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陈济棠是个什么样的人?

汪鹤真


陈济棠对自己有过这样的评价——半生无过亦无功,半世救人难自救!

而如果评价的再通俗点的话,可以这么说——好运气在一般人陈济棠身上,来的快,去的也快!

陈济棠1890年生人,正宗广东客家人。父亲陈谦受是秀才出身,乡间私塾先生。陈济棠六岁随父亲读书,但却不是读书的料。

身处乱世,寻觅出路,陈济棠最终选择了从军,他先考进了钦县警察讲习所,后考入广东陆军小学,其间加入同盟会。

民国的军中人杰,很多在军校期间都有可圈可点的过人之处,但陈济棠是个例外,在陆小,他的成绩很差,差到连正步都踢不好,每逢检阅出操,他都被留在室内搞卫生。

他的这个表现,不是不起眼,而是一塌糊涂。

因为这个,陆小毕业吃散伙饭的时候,同学都称赞成绩名列前茅的梁安邦同学。聊到梁同学必定前程似锦时,梁同学醉醺醺不客气地说:“大家将来都能有出息,除了陈济棠。”

有人说:“可不要门缝里瞧人,万一陈济棠混出来了呢。”

梁同学不屑一顾地说:“倘若如此,我给他捧靴。”

若干年后,陈济棠居然就真成了广东老大,而梁同学却混的很一般。现实面前不得不低头,梁同学便厚着脸皮去找陈济棠谋求职务,进门就说:“老同学,我给你捧靴来了。”

优等生梁同学忘了,人生成败有时候不是本事大小说了算,而是运气好坏说了算。

你有能耐,比不过陈济棠有好运气。

辛亥革命后,陈济棠进入广东陆军速成学校,毕业后进入粤军,从机枪连排长埋头苦干,冲锋陷阵,累积军功先升团长,再升旅长,最后竟然升到了师长。

1929年蒋桂战争,陈济棠眼看着自己的老上司李济深被扣押在南京汤山,他不是想着怎么去救,而是旗帜鲜明地站到了蒋介石一边,先是接管了第四军,后又担任讨逆军第八路军总指挥,一举成为广东最大的军事首脑。

属于陈济棠的好运就这样敞开了大门。

1931年,胡汉民被蒋介石软禁,粤派势力通电反蒋,赶跑了蒋派广东省长陈铭枢。

紧接着九一八事变,汪精卫等人成立的广州国民政府也被取消了。

山中的老虎一个个消失掉后,陈济棠趁机猴子称霸王,没费什么劲就攫取了广东军政大权。

运气就是这么好到爆!

20世纪30年代是民国发展的黄金时期。

陈济棠占据天时地利人和,全面发展地方经济、文化、教育以及市政建设,短短几年,成绩斐然,尤其是广州,一跃成为南中国首善之地,人口一百多万,四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

为此,有些老一辈的广东人一直怀念他。

交好运,事越干越顺的人有时候很信风水,陈济棠就是极其迷信风水的那一类人。

有两桩事很有意思。

陈济棠有个神经兮兮的阴阳术士胞弟,陈维周。陈济棠还是小连长的时候,邂逅了十八岁的莫五姑。虽然那时的陈济棠已经有老婆了,但还是对这个十八岁的姑娘动了心。

这姑娘能不能娶呢?

很迷信的陈济棠便让陈维周去调查。

这陈维周够狠,一番彻底调查后,回来跟大哥说,这女的脚底有七颗红痣,属于脚踏七星格;还有,她肚脐边的大红痣,正好对应大哥你的朱砂掌。所以,这女的绝对旺夫益子。

还别说,陈济棠自打娶了莫五姑做妾后,果然是好运气来的挡都挡不住,一跃成为南天王不说,莫五姑劈里啪啦还给他生了七男四女,十一个孩子。

另一件事就荒诞了。

做大有野心后,1935年,陈济棠听他能掐会算胞弟的话,花三十万买下了花县芙蓉嶂洪秀全家的祖坟,并且天真地相信,只要把老娘葬到此处,不久就可以取代蒋介石。

为此,陈维周还特意去了一趟浙江奉化,察看了蒋介石家的祖坟。回来后,他对大哥说,蒋介石家的祖坟不如咱家的龙势远甚。

就这样,陈济棠认为问鼎天下的时候到了。

于是他参与发动了反蒋的“六一事变”。

陈济棠的宣誓大会十分搞笑。

在燕塘军校大礼堂,陈济棠要求每个人起立宣誓表态:“余决心效忠陈总司令,抗日反蒋,以后如违誓言,必遭天遣!”

