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一門三名將,個個命運悲慘,最後竟至於絕後

漢朝一門三名將,個個命運悲慘,最後竟至於絕後

飛將軍李廣

隴西李氏,是秦漢時期著名的武將家族。該家族傳統上精於戰射之道,為國家貢獻了無數能征慣戰之才。

秦朝時期,隴西的李氏,以將軍李信最為出名。李信少年得志,深得秦始皇的信任,是秦國的主要將領之一,曾在在滅燕國之戰中立有大功。

到了漢朝,隴西李氏望族又出了祖孫仨名將,但他們總是命運多舛,後人每每讀到這段歷史時,總是唏噓嘆息。因為什麼呢?因為這一家族的命運實在是太不幸了。

漢朝一門三名將,個個命運悲慘,最後竟至於絕後

李廣

爺爺大名鼎鼎,叫李廣,外號飛將軍。他雖然戎馬一生、驍勇善戰,在內外戰場上屢立功勳,但卻總因為種種原因得不到封侯之賞,這是否命運的不濟?

李廣為將廉潔,常把自己的賞賜分給部下,與士兵同吃同飲。他做了四十多年俸祿二千石的官,家裡沒有多少多餘的財物,始終不談購置家產的事,深得官兵愛戴。李廣身材高大,臂長如猿,有善射天賦,他平時不善言辭,與人閒居時也每每以射箭來賭酒為樂,一生都以射箭為消遣。

李廣愛兵如子,凡事能身先士卒。行軍遇到缺水斷食之時,見水,見食,士兵不全喝到水,他不近水邊;士兵不全吃遍,他不嘗飯食。對士兵寬緩不苛,這就使得士兵甘願為他出死力。

李廣射殺敵人時,要求自己箭無虛發,所以非在數十步之內不射,常常是箭一離弦,敵人應聲而亡。也由此多次被敵人圍追,射猛獸時也由於距離太近而幾次受傷。

漢朝一門三名將,個個命運悲慘,最後竟至於絕後

激戰

漠北之戰,是漢朝反擊匈奴的一次規模最大、也最艱鉅的戰役,戰略的目標是合圍單于。這時的李廣,已經六十多歲,可能就是此生的最後一戰了。

戰前部屬,李廣擔任前將軍,就是打前站的作戰任務。但在臨戰時,主帥衛青卻派他完成從東路迂迴包抄的輔助任務。東路道路繞遠,而且缺乏水草,李廣據理力爭。

“臣部為前將軍,今大將軍乃徙令臣出東道,且臣結髮而與匈奴戰,今乃一得當單于,臣願居前,先死單于。”(《史記》)

李廣請求道:“我的職務是前將軍,大將軍卻命令我從東路出兵,我好不容易得到與匈奴直接對陣的機會,我願做前鋒,先與單于決戰。”

申訴沒用,只好執行軍令。但大軍在半路上迷路,沒在預定時間趕到會合地點,致使單于敗逃。上面追究責任,李廣憤而自殺。

就這樣, 李廣戎馬一生,到死都沒有得到爵位。

漢朝一門三名將,個個命運悲慘,最後竟至於絕後

李敢

到了兒子李敢,總算掙了一些面子回來,封關內侯。但有句俗話“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伏”,兒子比老爸有面子,但卻比老子命短,而且死的很悲慘。

公元前118年,李敢在大軍歸來後得知了父親的死因,認為父親的自殺,衛青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於是便找他理論,同時打傷了衛青。

一個下級軍官竟然敢打傷最高司令,這還不反教了!但衛青並沒有伸張此事,

可見在衛青的心裡,他對李廣的死始終是有負疚感的。

衛青這裡不追究,不等於沒有人來追究。他還有一個更為出名的外甥呢。霍去病得知後,在甘泉宮狩獵時用暗箭將李敢射殺。李敢做夢都想不到,自己居然是在陪皇帝狩獵時被暗殺!

無端射殺手下將軍,那也是死罪。但這時就看出裙帶關係來了。一則漢武帝和霍去病,有連帶的親戚關係;二則那時正寵幸著他。正是如日中天的時候,便包庇了霍去病的罪責,對外宣稱李敢是狩獵時被鹿撞死的——李敢死後都受到侮辱,不說是被猛虎咬死的,被獵豹踩死的,卻是被溫馴的鹿給撞死的。 你說死的窩囊不窩囊?

漢朝一門三名將,個個命運悲慘,最後竟至於絕後

暗箭

到了孫子輩,李廣的孫子李陵,也是繼承祖業當了一名將軍,吃刀口舔血這碗飯。按理說應該能有所起色了吧,可情況依然如故。

公元前99年,漢武帝決定,西去討伐匈奴,他以李廣利為主帥。侍中建章監李陵,另外帶一路步兵獨當一面,強駑都尉路博德作為大軍的後援。李陵帶兵出征,就要獨當一面,好建功立業。這正是他所期盼的。

出征的目的就是要殺敵建功,那碰到敵人好呢,還是遇不到敵人好呢?答案是不言自明的。可能有人會說,怎麼能問出這麼腦殘的話來。但我要說,李陵當時帶兵,和李廣利他們,走的不是一條路線,而是孤軍深入到戈壁,而且遇到的是匈奴的主力,這情況就嚴重起來,大家的心情就沒有那麼輕鬆了吧。

漢朝一門三名將,個個命運悲慘,最後竟至於絕後

出擊

李陵率軍出居延,北行千里後,終於到達預定地點浚稽山,大軍就此駐紮在浚稽山。第二天起來一看,他的五千步卒,已經被匈奴的騎兵四面圍住,兵力達三萬餘人!這時他們的作戰思路就不是奮勇殺敵,而應該是研究怎麼逃脫的問題了吧。

