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喜馬拉雅山脈挖出一條通道,我國西部地區氣候將受什麼影響?

伯爵71438871


這個問題一再的出來,我再多說一個角度吧,根據氣象學家葉篤正和高登義的推斷,要把青藏高原夷平至海拔2000米,印度洋的水汽就可以改變我國西部氣候情況了。因為印度洋的水汽通量是固定,和按照降水平均分佈原理,單純從喜馬拉雅山開個通道到西部,並不能增加多少水汽。況且隨著距離拉長,季風能量減弱,估計水汽沒有足夠的能量進入我國西部。

不考慮工程量問題,單純考慮氣候影響,那麼夷平青藏高原到海拔2000米什麼概念?青藏高原將與黃河中上游的海拔一致,這樣我國的西部降水將會增多,黃河中游和新疆的乾旱問題將得到緩解。但我國的華南地區估計會變得乾旱,另外東亞季風作用將減弱,長江中下游的地區,就不會像現在降水豐富了,長江的航運的黃金水道要大大打折扣。換據話說,這相當於把我國的氣候條件重新洗牌,屬於“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下圖為長江中游的鄱陽湖在枯水期成為大草原。

所以從喜馬拉雅山挖通道這個腦洞,是很難達到其目的,還是好好開發雅魯藏布江的水利資源吧,畢竟這還是我國的基建能力範圍之內的。下圖為雅魯藏布江的大峽谷。



崑崙還東國


在這裡挖出一條通道,一挖解千愁,真正的從此沙漠變綠州,看下圖:在哪裡開挖通道?有人說在雅魯藏布江大拐彎處開口子,經過多方論證,這裡開口子由於要翻過青藏高原,西南季風有些力不從心,即使到了新疆,水汽也該枯竭了。另外暖溼氣流經過青藏高原,可能要引發冰川融化,威脅我們13億人三江源地區的“水塔”,長江、黃河受到威脅。

沿著喜馬拉雅山住西延伸, 青藏高原在這裡“打結”,形狀恰似“雞脖子”,山的裡側就是我國南疆,外側就是印度河平原,從這裡開口,豈不是最好的選擇?

讀上圖,南疆的塔克拉瑪干沙漠因青藏高原的隆起,四周都是高山,地形非常封閉,周邊的水汽難以進入本區,降水量非常少,蒸發量達到3000mm,形成了約33萬平方千米的塔克拉瑪干沙漠, 如果按圖1的方式開一個口子,可以一勞永逸的解決新疆乾旱問題,這是因為:

印度季風真接進入了塔克拉瑪干沙漠,會把印度洋水汽直接帶到本區,成雲致雨,相當於改變了這裡的氣候,減弱了這裡的蒸發量,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塔克拉瑪干沙漠周邊綠州漸漸擴大,崑崙山、天山的冰川漸漸有了水汽補給,塔里木河水位慢慢抬升,3~5年之內有望徹底扭轉幹旱環境。

相比紅旗河引藏水入疆,有很多優勢,紅旗河工程量大,投資大,運行成本高,不確定因素多,雖然能夠引水入疆,但終歸沒有解決好新疆的乾旱問題,而開口子從雲中調水,相當於平時說的改天換地,這次是真正的“改天”,才有了今後的“換地”,永絕後患。

誠然這套方案也有一些問題,地緣政治問題最難解決,開口子地方是領土爭端的克針米爾地區,而南部又是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雖然說兩國關係密切,但就這項工程來說得需要更多的考慮和科學規劃。 不同見解,歡迎評論,討論留言


地理縱橫


提到在喜馬拉雅山脈挖出一條通道這個想法,需要先提一下我國著名的企業家,南德集團前董事長牟其中,是他最早提出的。他的傳奇經歷讓人感嘆,而又有幾分傷感。他曾經是中國首富,做了三件在現在都屬於超前的生意:飛機易貨、衛星發射、開發滿洲里。雖然只做成了一件,但是剩下的兩件事,在現在看來已經在民企中屬於正常的生意了。1999年因種種原因入獄。2016年9月27日,商界傳奇人物牟其中出獄,開始了他的南德集團復業。

牟其中

如果在喜馬拉雅山脈挖出一條通道,那麼就必須是足夠大的通道,還不能只在喜馬拉雅山脈挖,需要深入到西部內部才能起到作用。這樣印度洋的暖溼氣流才可以通過這個通道,直達西部內地。如果通道太小,暖溼氣流就不能深入。

喜馬拉雅山地形

如果這些條件都可以達到,我國西部地區氣候也將只會在通道及旁邊的區域有影響。由於夏天從印度洋過來的暖溼季風帶來一定數量的降雨,形成為一個狹長的涼爽雨帶。而冬天由於沒有較明顯的季風,卻有寒流或冷高壓南下影響,可以直達印度。

這個區域帶以外由於還是有高山等影響,氣候基本不會有大的改變。

喜馬拉雅山區域的氣候

喜馬拉雅山區域的氣候

這些不說,就說工程量和最終得到的結果是否合算,需要考慮一下。


hnyfkj


不得不說條友的想象力十分豐富和大膽,前有關於藏水入疆的“紅旗河”以自流的方式形成河套平原至烏魯木齊的綠色長廊,後有引流北疆之水支援塔里木河改造塔克拉瑪干沙漠,還有在喜馬拉雅山脈打開一個口子使西南季風能夠深入我國西部地區。

