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協“完善造林營林機制 深化森林城市建設”專題協商會發言(摘要)

春風化雨為山川添新綠 提質增效為家園繪重彩

——市政協副主席鄭玉林在協商會上的主旨發言

自森林城市創建工作開展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經過全市各級、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我市全面完成國家森林城市創建任務,2018年10月15日被授予“國家森林城市”稱號。去冬今春,全市又迅速掀起新一輪森林城市建設高潮,既有力鞏固了創森成果,也推動了我市森林城市建設進入提質增效的新階段,現將這次協商調研情況概述如下:

一、全市森林城市建設的主要成效及特點

第一,工作站位高遠。市委、市政府以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為重要抓手,強力推進我市生態文明建設。市委成立了由市委書記任政委、市長任指揮長的高規格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指揮部,先後出臺《駐馬店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議多次專題研究創森工作,並將其作為重要的戰略工程和重大的民生工程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列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內容,結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脫貧攻堅、百城建設提質工程、全域旅遊發展來統籌推進創森工作。

第二,堅持規劃引領。秉承“讓森林走進城市,讓城市擁抱森林”的宗旨,遵循“鍾靈毓秀天中地,山水田園駐馬店”的定位,編制了《河南駐馬店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2015~2025年)》提出了“一核、一心、一帶、兩廊、三區、八城、多點”的市域空間佈局,並重點實施了城區綠化提升、綠色通道建設、美麗鄉村建設等“九大重點工程”,全面加強森林生態體系的建設規劃引領。

第三,財政投入較大。市、縣區都出臺了造林獎補政策,全市已累計投入創森資金102.12億元,其中財政投入37.16億元。

第四,產權制度跟進。建立健全長效管護機制,通過拍賣、承包、股份制等形式,進一步明晰林木產權。

第五,社會合力彰顯。各縣區政府積極研究相關政策,鼓勵社會資金參與生態林建設,探索各項重點工程的社會化、市場化工作路徑。

第六,多重效益並收。以林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突出質量效益原則,推進林業結構優化調整,努力建設結構合理、功能完善、穩定高效的生態系統;將森林駐馬店建設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全域旅遊等工作同謀劃、同部署、同推進。

由於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三年來,新增造林13.66萬公頃,森林覆蓋率從22.7%提高至31.9%,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從10.5平方米提高到15.04平方米,在全國2018森林城市建設座談會上,市委書記陳星代表河南作典型發言,推廣交流駐馬店經驗。

二、我市深化森林城市建設面臨的突出問題

第一,財政負擔過重,保障上缺乏可持續性。調研中發現,各縣區廊道、圍村林等建設用地多是採取政府統一租用方式解決,僅此一項各縣區每年租地的費用少則5000萬元左右,多則高達1億元。

第二,規劃工作粗放,落實上缺乏可操作性。不少縣區創森工作缺乏總體規劃,以年度造林工作方案或計劃指標分解來代替具體規劃,導致生態建設缺乏科學性、完整性、系統性、持續性和可操作性,也無法與鄉村正在開展的其他重點工作進行有效銜接。

第三,用地瓶頸突出,政策上缺乏長期性。不少縣區的生態廊道及美麗鄉村片林建設大都採取統一流轉土地辦法,流轉期長短不一,一旦合約到期,容易誘發糾紛。

第四,管護機制滯後,利益上缺乏緊密性。相當一部分廊道通道、田間林網工程採取村種村管辦法,缺乏明細管護機制跟進,在栽種質量、管護措施、林下經濟等方面存在突出短板。

第五,社會參與度低,基層缺乏工作能動性。一些縣、鄉還沿用運動式造林模式,層層動員,層層加壓,基本上以鄉村幹部為主體,沒有形成全社會廣泛參與生態建設的氛圍和合力。

第六,工程化待普及,造林質量上缺乏穩定性。不少鄉村採取組織農村閒置勞力參與林木栽植,這些人員缺乏造林的常識和專業知識,只求數量,不保質量;造林技術人才和必要物質保障的缺乏,也為今後的專業化管護留下了隱患。

