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的大豆种植还有春天吗?

欣竹_木小木幸福么么哒


时间:2019年2月28日

看贸易战结果!

看了一些鼓吹宁种社会主义苗,不进资本主义豆的傻缺答案,用煽动情绪化的方式,去解决客观实际的问题,真是智商欠费!煽动亩产万斤,能解决问题么?

从建国以后,中国的耕地面积总量没什么变化,要解决14亿人口的粮食,及畜牧养殖业的原料问题,只能在有限的耕地里刨食!在今天的中国,人口口粮问题刚刚勉强供应全国,而畜牧业原料需要大量进口,用以填补国内缺口;土地就那么多,多种水稻、小麦,那么玉米、大豆就要减少种植面积。

2017年,中国大豆总进口额高达9554万吨!2017年中国玉米累计进口283万吨!2017年中国小麦累计进口442万吨!2017年中国稻米累计进口403万吨,较去年增加13.2%;2017年稻米累计出口120万吨,较2016年增加203%。

看看上面的2017年的报告,2018年暂时没找到,啥意思?就是说:除了稻米,稍能自己自足,其他的玉米、大豆、小麦全部需要进口,虽然国内各地区有种植,但是根本不够用。土地就那么多,鼓吹自己种的作者,难道要用爱产大豆?用爱种大豆了,那么玉米往哪里种?在天上种玉米么?

2018年最大的事件就是中美贸易战了,中国大豆严重依赖进口,突发的贸易战让东北主要产大豆的地区根本无法及时换种,虽然及时发布了刺激鼓励的政策,但是收效甚微!贸易战期间,为了解决美国大豆的缺口,一度将进口美国的份额,全部转移到巴西,但是缺口仍然很大,因为巴西全国的大豆都不够供应中国的!所以有那么几个月,巴西从美国进口大豆,再加价卖给中国,即便这样,中国也不得不进口大豆。贸易战稍微缓解,中国就大批量采购大豆,几乎把美国大豆包圆了,可见对大豆进口依赖性何其严重!

我认为黑龙江现在是否适合种植大豆,主要看这次贸易站的结果:

  • 如果贸易战能够顺利解决,

其实,在黑龙江种植大豆的政策,将会跟前几年的政策一样,因为依然会从美国巴西进口填补空缺,因为美国巴西因批量化种植,机械化种植价格成本更低,更有优势!所以继续种植大豆我不看好!

  • 如果贸易战形式恶劣:

大豆的春天必然来临。因为中国会大面积种植大豆,进行更多的刺激政策,保证大豆产量,同时也会从巴西等国订购一批大豆,双保险!但是大面积种植大豆将挤占其他农作物的种植面积,比如玉米,那么中国将会从他国进口大量玉米,比如印度,以保证其他农产品的正常供应!

根据国际形势,及贸易战进展,2019年,我看好大豆的春天!

这就是我的意见!


悟痴法师


黑龙江的大豆种植还有春天吗?

这是一个令人揪心的问题,就像明明知道一直处于天寒地冻的季节,还整天盼望着春天早一天来到一样!国家已经给了大豆种植户每亩320元以上的补贴,最高的吉林省,每亩地补贴力度达到560元,农民还是喊着不合算。既然这样,还有什么办法让黑龙江大豆的春天来临呢?

首先,要解决农民的思想观念问题。一亩地补贴320元,亩产300公斤,总价值达到1340元,利润也有1000元以上。如果大面积种植,机械化作业,利润也在800元以上,为什么就没有利润呢?

第二,品种问题。国产大豆缺乏竞争力的关键还是高油大豆的产量和含油量问题。如果有大面积推广的高油大豆,目前的价位还是不愁销路的。

第三,市场监管问题。黑龙江大豆主要用途是食品领域,转基因大豆偷偷流入大豆食品环节,造成了国产大豆销售量明显下降。如果食品领域真正禁止了转基因大豆,国产大豆的销量和价格就能涨起来,面积才有可能大幅度增加。





乡村诸葛


黑龙江的大豆种植还有春天吗?

