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教到底什麼來頭?張無忌竟然說方臘也是教主?

在《倚天屠龍記》裡,金庸明確指出,搞反元起義的是明教,明教就是祆教(拜火教)、摩尼教。不過歷史上,其實反元的是彌勒教,這彌勒教、明教、摩尼教之間的關係,也非常微妙;至於祆教(拜火教),其實跟明教完全沒關係。《倚天屠龍記》裡的明教還兼有伊斯蘭教的色彩,“明教”看起來就像一個組織嚴密的大雜燴。

不過今天史君並不打算聊小說和歷史上的“明教”,而是想說說《倚天屠龍記》裡幾位教主的歷史真實事蹟。

按照《倚天屠龍記》的設定,在朱元璋稱帝、禁絕明教以前,中土明教共有35代教主,提及姓名(包括有姓無名的)一共有10位,其中前期、後期各5位。

前期的教主包括:方臘、王宗石、餘五婆、張三槍,還有鍾教主(第8代);

後期的教主包括:石教主(第31代)、衣教主(第32代)、陽頂天(第33代)、張無忌(第34代)、楊逍(第35代)。

明教到底什麼來頭?張無忌竟然說方臘也是教主?

張無忌演員表

這10位教主裡,自然有金庸原創的武俠人物,但也有不少是歷史上的真人,他們曾經在東南大地上翻雲覆雨,把朝廷攪合得天翻地覆!

方臘竟然是明教教主?!

三聯版《倚天屠龍記》第十九章“禍起蕭牆破金湯”裡寫道,六大派圍攻光明頂,張無忌被說不得困在乾坤一氣袋裡,問說不得明教的宗旨。於是就有了這麼一段講述明教歷史的對話:

說不得道:“小兄弟,我明教源於波斯國,唐時傳至中土。當時稱為祆教。唐皇在各處敕建大雲光明寺,為我明教的寺院。我教教義是行善去惡,眾生平等,若有金銀財物,須當救濟貧眾,不茹葷酒,崇拜明尊。明尊即是火神,也即是善神。只因歷朝貪官汙吏欺壓我教,教中兄弟不忿,往往起事,自北宋方臘方教主以來,已算不清有多少次了。”

張無忌也聽到過方臘的名頭,知他是北宋宣和年間的“四大寇”之一,和宋江、王慶、田虎等人齊名,便道:“原來方臘是貴教的教主?”

“原來方臘是貴教的教主?”是呀,不僅張無忌很吃驚,史君當年第一次看見這對話的時候也很吃驚。宋代歷史上著名的民變領袖、《水滸傳》裡幾乎讓梁山好漢全軍覆沒的方臘,竟然是明教教主!這是真的嗎?

先來簡單說一下宋代的明教。明教前身是波斯的摩尼教,大約在六七世紀,摩尼教傳入我國新疆地區。唐代宗大曆三年(768),摩尼教在長安建大雲光明寺,算是在中原地區玩開了。可好日子不長,會昌五年(845),唐武宗滅佛,摩尼教無辜躺槍,遭受致命打擊,只好轉入東南沿海地區的民間繼續傳播。南唐徐鉉的《稽神錄》裡,第一次出現了“明教”這個詞。大體上,明教就是受佛教、道教影響的中國化摩尼教,在一定程度上屬於半公開半地下的秘密宗教。

明教到底什麼來頭?張無忌竟然說方臘也是教主?

方臘劇照

北宋時期,北方民間的秘密宗教日益活躍,到後來發展到利用秘密宗教起義的程度。從真宗到徽宗,朝廷對北方秘密宗教(當時所謂“妖教”)的管控力度越來越大,法令越來越多;但對南方民間的明教,卻一直不聞不問。究其原因,一來明教本身並非單純的地下宗教,從北宋政府後來的調查報告看,還是有幾分排場的。甚至在真宗、仁宗年間,明教也曾爭取走上層路線,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士大夫的認可。二來南方的明教徒,也很少像北方秘密教徒那樣,聚在一起搞事情。所以南方除了“崇巫右鬼”的報告以外,也幾乎沒有提及半點秘密宗教的事。

但是宋徽宗充分闡釋了什麼叫No zuo no die還非要try。看過《水滸傳》的都知道,宋徽宗大搞“花石綱”,搞得民怨沸騰。這事兒還真不是子虛烏有,徽宗年間,“六賊”之一的朱勔,就負責給徽宗在江浙地區蒐羅奇花異石,然後統統運回汴梁,把當地折騰得民不聊生。

