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輪旅遊——海上狂歡背後的沉思

聞旅 | 郵輪旅遊——海上狂歡背後的沉思


2017年,隨著一條“中國大媽吃垮遊輪”的輿論刷爆朋友圈後,郵輪市場的“逃脫戰”也開始浮出了水面,先是年初,在中國運營了3年之久的藍寶石公主號離開中國;同年9月,皇家加勒比旗下海洋水手號宣佈離開中國市場;隨後,盛世公主郵輪也宣佈2018年9月至2019年暫別中國,轉至澳洲郵輪市場運營;2018年2月,歌詩達郵輪旗下維多利亞號離開中國市場。

在國內郵輪市場經歷了一連串“暴雷”後,2018年7月,諾唯真遊輪公司的一則公告再次轟動了整個郵輪市場,將中國郵輪市場推向了高潮。公告內容表示,專為中國市場打造的諾唯真豪華郵輪將於2019年4月離開中國,執航阿拉斯加航線。

可以說從2017年開始中國的郵輪市場開始下滑,2018年則出現了跌落,而未來的中國郵輪市場又將何去何從,這場博弈的背後又透露出怎麼的發展呢?


聞旅 | 郵輪旅遊——海上狂歡背後的沉思


中國郵輪旅遊市場發展現狀

首先,先來了解下郵輪經濟的近現代發展史,郵輪旅遊作為一種高端的旅遊產品,最先起源於19世紀30年代,20世紀50、60年代率先在北美地區實現現代化轉型,逐漸演變成以大型豪華遊船為運作依託的跨國旅遊為核心的新型旅遊業態。

從郵輪旅遊的演變過程來看,產品對於消費者市場人群的要求較高,一是具有足夠的出遊時間,二是具有一定的經濟實力,所以中國的郵輪旅遊市場雖然起步較晚,但是發展迅速,市場態勢跟中國的國際影響力和經濟發展水平是成正比的。

2006年7月2日,上海港國際客運中心郵輪碼頭開港,歌詩達郵輪旗下“愛蘭歌娜號”在上海首航,開啟中國母港運營,標誌著中國郵輪旅遊產品進入大眾的視野。隨著近十幾年的發展,在2016年已經超過了德國,成為了全球第二大、亞洲第一大客源地市場,上海成為我國郵輪旅遊最為重要的出發城市。

從2017開始,中國的郵輪旅遊從之前十年間的高速增長轉變為平穩發展,2018年中國的郵輪產業進入關鍵的轉型期,郵輪產業進入由“郵輪旅遊”向“郵輪經濟”轉變,步入郵輪全產業鏈發展的實質階段。

2019年伊始,中國各大郵輪母港就開始抓緊郵輪經濟的戰略部署,與各大國際郵輪巨頭達成合作,為迎接下一個中國郵輪旅遊的波峰式增長打造高品質的郵輪產品。

聞旅 | 郵輪旅遊——海上狂歡背後的沉思

多角度看待郵輪旅遊經濟

01

郵輪經濟前景可期

從2018年中國和亞洲郵輪經濟景氣指數可以看出,無論是中國還是亞洲郵輪景氣指數,都位於企業家信心指數的臨界值以上,說明中國和亞洲郵輪經濟仍然前景可期,2018年中國和亞洲郵輪經濟景氣指數,雖然比2017年略降了0.22和0.24,但出入境郵輪旅客人次還是有所提升。這是郵輪經濟在長期產業發展中的一個正常波動,相信在國家、地區郵輪政策支持下,未來的郵輪產業發展前景良好。

從長期發展看,只要在這個“調整期”中,抓緊對郵輪經濟全產業鏈的科學規劃和設施,抓緊對郵輪市場的進一步建設和規範,抓緊對郵輪文化和郵輪消費理念的培育,在“調整期”後中國郵輪產業將會迎來一個從高數量邁向高品質的全新發展。