宣誓完毕后,每人举起一把木剑向一皮具假人“蒋介石”连刺三下。

出师前,江湖术士对陈济棠预言:机不可失。

在这预言的怂恿下,陈济棠决然与桂系联手反蒋。

不料,蒋介石用两千万成功收买了广东飞机,72架飞机先后飞到南雄、韶关机场,一架都没给陈济棠留下。

见大势已去,陈济棠倒是很干脆,索性发了份声明下野的告同胞书,之后便携带两千六百万巨款,登上军舰去了香港。

纵观全程,很怀疑江湖术士话没说完,不是机不可失,而是时不再来。

据说,陈济棠如此干脆,弄得老蒋反倒很不好意思,为此,老蒋还特意派员到香港好好安抚了一番,说什么往后借重他的地方还很多。

日军侵入香港后,老蒋怕在香港的这些昔日头头脑脑落水,便派专机去接。

谁知,孔祥熙家的孔二小姐要运她的德国黑贝,居然把陈济棠从飞机上挤了下去。

真是一朝失势不如狗呀!


黑句本


去年夏天的时候,我曾一口气连续写过上百篇民国军阀政要,唯独漏了陈济棠,如今看来,对人物评价既不够全面,也不够深度,再评陈济棠,反而不似从前“张嘴就来”。

本文在讨论陈济棠的时候,专门讨论陈济棠的军政生涯,尤其是他与蒋介石之间的关系为主线,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这位“南天王”陈济棠。

寒门出身的南天王陈济棠

民国时期的军阀,尤其是像陈济棠这样的地方军阀,大多都是有一定的背景或者关系,陈济棠是寒门出身,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主政一方的军阀实力派,过程不可谓不艰辛。

陈济棠家里世代务农,1907年考入广东陆军小学开始接触革命活动,秘密参加了同盟会,1912年考入广东陆军速成学校,毕业后开始其军旅生涯。

1920年加入粤军,开始了其向上爬升的军旅生涯,1922年陈炯明叛乱,陈济棠拥护孙中山先生,参加对陈炯明的讨伐,陈炯明被驱逐出广州后,陈济棠被任命为粤军第一是第二旅旅长,后来在粤桂战争中,新桂系的统一广西之战中都表现出色,并且与新桂系李宗仁、白崇禧等人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1925年已经担任师长的陈济棠率部参加第二次东征陈炯明的战斗,在此战役中,蒋介石的总指挥部差点就被敌军给端了,后来陈济棠和何应钦部赶到才救蒋介石与水火。

北伐军从广东北上后,广东就又成了广东人的地盘,1927年11月发生张黄事变,驱逐李济深,李济深是陈济棠的老领导,正是陈济棠的帮助上,才帮助李济深平息局势,在此过程中,陈济棠也迅速发展自己,成为广东比较有实力的军阀。

1929年,蒋介石在南京囚禁了李济深,陈济棠遂与蒋介石合作,扳倒李济深,成为广东最大的军阀,在蒋介石的支持下,陈济棠于1930年击败李宗仁与张发奎部,为老蒋的蒋桂之战以及中原大战的胜利立下汗马功劳。

陈济棠与蒋介石为代表的宁粤对峙

说句实在的,两广出身的军阀要是不反蒋,都对不起革命,只有反蒋的军阀才是好军阀,以广西新桂系来说,更是将反蒋当作军阀的信仰,老蒋三次下野,两次是新桂系促成的。

相对来说,粤系军阀反蒋的雷声大,却是分分合合,终究是不彻底。

以粤系的汪精卫、胡汉民这些人来说,始终没能形成反蒋统一战线,内部矛盾比反蒋还大,最终都没成气候。

陈济棠能够成为南天王除了有自己的打拼,锦上添花的那个却是老蒋,所以,在1929到1931年之间,陈济棠是依附于蒋介石,然而1931年因为粤系胡汉民被蒋介石囚禁后,陈济棠经过粤籍政客古应芬的策动,开始反蒋。

粤桂之间停止战争,达成和解,将两广成为反蒋基地,很多粤籍的国民党元老派也都积极支持他们,再次成立广州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对峙,并且弹劾蒋介石,要求蒋介石下台。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不得不考虑全国的局面,因此作为妥协将胡汉民释放,与粤方达成和解。