方臘是睦州青溪(今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縣西)人,他發現老百姓對朝廷普遍不滿,於是就招募了一幫遊手好閒之徒,在宣和二年(1120年)十月突然發動民變。方臘自稱聖公,建元永樂,設置管理將帥,不到十天就聚眾數萬。到了這年十二月,方臘的部隊已經攻克了杭州、睦州、歙州,劫掠新城、桐廬、富陽等縣。東南地區各縣的變民,全奉方臘為主。方臘的軍隊先後攻下6州52縣,包括今天浙江省全境和安徽、江蘇南部,江西東北部的廣大地區,切斷了宋朝的經濟命脈。據史書記載,是“東南大震”。(《宋史·童貫傳附方臘傳》)

不過,方臘能夠頃刻間席捲東南,除了客觀上大家太痛恨朝廷以外,主觀上靠的卻是“跳大神兒”。據說方臘出生的時候,有很多異常現象發生。後來他在水邊看自己的倒影,居然發現影子裡的自己穿得像個帝王,“由此自負,遂託左道以惑眾”(方勺《青溪寇軌》);還有說他媳婦兒有“后妃之象”的(《朱子語類》卷一三三)。

方臘起兵的時候,號稱自己“得天符牒,今其某時率兵,逢牛即殺,逢廟即燒……”(徐直之《宋譜·方庚傳》);打起仗來就更神了,“童子婦人在前,飾以丹黛,假為妖怪……又為長人,服大衣,作機關以動,止執矛戟旗幟,飾以丹黛,為鬼神之貌,以惑官兵……”(《宋會要輯稿·刑法二》)

大家看有木有覺得很眼熟啊?這不還是歷代帝王生有異象天命所歸、陳勝吳廣跳大神兒那套嘛!這大神兒跳得多接地氣,以至於一點外國宗教的影子都找不到。

所以說方臘是明教教主,歷來是有許多歷史學家不同意的。

方臘確實擁有明教部眾

不過話說回來,方臘是不是教主雖不一定,但方臘旗下是真的有不少明教徒,說他有一支明教部隊也不為過。當然,這些明教徒既不會聖火令武功,也不會乾坤大挪移,甚至連五行旗的本事都沒有。他們不過是一群被朝廷逼得走投無路的老百姓。

方臘亂起,北宋朝廷的第一反應不是派兵鎮壓,而是抓明教徒。

宋代金石三大家之一的洪适,他的父親洪皓,當時在臺州任寧海主簿,正趕上方臘造反,台州仙居縣民眾群起響應。於是縣裡到處抓捕明教徒,甚至有一天一下抓了數百人,全部要砍頭。(洪适《盤洲文集》)

明教到底什麼來頭?張無忌竟然說方臘也是教主?

方臘起義圖

由於南方官員對明教暴動失察,宋徽宗勃然大怒。於是,宣和二年十一月四日,也就是方臘起義後不到一個月,一位名叫“僚”的地方官員,寫了宋代南方第一份秘密宗教調查報告,而矛頭也直指明教。(《宋會要輯稿·刑法二之七八》)

從這個角度講,方臘即便不是明教教主,也和明教脫不了干係。

不過方臘雖然聲勢浩大,但畢竟是一群烏合之眾。《水滸傳》裡的方臘神通廣大,把梁山好漢殺得人仰馬翻;可歷史上的方臘就沒那麼大本事了。宣和三年(1121年)正月,宋軍15萬主力大軍進入江浙,方臘的部隊接連敗北。到了四月,方臘和妻子兒子等人均被俘虜。次年三月,餘部也被鎮壓下去。整個民變歷時450日。

方臘起義以後,宋朝廷開始針對性打擊明教。由於明教徒遵從摩尼教吃素的戒條,因而往往被稱為“菜食者”。宣和三年(1121)閏五月七日,宋朝廷的文書中第一次將明教稱為“吃菜事魔”。(《宋會要輯稿·刑法二之八一》)到後來,凡是有秘密宗教背景的動亂,朝廷一律稱為“魔亂”;再到後來,只要不是國家承認的“不根宗教”,均被扣上了“吃菜事魔”的帽子。