关于这个话题,笔者以为,黑龙江大豆种植还能不能真正的迎来春天,要看国家给予的大豆生产者补贴情如何。

说白了,在进口大豆总量和市场占有率一直高居不下的情况之下,每一年黑龙江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只能靠补贴来维持的,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近期,东北大豆市场价格再度走低!
据笔者了解,据市场监控数据显示,近期,东北产区国储大豆收购价格持续多次下调后,上周第四次下调的入库价格多为3540元/吨,约合1.77元每斤,较最开始的价格已经下跌高达160元每吨之多。
要知道,在今年新产大豆上市初期,东北地区的一些国储顶点粮库可是在以3700元/吨,约合1.85元每斤的价格来进行收购,至今已回落160~170元/吨。
其中,这两天,哈尔滨直属库从12月16日起,仅按3530元/吨价格收购,创下了本年度东北大豆收储价格的新低。由于国储收购是东北产区最大的支撑,其“风向标”频繁下调,使得东北豆区贸易商的恐慌情绪明显加剧。

2018年,黑龙江大豆种植效益靠补贴虽然,今年包括黑龙江地区在内的东北大豆价格整体价格还不是特别好,在平均亩产依旧保持在120公斤左右的前提下,2018年黑龙江大豆整体种植效益还是一般。不过,在今年大豆补贴金额标准创下历史新高的背景下,今年当地农民的种植收益还是有了一定的保证,在少数地区,甚至出现了今年的大豆种植效益和玉米基本持平的情况。可是,一旦没有了大豆补贴,那么大豆种植效益立马就落了下来。今后,不管是在黑龙江还是其他地区,种植大豆如果没有了补贴,真的是寸步难行!


钟情三农


黑龙江大豆种植的春天,一定会来到。这是毫无疑问的。

我作为一个普通网民,不知道黑龙江大豆出现了什么情况?我所在的江南地区,就是不知从哪里能买到黑龙江大豆(至少不清楚什么是正宗的黑龙江大豆)。从与我周围的群众的交流中,大家都在抱怨,如今转基因大豆及其制品充斥市场,连中粮集团销售的食油、大豆,基本上都是转基因的。现在的实际情况是:产地愁卖不出,消费地怨买不到。

黑龙江非转基因大豆,肯定是会深受老百姓欢迎的,即使价格比转基因大豆高一点,大家也会接受。因为,目前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还没有真正得出科学的结论(听说原因是还没有经过人类食用情况结果的试验),所以大家对转基因食品还心存疑虑。就连我国有关部门负责人在最近一次新闻发布会上都是这样表示的:"我囯对转基因的发展方式是一贯的,也是明确的,就是研究上要大胆,坚持自主创新;推广上审慎、慎重,做到确保安全;管理上要严格依法监管。"所以,转基因食品的推广应用,还有较长的一段路要走。

为此,建议黑龙江(乃至吉林、辽宁)作为我国主要的大豆产区:一要继续改良品种,降低成本,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高产品竞争力。二要重视大豆的深度加工,增加延伸产品,形成产业链,进一步打开产品销路,让农民增产又增收,並可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三要通过产品对比介绍(与转基因大豆的区别)、商品包装、网络推广、媒体宣传、产销挂勾等多种促销手段,让人民群众能买到真正的黑龙江大豆及豆制品。总之,只要是正宗的东北大豆,就会有广阔的市场。黑龙江大豆的种植,必然永远是明媚的春天!