然而,陈济棠和蒋介石之间的关系却彻底破裂,陈济棠在此期间迅速扩张,在东北军撤回关内的情况下,粤军已经成为当时除老蒋中央军外实力最强的军阀,底气足了也就不惧老蒋了。

陈济棠发动的两广是变,从反蒋到服蒋

1936年作为全面抗战爆发的前一年,发生了两件大事,其中之间就是张学良发动的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兵谏蒋介石进行抗日,而在此之前,陈济棠与新桂系就发动两广事变,反蒋抗日。

1936年6月2日,陈济棠开始发难,致电中央要求全国抗日,陈济棠领衔,两广将领联名要求蒋介石北上抗日,是为两广事变。

针对陈济棠的发难,老蒋沉着应对,一方面调兵遣将随时准备应战,另一方面还是老一套,就是收买、分化、瓦解陈济棠的部队,这一招被蒋介石在攻打地方军阀的过程中,运用的炉火纯青,屡试不爽。

首先是粤军重金打造的空军,被蒋介石收买,飞离广东投靠中央;其次是广东军政大员李汉魂通电反陈拥蒋;最后,收买陈济棠手下重要大员余汉谋与张达,宣布服从国民政府。

老蒋这一套组合拳打的陈济棠是毫无招架之力,辛辛苦苦筹划反蒋多年,竟然被老蒋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不费一兵一组给解决了。

两广事变失败后,陈济棠跑到香港蛰伏,经过一段时间痛苦的反思,陈济棠最终选择服从老蒋,老蒋让陈济棠出过,并且表示希望他“早日回国襄助共成大业”,后来陈济棠担任过蒋介石的农村部部长,以及中央常务委员等职务。

蒋介石败退台湾后,颇有先见之名,将精力放到教育上,免受猜忌。


史论纵横


陈济棠(1890一1954),字伯南,广西防城县人,国民党一级陆军上将。毕业于黄埔陆军小学、陆军速成学校。毕业后在广东地方部队中任初级军官。1916年,任营长。1922年,陈炯明叛变,奉孙中山之命讨逆。及广州光复,升团长、旅长、师长。 陈济棠拥蒋,在蒋的帮助下独占两广,成为粤系主要头目。



1931年,驱走省主席陈铭枢,成为独霸广东的“南天王”。陈济棠加强治理广东,他提出了“整军经武,改革政治,发展经济,阐扬文化”十六字治粤方针,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他又反蒋。1936年与桂系联合发动两广事变,任抗日救国军西南联军副司令。失败后逃往香港。 陈济棠反我军,1932年任赣粤闽边区“剿我军”副司令,参与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四次、第五次“围剿”。他在1934年又与红军签有停战协议。 1937年9月,蒋介石任命他为国民政府委员。1939年11月,经蒋提名为中央执行委员和最高国防委员会委员。



1940年3月任农林部长,次年辞职。抗日战争胜利后,曾任两广及台湾宣慰使。1946年回广东从事教育事业,创办珠海大学。1949年3月被任命为海南特区行政长官兼建省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1950年5月,由海南去台湾,被蒋介石聘为“总统府”资政、战略顾问。1954年11月3日在台北病逝,终年六十四岁。


李三万的三万里


我们熟知的“八路军”番号,原来就属于曾经的“南天王”陈济棠。抗战胜利后,一直赋闲的陈济棠试图东山再起,纠集旧部争夺广东的军政大权,终于斗不过曾经的部下余汉谋等人,被打发去了海南岛担任警备司令(旧属广东)。第四野战军大举进军两广时,残敌纷纷逃入海南,结果“老虎仔”薛岳在陈诚的力挺下复出,就任“海南防卫总司令”,屈居副手的陈济棠气个半死,干脆出工不出力,最后率嫡系部队两个师逃台。



陈济棠出身于号称“粤军之母”的粤军第1师和后来的第四军,他在民国政治舞台上的起落与蒋介石息息相关。国民革命军1926年誓师北伐时,陈济棠幸运获得了率所部第11师留守广东的机会,从此排斥异己壮大势力,在粵系汪精卫、张发奎等与蒋介石争夺国民政府控制权的斗争中,陈济棠选择支持了蒋介石,于是飞黄腾达。到1929年,他已经升任第八路军总指挥及“广东绥靖委员”,统一掌管广东地区的陆海空三军。

