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臨死前大哭大叫:“龐德公救我”,龐德公究竟是誰?

Dream遠方的狼


說到龐德公,大家一定會猜想到三國裡面的鳳雛龐統,畢竟名聲這麼大,和諸葛亮齊名。不過還有一個是曾經馬超手下副將,後來成為曹操手下武將的龐德。似乎他的名字更加複合“龐德公”的稱號。



那麼諸葛亮臨死前說的龐德公是龐統或者是龐德嗎?

“鳳雛”龐統,與諸葛亮齊名,劉備手下的第二參謀,後來死在了落鳳坡。

龐統和諸葛亮水平差距不大,但是整體來說略弱於諸葛亮。諸葛亮自己都不能救活自己,不太可能去找一個不比自己更弱的人續命。

人在困難的時候,基本上都是向比自己更厲害的人尋求幫助。所以我認我這裡的龐德不可能是鳳雛龐統。

第二個是北方曹操手下的武將龐德。在荊州與關羽大戰幾百回合,被關羽俘虜後,堅決不投降,被關羽在荊州處斬。

龐德雖然和龐德公聽起來差不多,好像是一個人。實際上龐德原來是馬超旁邊的一員猛將,後來投向了曹操。


諸葛亮一輩子都和武將龐德沒有什麼交集,龐德主要在北邊活動,諸葛亮在南邊活動。兩個人一北一南,沒有見過面。當時沒有現代的通訊工具,人們不可能跨越時空距離相識。

諸葛亮恐怕只能通過前方的戰報,知道這世界上還有一個叫做龐德的武將。諸葛亮和武將龐德如果在街上相對走過,都不會知道彼此的名字。

而且諸葛亮是靠玄學延長壽命。一個大老粗武將不可能懂得這麼高深的東西。所以武將龐德也不是諸葛亮呼救的人。

那麼這個龐德公是誰呢?

這就要追溯到諸葛亮出山以前了。諸葛亮隱居期間,認識了很多歸隱的士人。這些士人本領高超,品德高尚,不懈在亂世裡求取功名,龐德公就是這些士人中本領最高的一個。

龐德公是個低調的人物,對功名利祿不感興趣。龐德公在荊州的隱士圈子裡很有名氣,他應該是隱士群子裡,領袖一類的人物。

諸葛亮、龐統、司馬懿的外號都是龐德公給起的,他們也認同龐德公給他們起的這三個外號。



相傳龐德公是諸葛亮的師傅,在古人的記載中有所提及,‘’孔明每至其家,獨拜床下,德公初不令止。” 據說這裡的德公指的是龐德公。

諸葛亮每次去龐德公的家裡都要對龐德公行拜見老師的禮儀。這個龐德公就有點類似於鬼谷子一樣的神秘人物。

龐德公是個灑脫不羈的人,不喜歡世間繁瑣的禮節,一開始不讓孔明實行這些沒用的東西。龐德公不僅做過諸葛亮的老師,鳳雛龐統也是龐德公的侄子。

龐統相貌醜陋,在很多地方都不受歡迎,有了龐德公的栽培和賞識,龐統才能夠學到高超的本領,變成讓天下人敬佩的鳳雛。

那麼諸葛亮臨死前為什麼要喊龐德公呢?

如果說諸葛亮是半仙半人,那麼這個龐德公幾乎就是全仙了。

荊州劉表曾經多次邀請龐德公出山相助,均被龐德公婉言拒絕。劉表看軟的不行,就強行逼迫龐德公出山,放了一把火把龐德公的房子點了,以此來強迫龐德公出山。

沒想到龐德公躲在房裡一直沒有出來,直到大火熄滅了,劉表都沒有看到逃到自己面前的龐德公。劉表心裡奇怪,以為龐德公沒有在家,或者有別的路可以從房子裡逃出來。

於是劉表命人進龐德公家的廢墟里查看,發現龐德公已經燒死在大火裡,很失望地回了荊州。

劉表走後不久,龐德公安然無恙地從灰燼裡爬了出來,大笑著去了早已經蓋好的新家。從此以後,龐德公歸隱鹿門山,以採藥為生。所以這個龐德公應該具有迴天的本領。

諸葛亮後半生都在逆勢而為,為蜀漢北伐出力,操碎了心,工作的時間多,休息的時間少。

司馬懿知道諸葛亮事無大小皆過問,每天食少事多,身體遲早被掏空。司馬懿就知道諸葛亮快要不行了,累死只是時間的問題。


公元234年,諸葛亮第5次北伐,兵至五丈原時,諸葛亮感知壽元已盡。但北伐事業尚未完成,心中若有不幹。

萬般無奈之下,他想起來自己本領通天的老師。可惜諸葛亮壽元已盡,就算龐德公真的來了,還能再向老天借五百年麼?