漢軍軍陣採取守勢, 他們以大車作為營壘,前排的士兵持戟和盾,後排用弓和弩,擺開作戰隊形,並且下令:“聽到擊鼓就進攻,聽到鳴金就收兵。”

剛一開戰匈奴的騎兵就勢如潮湧的徑直撲面而來,李陵指揮還擊,漢軍頓時千弩齊發,匈奴兵應弦而倒。匈奴軍敗退下去,漢軍乘勝追擊,一下子殺死匈奴兵數千。

匈奴的單于才不願吃這個虧呢,馬上調集附近左賢王、右賢王的軍隊,兵合一處,共八萬多騎兵。李陵沒有辦法,向南邊戰邊退,幾天後又被困在一個山谷中。

李陵的軍中,有一個叫管敢的軍侯因被校尉凌辱而逃跑,然後投降了匈奴。他對單于洩露了漢軍的軍機:“李陵軍無後援,並且箭矢已盡,只有精兵打著黃白二色作旗幟,單于只需派精兵射殺旗手即可破陣了。”

單于得知此軍情十分高興,命騎兵合力猛攻,邊打邊喊:“李陵趕快投降!”

漢朝一門三名將,個個命運悲慘,最後竟至於絕後

突圍

接著擋住去路猛烈攻打李陵。李陵處在山谷底,匈奴則在山坡上,箭如雨下。漢軍堅持南行,未等衝到鞮汗山,一天之中五十萬支箭已全部射光,便丟棄戰車而去。

當時,還剩士兵三千多,赤手空拳的就斬斷車輪輻條當武器,軍吏們也只有短刀。又被一座大山所阻折入狹谷,單于切斷了他們的退路,在險要處放下壘石,很多士卒被砸死,不能前進。

於是他要部下把旌旗都砍斷,把珍寶埋藏在地下。又扼腕道:“再有幾十支箭,我們足以逃跑了,可現在無武器再戰,天一亮就只有束手待擒了。不如各作鳥獸散,還可能有逃回去報告陛下的人。”

他令將士們每人拿上二升乾糧,一大塊冰,約定在邊塞遮虜鄣會合。

夜半時分,突圍開始了。李陵帶隊,幾十名士卒一起衝了出去,但敵兵一直在後邊咬著緊追不捨,人數多達數千人。他們很快就被追上,於是又是一陣激烈的廝殺。

李陵作戰的地方,離邊塞只有百餘里。但激戰了八天八夜,卻沒有一隻部隊前來救援。後來箭矢射完了,大刀也捲刃了,最後力竭被擒。

漢朝一門三名將,個個命運悲慘,最後竟至於絕後

單于

李陵兵敗,消息傳到漢庭,朝中文武百官都罵他失節。只有太史令司馬遷說了幾句公道話:

“陵提步卒不滿五千,深輮戎馬之地,抑數萬之師,虜救死扶傷不暇,悉舉引弓之民共攻圍之。轉鬥千里,矢盡道窮,士張空拳,冒白刃,北首爭死敵,得人之死力,雖古名將不過也。身雖陷敗,然其所摧敗亦足暴於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當以報漢也。”(《漢書》)

結果以“欲沮貳師,為陵遊說”被定為誣罔罪名,最後被執行了腐刑。

漢朝一門三名將,個個命運悲慘,最後竟至於絕後

司馬遷

從匈奴回來的使者,帶回一個消息,說李陵在漠北,幫著單于練兵以對付漢軍。漢武帝聽後十分震怒,心說你投降就投降吧,還要幫助敵人對付朝廷,於是在盛怒之下抓來他的母親、兄弟和妻子,全部誅殺。

事後漢武帝才弄清楚事實真相,訓練匈奴的人,是另外一個駐守奚侯城的都尉李緒,並不是李陵。況且他當時只是力竭被擒,詐降的目的是要等待時機再殺回來。

但是現在說這些都沒有用了。漢朝這邊大一開殺戒,就徹底杜絕了李陵的歸路,一代名將,只能帶著屈辱和悔恨終老於茫茫大漠了。

漢朝一門三名將,個個命運悲慘,最後竟至於絕後

震怒

結語:飛將軍李廣一家,自己自戕,兒子被暗殺,孫子被擒投降後,被滅門,這祖孫三代人的悲劇應該怪誰?

先說李廣,既然外號飛將軍,自然不是浪得虛名。他力大無比,箭術精湛。但一生征戰無數,總是因為各種原因沒有被封爵。這裡頭有自身原因,或因勞而無功,或因私自接受梁王的印璽,或因貽誤戰機。

但最後一戰的貽誤戰機,卻是因為主帥臨時調整了他的戰鬥任務,在執行任務時迷路,你說這運氣差到哪裡去了!

漢朝一門三名將,個個命運悲慘,最後竟至於絕後

漢武大帝

李敢雖然憑戰功封侯,但為父親討說法打傷衛青,霍去病為舅舅報仇,一個暗箭射死李敢。最後在漢武帝包庇下,對外宣稱打獵時意外死亡,含冤而去。

到了李陵,運氣始終沒有改變。本想建功立業,誰知一口咬到石頭上,崩掉了牙。作為君王的漢武帝,聽信傳言,使李氏一門絕後。

這是命也?運也?誰都說不清楚。

但有一點是確定的,無論是正面的形象,還是負面的行為,李廣一脈永遠不會在歷史上出現了,他們被徹底湮滅在歷史的長河中。

《漢書》漢·班固

《資治通鑑》宋·司馬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