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师刘师培,悍妻红杏出墙,反清斗士成了朝廷卧底

国学大师刘师培,悍妻红杏出墙,反清斗士成了朝廷卧底

国学大师刘师培,悍妻红杏出墙,反清斗士成了朝廷卧底

01

上世纪清末民初时期,刘师培是个风云人物,他在政治舞台上,从革命党人、无政府主义者到革命叛徒、内奸、清廷幕僚、筹安会“六君子”之一;他在学术上与章太炎齐名,并称“二叔”(章太炎字枚叔,刘师培字申叔),是国学大师级人物。

黄侃说起刘师培这位只比自己大一岁的老师时,无限慨叹道:“真是天才,有清一代有三个天才,都是36岁就去世。前清有孔广森,中间有戴望,晚清有刘申叔。可惜可惜。”

国学大师刘师培,悍妻红杏出墙,反清斗士成了朝廷卧底

刘师培在政治上屡次失足,其品行在生前已为人所不齿。而对他在学术上的贡献,学界评价却始终如一。

刘师培,(1884年-1919年),字申叔,号左盦(庵),江苏仪征人。刘师培家学渊源,出生于书香门第。

刘氏一门,从刘师培曾祖刘文淇开始,到祖父刘毓崧、父亲刘寿曾继之,四代共治《左传》,百年而成。

1919年11月20日刘师培因肺结核病逝于北京,年36虚岁。

国学大师刘师培,悍妻红杏出墙,反清斗士成了朝廷卧底

02

说到刘师培,就不能不说到他的夫人何震。

“男女同为人类,凡所谓男性、女性者,均习惯使然,教育使然。若不于男女生异视之心,鞠养相同,教育相同,则男女所尽职务亦必可以相同,而男性、女性之名词,直可废灭,此诚所谓男女平等也。”

1907年6月10日,在《天义》旬刊的创刊号上,这篇《女子宣言书》振聋发聩,作者是年仅21岁的何震。

国学大师刘师培,悍妻红杏出墙,反清斗士成了朝廷卧底

学者刘慧英称,此段论述与波伏娃、米利特“女人不是天生的”的阐释极为相近,“而令人感叹的是,何震早于她们达近半个世纪”。

当年日本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幸德秋水读了《女子宣言书》,致信何震说:“议论雄大,如名将行兵,旗鼓堂堂不可当……敬服之至。”

何震不仅是中国最早的女权主义者之一,她还率先指出:“儒家之学术, 均杀人之学术也”比“五四”运动时“礼教杀人论”早了整10年。

秋瑾就义后,何震是收其遗作公开出版(在东京)的第一人。

国学大师刘师培,悍妻红杏出墙,反清斗士成了朝廷卧底

以上三事,有一件就足令何震名垂史册。

然而,这位20岁出头便下笔惊风云的时代弄潮女,一方面反对专制强权;另一方面又继承了封建专制中最黑暗、最消极的部分,如滥施暴力、崇拜权力等。她煽动丈夫刘师培一起背叛革命,先后投靠端方、阎锡山、袁世凯,成了名副其实的红颜祸水。

何震,字志剑,原名何班,出身书香世家,颇具姿色,擅长写诗作画。1886年出生于江苏扬州,其父何承霖曾任晚清知县。

何震12岁时丧父,在母亲和大姐照料下长大。1904年,18岁的何震嫁给了20岁的刘师培。此前刘师培的堂姐刘师韫已嫁何震长兄,何震的婚事属“还门亲”,是亲上加亲。婚后何班改名为何震,并随刘师培到了上海,进入蔡元培主持的爱国女学,该女学以“造成虚无党一派之女子”为宗旨,因为“暗杀于女子更为相宜”,该校“为高材生讲法国革命史,俄国虚无党历史”,并“讲授理化,学分特多,为练制炸弹的预备”。

何震“结婚后忽然思想大为解放,以后就与刘师培每出必同行了”。结婚后仅一个多月,何震便在《警钟日报》上发表了这样的诗:

献身甘作苏菲亚,爱国群推玛丽侬。言念神州诸女杰,何时杯酒饮黄龙?

苏菲亚是刺杀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女杰,殉难时年仅28岁,玛丽侬则是法国大革命时著名政治家,后被送上断头台,留下“自由,多少罪恶借汝以行”的名言。

何震以这二人入诗,其心可知。

03

1907年2月13日,刚好大年初一,刘师培带着母亲、夫人何震,和苏曼殊一起,起程东渡日本。同行的,还有何震的表弟汪公权。此人在历史文献中形象恶劣,对刘师培背叛革命起了很坏的作用。

到了日本后,因苏曼殊家贫,刘师培夫妇便收留他同住,何震拜苏曼殊为师,学习绘画。后来章太炎也搬来同住。

国学大师刘师培,悍妻红杏出墙,反清斗士成了朝廷卧底

(苏曼殊)

