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何杀徐达?

菩萨我想对你说


徐达于公元1322年出生在安徽凤阳的一个贫苦人家之中,他和朱元璋是老乡,也是玩伴。朱元璋参加义军后,徐达紧追不舍。


可以说朱元璋和徐达如同亲兄弟一样亲密无间,两人关系铁的不能再铁。朱元璋渐渐发迹后,也对徐达嘘寒问暖,呵护有加。而徐达也是很自重的人,他自我要求很严格,不酗酒不贪财不爱好女色。在军中的威望很高。后来,朱元璋见徐达一直是单身,就亲自选了一个名叫谢翠娥的美女许配给了徐达。这还不算什么,后来,他又把徐达的女儿许配给了自己的儿子朱棣,使之成为亲家,这是后话。

徐达自然也以鞠躬尽瘁效忠于朱元璋。朱元璋建立明朝时,徐达最开始担任的是征虏大将军要职,后来他挂帅远伐塞外的元军残部,最终摧毁了元朝的最后势力。朱元璋统一天下后,大功臣徐达被封为丞相。

然而,好景不长,两年后,徐达从丞相一职上“退居二线”。取而代之的是胡惟庸。

徐达的迅速跌落,不是他本人的原因,而是朱元璋的原因。朱元璋是个能同患难不能同享福的人。朱元璋称帝又统一天下后,很快变成了另一幅嘴脸:屠杀功臣。他认为只有大规模屠杀了这些跟着自己打天下的功臣,自己的江山才平稳地万代相传下去。

徐达虽然和朱元璋是最要好的兄弟,但他明显感到了朱元璋的变化,以及做自己的态度。据史书记载,朱元璋常找徐达“叙事”,并好酒好肉的招待,面上还如往昔一样亲昵,但实际上,徐达已明显看出朱元璋对他的戒备和堤防,以及不信任,因此,隐藏在朱元璋背后的是一股杀气。

徐达意识到了潜在的危险后,做事更加小心了,谨慎到了尘埃里去了。尽管哪些,朱元璋却没有放下对徐达的一次次“试探”。

第一重考验:以房试心。朱元璋赠送一套住房给徐达。结果徐达坚辞不受。原因很简单,这个赠送的房子是朱元璋称王时住的府邸,徐达如果接受了,就有称王的勃勃里心。徐达是聪明人,不接受,也就想消除朱元璋对他的怀疑。

第二重考验:以酒试心。

一次,朱元璋邀请徐达到宫中喝酒,徐达有千杯不醉的海量,但面对朱元璋的“御酒”也不敢多喝,为了脱离困局,他故意装得喝的烂醉,醉的不省人事,便躺在了朱元璋的龙床上,还盖了他的被子。第二天一大早,他醒来后,假装突然惊醒一样,赶紧去向朱元璋请罪,说他睡了皇帝的龙床,动了皇帝的物品,犯了死罪,请求严惩。徐达的酗酒胡为让朱元璋很高兴,结果,朱元璋不但没有惩治他还嘉奖了他。

第三重考验:以棋试心。

在民间,广为流传着朱元璋和徐达的“胜棋楼 ”故事。据悉,朱元璋和徐达都喜欢下围棋,当然徐在的棋艺要比朱元璋高出很多个档次,在朱元璋称帝前,在下棋时,他常常杀的朱元璋丢盔弃甲,惨不忍睹。但朱元璋称帝后,徐达或主动避开和朱元璋下棋,或主动让棋,以免触怒龙颜。有一次,朱元璋邀请徐达对弈,朱元璋在下棋前,给徐达提出自己的要求,4个字:不准让棋。

因为各怀鬼胎,这盘棋双方都下得很慢,整整一上午还没下完,眼看棋盘越来越小,离终局越来越近了,徐达却突然放子不下了。朱元璋问他缘由。徐达也不直面回答,而是朝棋盘努了努嘴,朱元璋定睛一看桌上的棋局,顿时惊呆住了。原来,棋盘上竟然出现了“万岁”两个字。朱元璋心花怒放,于是将这个围棋场赏给了徐达。

