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是人口最多的国家,如此众多的人口是如何形成的?

静慕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时至今日我国人口已经突破14亿人,还有大量的华侨分布在世界各地,这些人口占到了全球人口总量的21%,是一个相当可怕的存在。

今天的世界上,国土面积和我国相差不多的国家不在少数,例如美国,巴西,加拿大等,但人口却难以与我国相比,那么为什么我国就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呢?如此众多的人口是如何增值而来的呢?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几个因素:

1、独一无二的地理环境

维持庞大的人口数量需要大片的土地,而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领土大国。

虽然在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华文明起步最晚,但从未中断。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空前统一的秦王朝,其国土面积达到300万平方公里,这奠定了我国疆域的核心部分。

秦朝之后的历代王朝也正是以秦朝的疆域为基础,不断向四周扩张,并最终形成今天的版图。

秦朝的建立,意味着东亚最适宜生存和发展的土地几乎被中原王朝占据,也意味着长城以南,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以东的广大地区,正式结成牢不可分的整体。

从秦朝建立后的2000多年时间里,除魏晋南北朝以及五代两宋共计600多年时间,其余时间内,这片土地都保持着统一的状态。

在这保持统一的1400多年时间里,除改朝换代及国内武装叛乱的短暂动乱,这片统一的土地,尽可能的保持了和平的状态。

和平是人口增殖的最大前提,在我国人口爆炸式增长的清朝时期,战争主要集中在东北、蒙古高原、西域以及青藏高原等边疆地区,长城以内的汉地18省除三藩之乱,基本保持了100多年时间的和平,为人口的成倍增长创造了条件。

2、坚韧不拔的小农经济

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巨大国土,是承载14亿人口的坚实基础,但适宜发展农业的平原只占国土面积的12%,盆地只占国土面积的19%,这意味着我国可耕地面积还不到国土总面积的1/3。

而国土面积约为我国1/3的印度,耕地面积却超过我国,这说明我国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并不十分优越。

但我国依然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而这一奇迹的发生,主要取决于坚韧不拔的小农经济。

自战国时期小农经济形成开始,这一封闭但空前稳定的生产力形式就主导了我国数千年的社会发展。因为生产力水平低,所以产生和发展的门槛更低,在能种出粮食的地区,小农经济就能够茁壮成长。

加上我国农民阶级吃苦耐劳和忍辱负重的特征,在统治者不过分干预和压榨的情况下,农民阶级能将庄稼种到几乎所有的土地上。

明朝初年开始,土豆、红薯、玉米等高产作物陆续传入我国,并在清朝时期全面推广,这使得大量无法种植庄稼的坡地旱地也被充分利用起来,可养活的人口大量增加,于是清朝开始了人口的爆炸式增长。

小农经济的存在使得农业始终占据着基础性地位,而且小农经济也使大量人口被束缚在土地上。在这样的情况下,提高小农经济生产力的主要方式就是增加劳动人口,即多生孩子。

在没有天灾的时期,小农经济空前稳定,人口也会出现大量增长。即使遭遇了天灾,由于小农经济的超强适应性,人口也能得到迅速恢复。

3、雷打不动的安民政策

相比于日本的万世一系,我国的改朝换代太过频繁。自秦始皇建立秦朝后,我国的所有王朝享国时间都无法超过300年。

而每一次的改朝换代,都意味着持续数十年的腥风血雨,而这些异常激烈的战争和动乱毫无疑问会使人口大量损失,特别是蒙古对中原地区的征服,金国被消灭人口达到90%。

但正因为频繁的改朝换代,才有了地主阶级的一次次更新换血,而每一次的换血都意味着治世或者盛世的到来。

作为统治阶级,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天然对立,但为了获得更多的财富,地主阶级必须有所克制,以使农民阶级创造更多的财富,特别是经过改朝换代之后。

新王朝建立后,统治阶级深知江山的来之不易,本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以及“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觉悟,统治者一般都能做到与民生息。

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统治者轻徭薄赋,崇尚节俭,罢战息兵,为农民阶级的小农经济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

