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临死前大哭大叫:“庞德公救我”,庞德公究竟是谁?

Dream远方的狼


说到庞德公,大家一定会猜想到三国里面的凤雏庞统,毕竟名声这么大,和诸葛亮齐名。不过还有一个是曾经马超手下副将,后来成为曹操手下武将的庞德。似乎他的名字更加复合“庞德公”的称号。



那么诸葛亮临死前说的庞德公是庞统或者是庞德吗?

“凤雏”庞统,与诸葛亮齐名,刘备手下的第二参谋,后来死在了落凤坡。

庞统和诸葛亮水平差距不大,但是整体来说略弱于诸葛亮。诸葛亮自己都不能救活自己,不太可能去找一个不比自己更弱的人续命。

人在困难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向比自己更厉害的人寻求帮助。所以我认我这里的庞德不可能是凤雏庞统。

第二个是北方曹操手下的武将庞德。在荆州与关羽大战几百回合,被关羽俘虏后,坚决不投降,被关羽在荆州处斩。

庞德虽然和庞德公听起来差不多,好像是一个人。实际上庞德原来是马超旁边的一员猛将,后来投向了曹操。


诸葛亮一辈子都和武将庞德没有什么交集,庞德主要在北边活动,诸葛亮在南边活动。两个人一北一南,没有见过面。当时没有现代的通讯工具,人们不可能跨越时空距离相识。

诸葛亮恐怕只能通过前方的战报,知道这世界上还有一个叫做庞德的武将。诸葛亮和武将庞德如果在街上相对走过,都不会知道彼此的名字。

而且诸葛亮是靠玄学延长寿命。一个大老粗武将不可能懂得这么高深的东西。所以武将庞德也不是诸葛亮呼救的人。

那么这个庞德公是谁呢?

这就要追溯到诸葛亮出山以前了。诸葛亮隐居期间,认识了很多归隐的士人。这些士人本领高超,品德高尚,不懈在乱世里求取功名,庞德公就是这些士人中本领最高的一个。

庞德公是个低调的人物,对功名利禄不感兴趣。庞德公在荆州的隐士圈子里很有名气,他应该是隐士群子里,领袖一类的人物。

诸葛亮、庞统、司马懿的外号都是庞德公给起的,他们也认同庞德公给他们起的这三个外号。



相传庞德公是诸葛亮的师傅,在古人的记载中有所提及,‘’孔明每至其家,独拜床下,德公初不令止。” 据说这里的德公指的是庞德公。

诸葛亮每次去庞德公的家里都要对庞德公行拜见老师的礼仪。这个庞德公就有点类似于鬼谷子一样的神秘人物。

庞德公是个洒脱不羁的人,不喜欢世间繁琐的礼节,一开始不让孔明实行这些没用的东西。庞德公不仅做过诸葛亮的老师,凤雏庞统也是庞德公的侄子。

庞统相貌丑陋,在很多地方都不受欢迎,有了庞德公的栽培和赏识,庞统才能够学到高超的本领,变成让天下人敬佩的凤雏。

那么诸葛亮临死前为什么要喊庞德公呢?

如果说诸葛亮是半仙半人,那么这个庞德公几乎就是全仙了。

荆州刘表曾经多次邀请庞德公出山相助,均被庞德公婉言拒绝。刘表看软的不行,就强行逼迫庞德公出山,放了一把火把庞德公的房子点了,以此来强迫庞德公出山。

没想到庞德公躲在房里一直没有出来,直到大火熄灭了,刘表都没有看到逃到自己面前的庞德公。刘表心里奇怪,以为庞德公没有在家,或者有别的路可以从房子里逃出来。

于是刘表命人进庞德公家的废墟里查看,发现庞德公已经烧死在大火里,很失望地回了荆州。

刘表走后不久,庞德公安然无恙地从灰烬里爬了出来,大笑着去了早已经盖好的新家。从此以后,庞德公归隐鹿门山,以采药为生。所以这个庞德公应该具有回天的本领。

诸葛亮后半生都在逆势而为,为蜀汉北伐出力,操碎了心,工作的时间多,休息的时间少。

司马懿知道诸葛亮事无大小皆过问,每天食少事多,身体迟早被掏空。司马懿就知道诸葛亮快要不行了,累死只是时间的问题。


公元234年,诸葛亮第5次北伐,兵至五丈原时,诸葛亮感知寿元已尽。但北伐事业尚未完成,心中若有不干。

万般无奈之下,他想起来自己本领通天的老师。可惜诸葛亮寿元已尽,就算庞德公真的来了,还能再向老天借五百年么?