三、深化森林城市建設的主要建議

通過多年生態建設成果的疊加積累,我市的森林城市建設工作已發生深刻變化,正處在轉型提質升級的關鍵時期,主要特徵表現為:由政府為主體的運動式造林向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多元投入的市場化、工程化造林營林轉變;由單純植樹增綠為目標,向實現“山區森林化、平原林網化、城市園林化、鄉村林果化、廊道林蔭化、庭院花園化”的多元目標轉變;由過去的單一以追求生態功能向生態、經濟、文化、康養和鄉村旅遊多重效益並重轉變;由以往的“年年栽樹不見樹”的村種村管的粗放模式向“不造無主林,不栽無主樹”的聯責、聯利、聯心的精細化管護機制轉變;由單一經營林木產品向經營森林經濟、林下經濟、全產業鏈循環經濟的大綠色碳匯經濟轉變。為適應、順應我市生態建設發展的階段性規律,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把省委、省政府確定的“五年增綠山川平原,十年建成生態河南”的目標落到實處,特提出如下建議:

第一,完善生態建設政策支撐體系。目前,涉林政策補貼項目的類別和額度,與繁重的生態建設任務還不相稱,建議制定穩定的財政投入補貼政策,可以從土地出讓收益、佔用林地補償收益列出一定比例支持生態建設。積極動員社會力量參與生態建設,建立生態基金,儘快構建起穩定長效、多元的生態建設資金保障體系。

第二,強化規劃引領保障。要重點解決好生態空間佈局規劃、生態重點工程佈局規劃、林種結構規劃、苗木基地建設規劃、林果產業加工產業鏈規劃及特色林果基地、森林小鎮、全市林下經濟發展規劃等,建立起包括總規及分項專業規劃的生態建設規劃體系,使其與美麗鄉村建設、全域旅遊發展、縣域特色產業培育等有機高水平融合銜接。

第三,著力破解造林用地的瓶頸制約。一是要儘快制定出臺全市綠化工程土地流轉政策意見,規範林業用地等關鍵問題。二是制定鼓勵發展林果業的用地政策,逐步落實山區丘陵戶均2畝、平原戶均0.5畝的果園建設任務。三是制定空心村復綠政策。四是抓住第三次土地調查編修機遇,調整好各類林業用地規模。

第四,構建以利益為紐帶的造林營林機制。一是積極探索政府+企業+農戶等多方參與的聯責聯利聯心的造林營林模式 ,要重點推廣好企業(大戶)承包型造林、合作社託管造林、農戶自營造林、縣鄉村企組建股份制林投公司造林、工程化造林。二是大力培育新型林業經營主體,為林業產權制度改革奠定堅實的基礎。三是規範推廣工程化造林模式,讓專業人做專業事,確保造林質量。四是精心規劃建設各具特色的森林小鎮,改造建設一批集森林觀光、休閒度假、運動養生等為一體的森林小鎮。

第五,健全生態建設質量、安全保障體系。一是抓好各類林業工程標準化示範點建設,著力打造廊道、水系防護林、田間林網、鄉村圍村林、花園式庭院等落實“六化”標準的示範體系。二是加強造林基地水、路、電基礎工程建設,努力破解生態建設的基礎制約。三是落實好造林質量監管責任制,破解好“無人管、無錢管、粗放管”的難題。四是組建一支“森林公安+鄉村組織+專業護林隊”的管防隊伍。五是補齊森林防火、防災能力建設的短板。

第六,大力營造全民“愛林、重林、造林、護林”的社會氛圍。一是要對全民義務植樹的政策落實情況開展社會評估,確保責任和義務落到實處。二是要積極倡導鄉村果林化、庭院花園化的綠化模式。三是要積極倡導社團、企業、學校建設林業科普基地、學研基地,同時抓好森林公園、溼地公園等生態文化的載體建設,使生態建設成為全民的自覺行動,緊緊依靠和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儘快把藍天白雲、繁星閃爍,清水綠岸、魚翔淺底,鳥語花香、田園風光的美好願景變成天中人民共建共享良好生態的現實。

●推動新時代天中林業可持續發展

黃淮學院教授、教授級高工禹明甫認為:

綠色發展是最安全的發展,生態環境是最大的競爭力。2018年全市所有縣區均實現了林業生態縣建設目標,順利通過了森林城市驗收。在取得顯著成績的同時,我們也看到在規劃引領、造林管林營林機制等方面還存在制約可持續發展的瓶頸問題:一是《林業生態規劃》還不夠具體、部分內容可操作性不強。二是資金投入的可持續性沒有保障。各縣區對造林前期3~5年的投入都很大,但後期造林補償費用、管護費用的長期投入保障機制不健全,沒有形成林業建設投入的多元機制,制約了造林成果的鞏固和可持續性發展。三是苗木基地建設滯後,不能滿足我市林業生產的需求。目前,全市造林用苗木60%以上需從外地購買,存在著成活率降低、輸入檢疫病害加大的風險。四是科技服務體系和服務機制不完善。五是樹種結構還不完全合理,調整有待進一步加強。

禹明甫建議:

1.強化規劃引領,特別是各縣區要進一步細化《林業生態規劃方案》,在廣泛徵求意見、科學論證的基礎上,確定的《方案》要經過人大通過後嚴格執行,避免隨意性。2.做好兩個結合。林業生態建設要與鄉村振興計劃和扶貧攻堅計劃緊密結合。3.採取“三調整”的舉措,實現林業跨躍發展。一是調整利益分配機制。二是調整樹種結構。三是調整投資渠道。鼓勵企業和個人投資林業,把林業生態建設項目當成招商引資來做。4.推進四項建設保障林業生態可持續發展。(1)加強苗木基地建設。(2)加快林業科技推廣服務機制建設。(3)加強造林、護林、愛林環境建設。(4)開展公益林生態補償機制研究,推進構建林業補償機制建設。

●關於國土綠化規劃工作的建議

市政協委員、西平縣政協主席趙海金建議:

1.加強對林業規劃工作的重視。各級各部門應加大對林業調查規劃設計部門的重視程度,從頂層設計到措施落地,中央到地方要建立健全林業調查規劃設計制度,定期不定期地開展宣傳教育,不斷增強林業規劃設計人員的使命感和榮譽感,全力提高林業調查規劃設計工作的地位,持續深入推進林業規劃、調查工作開展。

2.加強林業規劃設計隊伍建設。要定期向林業院校招收應往屆畢業生,充實到林業調查規劃設計隊伍,不斷補充“新鮮血液”,吸引更多的年輕人投入這項工作中去。另一方面,要完善有關政策,切實提高工作人員的工作福利待遇等,完善行業升遷、流動機制,讓從事這項工作的人員生活有保障、工作有盼頭,努力建設一支作風優良、技術過硬的高素質林業調查規劃設計隊伍。

3.加大林業規劃專業技術培訓力度。通過高校、林業專職院校、林業研究所、林業有關教育培訓機構等,組織本地區、本單位的林業調查規劃人員定期不定期開展業務培訓,牢固樹立新時代生態文明思想,不斷汲取新理念新知識,掌握新技術,從而提升我縣國土綠化規劃工作。

●關於完善林木管護機制的建議

市政協委員、市林業局退耕還林工程管理中心主任關秋芝委員認為:

從當前我市林木管護情況看,各地不同程度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重造林,輕管護現象嚴重。多數地方對林木管護工作重視程度不夠,對林木後期管護沒有長遠謀劃。二是沒有辦理林權證,林木產權不明晰。三是林木管護機制不健全。四是林木管護補償機制不健全。

關秋芝建議:

1.建立產權明晰機制。一是要明晰林木經營和管護主體。二是要落實林木管護主體責任。明確各方權利、義務、責任,讓經營者吃上“定心丸”。

2.建立生態補償機制。一是對於山區坡度大、土層薄等條件差、生態區位特別重要的地區,實行生態補償。二是將平原農田林網納入生態效益補償範疇。三是將廊道綠化納入生態效益補償。四是加快推進林業碳匯項目開發,讓林業經營者成為“賣碳”人,讓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

3.加強林木管護制度建設。一是各級政府要制定林木管護指導意見和管護辦法,研究建立林木管護長效機制。二是要建立林木管護責任落實機制。三是與精準扶貧相結合,從有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中選聘生態護林員,組成村級護林隊,加強林木管護,增加貧困戶收入。四是建立考核問責追究機制。五是加大林業執法巡查力度。