陈济棠在新桂系军阀崛起时期,曾奉广州政府之命三次率兵入桂相助,因与李宗仁、白崇禧和黄绍竑全部交好,蒋桂战争之后李白黄一度下野,两广地区以陈济棠势力最大,“南天王”的称号由此而来。



关于陈济棠的生平,不少答友已经认真回复,重复没有意义,单说一向秉承反*立场的这位“南天王”,是如何因为维护自己利益、反而在客观上相助中国革命的事件。

第一次是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决定长征时,由于通往湘西的道路已经被国民党围剿部队重兵封锁,红军派员联系了负责南路封堵的陈济棠,此公深知蒋介石一石二鸟的政策,不想与红军拼个你死我活消耗自身实力,于是答应了红军自粤北“借道”的要求,当中央红军通过后再假意追赶,被称为“敲梆式的堵击”和“送行式的追击”,使红军在长征初期顺利通过了敌人三道封锁线。

(与蒋介石合影)

陈济棠甚至赠送了红军10万发子弹,并且扬言:“红军多打死一个蒋军,我们就相应安全一分”。当然,这些小动作是瞒不过蒋介石的耳目,后者怒火中烧,开始限制和修理这个广东军阀,双方矛盾逐渐加深。

第二次是1936年6月,蒋介石正拟调动大批中央军前往西北,准备逼迫张学良、杨虎城一起围剿刚刚到达陕北的各路红军,不料陈济棠见江南空虚,当年6月1日联合桂系发动了反蒋的“两广事变”,历史上也称六一事变,蒋介石不得不回调部队解决两广问题,客观上为红军赢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

结果,陈济棠的头号大将余汉谋倒戈,空军全部叛逃,两广事变很快被中央军平定,陈济棠无奈通电下野,结束了他在广东的近十年统治,第八路军番号也被撤销;等到蒋介石回过头来再次督师陕北时,又发生了“西安事变”,苦逼的一塌糊涂。



(薛岳、陈济棠、张发奎)

第三次是1950年4月,抗战胜利后一直主管海南军政的陈济棠,被空降来的老乡薛岳骑在头上,心中十分不爽,在海南的国民党残军中,薛岳的嫡系第四军仅有5000余人,而陈济棠几年经营组建起来的部队却高达30000余人,于是陈济棠依仗手中实力,拒不遵从薛岳的指挥和调遣,致海南岛的防御部队体系四分五裂,当四野战神韩先楚的两个军登岛后,陈济棠一路向三亚逃窜,使人民解放军顺利解放海南岛。

点评:民国时期典型的军阀,以培植和保存个人势力为已任,无论其他。

(陆军一级上将)


度度狼gg


陈济棠,民国军阀,主政广东达将近八年之久,显赫一时,号称“南天王”。如果要评价此人,我可以赠送他八个字“精明过人,利益至上”。

陈济棠的老上司是李济深,原来是广东的军政一把手,因为被老蒋排挤,就密谋联系桂系的李宗仁,白崇禧,想有所动作,结果被老蒋诱骗到南京抓了。陈济棠是李济深的麾下第一大将,众望所归成为一帮李系将领的主心骨。众将领一起要求陈济棠登高一呼,率众反蒋。不料,陈济棠老奸巨猾,他假模假样的大骂老蒋一通,然后话锋一转,态度来个180度大转弯,强调大家应该珍惜广东局面,按照元老胡汉民的意图办事,切不可操之过急。一帮将领都是大老粗,哪里比得上陈济棠的老谋深算,被忽悠的目瞪口呆。原来,陈济棠早就和老蒋勾搭上了,他正想借此机会当上一把手过过瘾。陈济棠摸清众将领的底细,最后亮出底牌,宣布接受老蒋的任命,并且立即以广东最高军政一把手的身份,接收了原李济深的全部地盘。