史之策


诸葛亮出山追随主公刘备,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事必躬亲,最后终究斗不过天,这天,诸葛亮见自己将星若隐若现,于是命姜维准备所需之物,只见诸葛亮将点燃的蜡烛摆成七星阵式,自己手拿长剑,嘴里念着咒语。

据说这就是诸葛亮的七星续命之法,这也是从庞德公那里所学,然而在即将成功之时,魏延强行闯入,帐内七星主灯被风吹灭,诸葛亮瞬间倒地不起,嘴里大喊“庞德公救我”,连喊三声便昏睡过去。

等到诸葛亮醒来之时,诸葛亮知天命难违,可是忽然想起还有一办法可以续命,因为自己身体欠佳,便命军队撤退,让姜维在自己去世之后放七粒米置于口内,就在样将士一路撤退,退到定军山时因为路面不平,一路颠簸,诸葛亮口内的七粒大米漏了一粒出来,之后便葬在定军山。原来诸葛亮还从庞德公那里学会了另外一套续命的法术,就是嘴含七粒大米,如果三天内安然无恙便可起死回生,然而诸葛亮最终只能认命。

那么诸葛亮为何在续命失败后大喊庞德公?

庞德公作为东汉未年的隐士,和诸葛亮还是有些关系的,虽然在三国里很不起眼,但是却有很大的本领,他和诸葛亮、庞统、司马徽几个人都有交集,亦师亦友,诸葛亮曾经常去拜访庞德公,时间久了也在庞德公那里学了不少本事。庞德公认为诸葛亮非常了不起,所以称呼他为卧龙,这让诸葛亮“受宠若惊”,诸葛亮也因此更加敬重庞德公,每次都跪在庞德公床前悉心听讲。

庞德公见诸葛亮为人谦逊,于是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野史记载庞德公懂奇门遁甲、起死回生之术,所以诸葛亮在魏延闯入帐内之时,看主灯吹灭,情急之下喊出了庞德公救我!


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

自然是假的, 庞德公是襄阳人,虽然才华洋溢,但是为人低调俭朴, 非常喜欢结交朋友,闲暇时常和司马徽等好友把酒言欢,小日子非常潇洒。

有说庞统是庞德公的从子,庞统的才华也是从庞德公那里所学,庞德公之后又向司马徽推荐了庞统。庞德公一生都非常淡泊名利,从来不争权夺利,与妻子、儿女也相亲相爱,对与生活非常知足。后来荆州刺史刘表听说庞德公是个人才,几次派人去请都被拒绝,即使亲自登门拜访也被婉言谢绝,后来逼不得已,庞德公带着全家人隐居于鹿门山,以采药为生。


羽评郡主


“惊堂木一响,有书君开讲!”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好朋友有书君。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据说他临死之前大喊一声:“庞德公救我!”那么这位庞德公是谁呢?

庞德公字尚长,襄阳人,是荆州非常有名的一位隐士和人才鉴别师。如果各位对他不熟没有关系,他侄子——人称凤雏的庞统大家一定知道。

庞德公为人清幽淡雅,淡泊名利,常驻偏僻寂静之处,以耕田和打渔为生,不为市井琐事烦恼。

诸葛亮临终前喊庞德公的桥段是野史所述,在《三国志》和《诸葛亮传》等正史中并没有记载,甚至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当中也没有提到孔明死前喊过“庞德公”。

但是庞德公与孔明之间其实还是有一些交集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一、庞德公与诸葛亮亦师亦友,是他发掘了卧龙、凤雏、水镜三人

