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极具侠气的10首诗,有几首少见

庄子曰:“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千百年来,“江湖”不再是指大江大河,而是一个充满了自由与传奇色彩的空间,“闯荡江湖”是一个让一代又一代年青人热血沸腾的词。

江湖,是男儿的沙场,英雄的天下。

《卧虎藏龙》中李慕白有句话:“江湖中卧虎藏龙,人心里其实也是卧虎藏龙。”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个江湖。江湖,并不只是打打杀杀,气贯江湖,情满江湖。爱恨情仇,西风白马,江湖的魅力正在于它的大起大落,永远未知的神秘。

胡秋原《古代中国文化与中国知识分子》中说:“儒、隐、侠构成中国知识分子三大性格要素。”只有中国,才有最地道的侠客;只有中国诗人,才写得出最正宗的江湖。

史上极具侠气的10首诗,有几首少见

【刘叉《偶书》】

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间万事细如毛。野夫怒见不平事,磨损胸中万古刀。

刘叉是唐代诗人中最像江湖好汉的,也是唐代江湖好汉中诗写得最好的。

这哥们儿少“任侠”,还因酒杀人,亡命江湖。后来成了诗人,“任气”,最喜评论时人,看不顺眼就“叉”你一下。

时韩愈接待天下士人,刘叉慕名前往,作《冰柱》、《雪车》二诗,韩老师挺欣赏他。那就留下来一块儿玩吧。

不过没多久友谊的小船儿说翻就翻了。

当时流行请名人写墓志铭,这是一种身份的象征。韩愈就是写这个最著名的一位,收费极高。人死为大,墓志铭当然得说点好话吹捧吹捧,但刘叉很不以为然,认为这个是不义之财,一天,他拿了韩老师挣的一大笔钱跑了——“ 持愈金数斤而去,曰:‘此谀墓中人得耳,不若与刘君为寿。’”

你这钱是吹捧死人得来的,不如给我这个活人花花。“归齐鲁,不知所终”。

韩老师都快气死了,这是什么鬼!跑我这儿玩劫富济贫呐!

……………

【贾岛《剑客》】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

【王维《少年行》】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史上极具侠气的10首诗,有几首少见

【李白《侠客行》】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杳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欢侯嬴。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救赵挥金锤,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这赫大梁城。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李白这首《侠客行》古风,写的是战国时魏国信陵君门客侯嬴和朱亥的故事,千载之后读来,英锐之气,兀自虎虎有威。

李白可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小书生,读书的同时苦练剑术,文武双全。他有诗曰:“少年学剑术,匕首插吴鸿。由来万夫勇,挟此生雄风。”

而且李白还参加过毕业实习,真干过行侠仗义、舔血江湖的事,据他自己说,“少任侠,手刃数人”。

李白盛赞战国时齐国的侠士鲁仲连,在秦国围攻赵国首都时却秦救赵。平原君欲封以官爵,赠千金,鲁仲连坚辞不受:“所为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既有取者,是商贾之事也,而连不忍为也。”

田单攻聊城不下,鲁仲连射箭传书,帮他拿下聊城,然后又是拂衣而去。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这才是侠之大者。

史上极具侠气的10首诗,有几首少见

【陆游《金错刀行》】

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陆游中年入蜀,在国防前线担任过军中职务,军事生活大大大丰富了他的创作,他的诗句也颇有壮词。如“平时一滴不入口,意气顿使千人惊。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的诗始终贯穿着爱国主义精神,钱钟书说:“爱国的情绪饱和在陆游的整个生命里,洋溢在他的全部作品里。他看到一幅画马,碰到几朵鲜花,听到一声雁唳,喝几杯酒,写几行草书,都会惹起报国仇,雪国耻的心事。血液沸腾起来,而且这股热潮冲出了他的白天清醒生活的边界,还泛滥到他的梦境里去。这也是别人的集里找不到的。”

史上极具侠气的10首诗,有几首少见

【贯休《献钱尚父》】

贵逼身来不自由,几年勤苦踏林丘。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莱子衣裳宫锦窄,谢公篇咏绮霞羞。他年各上凌烟阁,谁羡当年万户侯。

钱镣在钱塘自称吴越国王,诗僧贯休向他献了这首祝贺诗,钱镣对“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这一句不太满意,认为“十四州”有点儿少,于是发话说:“告诉这个和尚,如果他把诗中的 ‘十四州’ 改成‘四十州’,我就亲自接见他。”

贯休一听这话马上来气了,梗着个脖子叫板说:“等他管辖的州增加到四十个,我再改诗吧。”说完想想话还不够狠,咬着牙又加一句:“州亦难添,诗亦不改!闲云孤鹤,何天不飞?”