02

郵輪產品更加精細化

作為世界第二大郵輪市場,為了更好的滿足中國市場的消費訴求,相繼推出中國本土化的定製型郵輪旅遊產品。利用現代科技,提升中國遊客在郵輪上的感官體驗度,針對中國市場潛力巨大的M ICE會獎需求,地中海郵輪坦言有意接洽國內數字領域的尖端供應商,為LED天幕設計更多個性化的場景設計,豐富郵輪體驗。

提升郵輪產品豐富性的同時,郵輪旅遊同樣在人性化服務上做足了功課。針對中國郵輪旅遊老年市場佔比大的現狀,不少郵輪公司開發了針對這個客群的主題航線,其中就包括了攝影、旗袍等中老年人關注的熱點;如地中海“輝煌號”今年將與國家中醫藥局和國家老齡委合作,引入大國中醫的項目,邀請國家中醫藥局備案的名中醫滿足中老年群體對養生的需求。

聞旅 | 郵輪旅遊——海上狂歡背後的沉思

03

郵輪旅遊市場競爭激烈

中國郵輪市場包船銷售是國內最為流行的銷售模式,在這種模式下,旅行社首先將與船公司進行協商並達成包船協議。包船後,旅行社將自行制定價格進行郵輪產品銷售,在銷售過程中,又分成較多的分銷層級,旅遊中間商成為競爭主體、壟斷競爭市場、價格競爭激烈,逐漸形成一家降價,全行業流血的市場環境。

郵輪旅遊的發展面臨的問題

01

本土郵輪公司尚未形成規模

我國中資企業參與郵輪運營的郵輪較少,船隊規模較小、國內地首艘豪華郵輪“海娜號”2015年11月停止運營,作為已經形成一定競爭優勢的天海郵輪在2018年9月全面退出市場,目前中資郵輪中僅有“中華泰山號”、“輝煌號”在實際運營,但是單體郵輪中運營較高,難以實現規模經濟。

我國雖具備良好的船舶建造技術,但尚未掌握大型郵輪設計建造的能力。郵輪運營幾乎為國外郵輪企業壟斷,本土郵輪公司尚未成長起來,在行業內形成一定影響力。

02

郵輪產品同質化嚴重

目前中國郵輪市場仍然是近海出國旅遊為主,中國郵輪市場充斥著日韓遊產品,產品同質化等問題成為行業發展痛點。由於目前我國開發的郵輪旅遊航線主要集中在東南亞與日韓地區,且這些航線的目的地都是各種旅遊方式開發程度比較高的地區,因此郵輪旅遊的吸引力相對於其他方式來說,並沒有太大的優勢,產品缺乏創新性,差異性。

03

中國郵輪旅遊市場滲透率低

中國郵輪市場發展潛力大但是市場滲透率低,相關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國內遊人數超過了50億人次,而選擇郵輪旅遊產品的僅243萬人次,不及國內一個普通景點的年接待量,也僅佔全年度50億國內遊人次的0.486‰,不到千分之一。2018年中國出境遊客人數已經高達1.5億人次,而郵輪旅遊出境人次只有244萬,跟龐大的出境遊總人數相比,仍然顯得十分“小眾”,這與廣大消費者對於郵輪的認知是密切相關的。面對大部分國內消費者對郵輪旅遊這一新品旅遊業態存在陌生感和誤區,如何提升國內遊客對於郵輪旅遊的認知是使郵輪經濟回暖的突破口。

聞旅 | 郵輪旅遊——海上狂歡背後的沉思

04

郵輪旅遊體系不健全

中國郵輪旅遊體系尚不健全,在管理運營、投訴監管、安全保障等方面存在諸多需要提升的地方,雖然有國際郵輪港口的全國規劃性文件,但當前國際郵輪港的建設與規劃大部分是地方政府和企業自主規劃建設,尚未將其納入全國性的整體考量,造成大量郵輪港口接待郵輪少,閒置問題嚴重,盈利能力較差,整體效益不佳。中國郵輪旅遊產品從銷售到用戶消費經手層級較多,對於市場的監管與投訴處理很容易出現權益糾紛的問題,乘客的合法權益無法得到有效保障。關於郵輪旅遊的安全保障問題也是遊客極為關注的問題,基於國際上大型郵輪失事案件所造成的惡劣影響,郵輪旅遊要防患於未然,做好安全保障。