陈济棠大权在握后,又开始与老蒋拉开距离,一面与红军暗通曲款,一面与桂系的李宗仁,白崇禧又勾搭上了,把广东弄成了独立王国。平心而论,陈济棠对20世纪30年代的广东的经济发展还是有很大贡献的。当然,陈济棠发展地方经济的原因还是为了对抗老蒋。30年代,广州经济起飞,是民国以来最大规模、最有名的经济建设高潮,搞了一大批重点工程,修桥铺路盖大楼,比如规模浩大的民生工程珠海桥,开辟了黄埔港等等。陈济棠还以“省营”头衔建设了很多大型的企业,又大搞“开发区”,比如他把广州西村定名为“省营西村工业区”,把有实力的工厂企业都集中于此。西南航空公司也是陈济棠一手创建。陈济棠还多次邀请“港澳华侨回国参观团”到广东访问,他亲自接见,大会宾客,吸引了大量外资,为广东经济建设的腾飞奠定基础。

不过,陈济棠骨子里面还是军阀,他谁都可以利用,有利益就是朋友,敌人也可以变为朋友。所以,他后来偷偷放跑了红军,还暗中送了红军子弹1000多箱,把老蒋气的破口大骂。对内部,陈济棠严苛镇压异己,大肆屠杀左派青年。广东经济虽然发展了,普通老百姓并没有得到实惠,社会矛盾突出。

后来,陈济棠因为被老蒋打压的厉害,借口“北上抗日”,想揭竿反蒋,被对付军阀手段炉火纯青的老蒋以离间计轻松瓦解。陈济棠自知大势已去,黯然下台。一代军阀,终于退出历史舞台。


怀疑探索者


南天王陈济棠,一个信封阴阳、占卜,并以此为行为准则的历史人物。

关于陈济棠的事迹很多人都略有耳闻,尤其是广东地区的朋友们,今天羽评就谈一谈南天王陈济棠的另一面,一起看看陈济棠因为信奉占卜之术所产生的一些故事。

(陈济棠)

其实陈济棠之所以信奉迷信是有根据的,因为他的母亲和哥哥甚至自己的妻子都是个信奉迷信的人,他受到这些亲人的影响,尤其是自己的哥哥陈济华、陈济湘,从小受到哥哥的影响,可以说对这些事情已经非常信仰了。

一:三次大难不死的陈济棠

第一次陈济棠乘船去德庆,没想到天气突变,狂风暴雨,船因为触礁而下沉,这次好在被同伴用竹竿救起。

第二次是陈济棠去广州司令部办事,原本定的酒店他没去住,而是换成了东亚酒店,结果晚上原定的酒店有人要暗杀他,好在他换了地方,因此逃过一劫。

第三次是陈济棠一家人去广州郊外赏梅花,结果又遭遇游击队袭击,司机开车过快,撞在树上,好在家人都安然无恙,自己也受了点伤。

正因为这三次大难不死,让陈济棠更加相信迷信,以至于在后来无论是用人还是做事,都要先占卜,看看任用的官员有没有反骨,和自己的八字是不是相冲,如果相合则提拔,不合则贬。

(陈济棠)

二:两广事<strong>变

1936年,陈济棠连个李宗仁、白崇禧发动“两广事变”,但是在发动事变之前,自己的哥哥因为之前看了蒋介石的面相,认为蒋介石在1936年这里有个劫难,哥哥陈维周认定这一年蒋肯定是非死即伤,在哥哥的一番迷信说辞之下决定反蒋。

行动之前还特意祭拜了天地,为了再次安心,陈济棠让翁半玄卜了一卦,卦中有“机不可失”四字,翁半玄说:“伯南公(陈济棠字伯南)气运当阳,正是代替老蒋地位的最好机会。”

事实上蒋介石只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就平定了“两广事变”,因为陈济棠耗费巨资、苦心经营的拥有40架飞机的空军大队,在蒋介石的收买下一齐飞往南昌,投奔南京政府。

后来才知道这占卜的“机不可失”的机指的是飞机,而不是时机。

(蒋介石)

历史上陈济棠的名声还是可以的,他主张张为政在人,对于官吏的优良,不仅靠政事,更靠个人行政素质。

陈济棠作为粤军军阀的代表,还是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1954年突患脑血管栓塞症,卒于村舍,享年63岁。


羽评郡主


陈济棠,世称陈伯南,他是客家人,又是民国时期的有名的粤系军阀、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他在广东主政8年,与老蒋的南京政府分庭抗礼,素有“南天王”的称号。


作为一位乱世中的军阀,陈济棠治理广东达8年之久,有功也有过。他早年曾追随孙中山,但却坚决反对联俄联共,只主张国民党一家执政,可见他并不认可马克思主义。在孙中山死后,他便在蒋介石的默许下站稳了脚跟。可是当他在广东当上了一把手以后,又开始和蒋介石大闹矛盾,并拒绝奉蒋的命令围剿共产党军队。虽然他的目的是保存实力,但也在客观上对共产党起到了保护作用。