前文说庞德公是荆州著名的人才鉴别师,他可以通过日常交流等简单细节识得真人才。

他是东汉末年的隐士,因为讨厌城市的喧嚣生活,所以躲到僻静的山林中隐居度日,但这并不影响他成为一位知名人士。

因为他特别喜欢交友,也善于沟通,人际圈非常广。人脉广,名声自然就大。

荆州最初的城主刘表听说庞德公的事迹之后,曾亲自出马请他去荆州做官,但是被他婉言相拒。

庞德公一生与三个人关系最好,一个是诸葛亮、一个是侄子庞统、第三个是司马徽。庞德公经常与三人在一起谈天说地、评古论今,也特别欣赏这三个人的才气,所以他到处为这三人做宣传,称孔明为卧龙、庞统为凤雏、司马徽为水镜。

因为得到名仕的宣传,才让此三人的名气如此之大。而这三个人也确实都有些真本事,他们后来取得的功绩也没有辱没庞德公的宣扬,因此奠定了庞德公著名人才鉴别师的地位。

二、庞德公知晓续命之术并将之传于诸葛亮

正史里描写庞德公拒绝刘表邀请,被野史写成用装死的方法来躲避刘表的邀请,而此处的“装死”其实很有可能是真的死了。

记得当时野史上有这样一段描写:庞德公遭遇一场莫名奇妙的火灾,所处之室被烧的片瓦不留。但是等火灾过后,大家检查现场并未发现庞德公尸骸,也肯定其不可能从火灾中逃走,于是便断定他一定是被大火化为灰烬。

不过后来不知庞德公怎么又复活了,而且身上没有一点儿伤痕。

众人大惊!庞德公见状,从怀里掏出七粒米,按北斗七星排列开来,对众人说道:“是此七星北斗救吾于火难也。”

野史嘛,大家懂得(笑)。所以很多野史上称庞德公是一个能人异士,懂通灵和续命之术。

再说诸葛亮,在五丈原夜观星象,发现自己大去之期将至,于是采用七星灯之法来试图让自己增寿。

敌方司马懿同样也会观星象,发现代表诸葛亮的将星隐隐欲坠,便派夏候霸夜袭蜀营,打算加速诸葛亮的死亡。

魏延得知情况后,为了向诸葛亮报告,在忙乱之间私闯大帐,将七星灯占卜仪式给破坏了,诸葛亮试图续命之法失败。值得一提的事情是,当时的七星灯阵就是以北斗之形摆设的。

这我们就不难想象,诸葛亮一向是靠谨慎实际的方法行事的,为什么会相信这种续命术呢?在《三国演义》里有云,是姜维向诸葛亮推荐的七星灯续命术,但是这一说法并未得到证实。

所以有书君也可以猜测,会不会是庞德公在与诸葛亮探讨交流的时候传授于他的呢?

综上所述,庞德公被野史传的很神,有续命成功复活的案例,所以诸葛亮将全部希望寄托在他身上也是说的通的。

再加上诸葛亮对庞德公非常敬仰,因此当诸葛亮在极度绝望的时候喊出自己心中“救命神”的名字也是符合常理的!

有书君语 :有书送书季开始啦~每周会免费赠送1000本实体书给大家作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读之书《无声告白》。私信回复:福利,即可免费包邮领取书藉,本次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有书共读


说诸葛亮是三国第一红人,大概反对的人不会太多,但这临死前的大哭大叫,实在是过于夸张形象,连小说都不敢编啊!