史之策


諸葛亮出山追隨主公劉備,可謂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事必躬親,最後終究鬥不過天,這天,諸葛亮見自己將星若隱若現,於是命姜維準備所需之物,只見諸葛亮將點燃的蠟燭擺成七星陣式,自己手拿長劍,嘴裡念著咒語。

據說這就是諸葛亮的七星續命之法,這也是從龐德公那裡所學,然而在即將成功之時,魏延強行闖入,帳內七星主燈被風吹滅,諸葛亮瞬間倒地不起,嘴裡大喊“龐德公救我”,連喊三聲便昏睡過去。

等到諸葛亮醒來之時,諸葛亮知天命難違,可是忽然想起還有一辦法可以續命,因為自己身體欠佳,便命軍隊撤退,讓姜維在自己去世之後放七粒米置於口內,就在樣將士一路撤退,退到定軍山時因為路面不平,一路顛簸,諸葛亮口內的七粒大米漏了一粒出來,之後便葬在定軍山。原來諸葛亮還從龐德公那裡學會了另外一套續命的法術,就是嘴含七粒大米,如果三天內安然無恙便可起死回生,然而諸葛亮最終只能認命。

那麼諸葛亮為何在續命失敗後大喊龐德公?

龐德公作為東漢未年的隱士,和諸葛亮還是有些關係的,雖然在三國裡很不起眼,但是卻有很大的本領,他和諸葛亮、龐統、司馬徽幾個人都有交集,亦師亦友,諸葛亮曾經常去拜訪龐德公,時間久了也在龐德公那裡學了不少本事。龐德公認為諸葛亮非常了不起,所以稱呼他為臥龍,這讓諸葛亮“受寵若驚”,諸葛亮也因此更加敬重龐德公,每次都跪在龐德公床前悉心聽講。

龐德公見諸葛亮為人謙遜,於是將畢生所學傾囊相授,野史記載龐德公懂奇門遁甲、起死回生之術,所以諸葛亮在魏延闖入帳內之時,看主燈吹滅,情急之下喊出了龐德公救我!


那麼事實真是如此嗎?

自然是假的, 龐德公是襄陽人,雖然才華洋溢,但是為人低調儉樸, 非常喜歡結交朋友,閒暇時常和司馬徽等好友把酒言歡,小日子非常瀟灑。

有說龐統是龐德公的從子,龐統的才華也是從龐德公那裡所學,龐德公之後又向司馬徽推薦了龐統。龐德公一生都非常淡泊名利,從來不爭權奪利,與妻子、兒女也相親相愛,對與生活非常知足。後來荊州刺史劉表聽說龐德公是個人才,幾次派人去請都被拒絕,即使親自登門拜訪也被婉言謝絕,後來逼不得已,龐德公帶著全家人隱居於鹿門山,以採藥為生。


羽評郡主


“驚堂木一響,有書君開講!”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好朋友有書君。公元234年,諸葛亮病逝五丈原,據說他臨死之前大喊一聲:“龐德公救我!”那麼這位龐德公是誰呢?

龐德公字尚長,襄陽人,是荊州非常有名的一位隱士和人才鑑別師。如果各位對他不熟沒有關係,他侄子——人稱鳳雛的龐統大家一定知道。

龐德公為人清幽淡雅,淡泊名利,常駐偏僻寂靜之處,以耕田和打漁為生,不為市井瑣事煩惱。

諸葛亮臨終前喊龐德公的橋段是野史所述,在《三國志》和《諸葛亮傳》等正史中並沒有記載,甚至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當中也沒有提到孔明死前喊過“龐德公”。

但是龐德公與孔明之間其實還是有一些交集的,主要表現在以下兩點:

一、龐德公與諸葛亮亦師亦友,是他發掘了臥龍、鳳雛、水鏡三人

前文說龐德公是荊州著名的人才鑑別師,他可以通過日常交流等簡單細節識得真人才。

他是東漢末年的隱士,因為討厭城市的喧囂生活,所以躲到僻靜的山林中隱居度日,但這並不影響他成為一位知名人士。

因為他特別喜歡交友,也善於溝通,人際圈非常廣。人脈廣,名聲自然就大。

荊州最初的城主劉表聽說龐德公的事蹟之後,曾親自出馬請他去荊州做官,但是被他婉言相拒。

龐德公一生與三個人關係最好,一個是諸葛亮、一個是侄子龐統、第三個是司馬徽。龐德公經常與三人在一起談天說地、評古論今,也特別欣賞這三個人的才氣,所以他到處為這三人做宣傳,稱孔明為臥龍、龐統為鳳雛、司馬徽為水鏡。

因為得到名仕的宣傳,才讓此三人的名氣如此之大。而這三個人也確實都有些真本事,他們後來取得的功績也沒有辱沒龐德公的宣揚,因此奠定了龐德公著名人才鑑別師的地位。

二、龐德公知曉續命之術並將之傳於諸葛亮

正史裡描寫龐德公拒絕劉表邀請,被野史寫成用裝死的方法來躲避劉表的邀請,而此處的“裝死”其實很有可能是真的死了。

記得當時野史上有這樣一段描寫:龐德公遭遇一場莫名奇妙的火災,所處之室被燒的片瓦不留。但是等火災過後,大家檢查現場並未發現龐德公屍骸,也肯定其不可能從火災中逃走,於是便斷定他一定是被大火化為灰燼。

不過後來不知龐德公怎麼又復活了,而且身上沒有一點兒傷痕。

眾人大驚!龐德公見狀,從懷裡掏出七粒米,按北斗七星排列開來,對眾人說道:“是此七星北斗救吾於火難也。”

野史嘛,大家懂得(笑)。所以很多野史上稱龐德公是一個能人異士,懂通靈和續命之術。

再說諸葛亮,在五丈原夜觀星象,發現自己大去之期將至,於是採用七星燈之法來試圖讓自己增壽。

敵方司馬懿同樣也會觀星象,發現代表諸葛亮的將星隱隱欲墜,便派夏候霸夜襲蜀營,打算加速諸葛亮的死亡。

魏延得知情況後,為了向諸葛亮報告,在忙亂之間私闖大帳,將七星燈占卜儀式給破壞了,諸葛亮試圖續命之法失敗。值得一提的事情是,當時的七星燈陣就是以北斗之形擺設的。

這我們就不難想象,諸葛亮一向是靠謹慎實際的方法行事的,為什麼會相信這種續命術呢?在《三國演義》裡有云,是姜維向諸葛亮推薦的七星燈續命術,但是這一說法並未得到證實。

所以有書君也可以猜測,會不會是龐德公在與諸葛亮探討交流的時候傳授於他的呢?

綜上所述,龐德公被野史傳的很神,有續命成功復活的案例,所以諸葛亮將全部希望寄託在他身上也是說的通的。

再加上諸葛亮對龐德公非常敬仰,因此當諸葛亮在極度絕望的時候喊出自己心中“救命神”的名字也是符合常理的!

有書君語 :有書送書季開始啦~每週會免費贈送1000本實體書給大家作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讀之書《無聲告白》。私信回覆:福利,即可免費包郵領取書藉,本次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說諸葛亮是三國第一紅人,大概反對的人不會太多,但這臨死前的大哭大叫,實在是過於誇張形象,連小說都不敢編啊!