6月时,刘师培夫妇创办《天义》旬刊(实为半月刊),作为女子复权会的机关报。复权会是何震建立的“以暴力破坏社会”、“反对主治者及资本家”等为宗旨的社会团体。

何震文笔纵横,在《天义》旬刊提出三个命题:一是帝王类于娼妓。二是旧政府等于大盗。三是权力决定道德。一时甚时引人注目,成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女子之一。

1907年11月上旬,因办刊经费无着,刘师培与何震回上海筹款。此时章太炎与孙中山已闹翻,想去印度学佛,经费无着,密托刘师培、何震与端方联系借款,当时清廷大员因惧怕暗杀,均私下投巨资支持革命党。几番谈判下来,借款没有成功,但端方对刘师培颇有好感。

不久,刘师培、何震又回到日本,与章太炎突发纠纷。

国学大师刘师培,悍妻红杏出墙,反清斗士成了朝廷卧底

(章太炎)

刘师培和章太炎产生矛盾,是刘师培转向的一大至关因素。产生矛盾的原因:据冯自由说,章太炎觉得何震与汪公权关系暧昧,便私下告诉了刘师培,刘师培却与章太炎大吵之后继之以大打出手。

何震成为女权主义者后,在自己的婚姻生活中也要寻求女性解放。在婚后的生活中,何震打着“男女平等”的大旗,常常对刘师培“发河东狮子吼”,动辄对刘师培施以训斥惩罚,甚至拳脚耳光。因畏妻如虎,刘师培被人戏称为“惧内泰斗”。

张继曾回忆刘师培的惧内:有一个晚上,刘师培慌慌张张地冲进张继家中,喘息不定的时候,外头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叩门声。只见刘师培面色惨白,哆嗦着说:“必是我太太来了,怎么办?我非躲起来不可!”说完就闪电般冲进卧室,并迅速钻到了床底。张继开门后,发现是他的一位朋友,就进卧室叫刘师培出来。但刘师培认为张继骗他,无论如何都不肯从床底下钻出来。最后张继无计可施,只好趴下把他从床底硬给拽了出来。

苏曼殊是何震学画的老师,苏曼殊寄居在刘家,何震要求刘师培必须对苏优礼有加。得知苏曼殊的母亲生计艰难,何震立刻勒令刘师培拿出钱支助苏曼殊,但是刘家的钱财由刘母掌管,刘师培表示为难,何震就训斥刘师培为“没有丈夫气魄的小气鬼”。

何震还给刘师培戴上一顶“绿帽子”,“情人”是她的表弟汪公权。

关于汪、何二人关系,据当时也在东京的汪东回忆:刘终日埋头著作,又有肺病,何震则既好名又多欲。她一面利用刘能写文章,替她出名办刊物,一面又对刘不满足,行为放荡。汪公权趁此勾引,便与何发生了不正当关系。

冯自由说:“何汪不独从此入于侦探一流,且形同夫妇,宣言公夫公妻不讳。”柳亚子说:“申叔(刘师培)的一生,完全断送于他夫人何志剑之手,志剑不是女留学生吗?那真不如学毛儿戏的女戏子了。”

周作人说:由于苏曼殊住在刘家,已有佚事传出,龚未生、钱玄同、刘叔雅都讲过。蔡元培也说:“有小人乘间运动何震,劫持君为端方用。”蔡元培所说的小人,即指汪公权。

何震影响了刘师培的政治生涯,刘师培此后叛变革命,投靠端方,出卖章太炎等人,都和何震有极大关系。

国学大师刘师培,悍妻红杏出墙,反清斗士成了朝廷卧底

(民国三疯子)

04

知道是章太炎告诉刘师培自己和表弟汪公权的暧昧关系后,何震便恨上了章太炎,她写信给吴稚晖,在信中,何震直指章太炎收受清廷大员金钱,清廷达官贵人暗中勾结等等,还把保存的所谓证据一起寄给了吴稚晖。

何震写信给吴稚晖,目的是利用矛盾,煽动吴对章的恶感。

吴稚晖收到何震信函及有关资料后,当时没有发表,还曾致函刘师培、何震二人劝解。等到了1909年10月,同盟会内部矛盾再起。吴稚晖便发表了何震寄给他的“用针笔版照相法付印”的五封信,作为章太炎出卖革命的证据。

吴稚晖将何震的信公开发表。蔡元培给吴稚晖写信说:“枚叔(章太炎)末路如此,可叹可怜!然申叔(刘师培)亦太不留余地。”

这场纷争最大的直接受害者是苏曼殊,苏曼殊给友人写信说:“太、少两公(章太炎、刘师培)又有龃龉之事,而少公(刘师培)举家迁怒于余。余现已迁出,飘泊无以为计,欲返粤一转,奈无资斧何!故只可沿门托钵。”

还是在1907年的时候,同盟会中发生了以章太炎为首的“倒孙风潮”,那时刘师培是章太炎的支持者之一,并由此引发了刘师培对革命党人的极端不满。陶成章说刘师培当时“因见孙文受外贿,心轻之。寻又以与会中办事争权,大恨党人”。刘师培自己也将“变节”的原因归因于对革命党人的“失望”,他说:

“东渡以后,察其隐情,遂大悟往日革命之非。”

刘师培“外恨党人,内惧艳妻”。对革命党人的失望,对妻子的顺从、与章太炎的反目,最终导致他脱离革命阵营,倒向清廷大员端方。

对于刘师培“变节”,有人如此评论:“何震在东京颇有艳名,与其所谓姻弟汪公权有暧昧关系。一个人讨了漂亮老婆,算不得一件好事。漂亮人总不免有些嗜好,第一好修饰,第二好交际,这两种嗜好都需要有较多的金钱供其挥霍。由于丈夫不能满足其欲望,便容易受到外间的诱惑。何震首先变节,被两江总督端方收买,随后刘师培也上了这条黑船,居间穿针引线的就是汪公权。”

国学大师刘师培,悍妻红杏出墙,反清斗士成了朝廷卧底

(蔡元培)

05

1907年底,在汪公权的牵线下,由何震出面联络,刘师培作《上端方书》,表示今后“欲以弭乱为己任,稍为朝廷效力,兼以酬明公之恩”,并献“弭乱之策十条”,背叛革命,但他并没有马上与革命党人决裂,而是充当了端方的暗探,成为革命党的内奸。

据刘师培的外甥梅鹤孙说,端方为两江总督时,李瑞清为两江师范学堂监督。有人建议延聘刘师培为师范学堂历史教授,但李瑞清因刘为革命党,不敢自己做主,他与端方的首席幕僚陈庆年商量后,由陈向端方进言,说刘师培“虽为革命党人,近年已不谈种族革命。他若能来,实为上选。”端方遂嘱江宁藩司樊云门具函礼聘,由李、陈电约返国。

刘师培接电后开始很是犹豫,然而何震因为同章太炎闹翻,不愿再居日本,她听从汪公权之言,以为能与官场联系,自然另有出路,遂极力怂恿要挟刘师培。刘师培本疏于世故,没有自己的立场,于是听妻言回国。

刘师培投靠端方后第一件事便是诱捕陶成章。

1908年冬,徐锡麟案发后,清廷通缉陶成章,刘师培凭着与陶“关系素深”,“日与两江督标军官米占元往各船坞查成章行踪,久之不得,无以复端方之命,而以张恭报告于端方,张恭遂被拿问。”

张恭被捕后,王金发持枪闯入刘师培的寓所,刘师培吓得下跪求饶,愿意以身家性命担保张恭安全,才得免一死。

汪公权就没有那么好运气,1909年被王金发击毙。此后,陈其美曾令蒋介石等人暗中除掉刘师培,但因孙中山怕暗杀行动会暴露起义计划,阻止他们的行动,刘师培才又逃过一劫。

汪公权被杀后,刘师培公开成为端方幕僚,为端方考订金石,并任教于两江师范学堂。刘师培彻底与革命党人决裂。

刘师培投靠端方后,何震不再写文章宣扬女性解放。1910年,何震产下一女,但几个月后就不幸夭折。1911年,刘师培随端方入川,辛亥革命后,端方被杀,刘师培被捕。

章太炎不计前嫌,以保留学术种子为名,呼吁刀下留人。孙中山致电四川当政者,释放了刘师培。

国学大师刘师培,悍妻红杏出墙,反清斗士成了朝廷卧底

刘师培出狱后无处谋生,投到阎锡山门下做幕僚,何震也当了阎家的家庭教师,在阎锡山的推荐下,刘师培又入袁世凯幕中,和杨度一样,成了复辟帝制的马前卒。

袁世凯称帝失败暴死后,刘师培名声扫地,但蔡元培力排众议,请他到北大当教授,可惜刘师培此时肺病已重,1919年,36虚岁的刘师培撒手尘寰。

临终前,刘师培派人把弟子黄侃叫至病榻前,

“十分吃力地在枕头箱子里找出一部手抄本递到黄(侃)的手里”,并嘱咐道:“这是我毕生研究得来的音韵学秘本,今天送给你作为临别纪念,望你继承下来,然后把它再传之后代。”

刘师培“丧事由陈独秀先生主持”,第二年,陈独秀又派刘师培弟子刘文典等人送灵柩回其故乡扬州安葬。

刘师培身后极为萧条。陈独秀在丧礼上致悼词,总结刘师培一生功过。陈独秀最后引用康有为的诗句悼念刘师培:“曲径危桥都历遍,出来依旧一吟身”。

国学大师刘师培,悍妻红杏出墙,反清斗士成了朝廷卧底

何震后半生情况不详,一种说法是刘师培逝世后,何震因受刺激精神失常,刘师培的学生筹钱将她送入一所精神病院,何震最终死在那里。柳亚子说,何震“后来削发为尼,法名小器,再后来就不知下落,有人说她是已经去世了。”

(本文图片为网络资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