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德军1943年不围攻库尔斯克突出部,而是沿亚速海进行迂回突击,战况会怎么样?

小龙虾148499353


这是个疯狂的计划,而且这样想的人根本不明白1943年夏季苏德战场的局势,只知道死板的挪用被希特勒否决的“反手一击”作战计划,这原本是哈尔科夫战役后曼师坦因想出的又一个诱敌深入、围而歼之战术,说白了就是重演一次哈尔科夫反击战罢了!题主完全没有明白曼师坦因反手一击计划的意思,他说的是迂回到亚述海而不是沿着亚述海迂回,看看地图就知道沿着亚述海,哪都迂回不了。

(注意,沿着亚述海岸迂回没有意义)

曼师坦因所说的迂回是指从刚被夺回的哈尔科夫出发,沿着顿涅茨河南下再度攻占重镇罗斯托夫,将乌克兰东部顿你带盆地里的苏军逼向亚述海岸边歼灭之。为了满足战役企图,曼师坦因元帅要求先向东乌克兰对面的苏联南方面军、草原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三个重兵集团发起佯攻,之后佯装失败大步退却诱敌深入,然后战况就像1943年初那样,苏军逼近南方集团军司令部所在地扎波罗热,一旦进攻到第聂伯河就可以切断南方集团军的退路!(曼师坦因强调的迂回路线)

就在此时,实力大幅壮大的德军南方集团军有能力从哈尔科夫出击南下,沿着顿涅茨河划出一道弧线南下攻占罗斯托夫,借助顿涅茨河天堑形成对苏军三个方面军的包围圈!必要的时候可以放弃哈尔科夫,让鲁莽的瓦图京率领沃罗涅日方面军也进入口袋,这样保守估计可以歼灭四个方面军上百万苏军。可能有人会担心,当德军发动迂回作战时,更北边的苏联西方方面军、中央方面军和布良斯克方面军会不会趁机从背后偷袭呢?根本不用担心,它们的对面还有克鲁格率领的中央集团军群,克鲁格手握比曼施坦因还要强大的67万人,不可能让苏军南下威胁曼施坦因侧翼。(中央集团军司令克鲁格)

其实,曼师坦因这招“反手一击”计划就是哈尔科夫反击中“回形针”计划的放大版,只不过德军迂回的方向由北上包抄哈尔科夫,变成了南下攻占罗斯托夫。本人比较推崇这个计划,因为对于德军南方集团军群来讲,第聂伯河以东地区都是可以机动防御的战略纵深(虽然希特勒不这样看),身在扎波罗热的曼师坦因就是最好的诱饵,让苏联南线的四个方面军跃过顿涅茨河,向东推进进入口袋也不是问题,但是曼师坦因的手里真的有组织如此大规模包围战的兵力吗?显然是勉强可以的。(南方集团军司令曼师坦因)

后来的库尔茨克会战中苏德双方南线兵力对比说明了上述问题,库尔茨克北面隶属于中央集团军群由莫德尔带领的第9集团军,兵力约有33.5万人;西面是隶属于中央集团军群由维克斯率领的第2集团军兵力约11万人,他们可以加入曼师坦因的大迂回作战。此外,中央集团军还有第2装甲集团军的21万人,但他们必须留下来防御对面的3个苏联方面军,但是分出坦克机动部队给曼师坦因还是可以的;

(第9集团军司令莫德尔)

南方集团军群能动员的就是第4装甲集团军和肯普夫战役集群以及一些预备队,总兵力约有39.2万人。如果中央集团军将全部坦克装甲部队和莫德尔、魏克斯两部都给曼师坦因的话,它可以拥有3600辆坦克和强击火炮,当然了这其中的坦克仅包括133辆虎式、200辆豹式和500多辆三四号坦克以及89辆斐迪南,约1000辆可用于闪电战,总兵力83.7万人,实际上就是整个库尔斯克会战中的德军兵力。而对手苏联红军的实力简直无法形容。

(库尔斯克会战开始前苏德兵力配属)

