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關事業單位,對於非正式編制人員是怎樣繳納社保的?

機關事業單位當中確實存在這種非在編人員,而且是比較常見和普遍的。那麼這種人實際上它是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臨時聘用。對於這種臨時聘用的員工,那麼肯定是沒有繳納社保的。這種臨時聘用的員工也是比較常見的,比如說一些比較簡單的崗位。那麼就是門衛或者是保潔。這一類崗位多半是屬於臨時聘用的,那麼他們這一類崗位的人員是不享受社保待遇的。因為畢竟也沒有簽訂任何的勞動合同。

機關事業單位,對於非正式編制人員是怎樣繳納社保的?

那麼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簽訂同工同酬的一種合同。從某種意義上去理解,就相當於是在編人員之外簽訂的一種勞務合同。那麼這種合同的形式更像這種國有企業的勞務派遣用工的形式。既然這種情況是有合同,所以說根據勞動合同法的相關規定,所在的企業單位都會給這樣的一個合同工來購買這個社保。

那麼這種合同工享受到的社保,一般情況下是企業單位職工所享受的職工社保的一個待遇。不過在2014年之後,事業單位開始繳納社保以後,那麼實際上這個事業單位和企業單位實現了這個社保的並軌工作。但畢竟事業單位他的工資基數相對來說較高,所以說在某種意義上來講,事業單位的這個養老保險還是比企業單位的養老保險要高出不少。但是我們的事業單位非在編人員,還是沿用以前的老辦法,就是以前按照多少錢的工資待遇來繳納這個社保,那麼現在還是按著這個多少錢的待遇來繳納社保。

機關事業單位,對於非正式編制人員是怎樣繳納社保的?

所以說非在編人員,享受到的這個社保待遇,往往是比在編人員享受的社保待遇要低。因為本身他們拿到手的工資待遇相對來說就是比較低的,所以說繳納的這個社保也是比較低的,一般就是按照最低繳費標準,來繳納這個社保費用。所以說按照最低標準來繳納這個社保,實際上他享受到的這個社保待遇,往往要低於在編人員,享受到了一個社保待遇的標準。

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人,作為事業單位非在編人員想要努力的考取事業單位,正式在編的一個根本原因。因為首先從待遇層次上來講,正式在編人員往往拿到的工資待遇是比較高的,甚至是高出這個非在編人員的幾倍以上。所以這種非在編人員幹著同樣的工作,那麼享受到的福利待遇是不公平的。他們也想通過自己的努力考取一個在編工作,這樣的話也可以讓自己享受到一個和在編人員同等的待遇了。

機關事業單位,對於非正式編制人員是怎樣繳納社保的?

雖然從2014年事業單位人員也開始繳納這個社保了。但是事業單位人員本身自己的工資基數相對來說是比較高的,所以說他繳納的社保還是遠遠要高於企業在職職工繳納的社保比例。所以也就等同於自己在2014年之前沒有交納社保以來一樣的一個待遇標準。

作為事業單位人員,最終在辦理退休的時候,往往可以獲得一個更高的退休待遇。這是因為事業單位人員在計算退休金的過程中,是要考慮到事業單位在職期間的一個職稱工資,職務工資,崗位工資等各項工資的一個津貼待遇。那麼這些津貼都是要算作自己退休金的待遇的。所以說事業單位人員退休以後獲得的退休金待遇是比較高的,基本上是自己在職期間的70%到90%之間。

機關事業單位,對於非正式編制人員是怎樣繳納社保的?

感謝閱讀,人人都要懂點社保,很有必要本人專注於退休和社保領域,有喜歡我文章的小夥伴可以加我的關注,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