不過,龐德公是確有其人的,而且跟諸葛亮有深層關係,悅史君接下來做一個解析。

龐德公是東漢末年的著名隱士,安心耕種休息,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

由於當時天下紛亂,很多名士都隱居在襄陽,龐德公跟這些人都比較熟,其中司馬徽、徐庶、諸葛亮等人,都跟他走得比較近,龐統更是他的侄子。

顯然,龐德公具備了名士的一切要求,也成為地方諸侯延請的對象。

荊州牧劉表近水樓臺先得月,多次派人徵召龐德公做官,但都被拒絕了,後來劉表親自去龐德公的茅草屋裡拜訪,卻被龐德公婉言謝絕。

這要悅史君來說的話,就是劉表不夠耐心,應該跟劉備一樣多去幾次的嘛。

龐德公看人非常精準,諸葛亮的“臥龍”、龐統的“鳳雛”、司馬徽的“水鏡”等名號,就是他給出的評價,給了後世小說家很多創作想象空間。

龐德公跟諸葛亮是親戚,他的兒子娶了諸葛亮的二姐為妻,諸葛亮非常尊重龐德公,每次來找他都一個人拜在床下,兩人的關係自然是越來越好。

龐德公還舉賢不避親,多次推薦龐統,但不為時人所重視,後來龐統光彩奪目,大家才意識到,龐統是真正的大才,而龐德公慧眼識珠啊!

為了避免再有人打擾,龐德公後來乾脆帶著家人上山採藥,以此來隱居,但他留下的諸葛亮、龐統等後輩,卻在三國爭霸中發揮出了巨大的光環,也是很厲害了。

諸葛亮是三國絕對大拿,正史、野史記載很多,但死前除了交代國事和家事,實在是沒有什麼大哭大叫,更沒有求救龐德公的舉動,悅史君認為,這不僅是對諸葛亮的侮辱,更是對龐德公的不敬。

龐德公雖然沒有親自參與天下大事,但悅史君覺得,他算是一個幕後大佬,間接通過諸葛亮等人,把自己的影響力展示出去了。


寫有趣的歷史,講真實的傳奇……

我是悅史君,2018我們一起努力!


歷史這樣說


三國時期,英雄輩出,但除了這些耀眼的將星之外,還有一些著名的隱士高人。這些人不問世事,但民間卻一直有他們的傳說,這其中最神奇的人就是讓諸葛亮心心念唸的龐德公。



龐德公是東漢末年襄陽人,本來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在家中和妻子過著相敬如賓的生活。但當時的荊州刺史劉表也不知看中了龐德公哪一點,非要讓龐德公出山輔佐自己。

龐德公當時閒雲野鶴,家裡有著不少的資產,每天的生活就是遊山玩水、走親訪友,日子過得是相當的滋潤。因此人家根本不願意去伺候劉表,曾經多次謝絕劉表的請求。

每天遊山玩水的生活,讓龐德公結識了很多三國名人,其中就有司馬徽、徐庶、諸葛亮、龐統等人。這些人之中,龐統是龐德公的侄子,諸葛亮是龐德公兒媳婦的弟弟[諸葛亮的二姐嫁給了龐德公的兒子龐山民],因此龐德公將二人視做晚輩,經常悉心教導,諸葛亮也因此經常到龐德公家中潛心修學。



隨著龐德公人際圈的擴展,聲望也在逐步的提升,劉表便親自登門拜訪,誓要請他出山。兩人見面後,劉表開始以大道理說服龐德公:“人生在世,不能只求保全自己的小家,所謂能力越大、責任越大,你得出山保全天下呀!”

龐德公聽後說:“我就是想自己的生活過得舒服點,保全天下跟我沒關係。”劉表一看洗腦不行,那就來現實的,又說:“你每天在家裡種田遊玩,你不當官,生活怎麼能夠過得好呢?又怎麼積攢鉅額的財富給你兒子呢?”

龐德公想了想,又對劉表說:“堯舜禪讓,所以子孫得以保全,夏禹、商湯把天下傳給了兒子,最終後代被殺,所以我堅決不能出山做官。”劉表一看龐德公簡直就是榆木腦袋,於是只能悻悻而歸。



以上故事出自於《襄陽記》,後來龐德公為了避免劉表的打擾,直接隱居深山,之後也就沒有下文。但坊間還有一個傳聞,說劉表被拒絕後,心生怨恨,於是放火準備燒死龐德公。

龐德公當時口含七粒米,躺在屋中的石床之上,任憑大火在周圍燃燒。等到火自然熄滅後,劉表看到龐德公一動不動,認為龐德公已死,於是便走了。等到諸葛亮等人前來拜訪時,看到龐德公從口中拿出了七粒米,然後哈哈大笑,揚長而去。諸葛亮才明白龐德公有迴天之術,但龐德公已經隱居,自己也沒有來得及學習,只能無奈嘆息。