西方方面军兵力21.14万、布良斯克方面军兵力43.36万、中央方面军71.15万,这三个方面军负责对抗德军中央集团军;沃罗涅日方面军62.56万、草原方面军57.32万人,南方方面军的兵力很难查找,不过保守估计也有30万人左右,这些兵力加在一起接近300万人,此外他们拥有坦克1.154万辆,一旦曼师坦因战略退却他们就会像开闸的洪水一样一路压到第聂伯河,就算一切都按照曼师坦因设想的那样发展下去,就凭83.7万人和1000辆坦克真能保卫歼灭300万红军吗?老实讲,确实有点悬,也难怪希特勒否决这个计划了。

(1943年整个东线的兵力分布情况)

再退一万步讲,苏联红军被逼到亚述海也不一定就等于进了鬼门关,因为亚述海东岸已经被苏联解放了,而且黑海舰队实力强大,完全可以闯过克里木海峡进入亚述海,再来一次敦克尔克大撤退也不是什么难事!只是这丢掉装备的300万红军短时间内不会再有战斗力。经过这“反手一击”作战,德军将彻底赢的主动权!改写东线历史是足够了。曼施坦因的机动防御战术即便是在今天也足够让人敬佩。


兵器世界


如果沿亚速海向东北、北迂回突击,效果可能比进攻库尔斯克突出部还要差,因为德军沿亚速海进攻虽然暂时可以避免右翼的暴露,但是迟早还是要转向东北或者北以形成合围圈的,依旧需要大量的步兵来执行掩护任务,而且从这里发起进攻需要渡过米乌斯河和顿涅茨河两大河流,作战任务还是非常艰巨的。



更加关键的一个问题就是德军要想达成合围圈,仅靠右翼的沿亚速海的单路突进是不够的,这样很难对苏军达成合围,必须要在左翼集结一支攻击集团,对苏军形成钳形攻势。介于德军兵力上的不足,最多只能是以别尔哥罗德的突出部为前进基地向东抵达顿河一线,进而转向南和从南面而来的右翼德军攻击集团会合,达成对顿涅茨地区的苏军集团的包围。这一攻势的规模远比德军的库尔斯克攻势要大,因此需要更多的兵力才能达成,而且在战略上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因为苏军已经在库尔斯克突出部附近集结了大量的部队,德军从别尔哥罗德向东和东南突进,意味着绕过了库尔斯克的苏军集团,这就给了苏军对德军向东推进所暴露出来的侧翼进行打击的机会,就像1942年那样从莫斯科调来的苏军主力对德军顿河北翼防线的进攻一样,德军可能再次遭到惨重的损失和失败。



从战略上来看,德军在亚速海附近的防线已经是相当于一个插入苏军后方的巨大突出部,尽管右翼有亚速海掩护,但是左翼已经牵制了大量的德军兵力,如果德军继续沿这个突出部向东进攻,只会让这个突出部变得更长,增加德军侧翼掩护的压力,即便取得成功,德军也只不过是获得了一个更大的突出部,这最终还是加重了德军防御的负担而已。


按照问题的意思实际就是想让德军利用右翼靠近大海的这一特点来转化成在军事战略上的优势,让亚速海成为合围苏军的一个天然屏障,代替德军一个进攻集团军,起到节省兵力的作用。这个想法非常有意思,曼施坦因就曾提出这样一个战略设想,即充分利用右翼靠近海岸的优势,但是不是进攻,而是进行先撤退再反击来达成围歼苏军的目的。大体思路就是利用苏军将围歼德军右翼这个突出部的思想,以有组织的战略撤退放弃这个突出部,并向西做深远的撤退,诱使苏军主力沿亚速海向西推进,与此同时在左翼的德军要坚守现有的阵地,并以现有阵地为出发点,集结强大的攻击集团,向突入苏军的侧翼和后方发起进攻,进而转向南方冲到亚速海海岸,完成对苏军的合围,这样德军就节省了右翼的合围兵力,从而大大加强左翼的进攻力量,避免了德军兵力不足的困境。这个方案应该是更好的选择方案,只可惜希特勒不同意任何撤退行为。


战略论


这是甩锅帝就任南方集团军群司令后一直倡导的痴心妄想战略。从德军撤入顿涅茨地区,他就主张放弃顿涅茨盆地,他认为苏军会被顿涅茨的经济资源所吸引深入冲向第聂伯河,德军装甲集群集中在哈尔科夫地域,从北方侧翼切断苏军退路,压迫至亚速海予以围歼,随后德军沿亚速海突向罗斯托夫,向上迂回整个南方苏军集团的后背,一举扭转战局!