不过,庞德公是确有其人的,而且跟诸葛亮有深层关系,悦史君接下来做一个解析。

庞德公是东汉末年的著名隐士,安心耕种休息,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

由于当时天下纷乱,很多名士都隐居在襄阳,庞德公跟这些人都比较熟,其中司马徽、徐庶、诸葛亮等人,都跟他走得比较近,庞统更是他的侄子。

显然,庞德公具备了名士的一切要求,也成为地方诸侯延请的对象。

荆州牧刘表近水楼台先得月,多次派人征召庞德公做官,但都被拒绝了,后来刘表亲自去庞德公的茅草屋里拜访,却被庞德公婉言谢绝。

这要悦史君来说的话,就是刘表不够耐心,应该跟刘备一样多去几次的嘛。

庞德公看人非常精准,诸葛亮的“卧龙”、庞统的“凤雏”、司马徽的“水镜”等名号,就是他给出的评价,给了后世小说家很多创作想象空间。

庞德公跟诸葛亮是亲戚,他的儿子娶了诸葛亮的二姐为妻,诸葛亮非常尊重庞德公,每次来找他都一个人拜在床下,两人的关系自然是越来越好。

庞德公还举贤不避亲,多次推荐庞统,但不为时人所重视,后来庞统光彩夺目,大家才意识到,庞统是真正的大才,而庞德公慧眼识珠啊!

为了避免再有人打扰,庞德公后来干脆带着家人上山采药,以此来隐居,但他留下的诸葛亮、庞统等后辈,却在三国争霸中发挥出了巨大的光环,也是很厉害了。

诸葛亮是三国绝对大拿,正史、野史记载很多,但死前除了交代国事和家事,实在是没有什么大哭大叫,更没有求救庞德公的举动,悦史君认为,这不仅是对诸葛亮的侮辱,更是对庞德公的不敬。

庞德公虽然没有亲自参与天下大事,但悦史君觉得,他算是一个幕后大佬,间接通过诸葛亮等人,把自己的影响力展示出去了。


写有趣的历史,讲真实的传奇……

我是悦史君,2018我们一起努力!


历史这样说


三国时期,英雄辈出,但除了这些耀眼的将星之外,还有一些著名的隐士高人。这些人不问世事,但民间却一直有他们的传说,这其中最神奇的人就是让诸葛亮心心念念的庞德公。



庞德公是东汉末年襄阳人,本来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在家中和妻子过着相敬如宾的生活。但当时的荆州刺史刘表也不知看中了庞德公哪一点,非要让庞德公出山辅佐自己。

庞德公当时闲云野鹤,家里有着不少的资产,每天的生活就是游山玩水、走亲访友,日子过得是相当的滋润。因此人家根本不愿意去伺候刘表,曾经多次谢绝刘表的请求。

每天游山玩水的生活,让庞德公结识了很多三国名人,其中就有司马徽、徐庶、诸葛亮、庞统等人。这些人之中,庞统是庞德公的侄子,诸葛亮是庞德公儿媳妇的弟弟[诸葛亮的二姐嫁给了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因此庞德公将二人视做晚辈,经常悉心教导,诸葛亮也因此经常到庞德公家中潜心修学。



随着庞德公人际圈的扩展,声望也在逐步的提升,刘表便亲自登门拜访,誓要请他出山。两人见面后,刘表开始以大道理说服庞德公:“人生在世,不能只求保全自己的小家,所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你得出山保全天下呀!”

庞德公听后说:“我就是想自己的生活过得舒服点,保全天下跟我没关系。”刘表一看洗脑不行,那就来现实的,又说:“你每天在家里种田游玩,你不当官,生活怎么能够过得好呢?又怎么积攒巨额的财富给你儿子呢?”

庞德公想了想,又对刘表说:“尧舜禅让,所以子孙得以保全,夏禹、商汤把天下传给了儿子,最终后代被杀,所以我坚决不能出山做官。”刘表一看庞德公简直就是榆木脑袋,于是只能悻悻而归。



以上故事出自于《襄阳记》,后来庞德公为了避免刘表的打扰,直接隐居深山,之后也就没有下文。但坊间还有一个传闻,说刘表被拒绝后,心生怨恨,于是放火准备烧死庞德公。

庞德公当时口含七粒米,躺在屋中的石床之上,任凭大火在周围燃烧。等到火自然熄灭后,刘表看到庞德公一动不动,认为庞德公已死,于是便走了。等到诸葛亮等人前来拜访时,看到庞德公从口中拿出了七粒米,然后哈哈大笑,扬长而去。诸葛亮才明白庞德公有回天之术,但庞德公已经隐居,自己也没有来得及学习,只能无奈叹息。