在农民阶级生产力得到充分释放,小农经济得到长远发展后,人口自然得到大量增加。

相对于独一无二的地理环境以及自发性质的小农经济,统治者的政策更能促进人口的大量增长。清朝康熙年间,推出“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政策,雍正年间推行“摊丁入亩”,取消人头税,人口增长开始加速。

4、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

对于统治者而言,人口在任何时候都是一项重要的战略资源,也是统治者文治武功的重要证明。

为达到这一目的,统治者除了实行一系列安民措施,更为民众制定了一系列伦理道德秩序。

古人常说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就是伦理道德的巨大力量。

在这样的情况下,民众将传宗接代作为人生最重要的事情,那种不生儿子誓不罢休的思维,使得人口不断增加。

除了传宗接代,统治者还提出“多子多福”的家庭幸福衡量标准,直接将家庭人口数与幸福指数挂钩。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底层民众即使常年挣扎在温饱线上,也要尽可能的多生孩子。

可以说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是导致人口增长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这种世代相传的传统观念,几乎使所有家庭都深受影响,因此生孩子成为全民的自发意识。

所以,我国古代虽然经历了无数的战争和动乱,但人口依然保持了庞大的基数,即使受到巨大摧残,也能够在小农经济的支持下迅速恢复。而当清朝基本平定中原,大量推广高产作物,并推行了一系列人口增殖的政策后,我国人口在200多年的时间里,达到了空前的4.5亿人。

庞大的人口规模,使任何一个列强都无法实现瓜分和殖民我国的目标,我国因此在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幸存下来,并在建国后实现了人口的再度翻番,达到今天14亿人口的最大规模。

巨大的人口数量,是实现我国再度崛起,完成伟大民族复兴的最重要基础。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中国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850年的时候,中国的人口4.5亿,已经占世界人口的38%。之后中国经历了持续不断的战争以及各种让人口变少的灾害,到建国之初的1949年底,中国的人口依然还有6.12亿,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

1850年之前,中国没怎么统计过人口,没怎么和世界人口做过比对。不过,汉唐宋明这些朝代,根据当时的发展状况,应该也是那时候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人口众多的中国)

那么,为什么中国在历史上,一直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呢?我觉得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

一、中国版图面积越来越大,历史没有断过。

中国历史上人口世界最多,与中国的国土面积越来越大不无关系。中国从三皇五帝开始到现在,历史持续不断,版图面积总体上处于越来越大的状况。因为版图面积越来越多,自然在这样的版图上人口也就越来越多。

世界历史上也出现过很多大帝国,比如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蒙古帝国,乃至后来的大英帝国等等。这些帝国在他们存在的时期,其人口也许比当时的中国的人口多。但是,这些帝国也就是盛极一时,很快就消失了。消失以后,有些完全不在了,有些也只是一些小国家。比如蒙古帝国,在强盛时期横跨欧亚,人口当然是那时候世界上最多的。不过现在的蒙古国,版图面积却已经非常小,而且人口也只有300万。

中国现在不是世界上版图最大的国家。比中国版图面积大的还包括俄罗斯、加拿大这些国家。但是这些国家,不但历史很短,而且也处在高纬度地区,气候非常恶劣。大部分版图处在冰天雪地里,或者有很多如西伯利亚这样的不适合人生存的地方。所以中国的绝对版图,其实是最大的。

(中国版图)

二、中国处在气候条件比较适宜的地域,同时又处在农耕社会。

中国不但历史悠久,绝对版图最大,而且气候条件也是很适宜庄稼的生长。由于很适合庄稼生长,因此粮食产量就很高。只要粮食产量很高,人有吃的,人口自然就会生长。

除了气候条件很适合庄稼的生长外,中国古代又是最典型的农耕社会,具有浓郁的农耕文化。上至国家大政的制定,下到家庭的重大事情,也都是把农耕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古代家庭最重要的两件事,无非是“耕”和“读”。“读”的结果是当官,而当官则是更好地维护“耕”)。而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也确保了粮食能够持续不断地生产。

只要不处在乱世,只要给老百姓一些休养生息的机会,粮食短时间内就会很快丰收。而粮食的丰收,也便意味着人口的增加。

(农业耕种)