宋高宗紹興十一年(1141),南宋朝廷頒佈了“吃菜事魔條法”,正式通過立法確立了“邪教罪”。(《宋會要輯稿·刑法二之一一一》)

《倚天屠龍記》裡,說不得還提到“只因本教素來和朝廷官府作對,朝廷便說我們是‘魔教’,嚴加禁止。”此外,楊逍寫了一本《明教流傳中土記》,裡面提到唐武宗會昌滅佛後,明教大衰,“自此之後,明教便成為犯禁的秘密教會,歷朝均受官府摧殘。明教為圖生存,行事不免詭秘,終於摩尼教這個‘摩’字,被人改為‘魔’字,世人遂稱之為魔教。”雖然不一定準確,但是明教被硬生生變成了“魔教”,這一點還是沒問題的。

而且方臘起義以後,明教走上層路線和公開傳教的路幾乎被堵死,只好徹底淪為民間秘密宗教,與佛教、道教羈絆日深,時不時就被拿出來當成民變運動的工具。這倒是跟小說裡的明教有幾分類似,說不得把中土明教起事的歷史上溯到方臘,坊間也總有人稱方臘是《倚天屠龍記》中土明教35代教主裡的首任,其歷史背景就在於此。

還有一件事值得一提。我們都知道,《倚天屠龍記》裡,屠龍刀和《武穆遺書》歸了明教教主張無忌。這屠龍刀和《武穆遺書》又是從郭靖那裡傳下來的。按照《射鵰英雄傳》裡的設定,郭靖是《水滸傳》梁山泊好漢郭盛的後代。而《水滸傳》裡,郭盛又死於征討方臘。方臘又是《倚天屠龍記》裡的明教教主……郭家和明教,還真是孽緣啊!

如假包換的“教主”王宗石

在說不得與張無忌的那次對話裡,除了提到方臘,還提到了另外三位教主。據說不得說:

到了南宋建炎年間,有王宗石教主在信州起事,紹興年間有餘五婆教主在衢州起事,理宗紹定年間有張三槍教主在江西、廣東一帶起事。

明教到底什麼來頭?張無忌竟然說方臘也是教主?

餘五婆起義

那麼,小說裡王宗石、餘五婆、張三槍這三位教主,在歷史上又是怎麼翻雲覆雨的呢?

先來說說王宗石,一說就是王唸經。在宋代的史料裡,王宗石被稱為妖人、妖賊、魔賊,是饒州、信州一帶如假包換的明教徒。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春,王宗石聚眾數萬,在信州貴溪(今江西省上饒市一帶)起事。

宋高宗先是派辛企宗去鎮壓,結果被打得大敗。最後沒辦法,又調派張浚(著名抗金嘴炮哥)、劉光世(號稱“中興四將”之一,著名臨陣逃跑哥)的部將王德去鎮壓,到了這年夏天才勉強把這場明教民變鎮壓下去。這場民變前後死了20多萬人。(《宋史》卷二十六《高宗本紀三》、卷三百六十八《王德傳》、卷三百六十九《劉光世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三十二、卷三十四)《倚天屠龍記》把王宗石列為教主,確實不冤。

傳教拒捕的“教主”餘五婆

江西的王宗石被平定不久,浙江又出現了餘五婆。和王宗石一樣,餘五婆被官方稱為“妖民”。不過餘五婆比王宗石倒黴多了。王宗石那是真刀真槍幹起來了,這餘五婆一開始就是個“傳教士”,跟造反八竿子打不著干係。

最初,餘五婆在衢州開化縣九里坑“傳習魔法”。當然,他傳的是“魔教”的教義,可不是什麼乾坤大挪移。

當時江浙一帶,像餘五婆這樣的人大有人在。“時江浙州縣溪山深僻之民更相傳教,各有主首,願為徒侶之人即輸錢上簿,聽其呼率,私置軍器,群起舉事。里正恐其累己,匿不告官,由是其徒轉熾。”(《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六十三)大家都是明教“魔頭”,都是沒事兒時候跟個小綿羊一樣安心傳教,有點風吹草動就招呼教民一呼百應。明教的勢力大到“村官”都不敢管的地步。按說餘五婆這種並沒有鬧事蹟象的人,是沒有什麼危險的。

結果不知道是餘五婆得罪了人,還是哪個嘴欠的,總之在紹興三年(1133)餘五婆傳教的事兒被告發了,那還了得,官府馬上抓人。幸好餘五婆跑得快(不知道練了什麼輕功),從衢州一溜煙跑到了嚴州遂安縣白馬洞,投奔了繆羅。官府追到繆羅家,餘五婆和繆羅這下被逼急了,於是發動廣大教眾,佔據白馬源拒捕。

明教到底什麼來頭?張無忌竟然說方臘也是教主?