后来诸葛亮在五丈原对峙司马懿,感到命数将近,于是做七星灯续命,但魏延突然闯入,导致诸葛亮失败。眼看自己命数将尽,诸葛亮还有诸多心愿未了,于是不禁大哭。但此时突然想起了曾经夺生续命的庞德公,于是大声叫喊:“庞德公救我。”不过庞德公却没有出现,诸葛亮最终也没有逃过陨落的命运。



当然,关于庞德公种种神奇的传说,都是后人编撰,纯属无稽之谈,大家全当一个乐子就行了,千万不要当真。


我是越关


庞德公,是东汉末年隐居襄阳的名士。诸葛亮曾隐居躬耕于襄阳城西的隆中,而庞德公则躬耕隐居于襄阳之南的岘山。

庞德公和司马徽、诸葛亮、庞统、徐庶等人相交甚密。诸葛亮的称号“卧龙”,庞统的“凤雏”,以及司马徽的“水镜”皆出自庞德公。

那庞德公到底是谁呢?

庞德公其实是司马徽的义兄;庞统的亲叔叔;诸葛亮姐姐的公公。

庞德公跟诸葛亮的关系似乎有点复杂呀,其实就是诸葛亮的小姊嫁给了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诸葛亮是庞山民的小舅子。

庞德公喜读书,善抚琴,精于医术,而且善于识人,知晓天下大事,素有声名。荆州刘表曾数次邀请庞德公入府相助,均为庞德公所拒。

诸葛亮的学识才华,应该多来自庞德公的指点。《襄阳记》中载,“孔明每至其家,独拜床下,德公初不令止。”可见诸葛亮对庞德公的恭敬,如果仅是普通的亲戚,还不至于到此地步。庞德公和诸葛亮之间,除了姻亲关系之外,应该还有近乎师徒、父子的关系。

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屯兵五丈原与司马懿对峙。诸葛亮病重,夜观星象,发现自己的将星摇摇欲坠,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在姜维建议下,诸葛亮决定摆下灯阵禳星续命。

结果,司马懿同样看到诸葛亮的将星欲坠,就派夏侯霸前往蜀营刺探情况。

魏延得到魏军袭扰的情报,前往诸葛亮大帐请示军情时,误将星灯悉灭,导致诸葛亮禳星失败。

在《三国志》中完全没有禳星这回事,《三国演义》中虽然有禳星,但是诸葛亮临死前,并没有大喊:“庞德公救我!”

演义中刘禅派李福询问诸葛亮身后可以让谁接替,诸葛亮说先蒋琬,后费祎,之后再问,诸葛亮未答,“众将近前视之,已薨矣。”演义中,诸葛亮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忙于军政事务,之后默然长逝,并没有大喊。

如果非要知道诸葛亮喊,“庞德公救我!”的原因,电视剧的编剧和导演应该最清楚,这就是编剧和导演干的。之所以这么做,应该是考虑到庞德公跟诸葛亮的关系吧,诸葛亮的禳星之术推测是跟庞德公学的。诸葛亮禳星不成,只能求庞德公了。诸葛亮此时大喊,将诸葛亮因为北伐失败、大业未靖,而怀有的深深的无奈、不甘和悲伤表现的淋漓尽致。


奕天读历史


知道诸葛亮的“卧龙”称号怎么来的吗?就是这位庞德公最先这么评价诸葛亮的。

我们都知道,古代的名士很多都是淡泊名利,逍遥于江湖之中的,庞德公就是其中一位。

都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庞德公作为东汉末年的隐士,结交的很多都是当时很有名的人物,比如诸葛亮、庞统、司马徽、徐庶等等,所以也有了“知人”称号。



庞德公虽然不入城府,但是看人还是很有眼光的。据《襄阳记》:“诸葛孔明每至公家,独拜床下,德公殊不令止”。诸葛亮的这种做法渐渐得到了庞德公的重视,并称诸葛亮为“卧龙”。还以独特的眼光称庞统为“凤雏”、司马徽为“水镜先生”,对三人早期的生涯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不同于诸葛亮等人,庞德公不入仕做官,平时就耕耕地,没事了就以读书弹琴为乐。刘表曾经多次聘请他,他都给拒绝了。后来携家人入鹿门山采药,不再归来。