玉堂行佛人


首先楼主问,黑龙江的大豆种植还有春天吗?并不是像楼下的解答,问的并不是季节,而是问在黑龙江种植大豆还有没有比较高的经济收益。对于这个问题,我的分析如下:

首先农业部发布的11月份农产品供需分析中可以看到,大豆方面,因为本月东北今年的新豆大幅度上市,但是新上市的昕动品质参差不齐,而且市场需求疲软,从整体来看,大豆市场的购销速度是比去年要慢的。而且前期我国进口的大豆以及豆油等其他豆制品,现在库存还是非常高的,甚至可以说,库存处于历史高位,所以豆类的供应就非常的宽松。我们知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如果供大于求的话,那么价格应该会有所下调。如果求大于供的话,也就是我们说的供不应求,那么价格才会升高。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知道近期非洲猪瘟的疫情持续发生,疫情的对北方影响尤为严重,甚至有些省份已经禁止生猪甚至生猪产品的调运,生猪的养殖量,也有所下调,这样的话势必会影响饲料的生产和销售,这样对大豆的需求也会减少。但是本月的大豆市场来看,明显是,供应宽松,需求疲软。当然,这只是本月的分析。

看到这里,不要认为仅仅是供大于求的话,大豆的种植就没有前途了。不要忘记了,我国是社会主义经济市场,除了有供求这个无形的大手在操控价格外,也不要忘记国家和政府对农民的关心,政府一定会进行宏观调控来稳定市场。我们知道黑龙江是大豆的主要产区,为了提高优质大豆的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已经对黑龙江的大豆种植进行了补贴,每亩对大豆种植者补贴200元。在秋收后,明确将补贴提高到了每亩320元。

虽然说大豆的种植一定程度上要看市场的供需情况,但是国家的补贴政策在这里,个人还是认为明年大豆种植还是有比较不错的收益的。

希望我的答案被采纳,我是一个三农领域的创作者,如果还有什么其他的意见,或者是有什么其他三农领域类的问题,可以和我交流。


乡村饭小青


黑龙江的大豆种植还有春天吗?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哪里有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这句歌谣里的景象早已成为历史,高粱在黑龙江基本算是绝迹了,大豆也因为利润的单薄也日落西山了。虽然说大豆的种植补贴很吸引人,但是能否提振大豆产业还是要看市场的。

现在最影响大豆种植热情的就是大豆的价格,而主导大豆市场价格的最重要因素就是国家每年进口的大量的廉价大豆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在大豆种植业如此日暮西山的状态、还大量的进口国外廉价大豆,怎么能提振国内的大豆种植业,单纯的依靠种植补贴只会是国内的大豆产业进入死胡同,何来的大豆种植还有春天一说。

其实,国人对国内的大豆还是接受的,只不过一些大型的国资、外资的粮油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依旧在进口国外的廉价大豆,真的弄不明白大型的国企是为国内农民服务还是为国外的农场主服务的。

以上是我对这个 问题的一些看法,如有不当之处请海涵。


寒地水稻种植技术


黑龙江的大豆种植还有春天吗?

黑龙江大豆种植的春天也就是国产大豆的春天!笔者从内心来说,还是很希望看到黑龙江大豆产业迎来真正的复苏,可是,咱们说句心里话,要想做到这一点,真的是太难了。

关于这个问题,真的不好回答,受到诸多限制的影响,国产大豆所面临的困境用“内忧外患”来形容都不为过。

国产大豆面临“内忧外患”
对外,国产大豆今后还是要面临进口大豆带来的几乎全方位的吊打,不管是在市场份额,价格优势,还是消费量方面,今后的国产大豆有且只能偏安于一隅,在和进口大豆的市场竞争中,避其锋芒,错位竞争。
在外,国产大豆的销路一直不是那么的通畅,即便是在2018年我国进口大豆总量整体较去年减少千万吨左右的背景下,国产大豆的消费量并没有显现出太大的改善,归根结底,还是国产非转基因大豆的消费市场一直处于低迷的态势。

所以说,要想让黑龙江地区的大豆种植重新迎来春天,真的是太难的,而且付出的成本比较高!但是即便是成本再高,笔者还是认为应该这么做,因为一旦让黑龙江的大豆产业实现了复苏,也就意味着国产大豆产业发展迎来了一丝的希望。