提起“胡煥庸線”我們知道,這是一條北起黑龍江黑河市、南至雲南省騰衝市的呈東北——西南走向的虛擬線,它由中國地理學家胡煥庸在1935年首次提出,作為劃分我國人口密度的對比線,也是我國東西部地區發展水平的“分水嶺”,並且這條線幾乎與我國的400毫米等降水線重合。

從該線兩側人口密度、經濟發展水平以及氣候狀況等分析來看,線的西北部佔據了約64%的國土面積,但人口總數卻不到全國總數的6%,而線的東南地區則僅靠著36%的國土面積養活了約94.1%的人口,而導致線的兩側人口密度以及經濟發展水平的根本原因是氣候因素,由於乾旱缺水限制了人們正常生存,造成人口不斷南遷。

河西走廊和廣袤的西域曾經是我國古代重要的絲綢之路,那裡不僅商道繁榮,還有著燦爛的歷史文化。但是隨著環境的變化,西北乾旱缺水等極為惡劣的生態環境制約了地區間的可持續發展,導致西域眾多古國逐漸衰落甚至消失。如果將喜馬拉雅山脈挖出一條通道,使得印度洋水汽能夠深入到我國廣大的西部地區,這無疑將會使西部乾旱地區重新煥發生機。

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因為僅僅只是打通喜馬拉雅山脈是遠遠不夠的,畢竟北邊還有平均海拔在4000米左右的青藏高原及其邊緣眾多大致呈東西走向高聳的山脈,這無疑也對印度洋暖溼氣流有著巨大的阻擋作用,總不能把青藏地區全部挖開吧。如果是這樣,這該是有多反自然啊!而且如此大的土石方量,無論是工期還是資金投入都是一個天文數字。


而且,青藏高原作為世界的屋脊,並非完全坐落在我國境內,它還包括了中亞、南亞等國家的部分或全部地區,是一個地緣關係較為複雜的地區。我想,如果貿然在這個地區“打洞”無疑是在無端的製造矛盾。


地理那些事


這個問題腦洞太大在現有科學技術條件下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不說我們還沒有能力完全掌握雲雨帶走向這些印度洋季候風能給我們帶來什麼結果是一個粗略的預判人工是完全無法影響整個氣候,一旦出現意外後果不堪設想。畢竟自然洪暴災害帶來的巨大破壞力不是人類承受的起的。

這個方案必然被否決。那麼在現有條件下人工改變西北氣候的比較可行方案就是開挖紅旗河。紅旗河加滴灌技術改變西北地區的缺水情況通過逐步綠化率影響西北氣候減少蒸發量增加降雨從而改變西北乾旱少雨的氣候。這也僅僅是一定程度上的緩解。通過紅旗河消滅沿途的荒漠區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可以利用這個過程搞農業生產達至整個項目的可持續發展。否則對整個國民經濟都是巨大的負擔。


耀陽136


對於在喜馬拉雅挖一條通道這個問題目前來說,我看到的文章都處在理論階段,如果能利用現在的科技手法進行數據模擬,物理實驗用最小代價模擬現實應該不難。難就難在沒人動手做實驗,沒人提出,沒人支持。至於對氣候影響,從理論上與現實中分析肯定是有,不管是引水還是截流還是挖一條通道讓氣流流入都會對氣候地質有影響,只不過是有利與有害的問題,是不是現實中與現階段能夠控制的問題,是不是能夠承受的問題。開個通道大小引流影響的範圍要從短時間與長時間來看。數據模擬與物理實驗做出來才有能進一步證明一些問題。

當然,如果真有人做數據模擬與物理實驗,那還要看數據範圍大小,實驗大小。


知佟1號


按照我們的“白色大中華計劃”以和平方式收復烏拉爾山烏拉爾河以東直到白令海峽的整個西伯利亞地區全部領土主權以後,再實施我們的“北水南調工程”,把貝加爾湖,烏布蘇湖,庫蘇古爾湖,巴爾喀什湖,葉尼塞河,鄂畢河……的淡水資源引入我國乾旱缺水的華北,西北地區…………











收復西伯利亞


我希望政府不能實施這個瘋人院出來的病人做法一旦實施將改變整個中國生態!造成喜馬拉雅山脈的雪變成水,這個水能淹掉整個西南、中原、化南、江南所有地區!如果這樣就是人類的災難!不要有幾個臭錢就亂來!還是關心關心民生問題!這樣才使廣大人民幸福安康!降低房價、降低醫療費用、降低學校收費提高人民生活質量


八虎956


我的天哪?這條通道不僅要挖開數十公里,還要平均下挖4000米,更要貫通整個青藏高原!預計土石方工程量將是三峽工程的100萬倍(即可填滿整個東海),工期是三峽工程的500萬倍(即1000萬年),總投入是三峽工程的5000萬倍(即500萬億元)!更重要的是:如此天文數的土石方是不可能堆上數千米高的青藏高原的,只能長途運往印度洋或太平洋。當該工程投運時,不僅全世界各國均早已破產,且地球是否存在也不確定!


yushaoyao


任何事情有利必有弊,權衡一下,是利大於幣還是幣大於利,必定牽扯直接影響到生態環璄問題。可行就幹,不行就拉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