诸葛亮死前喊庞德公,大概是后悔没有想庞德公一样隐居山林,逍遥一生吧。


历史伶俜者


根据三国正史,还有三国演义小说,还有老版三国演义电视剧里,诸葛亮在临死前,并没有喊:“庞德公救我”这句话,新三国电视剧个人没有看完,不确定有没有这一幕,有看到的麻烦评论说一下,而且根据很多的民间传说,诸葛亮的师父是水镜先生司马徽。

比如司马徽有八个弟子,叫做水镜八奇,分别为袁方、庞统、荀彧、贾诩、郭嘉、周瑜、诸葛亮、赵直,那就是说诸葛亮死前要喊的人,也应该是水镜先生,而不是庞德公。

我们暂且不管这些,我们就来看看题主的庞德公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人。

首先,庞德公跟庞德没有任何亲属关系,也不是庞德的尊称,比如荀彧,可以被称为荀彧公,虽然都姓庞。庞德公到是跟庞统和诸葛亮有亲戚关系,庞统是庞德公的侄子,庞德公的儿子叫庞山民,庞山民的妻子是诸葛亮的二姐。

诸葛亮的卧龙,庞统的凤雏,司马徽的水镜先生,这几个雅号,都是庞德公给取的,看来庞德公还是蛮会取名字的。司马徽的年纪比庞德公小十岁,所以司马徽视庞德公如兄长,他经常叫庞德公为庞公。

诸葛亮也十分敬重庞德公,经常向庞德公请教,庞德公也看出诸葛亮的才华与能力,对他也是刮目相看,当然也看出他的侄子还是略输诸葛亮一筹,另外那句“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这句话,很有可能出自庞德公之口。

庞德公是襄阳的名士,也是隐士,不愿意出仕,刘表做为荆州牧,自然常去请庞德公出山,庞德公都拒绝了。刘表对庞德公说:你这样只是保全了自己,不能保全天下人。庞德公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宿命,天下没必要让我来保全。

刘表说:你这样子做,你是无法给子孙后代留什么的。庞德公说:世人追求的是名利,给子孙留下来的也是名利,而我给他们留下来的是安居乐业,每个人留下来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历史简单说


庞德公是庞统他亲大爷,庞统是庞德公的亲侄子,这一点没有疑问,但诸葛亮临死前大叫“庞德公救我”并无任何史料记载,应该是网传谣言,系后人编造。

诸葛亮是中国最传奇的人物之一,围绕他有太多太多故事传说,令人真假难辨,有的直接就是谣言,一戳击破。在这些谣言中,“庞德公救我”是流传最多的之一。

《三国演义》中有诸葛亮使用七星续命灯做法延寿的情节,但关键时刻主灯被魏延一脚踢翻,导致续命失败,诸葛亮自知劫数难逃,掷剑叹曰:“罢了,生死有命,不可挽也”,然后诸葛亮就开始安排遗嘱,包括把自己埋葬在定军山、用木偶吓唬司马懿掩护蜀军撤退,等等事宜,但始终没有提到诸葛亮大呼“庞德公救我”这档子事。

庞德公何许人也?他何德何能,能救阳寿已尽的诸葛亮?

作者看到“诸葛亮大呼庞德公救我”的网传版本是说,庞德公是鬼谷子级别的神人,他是诸葛亮的师傅,精通各种法术,七星续命灯就是他传给诸葛亮的绝学,所以生死攸关的时刻,能就诸葛亮的只有庞德公,诸葛亮才在死前大喊:庞德公救我!