4.探索建立“林長制”管理制度。將管護責任落到山頭地塊,落實到責任人。

5.創新營造林經營主體,鞏固綠化成果。

●紮實做好新型林業經營主體培育工作的建議

市政協常委、市農業農村局農經站站長許衛平認為:

全市共有林業專業大戶245個、家庭林場24家、林業企業81個、林業專業合作社216家(其中,省級示範社兩家、市級示範社5家)。新型林業經營主體數量佔全市總的新型經營主體數量不足2%,遠不能滿足林業經濟發展、生態駐馬店建設的需要。

許衛平建議:

1.高度重視林業主體培育。把培育新型林業經營主體作為轉變工作職能、提質增效的一個重要途徑。改變過去簡單依靠黨委、政府植樹造林的老觀念,改善過去組織幹部群眾大集團作戰的老做法,儘可能多的引入市場機制,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讓“專業隊幹專業事”“專職人幹專職事”,通過政府引導來加強新型經營主體的培育。要堅持“誰造誰有,合造共有”“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通過利益聯結機制,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林業生態建設。

2.建立規範的栽植管護機制,科學制訂綠化方案。

3.明確利益聯結分配機制。進一步明確新型林業經營主體、村集體、農戶、政府各方收益,增加主體的經營林業的積極性。

4.規範提升主體經營能力。鼓勵村委會、村民組參與組建、牽頭成立、入股專業合作社,發揮基層組織參與林木建設經營的積極性。指導新型林業經營主體在建設苗木基地、從事城市園林綠化時,強化質量意識,按照標準組織生產,為市場提供統一規格、質量的產品。把林業經營主體納入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計劃。

5.引導主體融入新產業新業態。引導指導林業經營主體由單純的林木生產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充分利用綠色、環保的林業資源、林下資源發展鄉村休閒旅遊、林下養殖種植等經濟。指導主體將林果生產、林下養殖種植與農村電子商務、採摘體驗、健康養老等有機結合起來。指導主體充分利用鄉村振興的戰略發展機遇,主動融入人居環境改善、美麗鄉村建設、田園綜合體創建之中,在拓展經營範圍、提升服務質量中發展壯大自己。

●關於支持社會資本參與林業生態建設的建議

河南名品彩葉苗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華明認為:

林業生態建設投資大、時間長,政府投入相對薄弱,需要社會資本的投入。

王華明建議:

1.出臺優惠政策

(1)社會資本投資建設或運營管理的林業項目,與政府投資項目享有同等政策待遇,不另設附加條件。

(2)對社會資本參與的項目,按政策規定予以貸款貼息、減免企業所得稅、享受森林保險保費補貼,降低林業項目風險,增強項目收益能力。

(3)政府可積極探索創新綠化造林投融資模式,結合鄉村振興、田園綜合體等工作,拓展與農戶的合作、與土地的合作方式,豐富資金和資源投入方式,實現更優的資源配置效率。

(4)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實行以獎代補、先建後補、貸款貼息等政策措施支持社會資本參與林業項目建設。

(5)積極培育新型營造林主體,鼓勵家庭林場、林業專業合作組織、企業、社會團體、個人開展專業化規模化造林綠化;積極鼓勵私營企業、民營資本與政府合作造林。

2.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金融部門降低貸款門檻,加大支持力度,減少融資過程中固定資產的擔保比例,可以利用林權證、土地經營權、股權等抵押貸款,拓寬民營企業融資渠道,同時要適當延長融資期限。

3.明確責、權、利

對社會資本所營造的林地,要及時頒發產權證明,在不違反有關法律法規的情況下,要給予寬鬆的自由經營權。對社會資本參與政府合作的綠化造林項目,要明確政府和社會資本主體各自的責、權、利,形成書面合同,在工程實施過程中或工程結束時,政府按合同要求,及時撥付造林資金,保證企業的合法權益。

●苗木生產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市政協常委、河南恆源綠化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直認為:

目前,我市苗木生產存在以下問題:1.苗木基地建設缺少規劃,苗木生產計劃相對盲目。一是面積萎縮,不能很好滿足林業生態建設需要。目前,我市林業生態造林用苗的自給率不足40%,經濟林苗木自給率不足30%。二是育苗面積小而散,苗木缺乏競爭力。三是苗木品種單調,新優品種引進落後,缺乏特色,滿足不了造林綠化和工程用苗的需求。四是生產管理粗放,苗木標準化滯後。苗圃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沒有科學的管理程序和統一的生產標準,在一個地方很難湊齊一個較大工程所需的同一規格的苗木。五是缺乏品牌意識,沒有市場競爭力。

王直針對我市苗木基地發展提出建議:

1.要加強規劃引領和生產計劃指導。

2.推進苗木基地化、規模化、標準化生產。一是大力推進苗木良種化發展。二是加快苗木標準化建設。

3.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加大金融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

4.支持建立公共服務體系,建議成立市林業種苗協會。

5.要培育集生產、銷售、施工為一體的龍頭企業。以全市6個國營苗圃和苗木大戶為重點,培育集生產、銷售、施工為一體的龍頭苗木生產企業,發揮龍頭的技術優勢、基礎設施優勢和信息優勢,實現規模經營,降低經營成本,提高質量、增加效益,帶領駐馬店市苗木走向全國。

●泌陽縣馬谷田鎮鎮長李其松就開展國土綠化工作談了四點體會

1.鎮黨委、鎮政府牽頭,強力推進是開展國土綠化工作的關鍵。一是成立了鎮國土綠化工作指揮部,為國土綠化奠定組織保障。二是把各區片工作任務按完成時間節點,層層簽訂目標責任書,確保按時保質保量完成任務。三是嚴格督導獎懲。

2.嚴把三關,確保栽植質量。一是嚴把科學規劃關。二是嚴把苗木質量關。三是嚴把栽植質量關。

3.建立後續管理長效機制,確保栽植成效。

4.把發展成片造林與加快鄉村振興、壯大村集體經濟、培育主導產業、引領帶動農戶脫貧結合起來。在充分調研和徵求意見後,決定採取“黨群創業服務社+公司+農戶”為主的經營模式(效益按1:1:8分紅),大力發展林果種植業作為帶動群眾特別是貧困戶發展致富的一個主導產業進行精心打造。通過幾年來的持續努力,全鎮林果種植面積由原來的4萬餘畝發展到現在的近10萬畝。種植林果的農戶由原來的2200多戶發展到現在3300多戶,依託林果種植實現穩定脫貧的農戶468戶,佔全鎮總貧困戶的33%。

往昔的荒山禿嶺發展成為今日的“花果山”,依託萬畝果園扶貧基地春季有花、夏秋有果的優勢,打造的精品鄉村遊帶動了60多家農家樂休閒飯莊,安排90多戶貧困戶轉移就業,為馬谷田鎮實現鄉村振興戰略打下了堅實基礎。另外,通過發展林果種植和林下經濟,也壯大了各村集體經濟收入。

●平輿縣萬冢鎮鎮長孫建文介紹了開展國土綠化生態建設做好“三個結合”的一些具體做法

一是林業生態建設與人居環境整治相結合。

在村莊整治過程中,把綠化、美化作為集聚提升村莊形象的基礎工作,將農村拆遷合併騰退土地全部用於植樹造林,見縫插綠,搞好村內空宅綠化。以開展四美鄉村創建活動為載體,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經濟林,全方位推進鄉村綠化美化,構建“房前屋後果樹成林、村莊周圍綠蔭環抱”的綠化格局,切實改善提升農村居住環境。目前,已對全鎮24個自然村進行合理規劃,栽植各類樹種5000餘棵,綠化小苗20餘萬棵,已形成“一村一景、一戶一品”的環境格局。

二是與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

突出抓好鎮所在地綠化亮化工作,投資30多萬元對二乾渠鎮區段進行高標準綠化,達到三季有花、四季長青的效果。同時,建成了貫穿全鎮東西長達17公里的環鎮景觀大道,安裝太陽能路燈800盞,其中新植景觀樹5000餘棵,綠化面積1700多畝。

三是與脫貧攻堅工作相結合。

為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和更好帶貧,鎮政府把所栽植樹木產權按2:5:3的比例分成,管護林木的護林員(貧困戶)佔20%,村委佔50%,鎮政府佔30%,不僅有效調動了護林員管護林木的積極性,還助推156戶貧困戶脫貧增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