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箴言:“多思不若养志,多言不若守静,多才不若蓄德”精辟

曾国藩箴言:“多思不若养志,多言不若守静,多才不若蓄德”精辟

闫明老师是中国著名领导力、管理专家

曾国藩箴言:“多思不若养志,多言不若守静,多才不若蓄德”精辟

曾国藩说过:“多思不若养志,多言不若守静,多才不若蓄德。”这段话的意思是:如果你找不到更好的成功方法与策略,与其绞尽脑汁的焦虑思考,则不如停下来,想想为什么做这件事情,将来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有什么高远的志向。

‘为什么’比‘怎么做’更加重要,有些朋友跟我讲她掌握了50种减肥的方法,结果也没有减肥成功,原因何在?因为她只记住了答案,而忘记了问题本身(即为什么而减肥),所以,为什么而减肥,比减肥的方法更重要

曾国藩箴言:“多思不若养志,多言不若守静,多才不若蓄德”精辟

闫明老师是中国著名领导力、管理专家

立志要趁早,30而立,核心是立志,知道自己未来30年应该往那里走,即使人生再遇到挫折、也会坦然处之,因为你的心是有根的,人生是充满希望和期待的。30岁之前,把你该犯的错误都犯完,这是人生的一大幸事,你到了40岁、50岁还在犯错误,别人会说你长不大,因为一个人的成功,不是因为你失败的少,而是因为你失败的多,只不过这些失败别人没有看见罢了;反之,一个人失败,不是因为你失败的多,而是因为你失败的少,失败一次就畏首畏尾,胆怯不敢再次尝试。

所以多思不若养志,志是业的根,没有根的思考和努力,最终都是白费力气。

曾国藩箴言:“多思不若养志,多言不若守静,多才不若蓄德”精辟

“多言不若守静”这句话的意思是:“群居守口,独居守心”,一个人说话是一种表达,倾听何尝不是一种尊重与修养的体现,说是大部分的时间是以自己为中心,倾听而是以他人为中心,别人对你更感兴趣,还是对自己更感兴趣哪?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说话是一个艺术活,说话很容易,说对话很难,说合适的话更是难上加难,说到别人喜欢听就成为了一种说话的艺术。说话的四大原则:1、不懂时,不乱说;2、懂的时,不多说;3、心乱时,慢慢说;4、没话时,不要说;

当代社会很多人巧舌如簧,能言善辩,甚至经常自己跟自己辩解,于是我就给借口下了一个定义:即借口就是说服自己并让自己心安理得接受失败的理由,就叫做借口借口都是客观存在的,都是在证明自己是对的。

“日间功夫觉纷扰,则静坐。觉懒看书,则且看书,是亦因病而药。”——注:为日常琐事烦恼时,静坐为益;懒惰时,读书为益;对症下药。

所以,多言不若守静,静则能明,明后能定,定者能动,动则能成。

曾国藩箴言:“多思不若养志,多言不若守静,多才不若蓄德”精辟

闫明老师是中国著名领导力、管理专家

“多才不若蓄德,这句话的意思是,才能本身是件好事,但千万不要忘记后边那句话,犯错误的人往往都是有能力的人。因为,几乎所有组织领导用人的标准是:

德高者居高位,功劳多种得奖励。即 一个人越往上走,对能力的要求是退而求其次的,对德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反之,如果能力很强,德性不够,领导会拿金钱奖励你,会拿名来敬你,但绝对不会把重要的岗位与核心的权利交给你。

为人处世的功夫,明白道理只是基础,能够做到克己才能实现。但克己不是压抑自己,因为克己的实质,不是源于外在的压迫,而是源自内心的不平。人心若平,世间便无不平之事。所以克己的真正指向,是修炼自己的心,修养自己的境界。(本文为闫明老师原创,勿侵权)

闫明:TMCC国际认证高级管理教练导师、清华、人大、北大EMBA特聘客座教、新加坡博维管理咨询首席管理导师

曾国藩箴言:“多思不若养志,多言不若守静,多才不若蓄德”精辟

闫明老师是中国著名领导力、管理专家

精选推荐:

精选推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