後來諸葛亮在五丈原對峙司馬懿,感到命數將近,於是做七星燈續命,但魏延突然闖入,導致諸葛亮失敗。眼看自己命數將盡,諸葛亮還有諸多心願未了,於是不禁大哭。但此時突然想起了曾經奪生續命的龐德公,於是大聲叫喊:“龐德公救我。”不過龐德公卻沒有出現,諸葛亮最終也沒有逃過隕落的命運。



當然,關於龐德公種種神奇的傳說,都是後人編撰,純屬無稽之談,大家全當一個樂子就行了,千萬不要當真。


我是越關


龐德公,是東漢末年隱居襄陽的名士。諸葛亮曾隱居躬耕於襄陽城西的隆中,而龐德公則躬耕隱居於襄陽之南的峴山。

龐德公和司馬徽、諸葛亮、龐統、徐庶等人相交甚密。諸葛亮的稱號“臥龍”,龐統的“鳳雛”,以及司馬徽的“水鏡”皆出自龐德公。

那龐德公到底是誰呢?

龐德公其實是司馬徽的義兄;龐統的親叔叔;諸葛亮姐姐的公公。

龐德公跟諸葛亮的關係似乎有點複雜呀,其實就是諸葛亮的小姊嫁給了龐德公的兒子龐山民,諸葛亮是龐山民的小舅子。

龐德公喜讀書,善撫琴,精於醫術,而且善於識人,知曉天下大事,素有聲名。荊州劉表曾數次邀請龐德公入府相助,均為龐德公所拒。

諸葛亮的學識才華,應該多來自龐德公的指點。《襄陽記》中載,“孔明每至其家,獨拜床下,德公初不令止。”可見諸葛亮對龐德公的恭敬,如果僅是普通的親戚,還不至於到此地步。龐德公和諸葛亮之間,除了姻親關係之外,應該還有近乎師徒、父子的關係。

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屯兵五丈原與司馬懿對峙。諸葛亮病重,夜觀星象,發現自己的將星搖搖欲墜,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在姜維建議下,諸葛亮決定擺下燈陣禳星續命。

結果,司馬懿同樣看到諸葛亮的將星欲墜,就派夏侯霸前往蜀營刺探情況。

魏延得到魏軍襲擾的情報,前往諸葛亮大帳請示軍情時,誤將星燈悉滅,導致諸葛亮禳星失敗。

在《三國志》中完全沒有禳星這回事,《三國演義》中雖然有禳星,但是諸葛亮臨死前,並沒有大喊:“龐德公救我!”

演義中劉禪派李福詢問諸葛亮身後可以讓誰接替,諸葛亮說先蔣琬,後費禕,之後再問,諸葛亮未答,“眾將近前視之,已薨矣。”演義中,諸葛亮生命的最後一刻還在忙於軍政事務,之後默然長逝,並沒有大喊。

如果非要知道諸葛亮喊,“龐德公救我!”的原因,電視劇的編劇和導演應該最清楚,這就是編劇和導演乾的。之所以這麼做,應該是考慮到龐德公跟諸葛亮的關係吧,諸葛亮的禳星之術推測是跟龐德公學的。諸葛亮禳星不成,只能求龐德公了。諸葛亮此時大喊,將諸葛亮因為北伐失敗、大業未靖,而懷有的深深的無奈、不甘和悲傷表現的淋漓盡致。


奕天讀歷史


知道諸葛亮的“臥龍”稱號怎麼來的嗎?就是這位龐德公最先這麼評價諸葛亮的。

我們都知道,古代的名士很多都是淡泊名利,逍遙於江湖之中的,龐德公就是其中一位。

都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龐德公作為東漢末年的隱士,結交的很多都是當時很有名的人物,比如諸葛亮、龐統、司馬徽、徐庶等等,所以也有了“知人”稱號。



龐德公雖然不入城府,但是看人還是很有眼光的。據《襄陽記》:“諸葛孔明每至公家,獨拜床下,德公殊不令止”。諸葛亮的這種做法漸漸得到了龐德公的重視,並稱諸葛亮為“臥龍”。還以獨特的眼光稱龐統為“鳳雛”、司馬徽為“水鏡先生”,對三人早期的生涯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不同於諸葛亮等人,龐德公不入仕做官,平時就耕耕地,沒事了就以讀書彈琴為樂。劉表曾經多次聘請他,他都給拒絕了。後來攜家人入鹿門山採藥,不再歸來。