我们都知道,建立明朝之后,朱元璋对很多以往的有功之臣都存防备之心。这里面有大臣居功自傲的原因,但是,更重要的是朱元璋自身的权利欲望,加上,太子朱标柔弱,这更是加剧了朱元璋的忧虑。所以,朱元璋称帝之后,就下定决心要铲除这些隐患。 随后,很多兄弟都被朱元璋杀害,但只有徐达,朱元璋没有对其动手,而且,之所以没有下手的原因根本不是顾及旧情,而是没有找到徐达的不妥之处。徐达处处表现的恰到好处,让他没有理由下手。

尽管如此,度过“三重门”的徐达最终还是没能逃出“生死门”。

朱元璋首先利用胡惟庸对徐达的不满,对徐达进行了打压,随后甘脆直接免了徐达丞相的职务,让胡惟庸顶替他的职务,使得他“闲赋在家”。

尽管如此,徐达仍逃不出朱元璋对他的算计。据传,在朱元璋的处处紧逼下,徐达因为急火攻心生了毒疮。结果朱元璋很快就转达对他的“慰问”,送了“御品”—— 蒸鹅。

要知道,生了毒疮是不能吃发物的东西,而朱元璋却偏偏送给他最发的蒸鹅。徐达看到蒸鹅,顿时明白了朱元璋对他已下了“必杀心”,不由泪流满面,叫家人准备后事。因为君要臣死臣不得死,徐达手撕蒸鹅而食,不久毒发身亡。


飘雪楼主的历史课


历史上的平民皇帝朱元璋可以说在历代皇帝中是最受人们欢迎的皇帝之一,也是人们讨论话题度最高的皇帝之一。除了刘邦诛杀功臣,朱元璋可以说下手要比刘邦还狠,刘邦或许很多人还会怀疑一下有吕后的参与。朱元璋简直就是亲自点的楼,烧死了自家的,一干好兄弟。其实在历史上,徐达是众多功臣里边,算得上是有善终的一位,作为开国六王之首的徐达,他的智慧和将放在历史生活长河中也是排得上号的。至今徐达的坐像依然在我国的山海关,镇压着一方“妖魔”。



因为在历史上,朱元璋有杀功臣的行为,所以明朝很多大臣的死,都和朱元璋的谋杀画上的联系。徐达之死就是其中一个,而且关于徐达之死在野史中有各种传闻,而题主所提到的就是其中一个。当时徐达感染了脓疮,见不得油腻的东西,每天卧床在家。曾经驰骋疆场的将军,被一个小小的疙瘩折腾的痛不欲生。这时候朱元璋反而给徐达送去了大鹅。我们都知道像鸭,鹅这样的家禽,都比较油腻,朱元璋送去大鹅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了。皇上御赐的东西,徐达又不能不吃,所以吃完大鹅徐达的病情加重,就这样曾经的王,在最信任的兄弟,上司手里丢掉了性命。



还有一种说法是徐达宁回玉碎,不为瓦全,在刘伯温的建议下,极限逃过一劫。刘伯温替朱元璋出谋划策,打下天下以后遭到了朱元璋的猜忌。聪明的刘伯温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向朱元璋辞官归隐,临行前徐达亲自相送。刘伯温和徐达在,还没有天下大定以前是很要好的朋友,于是刘伯温就劝徐达说你一定要时刻跟随在朱元璋左右,要不然你就是越国的文仲,朱元璋这种人只可以共患难,不可以共富贵。徐达听信了刘伯温的建议,时时刻刻跟在朱元璋旁边,朱元璋火烧庆功楼的时候,徐达因为跟随在朱元璋身边躲过一劫。气愤的徐达甚至要把朱元璋一同推进火坑,和兄弟们一起,朱元璋请求徐达饶过自己一命,并且给徐达封王加爵,世代永享,并且御赐紫金锤上打君下打臣保住一命。