那么,到底怎么样做才能实现这一愿望呢?
笔者以为,或许可以通过行政命令,首先通过补贴来保证国产大豆的种植面积稳定甚至小幅度的增加,这是根本。
  1. 其次,可以建立国产大豆产销区之间的通道,让国产大豆的销路更加的畅通。
  2. 最后,作为消费者,大家也应该身体力行的支持国产大豆及其产品。
  3. 这样,或许黑龙江乃至全国的大豆市场才能真正迎来复苏!


粮油市场报


黑龙江是我国主产非转基因大豆的省份,由于近年来美国转基因大豆充斥我国市场,使国产非转基因大豆无立足之地,在生活超市根本没有非转基因大豆销售,只能在农贸集市偶上为数很少的本地农村产的非转基因大豆,但价格均在5元左右。作为黑龙江省生产的绿色生态非转基因大豆,如果运往祖国各大城市,建立生产销售一条龙服务,将非转基因大豆制品搬上老百姓餐棹,这将会受引广大消费者的欢迎,生产豆制品满足市场消费,如豆腐,豆花,豆浆,豆芽,豆干,豆腐乳等,豆制品是我国几千来经久不衰的食品,人们生活中百吃不厌,祖国里龙江省以及辽宁,吉林等省是我国非转基因大豆种植的重要基地,如何运用好产,供,销一条龙服务,有待于创新发展,让国产非转基因大豆坐上堂堂正正的品牌席位,将一定会走向阳光灿烂的春天1


林海雪原185164327


目前来看,按重量平均,黑龙江大豆的补贴已经高于美国政府给大豆的补贴。因此光靠政府补贴大豆生产已经进入困局。

黑龙江为了扶植本地大豆生产,不惜在农业政策上大打“非转基因”招牌,冒着与农业部政策相左的风险,甚至不惜支持通过造谣反转基因的人士,但效果一直不好,市场价格居高不下,但销量一直成问题。

实际上,黑龙江大豆的市场一直存在,完全可以做差异化市场。目前进口转基因大豆按国家政策只能用于榨油和饲料,因此将豆制品市场空间保留给了国产大豆。由于进口大豆高出油低蛋白的特点,适合于油料但不适合于豆制品制作,因此这个市场给高蛋白的黑龙江大豆几乎是水到渠成的。

但黑龙江的政策并不适合于开拓及其分散的豆制品市场,由于豆制品制作存在产品保存时间短的问题,基本都是小规模厂商本地化生产,市场覆盖面最大一个城市,最小一个小镇,与大豆榨油企业的规模化生产完全不一样。因此,政府主导的规模化分销模式及其难以渗透到此类市场中去。

如果黑龙江希望与进口大豆在主流榨油市场竞争,则必须引进转基因品种以减少成本,提升机械化生产效率,将大豆价格压缩到3200每吨的水平。这个价格目前看只依靠政府补贴是做不到的。否则就不能在主流的榨油市场进行竞争,必须走差异化路线。

另外,黑龙江没有发展大豆深加工是非常可惜的,完全可以在黑龙江本地消化掉大豆,通过深加工产品的高利润来平衡掉对大豆的补贴成本,这也是一个可以走的路线。


魅影79


“认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只要我们少进口大豆,发展自己的农业。吃自己的粮食放心。依赖,懦弱,是不可以的,一个人口大国,吃饭是头等大事啊!要想吃好,生存好。就得走好自己国家的农业路线。依靠外国人的粮食,不可靠,不放心。我们国家的粮食虽然价格,成本跟国外有很大差距。但是我们自己粮食安全。起码不是转基因,对人民健康有保障。种我们自己的地,吃自己粮食吧!安全啊?不要为了利益。影响人民身体健康了。个人看法。批评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