涟漪水面,有腾空而起的飞虾,碧水映照蓝天,一片生机盎然。漫步桃花湾,这里姹紫嫣红,如诗如画,我方知春华秋实,“丁樊果子固镇桃”之渊源。多少次留连忘返,多少回魂牵梦萦——原来固镇还如此绚丽。

固镇的民俗表演让我意犹未尽。

我不止一次地观赏固镇村的元宵社火,她独具一格,别有风味。声势浩大的千人社火大军,流光溢彩的民间艺术表演,把固镇村的乡土特色展示的淋漓尽致,把固镇村的人文精神表达的美轮美奂。这是一种农民特有的粗犷艺术展示,这是一种带有草根气息的民间写意素描,这是千年古镇的历史文化积淀,这是源远流长的优秀文明传承。

我欣赏过固镇村的干板腔表演,那诙谐幽默的动作语言,鞭辟入里的思想内涵,让我心声共鸣,回味无穷。早年的《计划生育》,脍炙人口,生动真切;近年的《再婚风波》,谈笑风生,耐人寻味;今年的《河津明天更美好》,形式新颖,催人向上。经过多少年与时俱进,历经多少代不断扬弃,这种民俗文化已被列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登上现代媒体的大雅之堂。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品牌就是样铸就的,2006年河津市委宣传部命名固镇村为“干板腔之乡”,可谓不负众望,实至名归。

王殿民的固镇情:时光荏苒乡愁浓

固镇的厚重文化让我受益匪浅。

当年,社会上曾经弥漫着读书无用的思潮,而固镇却办起了农中,虽然时间不长,但毕竟体现了尊重知识的理念,彰显出这里的文化底蕴。随后固镇村开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活动”和一系列传统文化教育,逐渐形成了特有的“固镇文化”。在开展理论文化学习、标语上墙时,樊村高中柴云山老师带着作为书写主力的我和几位有这方面专长的同学吃住在固镇,完成了全村四条街的标语刷新,我从中受到了这种理论文化的教育、熏陶和影响,受益匪浅。

我高中毕业后的1975年初,樊村公社让我当电影放映员,兼制幻灯片,我来固镇的机会更多了,差不多每个月都把最新的电影片送到这个大村首映。这期间我把幻灯制作的主要精力和课题放在固镇,并先后编纂绘制了两部幻灯片,除在全县巡回放映外,还代表河津向运城地区幻灯检查观摩团汇报放映,不遗余力地宣传了固镇的文化。1977年农村大办商业大院,我受大队革委主任邵官珠所托,为商业大院正门面高墙上书写了《东方红》宋体大字,两边用仿毛体放大书写了“春风扬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然后由工匠师傅按稿样用水泥在墙上雕塑,我成了展示固镇文化的一员。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初出茅庐,书写功底不深,真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了。

王殿民的固镇情:时光荏苒乡愁浓

固镇的乡土人情让我耳濡目染。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早年的固镇村为了争夺浇地用水的权益,血性男儿在滚烫的油锅中,赤着手臂捞出一把铜钱……规则残酷无情,只为勇者设立,那种奉献精神,那种凛然之举,天为之动容,地为之动义——这是固镇人特有的肝胆忠魂,令人敬畏,可歌可泣。

固镇人的血液中流淌着固有的优良基因。多年与固镇人的交际往来,我感到固镇人说话,风趣幽默;固镇人办事,雷厉风行;固镇人做人,心胸坦荡;固镇人创业,争强好胜。固镇人讲故事,让人忍俊不禁;固镇人“抬杠子”,让人甘拜下风。我在樊村公社办公室期间,多次到固镇村下乡、包点、驻村、调研、劳动、联络,开展各种活动,亲身体验了这里的乡土人情。她就像一本无字书,博大精深,影响了我的一生。我在农户家吃派饭,那浓浓的乡味,依依的乡情,是永远的思念,永恒的眷恋。受一方热土的滋润和这里的人文熏陶,我有了固镇人特有的个性。

固镇村还有我数十位高中同学,我们曾同窗研读,情同手足,至今我们依然经常来往,互诉衷情,那种纯朴的友谊,真挚的情感,弥足珍贵,坚如磐石。除了老同学,还有许多老熟人,他们有的是几十年前的村干部、老党员。我在公社工作时,曾经担任过固镇大队主干的原珊宝、卫增志、原社喜、邵官珠及其他担任班子副职的许多同志,均是我的良师益友,至今记忆犹新。多少年来,无论我在哪里工作,都经常牵念着他们,他们的政治立场、工作作风和为人品行,对我的一生影响深远。还有后来在一起工作过的老同事,和曾经在党政部门任职的老领导,皆是我人生的楷模。这些同志比我年长几岁,与他们相处的时间长短不一,但他们的经验、才华与高尚的品格,对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他们永远是我的好兄长、好朋友。

王殿民的固镇情:时光荏苒乡愁浓

固镇的辉煌未来让我充满憧憬。

固镇村,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宝地生万物,大村出大贤。一代又一代贤达、志士、仁人、才俊,为千年文明古镇冠以“才子之村”美称。尤其是开国上将董其武,位至全国政协副主席,是固镇村的骄傲。还有第九届、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英模,以及枚不胜数教授、专家、学者、博士、硕士、高级工程师等现代精英,真是群星闪烁,英才辈出,更为固镇史册增添了光彩。

环境是宝贵的财富,人文是难得的资源,理念是不朽的支柱,精神是永恒的动力。随着王家岭煤矿的建设和河津市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在这里的建立,固镇的环境、氛围和平台将有很大的改善和提升,天时地利人和,发展潜力巨大,前景相当可观,崛起正当其时。我期待、也相信固镇村必将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走进新时代,描绘新蓝图,再创新辉煌。

《固镇村志》,给我带来永不尘封的美好回忆,《固镇村志》,是一部难得的乡村文化典著。

我从《固镇村志》中看得见山,望得见水,她永远镶嵌着我的乡愁,我为《固镇村志》的出版而喝彩。

固镇村一定会更强、更富、更美!

(作者系原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巡视员,曾任运城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值班主任:梁晋娟

王殿民的固镇情:时光荏苒乡愁浓王殿民的固镇情:时光荏苒乡愁浓
王殿民的固镇情:时光荏苒乡愁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