还有一个说法就是徐达帮助朱元璋打天下,两人关系还不错,并且经常一起下围棋。徐达的棋艺要比朱元璋的棋艺高一些,但是每次去他都在故意让着朱元璋,让朱元璋赢。但是徐达一直以来统率军队,他原来很多忠心的下属都在军队内担任要职,朱元璋对他的猜忌也越来越重。所以朱元璋准备找个机会敲打敲打徐达,甚至想借机杀掉。所以有一次下棋,朱元璋和徐达直接摊牌,说这一次你不能再让我,如果再让我就是欺君之罪。


徐达内心一凉,直到朱元璋可能要过河拆桥,所以他心生一计,开始了和朱元璋的对弈。这次朱元璋依旧和往常一样的结果,准备要赢的时候,徐达突然跪在地上,说万岁,请看棋盘。只见棋盘上的白子和黑子一同组成了万岁二字。朱元璋在冷酷无情,他听到徐达拍自己马屁,自然也是心内一喜,朱元璋这次在气势上和奇艺上都赢了许多,所以朱元璋十分开心将当时下棋的楼改名胜棋楼和周围的莫愁湖一同送给了徐达。后来朱元璋也没有再对徐达起疑心。


红雨说历史


朱元璋没有杀徐达,徐达是病死的。

据《明史徐达传》记载:“十七年,达在北平病背疽,稍愈,帝遣达长子辉祖赍敕往劳,寻召还。明年二月,病笃,遂卒,年五十四。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徐达在镇守北平时患了背疽,朱元璋得知后,就派徐达的长子徐辉祖携带他的亲笔信前往慰问,但病情越来越重,不久,朱元璋就不得不把徐达召回南京养病,到了第二年二月,徐达病重死去,终年五十四岁。

民间传说,徐达因病忌食烧鹅,朱元璋知道后,偏偏赐给徐达一只烧鹅,徐达明白朱元璋的意思,于是流着眼泪把烧鹅全数吃完,不久就毒发而亡。

俗话说“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并且朱元璋在史上以屠杀功臣而著称,这个说法乍一听十分有道理,其实仔细一分析,却漏洞百出,与情与理都说不通,朱元璋没有杀徐达的理由。

徐达战功赫赫,但是一直对朱元璋忠心耿耿,并且十分低调,谦虚谨慎,不居功,不揽权,遵纪守法,是个模范将军,他每次出征回来后,总是把大将印章上交给朱元璋,朱元璋赐他假期,设宴畅饮,与徐达以布衣兄弟相称,而徐达却对朱元璋更加恭敬谨慎。

徐达对朱元璋还有救命之恩,朱元璋追随郭子兴时,郭子兴和孙德崖争斗,郭子兴捉住了孙德崖,而孙德崖军却捉住了朱元璋,就在朱元璋生死存亡之际,徐达挺身而出冒着生命危险,到孙德崖军中换回朱元璋,朱元璋才逃过一劫。

朱元璋最恨大臣结党,而徐达从不拉帮结派,下朝后便打道回府,不与其他大臣交往。徐达的老家也是淮西,和胡惟庸、李善长都是老乡,胡惟庸当丞相时,想结交徐达,徐达却不理睬他,胡惟庸恼羞成怒,便贿赂徐达的守门人福寿,企图寻找徐达的把柄,来对付徐达。

福寿揭穿了胡惟庸的阴谋,徐达也不追究,只是向朱元璋进言说胡惟庸不适合当丞相。后来,胡惟庸因谋反被杀,朱元璋想起徐达的话,“益重达”。

当然,朱元璋也曾猜忌过徐达,试探过他几次,但徐达的表现的非常好,让朱元璋十分放心。

旧邸是朱元璋做吴王时居住的地方,朱元璋曾很平和自然地对徐达说,徐达功劳很大,至今还没有一个安定的住处,他可以将旧邸送给徐达,而徐达坚决推辞。

还有一此,朱元璋和徐达一起到旧邸去,硬让徐达喝醉,然后让人给他盖上被子,抬到正室睡觉。徐达醒后大吃一惊,慌忙跑下台阶,俯首跪在地上自呼死罪。

朱元璋从旁窥视,看到他这么害怕非常高兴,也知道了徐达没有异心,于是命令有关官员在旧邸前为徐达建造府第,并在宅前立坊题上“大功”两字。

因此,徐达死时,朱元璋非常伤心,停止上朝,亲临发丧悲恸不已,并追封徐达为中山王,谥号武宁,赠其子孙三世都为王爵,赐葬于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都位列第一。