甩锅帝如此设想实在是抛舍不下41年9-10月亚速海会战胜利的荣耀,希望旧梦重现,好事重温。1941年9月当甩锅帝进攻克里米亚半岛门户彼得科普地峡时,26日苏南方方面军第18、9集团军对他留在梅利托波尔地区的德第30军、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发动猛攻,罗马尼亚山地军第4山地旅被苏军撕开近20公里的突破口,甩锅帝不得不回调第49山地军和希特勒警卫旗队旅级师补上缺口。



29日克莱斯特第1装甲集群从第聂伯彼得罗夫斯克以北的新莫斯科夫斯克萨马拉河一线对苏第12集团军右翼发起突击,10月4日德军占领扎波罗热,在苏第12、18集团军接合部打入一楔子,由此苏军实施撤退行动。10月7日德第14装甲师和希特勒警卫旗队旅级师攻占马里乌波尔,合围苏第18、9集团军6个师。到10日德军肃清合围圈,俘虏苏军10.6万人。这被德国人称为亚速海会战虽没全歼苏南方面军,但造成的态势使德军相继占领塔甘罗格、斯大林诺和罗斯托夫。

那么1943年甩锅帝又能否来次亚速海会战第二呢?当然不可能了!苏军已吸取教训,斯大林不会重复错误。5月最高统帅部大本营采纳苏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的建议,决定进攻从哈尔科夫—波尔塔瓦一线开始,进而夺回基辅,割裂德南方集团军群和中央集团军群的联系,向北迂回中央集团军群深远后方,向南居高临下威胁第聂伯河下游到黑海一线甩锅帝的整个侧翼。



甩锅帝后知后觉的总认为苏军会再次上套,到10月克里沃罗格反击战后,他依然痴心不改寻求着缩小版的亚速海会战第二。甩锅帝向德陆军总司令部提议“第40装甲军在脱离克里沃罗格会战之后,应以两个、最好是三个装甲师,从第6集团军防守的尼科波尔桥头堡出发,对追击第6集团军的苏军北部侧翼实施突然打击……。”由此的结果是甩锅帝错误的集结兵力于第聂伯河下游地区,当苏军11月3日从基辅北部柳列日登陆场发动攻击时,甩锅帝措手不及,于6日丢失基辅!



1943年的苏军不是41年基辅合围战后残缺不全补充的新兵蛋子,他们也从战争中学习战争,战略战术素养并不是德国人自以为是所想象的那般低劣!甩锅帝也就云里雾里的唱着亚速海会战第二至死不休,嘴皮和图上作业一流!

德军一开始就沿亚速海突向罗斯托夫与驻留塔曼半岛的第17集团军一起再次争夺高加索油田,也就希特勒想想,甩锅帝万万是不敢如此干的。至于夺取罗斯托夫后向北迂回,估计也就能合围下苏南方面军,承担的风险是苏西南、草原、沃罗涅日方面军顺势下压,整个南翼德军后路被断,而这是甩锅帝的哈尔科夫反击战避免了结果,自己重蹈覆辙,侮辱甩锅帝的智商!


历史扒粪机


斯大林格勒战役其实已经是整个二战欧洲战场的转折点,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损失大量兵力物资,苏德战场的对比已经发生了改变,即便德军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取得胜利,要再前往莫斯科还要付出很大代价 ,而德国的战争资源远不如苏联,承受不起大量消耗,如果当时德军在斯大林格勒不损失的惨重的话整个二战的结果会改变,德国就会称霸世界,但当时希特勒的野心相当膨胀,他有称霸世界的野心,但希特勒输的很惨,所以二战的历史也会改变。


用户名胡恒


沿亚速海迂回合围苏军对德军不利,一是兵力不足,再分兵,更弱了;二是迂回于亚速海,便达不到兵贵神速的效果了。


ALEX62


那时候大事已定基本不会了,斯大林格勒战役其实已经是整个二战欧洲战场的转折点,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损失大量兵力物资,苏德战场的对比已经发生了改变,即便德军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取得胜利,要再前往莫斯科还要付出很大代价 ,而德国的战争资源远不如苏联,承受不起大量消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