南宋後期人民起義

結果南宋朝廷動用嚴州地方的弓手、保甲6000多人,根本搞不定;最後沒辦法,只好讓楊沂中帶著宋高宗的3000親兵去平叛,這才把餘五婆鎮壓下去。要知道,楊沂中可是在八年後胖揍金兀朮、名震北方的抗金名將。(莊綽《雞肋編》,《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六十三、六十五)

餘五婆被鎮壓以後,江南地區明教民變仍然不斷。比如紹興十年(1140)東陽縣的“魔賊”谷上元起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三八),紹興十四年(1144)宣州徑縣(今安徽宣城市一帶)的“魔賊”俞一起事,紹興二十年(1150)信州貴溪(對,就是王宗石起事的那個地方)的“魔賊”起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七六)。整個高宗年間,明教就沒消停。

從“贛寇”陳三槍到“教主”張三槍

到了宋理宗紹定元年(1228),陳三槍又於贛州(今屬江西)起事,在江西、福建、廣東一帶出沒,被稱為“贛寇”。宋廷幾次鎮壓,也沒能斬草除根。到了紹定六年(1233),陳三槍佔據松梓山砦,在江西、廣東一帶,跨三路數州六十砦,勢力大盛。當時陳三槍名聲在外,而民變首領其實叫張魔王。你看,又沾了“魔”字,跟明教又撇不開關係。

明教到底什麼來頭?張無忌竟然說方臘也是教主?

起義圖

金庸大概是取了張魔王的姓,又取了陳三槍的名,於是就有了教主“張三槍”。

由於陳三槍勢力太大,宋知隆興府陳韡起初不想硬碰硬,可是幾次派人招降,都被陳三槍給殺了。當時南宋政治已經走下坡,地方上貪官汙吏橫行,老百姓鋌而走險也實屬走投無路。陳韡深知此中緣故,於是先彈劾了兩個貪汙最嚴重的官員。緊接著從朝廷獲得節制江西、廣東、福建三路捕寇軍馬的權力,又兼知贛州,統一管理鎮壓陳三槍的事務。

端平元年(1234),距離陳三槍起事已經七年了,陳韡發動總攻。這年三月,宋軍攻破松梓山,陳三槍帶著少數隨從縋崖逃跑。義軍的精銳部隊卻下山與宋軍決戰,被宋軍步騎夾擊而敗潰。隨後,宋軍攀崖而上,火燒山寨,明教首領張魔王自焚而死。陳三槍在逃亡中中箭,後來一敗再敗,於次日被抓,後來也被斬首。(《宋史》卷四一九《陳韡傳》)

鐘相、楊么為什麼沒成為明教教主

最後史君想吐個槽。其實無論是南宋初年的王宗石、餘五婆,還是南宋後期的陳三槍、張魔王,他們起事的規模都不大。南宋民變規模最大的,當屬鐘相、楊么之亂。我上學的時候,這兩位已經被“請出”歷史教材了,但是我看到過以前更老的歷史教科書裡,他倆是被當作農民起義領袖歌頌的。

其實後來有學者研究,鐘相、楊么可能也跟明教有關係。按理說,這倆哥們的影響力不亞於方臘,王宗石那幾個加一起,也沒他倆出名;更何況《後水滸傳》裡,還說楊么是宋江轉世;從歷史時間上,楊么又是緊接方臘。《倚天屠龍記》連王宗石等人都拉來壯聲勢,怎麼就忘了鐘相、楊么呢?

史君覺得,可能鐘相、楊么和明教關係的學術觀點,在金庸寫《倚天屠龍記》時還沒有形成影響。更何況鐘相、楊么身上有致命汙點。除了“農名起義家”標準的“迅速腐化”以外,楊么最要命的一點是和金朝的傀儡政權偽齊勾結,夾擊南宋。而最後滅掉楊么的,正是貫穿“神鵰三部曲”的靈魂人物——岳飛!

試想一下,一個以抗擊朝廷苛政、抗擊異族入侵為己任的明教,出了一個腐敗透頂、吃裡扒外的教主,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