05

郵輪產品定位與市場不匹配

2018年8月,第一艘為中國市場專門定製的遊船諾唯真喜悅號,將於2019年4月離開中國市場,消息一出,引起業內對於諾唯真退出原因的猜想,究其根本還是諾唯真在中國市場的盈利未達預期。

對於這艘號稱專為中國遊客量身打造的豪華郵輪為什麼最終在進入中國市場步道兩年後就黯然離場,其實不難發現是產品與市場不匹配所造成的,諾唯真喜悅號是一艘有3802人載客量的大郵輪,專為中國遊客需求建設了較大規模的賭場和免稅店,還把一些酒吧改換成了茶室,做足了硬件上的準備,設計宣傳上也更加針對中國市場,但是郵輪旅遊的定位是高端的慢休閒,這就要求遊客有較多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無形之中就將中國的郵輪旅遊市場圈定在了老年人身上,老年人在郵輪上基本不會進行二次消費,滿足基本出行的需求即可,相較於郵輪公司的國際旅客消費能力足足低了一半,產品的供給與市場的需求出現的明顯的斷層,造成了資源的閒置與浪費。

根據近兩年在中國市場的試水,諾唯真從2019年夏季到2020年夏季,諾唯真將暫時離開中國市場,前往利潤更豐厚的阿拉斯加航線。打算從2020年夏季開始,把2000人載客量的諾唯真之勇號帶到中國,季節性地運營一些獨特的線路,比如韓國、毛里求斯、塞舌爾、馬爾代夫。


聞旅 | 郵輪旅遊——海上狂歡背後的沉思


郵輪經濟的生態環境構建

01

多方努力,構建良性全產業鏈

郵輪市場的發展需要全產業鏈良性互動發展,從郵輪建造到運營服務到港口配套服務等環節都需要加強建設,培育本土團隊。同時,要加強政策力量的引導,促進、保障市場的健康發展,補齊產業發展、各方合法利益保護、市場動態監測等事中事後監管服務,進一步推進郵輪產業的轉型升級。

02

補齊短板,激發潛在市場活力

注重提升我國郵輪港口功能、提升管理水平,提升遊客上下船的體驗度,做好郵輪產品的進入中國市場的篩選,減少同質化產品的流入。培育好公民,尤其是內陸公民向海的意識與理念,做好宣傳營銷工作,提升郵輪旅遊的滲透率,挖掘潛在市場,通過供求關係的調整,保證郵輪市場的動態平衡。

03

加強合作,促進區域聯動發展

中國郵輪公司要加強與國外大型郵輪公司的合作,在生產技術、郵輪產品開發,經營管理方面的多做交流,提升本土郵輪公司的市場競爭力,積極融入國際郵輪市場。

中國各港口之間要加強合作,目前,我國共有三亞、廈門、上海、天津4個國際郵輪母港,都可可作為郵輪旅遊的始發港口。除此之外還有16個可提供掛靠服務的港口,應當結合港口優勢,相應“多點掛靠”政策,加強區域合作,為遊客提供便利的同時,也帶動各港口的產業和經濟的發展。

聞旅 | 郵輪旅遊——海上狂歡背後的沉思

聞旅派觀點:

郵輪旅遊作為郵輪經濟最有力的抓手,對於港口城市經濟的發展具有較強的帶動作用,但是由於郵輪旅遊自身存在著產品體量大、運營週期長、管理體系繁複的特點,並不是產品落地就能成功實現收益,也需要多番試水,目前的郵輪旅遊市場已經到了關鍵的轉型階段,隨著近十幾年在中國市場的試水,機遇和挑戰也都相對清晰,如何通過郵輪旅遊的戰略佈局,順利促進郵輪經濟的回暖,國內行業應積極從客源市場做好角色轉變,變成市場的參與者、建設者,與國際郵輪企業進行合作交流,只有達成市場、消費者、投資運營方的多方共識才能找到最適合市場的合作機制和發展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