背疽,类似今天的癌症,在古代是一种绝症,项羽的军师范增、三国时割据荆州的刘表、唐代大诗人孟浩然、两宋时期的老将军宗泽等许多历史名人,都死于背疽,徐达已患背疽,等于已被宣判死刑,只是时间的问题,朱元璋没有必要多此一举,再去对付他。


王孙阿狸


还是那句老话,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首先,朱元璋没有杀徐达。生背疽(不是瘤)不能吃烧鹅和蒸鹅吃了就被疽发于背暴卒本身没有现代医学依据,有关朱元璋刺蒸鹅烧鹅害死徐达的记载本身也是出于不太可靠的野史的孤立说法,没有确凿的依据。

其实,换一个视角,我们只要仔细梳理一下时间线索就能发现朱元璋没有杀徐达。

徐达病逝于洪武十八年(1385),徐达去世后,朱元璋亲自出席他的葬礼仪式表达痛悼悲伤之情,同时褒扬徐达为开国第一功臣,追封为中山王,谥号武宁,本为农民连名字都很低端人口的徐达曾祖父徐五四、祖父徐四七、父亲徐六四都被追封为中山王,三代女性先祖“皆封中山王夫人”。徐达被赐葬钟山之阴(南),朱元璋亲笔撰写御制神道碑文——如果说这些都是朱重八虚情假意的做作,似亦不合情理,以朱元璋的迷信程度,不见得不会杀人,但是种种自欺欺人并且欺天的做作,实施的可能性不大。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将徐达病逝的年份和朱元璋以各种名义诛杀功臣和大臣的所谓明初四大案的时间轴进行比较,来推论和判断朱元璋是否杀死了徐达。

洪武九年(1376),空印案发生;洪武十三年(1380),胡惟庸案发生(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等也被杀);洪武十八年(1385),郭桓贪污案发生;洪武二十三年(1390),李善长案发生(以清除胡惟庸残余逆党的名义,可以算作胡案的余波);洪武二十六年(1393),蓝玉案发生。

现在情况其实变得很清楚。退一万步讲,即使我们诛心一点,猜测的最后或曰洪武末年,朱元璋或许也可能有除去徐达的心思,但是到了这个朱元璋觉得有必要向淮西勋贵集团的核心动手的时候,徐达墓木已拱,已经完全没有杀的必要了。


谈古论金


朱元璋并没有杀徐达,徐达是病重而亡

关于徐达吃蒸鹅而死的说法是来自于一些野史记载,比较出名的是徐祯卿编写的《剪胜野闻》和王文禄的写的《龙兴慈记》。

《剪胜野闻》是一本笔记小说,更多是讲故事的,里面很多情节乃至人物都是虚构的。加上徐祯卿本是对朱元璋有偏见,他写的关于朱元璋的故事大多都有诋毁的态度,所以可信度不高。


《龙兴慈记》是一本史料笔记,可信度还比较高,不过王文禄自己在记载中有交代,这个是并没有去考证,主要是从自己母亲听到王文禄外祖父闲聊时讲过这事,所以也只能当个故事听听。

我觉得按徐达的为人和当时的历史环境,朱元璋应该不会杀徐达的,原因有三。


一、徐达一生骁勇善战,虽然立功无数,被称为明朝开国第一名将,但他为人低调,不恃功而骄,不搞朋党,胡惟庸曾拉拢他,被他一口回绝。


虽跟朱元璋待他如兄弟,自己也劳苦功高,但他对朱元璋任何时候都毕恭毕敬。为人不好女色,不爱金钱,简直就是一个完人。


朱元璋曾经这样评价徐达:“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中正无疵,昭明乎日月,大将军一人而已!”