然而,作者翻遍跟庞德公有关的资料,都没找到这个段子。

1,《三国演义》中的庞德公

诸葛亮的神奇事迹大多源自《三国演义》,但书中关于庞德公的内容很少,只说刘备一次偶遇“水镜先生”司马徽(就是向刘备推荐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的那名隐士)的一个书童,书童介绍说“汝师与襄阳庞德公、庞统为友”,刘备问“庞德公乃庞统何人?”书童回答说“叔侄也。庞德公字山民,长俺师父十岁。“除此之外,别无他载。

由此可见,庞德公在《三国演义》连个打酱油的都不是,脸都没露过。

2,正史中的庞德公

正史《三国志》中完全没有庞德公这号人物,《后汉书•逸民列传》中有庞德公的简要小传,说他是东汉末年隐士,交往的都是诸葛亮、庞统、司马徽这种高洁之士,卧龙、凤雏、水镜,这些外号就是他给诸葛亮、庞统等人取的。但这位庞德公不懂什么乌七八糟的法术,他乃世外高人,神龙见首不见尾,后来跑到山里采药,不知所踪。

3,《襄阳记》中的庞德公

记载庞德公事迹最详细的是一部名叫《襄阳记》的笔记,作者是东晋史学家、文学家习凿齿。习凿齿是襄阳人,对历史文化颇有研究,他的《襄阳记》记载了襄阳历史上很多著名的人物事迹和当地的风俗人情,其中关于庞德公的事迹很多,但从未说过他懂什么法术。

如今,网络自媒体高度发达,使得人人皆可说史,很多无良小编出于猎奇吸引眼球考虑,编造各种虚假谣言,很多不明真相的群众争相转发,使得这些谣言借助网络大肆传播,甚至以讹传讹,弄假成真,切记不可轻信啊!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这庞德公是荆州名士,刘表多次请他做官,他都推辞不肯做官,他说他喜欢的是与世无争的恬淡生活,做官并非他的理想。

庞德公生活极为高雅,极为洒脱,与司马微、庞统隔水而居,平日里或荡舟游玩,或饮酒赋诗,或弹琴下棋,怡然自得,飘然世外!



但是我们不要被浮云遮住了双眼,这一切不过人为刻意制造的假象,庞德公绝非闲云野鹤,不问世事之辈,他的真实身份其实是左右荆州乃至蜀国后期局势的幕后大佬,诸葛亮后来能够位极人臣,庞统能够出人头地,徐庶能够受到器重,都要归功于庞德公出色的营销和推广手段。

“卧龙凤雏,得其一,可安天下”,这是三国时代最闪亮的广告语,广告总策划就是庞德公,卧龙是诸葛亮,字孔明,是他的徒弟;凤雏是庞统,字士元,是他的侄子。



诸葛亮早年并不认识庞德公,他才学满腹,一心想出人头地,只是他身份卑微,而东汉社会又极为重视门阀等级,要想做官,必须有高官或者名士推荐,诸葛亮就通过岳父黄承彦结识了庞德公,自从认识庞德公后,诸葛亮隔三差五就过来拜访,殷勤谦恭,待之如父,庞德公看到这个小伙子颇知礼数,又博览全书,是个可造之材,于是极力为他推广造势。



如何推广呢?

首先他给诸葛亮起了个极为响亮的名号“卧龙”,意思很好理解,“龙”就是顶级人才,“卧”就是隐居没被发掘的意思,两者一组合,就是说诸葛亮是个经天纬地的旷世奇才,隐居山野,等待英主前来招纳,然后卧龙就能腾空而起,一跃九天了!

庞德公还四处为诸葛亮造势,将诸葛亮的奇闻异事或编成小诗,或成小曲,让村民广为传唱,卧龙的名号渐渐的有了些名气,可以进行下一步计划了!庞德公派出了水镜先生司马徽。

且说刘备摆脱蔡瑁追捕,跃马过檀溪,侥幸躲过一劫,心有余悸,气喘吁吁,偶遇一个童子骑着牛吹着笛子,童子居然还认识他,还把他引荐给司马徽,两人见面寒暄几句后,司马徽直接指出刘备麾下虽有张飞、关羽和赵云,但却没有好的军师使用他们。刘备连忙称是,说他便访贤才却不得。司马徽又说:“人才其实就在附近,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刘备忙问:“他二人现在何处,可否引荐。”司马徽却卖了个关子,不说了。还说过两天就有才能胜自己十倍的人过来投奔。



这一顿说词,搞得刘备茶饭不思,心绪难平,这卧龙凤雏,你们到底何许人也?真的如此神通广大吗?