諸葛亮死前喊龐德公,大概是後悔沒有想龐德公一樣隱居山林,逍遙一生吧。


歷史伶俜者


根據三國正史,還有三國演義小說,還有老版三國演義電視劇裡,諸葛亮在臨死前,並沒有喊:“龐德公救我”這句話,新三國電視劇個人沒有看完,不確定有沒有這一幕,有看到的麻煩評論說一下,而且根據很多的民間傳說,諸葛亮的師父是水鏡先生司馬徽。

比如司馬徽有八個弟子,叫做水鏡八奇,分別為袁方、龐統、荀彧、賈詡、郭嘉、周瑜、諸葛亮、趙直,那就是說諸葛亮死前要喊的人,也應該是水鏡先生,而不是龐德公。

我們暫且不管這些,我們就來看看題主的龐德公究竟是什麼樣的一個人。

首先,龐德公跟龐德沒有任何親屬關係,也不是龐德的尊稱,比如荀彧,可以被稱為荀彧公,雖然都姓龐。龐德公到是跟龐統和諸葛亮有親戚關係,龐統是龐德公的侄子,龐德公的兒子叫龐山民,龐山民的妻子是諸葛亮的二姐。

諸葛亮的臥龍,龐統的鳳雛,司馬徽的水鏡先生,這幾個雅號,都是龐德公給取的,看來龐德公還是蠻會取名字的。司馬徽的年紀比龐德公小十歲,所以司馬徽視龐德公如兄長,他經常叫龐德公為龐公。

諸葛亮也十分敬重龐德公,經常向龐德公請教,龐德公也看出諸葛亮的才華與能力,對他也是刮目相看,當然也看出他的侄子還是略輸諸葛亮一籌,另外那句“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這句話,很有可能出自龐德公之口。

龐德公是襄陽的名士,也是隱士,不願意出仕,劉表做為荊州牧,自然常去請龐德公出山,龐德公都拒絕了。劉表對龐德公說:你這樣只是保全了自己,不能保全天下人。龐德公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宿命,天下沒必要讓我來保全。

劉表說:你這樣子做,你是無法給子孫後代留什麼的。龐德公說:世人追求的是名利,給子孫留下來的也是名利,而我給他們留下來的是安居樂業,每個人留下來的東西是不一樣的。


歷史簡單說


龐德公是龐統他親大爺,龐統是龐德公的親侄子,這一點沒有疑問,但諸葛亮臨死前大叫“龐德公救我”並無任何史料記載,應該是網傳謠言,系後人編造。

諸葛亮是中國最傳奇的人物之一,圍繞他有太多太多故事傳說,令人真假難辨,有的直接就是謠言,一戳擊破。在這些謠言中,“龐德公救我”是流傳最多的之一。

《三國演義》中有諸葛亮使用七星續命燈做法延壽的情節,但關鍵時刻主燈被魏延一腳踢翻,導致續命失敗,諸葛亮自知劫數難逃,擲劍嘆曰:“罷了,生死有命,不可挽也”,然後諸葛亮就開始安排遺囑,包括把自己埋葬在定軍山、用木偶嚇唬司馬懿掩護蜀軍撤退,等等事宜,但始終沒有提到諸葛亮大呼“龐德公救我”這檔子事。

龐德公何許人也?他何德何能,能救陽壽已盡的諸葛亮?

作者看到“諸葛亮大呼龐德公救我”的網傳版本是說,龐德公是鬼谷子級別的神人,他是諸葛亮的師傅,精通各種法術,七星續命燈就是他傳給諸葛亮的絕學,所以生死攸關的時刻,能就諸葛亮的只有龐德公,諸葛亮才在死前大喊:龐德公救我!