三、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人口的增长。

中国传统文化是非常重视生育,同时也激发生育的文化。

比如“家大业大”。古人认为成功的标准,首先是“家大”,也就是说希望生育的子女最多,能够开枝散叶。然后才是“业大”,在人生事业上取得成绩。

再比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直接把有没有后代,提高到道德认知层面上来要求。认为没有后人,或者说后人中没有男子,是道德有亏的表现。在这样一种认知层面上,也就是“一夫多妻”制度的盛行。外国很多国家很早就提倡“一夫一妻”,而中国则一直提倡“一夫多妻”。直到民国时期,大学者辜鸿铭都还大力倡导“一夫多妻”。而“一夫多妻”的盛行,确保了生育的优化,也确保了人口的更多增长。

又比如“养儿防老,积谷防饥”。这里讲的是古代的养老体系。每个人要确保自己无助的后半生能够平安到老,最好的办法就是多生育。多生育,就会多子女。而这样也带来了人口的多增长。

所以,从古至今这样延续过来,中国就成为了现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张生全精彩历史


我国人口众多,雄居世界第一和我国5000年的传统文化和发展历史是有很大关系的。

首先我们有着5000年甚至更长连续不断的华夏文明,并且从来没有中断过。

在四大文明古国古中国,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中,能够绵延不绝,发展至今而没有中断的文化,只有我们中国。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中国在这一片华夏土地上一直持续的,即使遭遇外族的入侵,最终也会在先进的中华文化下被同化。所以稳定的华夏大地,为中国人民的发展和繁衍,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接着便是我国先进的农业种植文化和对于先进技术的接纳和引进。

我国在半坡文化和河姆渡文化时期,就已经掌握了水稻种植技术和粟的种植技术和家畜蓄养技术。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出现,更是进一步促进了农业文化的发展。从两晋时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更是促进了南方土地的开发。北宋时期越南占城稻的引入增加了粮食的种植面积和产量。明清时期玉米和红薯种植面积的推广,进一步满足了人口日益增长对于粮食的需求。玉米和红薯的种植也为家畜饲养提供了大量的粮原料,所以猪越来越成为人们肉类的主食,同时也为庄稼提供了更多的肥料。所以在几千年的积淀之后,明清时期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先进的种植技术和作物的引进在满足人民生活的同时也成为我国古代人口增长的高峰点。

近3000年的小农经济和统治者的重视。

在我国古代士农工商,在所有的平民中农的地位就有着很高的地位。每一任的统治者对于农民的重视,是登基后的首要重视因素。不论是开始的休养生息,还是后来的不断的各种变法都与农业息息相关。比如历史上著名的屯田制,青苗法,募役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都与农业分不开。而在很多的典籍记载中“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贵君轻”等等三点都是对平民百姓,更重要的是对农民的重视。在我国古代的赋税政策,农民也是国家收入最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徭役赋役经常成为统治者和农民的矛盾点,我国古代起兵反对统治者最多的也是农民。所以古代稳定的小农生活,可以说对于我国人口的增长也起到了了最重要的作用。因为战争,饥荒,灾年和动乱必将带来的是劳动力和人口的大量流失和减少。

最后就是我们的文化特色和劳动力需求

上子孙的繁荣昌盛一直以来也是封建社会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不论是多子多福的祝福,但是不肖有三,无后为大的古语,抑或是敬天法祖的延续,都展示出我国古代文明中对于繁衍后代的重视。农业为主的古代文化必然会有对劳动力的极大需求。很多人家就会生很多孩子,儿孙满堂也是古人最大的寄托。



红雨说历史


中国现在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但是在古代,中国人口并不始终都是最多。秦朝时,中国有人口3千多万,而当时的印度孔雀王朝人口超过5千万。东汉时中国人口最多不超过6千万,而同时期的罗马帝国有人口8千多万。到了宋代中国人口超过1亿,成为当时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此后一直延续到现在都稳居世界第一(除王朝交替之际的人口锐减)。