在广东期间,陈济棠认为当地教育水平差,多次兴办学校。他虽然是一个马上打天下的武人,却认为教育才是民族之本。他说,英法俄日等列强国家无不重视教育,这是我国所不能及也。所以他在广东期间,做得最好的事就是提倡教育,兴办学校。
陈济棠(左三)

不过,陈济棠这个人十分的迷信。他听信方士的话,不切实际地认为自己或将有更大的作为,甚至能取代蒋介石的地位。所以在1936年,他联络当时统治广西的李宗仁、白崇禧两位军阀, 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两广事变",试图借两广之力取缔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结果不仅徒劳无功,而且自己也被迫宣布下野,从此淡出政坛。解放后,陈济棠也追随国民党到了台湾,再也没有回到大陆。

其实要说起来,在历史上割据过广东的大军阀并不少,民国时期就有陈炯明、余汉谋等人,但敢称作“南天王”的恐怕也只有这位陈济棠了。不过总体而言,陈济棠是一位不太坚定的三民主义者,他说自己是为了国家,但实际上全然是为了自己的私心。不过,在他主政广东期间,将当地治理得井井有条,也是其过人之处。


历史的荒野


陈济棠(1890-1954),广东防城港人(现为广西防城港),民国时期重要军政人物,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要想了解陈济棠的功过是非,恐怕得知道如下几个关键词:

1.南天王

陈济棠在东征北伐期间本为李济深部下,李济深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陈济棠为其部下十一师师长。在蒋介石1927年“清共”和与汪精卫的武汉国民政府斗法的过程中,陈都站在蒋的一边,受到蒋的投桃报李。1929年蒋桂战争爆发,蒋介石把李济深囚禁在了南京汤山,陈济棠再次站在蒋的一边,支持其对自己老上级的行动。陈被任命为第八集团军总指挥,广东绥靖委员,掌握了广东陆海空三军,开始主政一方。之名,陈致力于经营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愿蒋插手广东,蒋陈矛盾越来越深。1931年,蒋介石扣押了广东派大佬胡汉民,引起各方激烈反对,汪精卫等在广州成立了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分庭抗礼,陈是其中重要人物,执掌军权。并趁机驱除了蒋派来的省长陈铭枢,成为名副其实的南天王。



2.放水红军

1933年,蒋介石发动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陈济堂被任命为南路军司令,负责在粤北堵截红军。红军长征出发后,到达了陈济棠军队设置的第二道封锁线。此时的陈济棠,对蒋介石借追击红军而削平地方实力派的意图心知肚明,如果全力阻击红军,不管胜败都两败俱伤,中央军趁机入粤。广东就不是自己天下了。因此,他派人和红军秘密谈判,达成了礼送红军出境的协议,红军比较轻松地通过了第二道封锁线。蒋介石看到陈济棠放水,出了骂几句娘希匹也无可奈何。



3.两广事变

1936年5月,国民党元老、广东派的精神领袖胡汉民病逝,陈济棠政治上的一道屏障没有了。蒋介石趁机步步紧逼,让陈济棠这一实际上的广东土皇帝让出更多权力给国民政府。陈济棠铤而走险,在大部分部下都反对的情况下联合桂系发动两广事变,因为是在6月1日通电抗日反蒋,也称“六一事变”。这次事变虽以抗日为名,其实并于其实,甚至还和日军秘密达成默契,主要是反蒋。不想此举正中蒋的下怀,一面调兵遣将,一面分化瓦解陈的部下,随着余汉谋、李汉魂等部下大将的反戈一击,持续50多天的事变平息,陈济棠黯然下野到香港。后来虽一再给蒋介石表忠心,也未受重用,只当了专门用来安排失势军政大咖们的农林部长。后病逝台湾。



4.建设广东

1980年,邓小平在接见陈济棠之子、美籍华人陈树柏博士时说:令尊治粤八年,确有建树,有些老一辈的广东人还怀念他。的确,陈济棠在广东的确经营有道,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有不少善政,为其赢得了社会声誉。他还特别重视教育,推崇国学,也算是乱世枭雄中的一个“儒将”。