二、当时朱元璋虽然把北元打回了大漠,但北元的军事实力还比较强,那些名将死的死、老的老,正是用人之际,此时他没理由的杀了开国第一名将,对他没任何好处,也会寒了前线将士的心。

三、所谓患背疾吃蒸鹅会致死也没有依据,朱元璋没必要用这么笨的法子去杀徐达,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他随便赐点毒药,安排两个锦衣卫就搞定了,何苦用赐蒸鹅这种明目张胆的方式呢?

所以明朝开国第一名将徐达是患病而死,并非朱元璋所杀,他也算开国功臣里为数不多得以善终的人。

有不同观点欢迎留言区谈论,喜欢我的回答请关注花木童说史。


花木童说史


朱元璋是没有杀徐达的,但有种说法是朱元璋得知了徐达生了背疽后,明知道不能吃鹅,却派人送去一只烤鹅,并监视着徐达吃完,徐达知道这是要让自己死,于是含泪吃完,不久便去世。这种说法很不合理。可以从几方面去分析:

一、先看看徐达功绩。徐达 (1332年—1385年),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市)人,明朝开国军事统帅,淮西二十四将之一。

徐达出身


农家,元朝末年,徐达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大败陈友谅。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以为左相国。二十七年(1367年),率军消灭张士诚地方割据势力。同年,任征虏大将军,与副将常遇春一同挥师北伐,推翻元朝的统治。洪武元年(1368年),攻入大都,灭亡元朝。以后,连年出兵打击元朝残余势力,官至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国公。为人谨慎,善于治军,戎马一生,为明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洪武十八年(1385年),徐达去世,追封中山王,谥号武宁,赐葬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又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位列开国“六王”之首。

徐达既和朱元璋为同乡,又为明朝立下了非凡的功绩,深得朱元璋赏识,况且徐达为人谨慎,对朱元璋非常恭敬,以至于看起来不会说话一般。这样的人,朱元璋没有害他的理由。

二、徐达得了背疽,朱元璋还很是关心,派人去看望,病重的消息朱元璋是知道的,完全就可能病死,还要去加害吗,徒使自己遭骂名吗?