因此,中国古代人口的真正爆发期是从宋代开始的。其主要因素是由土地的承载能力决定的。从秦汉到唐朝,中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而北方的土地产出率低,加上耕作水平一直没有大幅度的提高,所以养活的人是有限的。唐朝立国289年,人口最多也不超过7千万,只比东汉多1千万。

宋代疆域小人口反而超过1亿,是因为到了宋代,我国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农作物一年两熟甚至三熟,产出率大大提高,同时优良水稻品种“占城稻”的引入,使粮食产量上了一个台阶,自然能养活更多的人。明朝中期,原产美洲的高产农作物马铃薯、玉米、甘薯的引入,产出了更多的粮食,中国人口也就突破2亿,到清朝乾隆时,突破3亿,到道光时,更是突破4亿。



中国现在成为人口最多的国家,一方面是宋代以来人口的稳步增长造成人口基数大;传统的多子多福的观念,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宗接代思想,促使人们想生多生;地大物博,农耕条件好,能产生出更多的粮食;尤其是新中国建立后长期的稳定局面,医疗条件的大幅改善,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更是使中国人口快速增加,长期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灯下话史


2017年末,我国大陆人口:13.9008亿;香港:740.98万;澳门:65.3万;台湾:2316.21万。二岸三地总计:142130.49万人,十四亿二千一百三十万四千九百人。这人口还是蛮多的。

2017年生出了多少人口?答:1723万。死去986万,净增加737万。


我们小时候是说“6亿神州",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全国人口才6.12亿人,而到了1990年末达到了12.34亿人。40年翻了一翻!

历史上人口最少的时期是三国时期,据《汉书》记载,前汉汉平帝时是:5767万人。


而到了后汉汉献帝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约1千5百万人口。

三国战乱后,归晋时:820~830万人口(含当兵的)。


中国现在为什有这么多人口呢?是因为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人,实行了土地革命,耕者有其田。后来又成立合作社,人民公社,土地归生产队、村集体所有。走上了集体化的社会主义道路,解放了生产率,人民生活水平空前提高。所以这人口也迅速增长,从49年到90年40年中,人口翻了一翻。


老蛇正宗


中国现在人口已经有14亿多了,约占全球人口的五分之一,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人口大国。但是,在历史上中国人口甚至达到过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而且是多次达到这一水平。可以说中国一直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古罗马时期和阿拉伯帝国时期的人口曾经有过接近或超过中国的情况),并且对于绝大多数国家来说,在人口上有着压倒性的优势。

说道为什么中国的人这么多,原因还是很多的,下面我说几个主要的原因:

第一条:中国古人具有足够的自我保护能力

世界上曾经出现过无数民族和国家,但是在历史长河中绝大多数都消失了。他们主要的消失方式就是被强大的民族灭族。比如著名的迦太基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说起来,迦太基人也是一个曾经创造了辉煌文明的民族,曾经在最强大的时候,这个民族占据了几乎整个地中海的贸易权。

(繁荣的迦太基城)

(迦太基疆域)

但是,随着意大利半岛上的罗马人的崛起,迦太基受到了挑战,经过三次布匿战争,罗马人将迦太基人彻底击败,并且将迦太基人的家乡迦太基城铲为平地,最后又把盐撒到这片土地上,迦太基人也被消失了。

(罗马人攻入迦太基)

所以,如果一个民族没有足够自保的能力,很可能最后连渣都不剩,更不要说发展壮大了,而中国人在古代自我保护能力绝对是一流的。

5000年前,华夏族的祖先炎帝、黄帝部落和蚩尤大战,击败了这个他们在东亚地区遇到的第一个强大的敌人,确保了族群在中原地区的主导地位。此后,华夏族与东夷、西戎、南蛮、北狄不断作战,不仅成功保护了自己的土地,还顺带向周边进行了大规模的拓展。

(炎黄战蚩尤)

这就是中国人口发展的基石,足够的自保能力。

第二,地方大,土地肥沃

中国历史上一直是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并且占据了大片肥沃土地,为人口的增长确保了物资方面的供应。

举个例子,在秦朝的时候,中国人口大约为3000万,国土面积大约为300万平方公里,在这片国土上有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关中平原、成都平原、辽东平原等非常适合种地的大型平原。它们为秦朝出产了无数精美的粮食,也抚育了当地人口。