磨史作镜


东北王、西北王、西南王、南天王,这是民国军阀的外号,其中南天王就是指陈济棠。国府新军阀的代表之一,长期游离于南京国府之外。有趣的是他的上台还是靠着蒋介石上来的。

1、靠着蒋介石获得广东

第四军有铁军之称,张发奎就是靠着第四军获得了军界地位。陈济棠也是第四军的,在北伐前已经担任第十一师师长,在北伐后留守广东。

(陈济棠)

按理说没他啥事,安心驻防,安心发展。由于民愤问题,就被免职了,标准说法是出洋考察。

在国外溜达的他听到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果断回国,去南京见了蒋。

他乡遇故知,来自浙江的老蒋与广东的陈济棠一拍即合,恢复师长职务。

这一招蒋介石获得了广东实力派支持,陈济棠有了中央政府支持的合法性。

回去之后能力得到了展现,首先是用薛岳击败了南昌起义的部队,其次是平定广州起义。

(击败南昌起义南下的部队)

在蒋桂战争中,果断押宝蒋介石,直接获得广东全权,有“南天王”之称。

2、中原大战后的反蒋

中原大战中,粤军切断桂军的后路,使得北进的桂军一败涂地,使蒋介石的南翼得到保障。

但在中原大战后,双方逐渐就成了敌人。

按理说,合作这么友好的盟友,怎么也不应该如此。这就要从蒋的计划谈起。

(中原大战)

广东是税赋重地,税入一度有9000万,经过阎锡山整顿的山西才1300万,东三省2700万,安徽才700万。可见广东重要性。

而且作为国府起家的地方与重要对外通道,都是蒋首先要获得的地。

这种结构性的问题无解。

就像中原大战中蒋介石的铁杆盟友杨虎城,1935年在蒋介石图西北的时候,也就不再一心了。

3、两次大的反蒋

在中原大战后,两广逐步走到一起,并建立西南政务委员会,胡汉民是他们的精神支柱。在九一八事变后,摄于外患。以蒋介石下野为条件国府获得形式上统一。

在之后,依然若即若离,比如苏区作战中,陈济棠就是出工不出力。当时就被评价为“敲梆式的堵击”和“送行式的追击”。

在1936年,随着蒋对西南的控制完成。两广处在三面包围中,在这年六月,陈济棠与广西李、白发起两广事变。在失去占领衡阳先机后,内部逐步瓦解,空军飞南昌,主要军政大员离开,陈济棠的南天王之路结束。

(两广事变图)

在新军阀时期,许多地方军阀都是蒋介石支持获得的地盘,广东的陈济棠、陕西的杨虎城、山东的韩复榘、宁夏的马鸿逵都是如此。由于他们支持蒋取得了胜利,由于蒋要统一,他们在不同时间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反蒋。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个人感觉,我们各地区的人们,多多少少都一种“军阀情节”。就是对自己家乡民国时期涌现的军阀,产生敬佩和缅怀之情。

比如山西的阎锡山,东北的张作霖,云南的蔡锷等等。



而广东军阀陈济棠亦是如此,我们老一辈的广州人,很多都对陈济棠心存感激和敬佩之意,尤其是他和其夫人莫秀英的故事和轶事,更是流传于我们广州的坊间,成为老广州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那些正史如何评价陈济棠,个人在此不想作太多的评价。但站在广州人的角度,陈济棠是很值得尊敬的,值得我们缅怀的。因为,他有恩于广州,让广州变得更繁荣。

(碰巧路过海珠桥,拍下了一张)

广州著名的海珠桥,中山纪念堂,爱群大厦(直到白天鹅宾馆建成前,爱群一直是华南第一高楼),中山大学等,都是陈济棠主政时期的产物。

此外,广州老城区的文德路、一德路等三十多条马路,以及当时广州颇具规模的糖厂,电厂等市政设施,也都是陈济棠建设的。



(当年的爱群大厦)

陈济棠和老帅张作霖一样,都很懂得经营,尤其是陈济棠的夫人莫秀英。莫秀英借助其夫的地位,广辟财路,不断投资置业,积攒财富。同时懂得生财的她,也不断鼓动陈济棠营建广东,兴业充财。



因此,陈济棠时代的广东,经济发展很快,打下了扎实的基础。那时的广州可是名副其实的南大门,中国南方第一大城市。

而陈济棠的势力也得益于其在广东所积攒的丰厚财力,得以长期与蒋介石分庭抗礼,素有南天王之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