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富縣:"香太太"辣椒醬火了,你知道它背後的故事嗎?

馬坊村土生土長的吉志超在2016年,成為村裡第一個富起來的人,幹了8年工程活的他本想繼續做自己的生意,不曾想村委會換屆時,鄉親們卻找到了他:

-----------------------------------------------

“吉(志)超,我們想推選你為村書記,讓你帶動大家共同致富呢!”

“滿村瞅瞅,我看,就你能行!”

……就這樣,吉志超走馬上任了。

-------------------------

新官上任三把火,吉志超在馬坊村燒的“三把火”,真的讓馬坊火起來了。

--------------------------------

第一把火:50畝荒地變“寶地”

延安富縣:

吉志超在馬坊村點的“第一把火”就是把遺留多年的50畝荒地變成了點石成金的“寶地”。

早在2000年初,富縣大力發展大棚蔬菜產業,這讓馬坊村犯了難,本村村民大多進城務工或做了生意,對此並不感興趣。

誰料村裡來了10幾戶偏遠鄉鎮的種植戶,為了生計,他們願意種大棚。

為了留住這些“外來戶”,村委會從村裡劃了一些地,並劃分了宅基地,讓他們落了戶。

當時,本村村民唯一的條件就是:佔我多少地,替我把農業稅交上就行。

問題看似很完美的解決了,誰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延安富縣:

2002年,國家全面取消農業稅,這一決策在馬坊掀起了軒然大波。村民們又開始往回要地,“外來戶”又寸土不讓,村幹部兩頭為難。

又過了幾年,矛盾糾紛持續升溫,愈演愈烈。“外來戶”的大棚也陸陸續續不種了,有的在地上蓋了房子,有的在地裡栽了樹苗,還有些地荒了幾年後,村民們開始“搶”。

吉志超剛一上任,這塊難啃的“骨頭”就擺在了他的面前。

為這事,他吃不好、睡不香,挨家挨戶做思想工作,捱過罵、看過冷臉,不知把村裡轉了多少遍,不知和多少人探討過。最終,他找到了辦法,決定流轉那50畝土地。

那50畝地所牽扯到的村民,最終同意將土地以每年每畝800元的價錢流轉給村集體,村集體在地上建起了大棚、觀光園、採摘園,每年拿出盈利的10%和群眾進行二次分紅,併為“外來戶”兌現宅基地。

錢從哪裡來?賠付標準怎麼定?村集體沒有錢,為解決40多萬賠付款的問題,他掏出了家底,全由自己墊付。他採取公平公正的原則,親戚朋友不搞特殊化,為此得罪了不少“自家人”。

延安富縣:

地的問題解決了,接下來就看怎麼利用這塊地致富了。

2017年3月,吉志超帶著村裡50個村民去外地參觀學習,思路拓寬的他將50畝荒地打造成了採摘園,建起了3棚草莓、2棚火龍果、櫻桃園和葡萄架,現在已經實現了全年採摘,去年為集體創收14萬元,並吸引縣內外遊客萬餘次,帶動農家樂、洗車等服務行業。

第二把火:“香太太”辣椒醬味道好極了

延安富縣:

一個偶然的機會,吉志超嚐到了姐姐做的辣椒醬,他的味蕾瞬間被征服,一個辦廠的念頭就這樣產生了。

說幹就幹,2016年他成立了超途農業合作社,開拓了50畝辣椒種植基地,研製出“香太太”辣椒醬。

延安富縣:

“只有大家都富了,才是真的富。”吉志超時時不忘鄉親們推選他為村支書時的一番託付。

2017年開始,合作社就免費為貧困戶提供辣子苗、技術指導,採收時統一收購,辣椒種植基地和採摘園裡也優先僱傭貧困戶務工。

貧困戶任紅兵高興地說:“去年我只種了一畝多,收入6000元以上。”村裡像他這樣依靠種植辣椒脫貧的貧困戶共10多戶,最多的每年收入兩萬多元。

在吉志超的不懈努力下,“香太太”辣椒醬的口味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和好評,市場越來越大,生意越來越火。2018年,辣椒醬創收150萬元,解決了部分貧困戶就業問題。

第三把火:人生就是要折騰

延安富縣:

延安富縣:

延安富縣:

土地變成了資產,農民變成了股民。馬坊村的農村“三變”改革,得到了上級領導和包扶部門的肯定和大力支持,爭取到了很多項目資金。村巷道硬化綠化亮化了,還建起了文化活動廣場,村子變化一天一個樣,群眾多年皺著的眉頭也舒展了開來。

吉志超常說:“人生就是要折騰!”他帶領群眾致富的夢想也一刻都沒有停止。

他的幹事熱情總是很高漲,現在,又忙著為馬坊村做整體規劃:“未來幾年,我想把馬坊村打造成一個集垂釣基地、油菜花基地、遊樂場、農耕體驗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讓馬坊的鄉親們都過上好日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