(秦朝疆域)

今天,这几块平原仍然是世界上粮食产量最高,人口最稠密的地区。

(肥沃的华北平原)

相反的例子就是居住着游牧民族的北方草原,由于当地为苦寒之地,土地承载能力低,一直是世界上人口最稀少的地区之一。

(图为蒙古草原,这种地方只能放牧,开荒种地就会沙漠化)

第三,包容之心

中国人不好杀戮,喜欢将周围民族融合到自己的大家庭中来一起生活。黄帝击败蚩尤的九黎部落之后,将这个部落纳入华夏部落中间,和他们一起开拓当时还很荒蛮的华北平原。于是,华夏部落不仅没有因为战争而变弱小,反而比以前更强大了。

历史上类似的事件层出不穷,让华夏族像滚雪球一样壮大。最终,使他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族群。

第四,民族的精英阶层还是比较给力的

中华民族最大的问题是不爱生育,这好像是我们悠久的传统。

为了鼓励老百姓生育,古人创造了很多思想、制度等提高国人的生育率。比如汉朝初年的时候,政府规定达到一定年龄不结婚就要罚款。还有,除了宣传“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种思想,古代“多子多福”的思想也是为了鼓励老百姓生育设计的。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孟子提出的思想,他为我国人口的增加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上!


历史风暴


李光耀:大陆一定会发展的更好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用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了22%的人口。这句话,像是政治宣言,因为困扰中国人几千年的吃饭问题,好像在最近几十年里,变得不那么迫切和紧急了。

在世界史上,中国的人口并不总是最多的,而且由于中国人对大一统的执着,在人类文明发展程度没有突破土地瓶颈前,治乱兴替,经常遭遇人口数量巨量起伏。

翻看史书,抚今追昔,如今的中国人,其祖上都是很强大的存在。李光耀曾经说:中国未来一定会崛起,因为(我们)新加坡是流离失所的难民(客家人)后代所建立的国家,都能发展的很好;大陆中国人都是进士秀才的后代,一定会发展的更好。

(李光耀)

政治成熟:社会发展的保障

人口学家一般认为一个族群少于5000人,就不能称之为族群了,因为缺乏多样性的基因组。中国的文明能够传承千年,与中国人庞大的人口数量有很大关系。中国人口数量众多,与发生在公元前1076年周王朝的“革命”至关重要。因为这场革命后的“天下宗周”后,周王朝“以德配天”,形成了后世中国的“郁郁乎文哉”的人文精神,让中国政治有了“迁其重器”,“不毁宗庙”的温情。“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牧野之战:周王朝的革命)

周王朝废除了商王朝的血腥的祭祀制度,开始用礼仪教化人民。中国在周王朝后,第一次整体步入了社会文明阶段。农耕稼穑的艰辛,让周王朝提出了“无逸”的思想。从此,中国的仁人志士“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孔子是商人后裔,却以周人“至德”为基础发展出儒家思想,即使他千般念祖,却也在道德做审判时说“吾从周”。到了宋代时,这样的思想发展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入世哲学。

由于有这样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文化,所以中国古代关于天下、国家、民族的政治理论就发展的很快,到了秦代,终于在世界各国中脱颖而出,政治成熟度一骑绝尘,领先了世界2000多年。也就是在秦汉时期,中国的古文明第一次超过了其他地区。

政府主导了社会行为后,由于当时有大片的土地未开发,还面临着严重的国际(当时的诸侯国)竞争,政府纷纷鼓励生育,增加人口,甚至到了生女孩政府送猪,生男孩政府送狗作为贺礼的程度。到了清代,为了增加人口,还推广了“摊丁入亩”。由此,民间的生育,既是自然本性,国家又提倡,自然乐此不疲。

文化传承:家庭伦理

周王朝制定礼仪,分配资源,实现了殖民特权,在黄河流域实现了周人的势力范围。周公以宗法制配合封建制,完善了周王朝的政治制度,实现了家族伦理的“亲亲善恩”的原则。孔子又在此基础上,发展了“为尊者讳,为亲者讳”的伦理观念,使得中国人普遍重视家族、家庭传承。“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等训诫,经过国家思想文化的强势宣贯,成为了中国文化特有的风景。