然而,作者翻遍跟龐德公有關的資料,都沒找到這個段子。

1,《三國演義》中的龐德公

諸葛亮的神奇事蹟大多源自《三國演義》,但書中關於龐德公的內容很少,只說劉備一次偶遇“水鏡先生”司馬徽(就是向劉備推薦臥龍諸葛亮、鳳雛龐統的那名隱士)的一個書童,書童介紹說“汝師與襄陽龐德公、龐統為友”,劉備問“龐德公乃龐統何人?”書童回答說“叔侄也。龐德公字山民,長俺師父十歲。“除此之外,別無他載。

由此可見,龐德公在《三國演義》連個打醬油的都不是,臉都沒露過。

2,正史中的龐德公

正史《三國志》中完全沒有龐德公這號人物,《後漢書•逸民列傳》中有龐德公的簡要小傳,說他是東漢末年隱士,交往的都是諸葛亮、龐統、司馬徽這種高潔之士,臥龍、鳳雛、水鏡,這些外號就是他給諸葛亮、龐統等人取的。但這位龐德公不懂什麼烏七八糟的法術,他乃世外高人,神龍見首不見尾,後來跑到山裡採藥,不知所蹤。

3,《襄陽記》中的龐德公

記載龐德公事蹟最詳細的是一部名叫《襄陽記》的筆記,作者是東晉史學家、文學家習鑿齒。習鑿齒是襄陽人,對歷史文化頗有研究,他的《襄陽記》記載了襄陽曆史上很多著名的人物事蹟和當地的風俗人情,其中關於龐德公的事蹟很多,但從未說過他懂什麼法術。

如今,網絡自媒體高度發達,使得人人皆可說史,很多無良小編出於獵奇吸引眼球考慮,編造各種虛假謠言,很多不明真相的群眾爭相轉發,使得這些謠言藉助網絡大肆傳播,甚至以訛傳訛,弄假成真,切記不可輕信啊!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這龐德公是荊州名士,劉表多次請他做官,他都推辭不肯做官,他說他喜歡的是與世無爭的恬淡生活,做官並非他的理想。

龐德公生活極為高雅,極為灑脫,與司馬微、龐統隔水而居,平日裡或盪舟遊玩,或飲酒賦詩,或彈琴下棋,怡然自得,飄然世外!



但是我們不要被浮雲遮住了雙眼,這一切不過人為刻意製造的假象,龐德公絕非閒雲野鶴,不問世事之輩,他的真實身份其實是左右荊州乃至蜀國後期局勢的幕後大佬,諸葛亮後來能夠位極人臣,龐統能夠出人頭地,徐庶能夠受到器重,都要歸功於龐德公出色的營銷和推廣手段。

“臥龍鳳雛,得其一,可安天下”,這是三國時代最閃亮的廣告語,廣告總策劃就是龐德公,臥龍是諸葛亮,字孔明,是他的徒弟;鳳雛是龐統,字士元,是他的侄子。



諸葛亮早年並不認識龐德公,他才學滿腹,一心想出人頭地,只是他身份卑微,而東漢社會又極為重視門閥等級,要想做官,必須有高官或者名士推薦,諸葛亮就通過岳父黃承彥結識了龐德公,自從認識龐德公後,諸葛亮隔三差五就過來拜訪,殷勤謙恭,待之如父,龐德公看到這個小夥子頗知禮數,又博覽全書,是個可造之材,於是極力為他推廣造勢。



如何推廣呢?

首先他給諸葛亮起了個極為響亮的名號“臥龍”,意思很好理解,“龍”就是頂級人才,“臥”就是隱居沒被髮掘的意思,兩者一組合,就是說諸葛亮是個經天緯地的曠世奇才,隱居山野,等待英主前來招納,然後臥龍就能騰空而起,一躍九天了!

龐德公還四處為諸葛亮造勢,將諸葛亮的奇聞異事或編成小詩,或成小曲,讓村民廣為傳唱,臥龍的名號漸漸的有了些名氣,可以進行下一步計劃了!龐德公派出了水鏡先生司馬徽。

且說劉備擺脫蔡瑁追捕,躍馬過檀溪,僥倖躲過一劫,心有餘悸,氣喘吁吁,偶遇一個童子騎著牛吹著笛子,童子居然還認識他,還把他引薦給司馬徽,兩人見面寒暄幾句後,司馬徽直接指出劉備麾下雖有張飛、關羽和趙雲,但卻沒有好的軍師使用他們。劉備連忙稱是,說他便訪賢才卻不得。司馬徽又說:“人才其實就在附近,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劉備忙問:“他二人現在何處,可否引薦。”司馬徽卻賣了個關子,不說了。還說過兩天就有才能勝自己十倍的人過來投奔。



這一頓說詞,搞得劉備茶飯不思,心緒難平,這臥龍鳳雛,你們到底何許人也?真的如此神通廣大嗎?