史上极具侠气的10首诗,有几首少见

【白居易《李都尉古剑》】

古剑寒黯黯,铸来几千秋。白光纳日月,紫气排斗牛。有客借一观,爱之不敢求。湛然玉匣中,秋水澄不流。至宝有本性,精刚无与俦。可使寸寸折,不能绕指柔。愿快直士心,将断佞臣头。不愿报小怨,夜半刺私仇。劝君慎所用,无作神兵羞。

“可使寸寸折,不能绕指柔”,诗中此意白居易多次使用。其《折剑头》一诗亦曰:“拾得折剑头,不知折之由。一握青蛇尾,数寸碧锋头。疑是斩鲸鲵,不然刺蛟虬。缺落泥土中,委弃无人收。我有鄙介性,好刚不好柔。勿轻直折剑,犹胜曲全钩。”

“绕指柔”一词源自刘琨《重赠卢谌》诗:“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现在知道刘琨的人不是很多,说“闻鸡起舞”大家就熟多了,这事儿就是刘琨和祖逖干的。

刘琨出身贵族,“少负志心,有纵横之才”,以雄豪闻名,当年是风云一时的人物,包括桓温等权贵在内的许多人的偶像。祖逖是刘琨最好的朋友,两个人都有远大的报负,同为司州主簿时,同床共寝,互相鼓励,一听到鸡叫就起床舞剑,锻炼身体保卫祖国。

史上极具侠气的10首诗,有几首少见

【龚自珍《漫感》】

绝城从军计惘然,东西幽恨满词笺。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

“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这两句简直就是黄老邪的写照。

黄老邪随身携带的就是一管碧玉箫,既能吹着解闷,又是一种厉害之极的武器。桃花岛积翠亭有幅对联:“桃花影落飞神剑,碧海潮生按玉箫。”此联乃黄老邪所撰,内含两门绝世武学,“落英神剑掌”和“碧海潮生曲”。

龚自珍的诗词最具江湖味道,“箫”、“剑”两字常在一首诗中出现,再如“来何汹涌须挥剑,去尚缠绵可付箫”、“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

这一箫一剑,代表着两般不同人生滋味。剑气纵横,男儿闯荡江湖,匹马快意恩仇;箫心一片,红颜柔情似水,款款吐气如兰。大多数人心中那个梦幻迷离的江湖梦,最终坐实在这里。

剑气箫心,幽情侠骨,怨去吹箫,狂来说剑,这不知是多少人想象中浪漫主义兼理想主义的江湖,也是中国人最向往的生活方式之一。这一点,黄老邪轻轻松松做到了。

其人:形相清瞿,风姿隽爽,萧疏轩举,湛然若神;

其行:清高孤绝,卓然不群,至情至性,特立独行,一个眼神,便足以睥睨天下。

烟雨楼头,黄药师搂着女儿笑道:“黄老邪自行其是,早在数十年前,无知世人便已把天下罪孽都推在你爹头上,再加几桩,又岂嫌多了?”

有资格这样说话的,不是人杰,便是霸主。

史上极具侠气的10首诗,有几首少见

【姚淑《过洞庭湖》】

一入洞庭湖,飘飘身似无。山高何处见,风定亦如呼。天地忽然在,圣贤自不孤。古来道理大,知者在吾儒。

姚淑貌美艳,性明慧,善丹青,工兰竹,此诗却是极具江湖气。

总觉得“一入洞庭湖,飘飘身似无”这句大有江湖感觉,第一次读到就想起了古龙《边城刀声》中的那首歌:“天皇皇,地皇皇,眼流血,月无光,一入万马堂,刀断刃,人断肠。天皇皇,地皇皇,泪如血,人断肠。一入万马堂,休想回故乡。”

史上极具侠气的10首诗,有几首少见

【龚自珍《己亥杂诗》】

不是逢人苦誉君,亦狂亦侠亦温文。照人胆似秦时月,送我情如岭上云。

金庸颇喜此诗,他的大儿子名“传侠”,据说源于此句。

龚自珍《已亥杂诗》曰“吟到恩仇心事涌,江湖侠骨恐无多”,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侠客的社会,江湖仍在,惜无大侠,几乎几代人的江湖感觉都来自金庸的武侠小说。

一种有所不为有所必为的精神,一种永不屈服的意志和斗志,一种百折不回的决心,一种 “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势,这就是武侠小说中对英雄侠客的总结。

古语有云:“仗义半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是江湖中人的行为准则。现代社会不再提倡“江湖义气”,然而那“恩怨一挥手,只求得朋友间肝胆相照”的情意,却是世间最可宝贵的财富。

对于“义气”许多人有一种误解,认为那不过是“两肋插刀”的玩意,其实“义”更多的是一种忠实、责任与履诺,是每行每业乃至每个人都有其所不为、有其所必为的处世方式,它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和基础。

江南妩媚,雌了男儿”,这是宋词人陈人杰在一首《沁园春》序中记下的友人词中的一句。而这十首诗让我们看到了“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真希望我们的国家血性男儿能更多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