中国文明进入农耕社会,也在商王朝晚期、周王朝早期。由于铁器尚未推广,耕牛也比较少,农耕技术很粗糙,必须要借助大家族的力量才能够完成,这在经济上也要求中国人要注重家庭,要多子多福。直到清朝晚期,《白鹿原》里,还有着乡约,用以约束人们的行为。

(被称为“民族秘史”的《白鹿原》)

同时期的罗马帝国的衰落,与罗马公民的日渐减少有莫大的关系。而罗马公民的减少,又是因为罗马人“好淫”的本性。相对于中国300年王朝的时间来说,罗马帝国的王朝往往三两代人就要更换皇帝姓氏,也即中国意义上的改朝换代。究竟原因,就是罗马人的“滥性”贪图享乐而不愿意生育孩子。罗马皇帝的继承人往往都是养子、继子,贵族人家的继承人也大多如此,到后来,闻名天下的罗马军团在罗马公民中招不到合格、满员的士兵,不得不雇佣日耳曼人,最终造成了罗马帝国的崩溃。

地大物博:人口承载力

东亚板块是一个优势的地缘板块,拥有平原、高山、河川、丘陵等各种地形地貌,在先民们的筚路蓝缕的开发下,因地制宜,适应不同的作物种植。在汉代时,黄河流域,包括河套一带(朔方郡)得到了大面积开发,人口在西汉末年达到了6000多万(齐民编户,登记在册),还会有一些贵族世家的奴婢、部曲没有统计在册的。经过了长达400年的战乱以及人口南迁,江南一带也得到了开发。到宋代,中国就有了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成都平原三个核心粮仓(此时的关中沃野由于水利年久失修,且处前线,已不具备经济中心的实力),这给了中央政府设立“粜仓”的基础,朝廷赈灾就有可能,就不会出现一场大的自然灾难,就亡国的悲剧。

不过,土地承载力是有限的,即使将南方的山地都开辟出来种上粮食作物,在化肥等现代农业技术没有出现之前,土地物产还是有限的。同时,由于经济活动的深入,土地兼并的情况也会越来越严重,这是历朝历代都无解的困局。也因此,中国的人口数量长期在6000万至1亿徘徊。

(华北、长江中下游、成都三块平原,物产丰富)

发生转机的是在明朝末年,各种耐寒农作物的引进,使得西北干旱地区,如甘肃、陕西、山西、内蒙,甚至是青海等高原地带,都能种植耐旱的农作物,土地物产短时间内得到大幅度提升,人口数量增长,在清朝末年,就已经是四万万五千万同胞了。

至于建国后,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和生育观念,加上和平稳定的国内环境,中国人口数量在短短数十年间翻翻,在1980年代初超过10亿。到如今,已有13.6亿人口,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

结语:

有这样的人口总量、统一的价值观和文化,再加上庞大的领土规模,世界上任何一个殖民国家,都不能轻易的征服中国,这才使得中国避免了近代的亡国危机。

有这样的人口总量、统一的价值观和文化,中国在获得了一次和平建设国家的机会后,中国的复兴之路不可阻挡。

(世界人口密度,颜色越深,人口越多)


而知而行


这不废话吗?现在人们张口闭口就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五千年从来都没有中断的历史正好造就了如此多的中华儿女。

中国人多,这是有历史原因的。 首先,中国是农业大国。在过去的日子里,在奴隶社会,人口(奴隶)就是财富;在封建社会,人口(劳动力)就是生产力;在当下,人口就意为着红利。