三、背疽是一种怎样的病,不可能因为吃了鹅肉就确定死亡的,鹅肉至多就是对这个病有影响,朱元璋为了害死一个人要用心良苦如此吗?还不是确定能达到自己要的结果。

这么分析,野史不可信,完全是为了印证朱元璋的心狠手辣的形象和兔死狗烹这个道理。


北地君


文史频道第86期徐达之死



公元1385年,明朝开国大将徐达去世,享年53岁。

关于徐达的死因,明史中记载是病死。

而野史《龙兴慈记》中说,徐达背部生疮,不能吃烧鹅,朱元璋赐给他烧鹅,徐达吃后病发而死。

最近几年的电视剧中,有关徐达的去世部分,用了野史上的说法。

在《朱元璋》这部剧中,徐达就是被赐烧鹅而死。


那么,这种说法可信度有多少呢?笔者认为他是病死的。

徐达去世前,淮西勋贵们遭到了毁灭打击,李善长,胡惟庸和蓝玉被处死。

他们的政治生涯,随着太子朱标的去世,全部化为泡影。

晚年的朱元璋,之所以忍受这些开国元勋,就是因为太子朱标。

因为这些人除了对朱元璋比较服气,对太子朱标也是非常尊敬。


太子朱标死后,朱元璋开始考虑大明王朝的命运。

他觉得如果自己死后,没有人能够驯服这些开国元勋。

皇太孙朱允文还小,为了大明王朝,朱元璋一不做二不休,杀了淮西党数万人。

消除了皇权旁落的危险人物,如李善长,胡惟庸和蓝玉等人。

对于老哥们徐达,他权衡利弊迟迟没有动手,在他看来,徐达已经没有了军权,对自己没有威胁。

加上他和自己又是联姻关系,所以没有杀徐达。

在胡惟庸死后五年,徐达也去世了。

笔者认为,徐达并非朱元璋害死的,而是重病而死。

因为在朱元璋的数次试探中,并没有发现徐达对自己有二心。

对于权力,徐达和汤和一样,都选择了急流勇退。

朱元璋认为他们不具备威胁,所以没有杀他们的必要。

徐达死后,朱元璋封他为中山王,位列开国王侯之首。

—End—



文史频道


朱元璋的父母和哥哥都是被饿死的,自己又当过和尚乞丐,过尽苦日子,和别人的冷眼,朱元璋在兄弟间是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威信的,因此有很多人帮助他,为他出谋划策。文臣有刘基,李善长。武将有汤和,徐达,蓝玉,常遇春,冯盛,邓禹,李文忠等开国功臣。他对自己的子孙很好,可以永不交税,永享荣华富贵。但是很少人可以做到功高盖主者不疑,位极人臣者不嫉。朱元璋属于杀戮成性,在教育太子时,将一根荆条用手撸去刺,想以此说明来帮太子铺好路,令其可以坐稳江山。也曾因为女儿的驸马走私盐而下令斩首,女儿为其求情令他不耐烦同样被杀。自己的侄子是开国功臣,因养了很多门客,喜爱读书遭到怀疑被杀。开国功臣40人,死了39人。汤和由于中风瘫痪在床没有被杀,李善长在胡惟庸案造反的几个人中未参与意见,表明中立,也被朱元璋说成“大逆不道。”后被杀,蓝玉广收义子,后临时谋反,被发现后被剥皮,刘伯温被毒死,徐达有背疽不能吃烧鹅,朱元璋未放过他,赐他一只烧鹅,朱元璋眼里容不得沙子,明朝锦衣卫,特务机构东厂,西厂,时刻监视着官员们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权力集中在他一人手里。从他对功臣们的态度来看,他杀徐达也就不足为奇了。


绕梁的余音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徐达生瘤,不能吃鹅,朱元璋偏赐烧鹅,徐达知朱元璋的意思把朱元璋所赐的烧鹅全数吃完而死。

这些都是谣传。

所谓饮食相克,只是中医的理论,很多没有科学依据。

就比如说吃烧鹅会导致背疽加重,确实有这种说法,但没有医学上的依据。

鹅肉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肪,并不含有能导致病情恶化的毒素,反而能增强患者的营养。

不过萨沙奶奶经常说,大鹅不能吃,吃了会把几十年前的病根发出来。

今天看来,背疽有两种可能。

第一,因为古代没有抗生素,局部皮肤被感染以后长期不能治愈,出现习惯性的溃烂。

如果用今天医学角度来看,就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侵入多个相邻的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或汗腺导致的。这种治疗起来并不困难,用抗菌素和动手术排出脓液,迅速可以痊愈。

萨沙也得过这玩意,还在头皮上了,大概一周就好了。

这种即便在古代,也不是致命的,顶多会影响生活。

第二,就是一些严重疾病的并发症。

比如严重的糖尿病,也会出现皮肤溃烂的情况。古人不知道有糖尿病,只能当做背疽。

在古代,因为没有胰岛素,这种病是治不了的,最终会因为并发症而死。


现在看来,徐达被朱元璋害死并没有依据。

因为徐达是1384年患病,当时已经全部离职,在家养病,对朱元璋已经不构成威胁。

而徐达是1385年才死的,前后长达1年。

朱元璋如果真正要害死徐达,暗中下毒肯定一下子就毙命,不可能搞上1年时间。

个人认为,徐达就是病死,因为他已经53岁了。

这个年龄就古人来说,已经是很老的老人了。

同时,朱元璋对徐达真的不错,这主要是徐达刻意放弃权力,对朱元璋不构成威胁。

徐达死后,朱元璋亲至葬礼以示悲疡,把他列为开国第一功臣,追封他为中山王,谥号武宁,赠三世皆王爵。

徐达有3个儿子和四个女儿。3个儿子全部都是世袭的高官。四个女儿有三个嫁给朱元璋的皇子,其中大女儿嫁给燕王朱棣,日后成了明成祖皇后。二女儿嫁给代王朱桂,四女儿嫁给安王朱楹,可谓满门显贵。


萨沙


一是私心彭张到极致,要让儿孙稳坐龙廷传下去。二是徐达军事上达厉害了,与汉初韩信差不多,人家可斩大功臣,我猾兔已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