第二個出場的是徐庶,司馬徽說來投奔的人就是他,化名為單福,看來確實不是真心實意來投奔的,否則為何不用真名呢?這徐庶也是有兩把刷子的,運籌帷幄,排兵佈陣,把來犯的曹軍打的落花流水,抱頭鼠竄。劉備高興壞了,他是常敗將軍,落荒而逃的常常是他,終於揚眉吐氣了一把,這次可真的撿到寶了!



劉備顯然高興早了,徐庶本來就沒想留下來,這時曹操把他母親接走了,於是徐庶藉此理由就要走!劉備好不容易得到一個人才,實在捨不得他走,拽著他的衣角,差點就要哭了!這時候,徐庶見時機成熟,就說:“附近隆中有一奇才,其才能和管仲樂毅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叫作諸葛亮,人稱臥龍,先生抓緊去請吧,去晚了被別人搶走就不好了!”徐庶把諸葛亮一個勁的猛誇,誇的連自己都快不相信了!

這時候的劉備,恨不得立馬飛到隆中,將諸葛亮這個可人兒才擁入懷中,永不分離!

龐德公擔心事情有變,劉備或因瑣事耽誤行程,又派出司馬徽去煽風點火!司馬徽見到劉備後,劉備立馬向司馬徽哭訴,他推薦來的徐庶跑了,司馬徽內心竊喜,心想:“他不跑孔明怎麼上位啊!”口中卻說道:“這傢伙跑就跑吧,徐庶和孔明比起來,根本不值一提,孔明自比管仲樂毅,他的才能無可限量啊!”一旁的關羽不以為然,道:“這也太不謙虛了,吹牛皮的吧?”司馬徽道:“依我看,以他的才能,可以和姜子牙張良相媲美!”說罷,飄然而去!

劉備這下等不及了,到底何方神聖,必定拜訪一番!今天天色已晚,明天一早咱們就去!

下面就是龐德公策劃的重頭戲,三顧茅廬了!



且說劉備帶著關張二人騎馬來到隆中,但見雲霧繚繞,猶如仙境,遠遠聽到有農夫邊幹活邊唱著流行歌,劉備走向前去,問道:“歌是何人所作,真是好聽!”農夫答:“此乃臥龍先生所寫。”劉備驚訝道:“這孔明,果非常人,居然還會寫歌!”拜別農夫,到了諸葛亮居所,問童子,說孔明不在家,去哪了什麼時候回來都不知道!劉備黯然而歸!



這龐德公熟知心理學,他知道輕易得到的就不會珍惜,歷經艱辛得到的方知珍貴!所以第一次拜訪,故意讓孔明出去溜達了!

第二次拜訪,三人快到茅廬後,看到路邊酒店有兩個人在唱KTV,劉備以為孔明在內,上前寒暄幾句後,發現是孔明的好友石廣元和孟公威。拜辭他們,去往臥龍崗,這次又沒找到,莊上讀書的是孔明的弟弟,劉備留書信一封,辭別而去,內心極為遺憾。路上遇到諸葛亮的老丈人黃承彥,騎著毛驢吟著詩,劉備頗感驚異,正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孔明丈母爺都這麼有學問,身邊的朋友也都不賴,這孔明肯定沒跑!



第三次拜訪,龐德公感覺火候到了,劉備的胃口已經被吊足了,再不安排孔明劉備一生氣不來了,可就前功盡棄了,於是劉備順利見到了孔明,這孔明滔滔不絕,口若懸河,將天下形勢分析的頭頭是道,顯然是早做準備的!劉備佩服的五體投地,當即請孔明出山相助!



龐德公這一絕妙計劃,天衣無縫,諸葛亮被劉備奉若神明,後來被認命為軍師,掌控著蜀國大權!

諸葛亮第六次兵出祁山,殫精竭慮,終於累垮了,命垂一線之時首先想到的就是恩師龐德公,臨死前大呼“龐德公救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