在原始部落冲突中,大批的奴隶被俘虏后统统被杀掉;再后来获胜一方才让他们活下来用作苦力。

进入封建社会,人口的多少意味着劳动生产力。而在中国这样一个宗法家族为核心的社会中,人丁兴旺是祖祖辈辈、世世代代的追求。

人多力量大,众人拾柴火焰高。这一类的俗话标语口号也都反映了人们对“人口众多”国情的肯定。

进入八、九十年代,中国人突然发现“人太多了”,要加以控制。现在看来,不是“人太多了”,而是“太穷了”。

这不,一旦“富”了起来,人们却不愿意生了。 人口红利也没了,适龄劳动力人数也在逐年降低。

人多吗? 人多并非坏事。问题是如何发展生产力,如何解决养老、入托、教育、就业、就医、住房的问题。

人们受教育程度高了,富裕起来了,反而会存在“少子化”如日本、“人口负增长”如北欧各国。

越穷越生,人生活的质量反而得不到保证;有钱了,认识提高了,反而不生,或者少生了。为什么呢?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不是。


闲看秋风999


对于中国为什么会是人口最多的国家,我想从建国以来对新中国人口问题的一些研究来说明。

对于中国人口多第一个原因被认为中国原有的空间足够大。国土面积为中国人口增长提供了基础。但这不是根本原因。因为目前中国的耕地占世界的面积可远比人口的比例低。因此空间大只能说是前提,根本原因目前倾向于建国以后的舆论导向和科技进步。

关于舆论导向,早在20世纪30至40年代,我国一些学者就试图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适度人口论”。解放后实际上就有学者提出呼吁节育。但是由于解放初我国社会刚刚结束了长达百年的战乱,社会上经济扩张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加之苏联鼓励生育政策的影响,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末对马寅初老先生的“人口论”进行了批判。而与此同时,鼓吹多生的一派在“大跃进”中找到了理论依据。他们认为“大跃进”证明在生产劳动中使用人海战术的正确性。社会人多即社会生产力高。那么为了尽快发展社会主义,必须多生。除以以外,在“大跃进”所传递出来的虚假的生产信息被解读为一切困难都是可以靠人的意志战胜的,人多所带来的益远大于弊。实际上这种思想也有一定的经济学原理:边际成本低和收益高。毕竟在不发达国家生一个和生两个养育成本差不了太多。老大衣服不用给老二就行了。长大后老大老二又都能干活。尽管这一思潮在“大跃进”后被及时发现,但是其影响没有完全消除,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有着社会基础。

目前研究还将科技革命与我国的人口增长相联系。绿色科技革命使得人们有了更多的口粮。能够将更多的人养活。抗生素等新型药品的发明使得社会总死亡率大大降低。除此以外我们党在卫生方面确实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实施了一大批有效的措施。大家最熟悉的就是喝热水。不要小看喝热水这件事,这绝对是我们国家的一个富有远见的创举。时至今日,在非洲和欧美相当数量的国家都没有这一习惯。对于欧美发达国家来说可以依靠先进的卫生保障制度来实现饮水安全。而对于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喝热水绝对是保障应用水安全的有效途径。而除了喝热水以外我们党还推行了农村的赤脚医生,初步建立了各地的医院系统等。这有效降低了新生儿的死亡率。在有一组数据大家可以了解一下:清代的平均预期寿命为33岁,民国为35,建国初37,到1957年为57,1981为67.77,2000年为71.4。社会平均寿命的提高无疑也是人口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不过从目前来看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是一直下降的,因此目前我国呼吁多生的声音越来越大,毕竟黄种人的安危全靠我们中华民族来保卫。所以我现在觉得我还是有机会等到生娃有补贴的。嗯。。。俄罗斯那样的水平就好。


Lhclearly


看了好几篇回答,我觉得都没答到点子上?现在中国近14亿人口(包括台、港、澳),是如何形成的?从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的4万万5千万(还不到),1964年6.77亿、1981年的9.477亿、1998年12.184亿、2001年的12.763亿。其实人口增长最快的就81年至2001年。
五十几年前


中国都开始“计划生育”只不过不严格,加上有老人的封建思想就是“多子多孙就多福”,越穷越生,所以人口一直没控制好!直至1985年至2015年的计划生育是相当严格的,但有抓得好的农村绝对不准生三胎就人口降下来,抓不好的就不减反增。(具体是哪里不讲大家都知道)
可以这样讲城市比农村计划生育做得好!如果中国不实行计划生育到现在最少20亿以上?总结中国人口这么多是“计划生育”不到位造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