第二个出场的是徐庶,司马徽说来投奔的人就是他,化名为单福,看来确实不是真心实意来投奔的,否则为何不用真名呢?这徐庶也是有两把刷子的,运筹帷幄,排兵布阵,把来犯的曹军打的落花流水,抱头鼠窜。刘备高兴坏了,他是常败将军,落荒而逃的常常是他,终于扬眉吐气了一把,这次可真的捡到宝了!



刘备显然高兴早了,徐庶本来就没想留下来,这时曹操把他母亲接走了,于是徐庶借此理由就要走!刘备好不容易得到一个人才,实在舍不得他走,拽着他的衣角,差点就要哭了!这时候,徐庶见时机成熟,就说:“附近隆中有一奇才,其才能和管仲乐毅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叫作诸葛亮,人称卧龙,先生抓紧去请吧,去晚了被别人抢走就不好了!”徐庶把诸葛亮一个劲的猛夸,夸的连自己都快不相信了!

这时候的刘备,恨不得立马飞到隆中,将诸葛亮这个可人儿才拥入怀中,永不分离!

庞德公担心事情有变,刘备或因琐事耽误行程,又派出司马徽去煽风点火!司马徽见到刘备后,刘备立马向司马徽哭诉,他推荐来的徐庶跑了,司马徽内心窃喜,心想:“他不跑孔明怎么上位啊!”口中却说道:“这家伙跑就跑吧,徐庶和孔明比起来,根本不值一提,孔明自比管仲乐毅,他的才能无可限量啊!”一旁的关羽不以为然,道:“这也太不谦虚了,吹牛皮的吧?”司马徽道:“依我看,以他的才能,可以和姜子牙张良相媲美!”说罢,飘然而去!

刘备这下等不及了,到底何方神圣,必定拜访一番!今天天色已晚,明天一早咱们就去!

下面就是庞德公策划的重头戏,三顾茅庐了!



且说刘备带着关张二人骑马来到隆中,但见云雾缭绕,犹如仙境,远远听到有农夫边干活边唱着流行歌,刘备走向前去,问道:“歌是何人所作,真是好听!”农夫答:“此乃卧龙先生所写。”刘备惊讶道:“这孔明,果非常人,居然还会写歌!”拜别农夫,到了诸葛亮居所,问童子,说孔明不在家,去哪了什么时候回来都不知道!刘备黯然而归!



这庞德公熟知心理学,他知道轻易得到的就不会珍惜,历经艰辛得到的方知珍贵!所以第一次拜访,故意让孔明出去溜达了!

第二次拜访,三人快到茅庐后,看到路边酒店有两个人在唱KTV,刘备以为孔明在内,上前寒暄几句后,发现是孔明的好友石广元和孟公威。拜辞他们,去往卧龙岗,这次又没找到,庄上读书的是孔明的弟弟,刘备留书信一封,辞别而去,内心极为遗憾。路上遇到诸葛亮的老丈人黄承彦,骑着毛驴吟着诗,刘备颇感惊异,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孔明丈母爷都这么有学问,身边的朋友也都不赖,这孔明肯定没跑!



第三次拜访,庞德公感觉火候到了,刘备的胃口已经被吊足了,再不安排孔明刘备一生气不来了,可就前功尽弃了,于是刘备顺利见到了孔明,这孔明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将天下形势分析的头头是道,显然是早做准备的!刘备佩服的五体投地,当即请孔明出山相助!



庞德公这一绝妙计划,天衣无缝,诸葛亮被刘备奉若神明,后来被认命为军师,掌控着蜀国大权!

诸葛亮第六次兵出祁山,殚精竭虑,终于累垮了,命垂一线之时首先想到的就是恩师庞德公,临死前大呼“庞德公救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