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車輛的軸承是用什麼做的,是怎麼做的?

鄒喜豐


古代車輛的軸承是什麼材料做的?其實這也得分時期,軸承作為車輛部件之一,在中國古籍中很早就有過記載。

公元前2000多年時,中國就已經出現了原始車輛,就是用多根圓木,上面放木板,木板上放重物,前面用人或者馬拉動重物,另外一個人不斷將圓木擺在地面上,這樣就是最原始的木輪運輸,人們通過這樣運輸發現,圓木越大就走的越快,後來就逐漸增加圓木的直徑,接著就演變成輪子。

但是最早的車是以圓形木板為行走部件,非常簡單,就是用一根木棍放在圓形木板的孔內,到了夏朝,就開始出現了有輻條的車輪,有了輪子自然就有軸承,而軸承也是木頭製作,到了周朝時期,人們還知道用油脂作為軸承潤滑劑使用。

因此隨著時間的流逝,古代車輛也在不斷變化,製作的軸承材料也在不斷變化。

跨湖橋文化遺址曾經出土了一個木質陶輪底座,這個木質陶輪底座像一個鈴鐺,但是最高的部位有個凸起的小圓柱,這個就是用來轉動的軸承,人們將一個轉盤放在這個凸起的小圓柱上就可以轉動,這就是最初軸承的原型。

而木頭製作的軸承並非所有木頭都可以作為材料,用於馬車的木頭大多采用的是“促榆樹”的木頭材料製成,這種木頭產自東北地區,木質堅硬,是絕好的木頭軸承材料。

其次還有蜆木做的軸承,現如今蜆木是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是做砧板的好材料,但是在古代卻是做軸承的上好材料,其優點就是不彎曲,不開裂,耐水耐腐,硬如鋼鐵。

(木質陶輪底座)

從出土的漢代金屬軸瓦可以看出,軸承得到一定的改善,這是最原始的滑動軸承,也有木頭和金屬混合組成的滑動軸承,這樣大大減小了車輪與車軸之間的摩擦,提高了轉動速度,還延長了車輪的壽命。

(漢代金屬軸瓦)

到了元朝還出現了“滾柱軸承”,這是科學家郭守敬發明的“渾儀”上安裝的軸承,其主要目的就是減少摩擦阻力,可以說是最原始的滾動軸承,但是那時候並沒有運用到古代車輛上。

除了木頭和鐵製作的軸承,還有青銅製作的軸承,而最開始的車輛軸承製作也比較簡單,首先車軸橫於輿下,連接輪子中心的圓孔,車輪把木頭用蒸汽蒸軟做圓,裝輻條提升結實程度,兩個兩輪車架上,中間再用一根豎軸連接,有安裝轉向裝置。


羽評郡主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覺得我講的有道理就點個贊吧。古代戰車是車輛技術的最高水平,我就以戰車為例來說一下。畢竟驢車之流就是一個框套在車軸上就完事,毫無技術含量。首先我們來看一張博物館裡展示的古代戰車的結構圖。


製作一輛戰車,技術含量最高的就是車輪和車軸了,想要製造車輪,首先要把木頭放進容器裡用下面燒火,用蒸氣來蒸軟,因為大塊木頭烤軟不好控制,統一加熱蒸軟更好控制。然後借用工具把木頭放在圓形的模具上拉圓。


再上一個輪子的具體結構圖

然後給轂裝輻條,古代都是榫卯結構插接的,為了可以讓轂能裝更多的輻條,這樣提高結實程度,可以在崎嶇的路面飛馳也不擔心損壞,中國的戰車有28根輻條,這樣在高速行進的時候,即便斷了幾根輻條也不影響輪子的性能,相比埃及只有6根輻條的戰車輪子,哪怕斷裂兩根輻條也會直接報廢。而為了讓轂可以插接更多輻條,輻條的榫卯其實是長短不一的,這樣一個深口一個淺口交錯,可以保證轂的強度,也能插接更多輻條。

在插接好輻條後,就可以裝之前做成圓形的牙了,同樣是榫卯結構,只需要把輻條插在牙上就可以了。也是為了拼接容易,一般都是做兩個半圓形的牙最終拼成一個完整的輪子。


然後把車軸插入輪轂,這些都是木製的。為了防止車輪左右搖晃,戰車的輪轂做的很長。然後為了保證結實,才用青銅的車軎來進行固定。

看一下出土的西周時期的青銅車軎

然後再看復原製作的青銅車軎安裝使用的動圖,這樣就非常直觀了

看到這裡我覺得就已經都能看明白我國古代戰車的輪轂結構了吧。兩千多年前的古代戰車製作就已經如此精巧,我們祖先的智慧實在是值得驚歎。


人渣嘯西風


古代戰車軸承肯定是木頭的,現在在偏遠山區還偶能見到,本人前兩年到山區見到農民用木輪車拉麥桔杆,非常好奇現在還有木輪車,上前詢問,老農答到這木輪車是民國時的馬車,農村分地時,抓紙條抓到自家,一直用。我好奇的是這木頭車輪為什麼現在還能用並不怕磨損,還專門看了軸承。給老農發了一支菸,坐到石頭上問原由,老農也是手藝人,說老一輩人做木活特別講究用料,什麼木料用到什麼地方,這個非常重要,比如這棗木木質硬特耐磨,說到這突然想到母親的紡線車上的高速轉動的紡錘就用棗樹上的一個小木丫做為軸承的承受木。所以這木輪車軸是棗木的。老農抽了一口煙笑著說,你看這木輪子是用軟棗木做的,軟棗木質軟柔軔度好,用刀砍一刀,刀口馬上又合上了,所以和棗木軸接合當做軸承也用做地面的接觸面,我又問那裡來的這麼大的軟棗木料,哈哈,北方農村的柿子樹全是用軟棗樹稼接的,百年老柿樹下邊都是軟棗木,聽完腦洞大開。老農接著說這車轅,車轅一般用槡樹木或槐樹木,柔軟耐磨不易折,你再看看那個大長叉也是農業社裡留下來,我一看長叉的叉齒又細又長,像一個竹杆,這麼長能用這麼久,原來這是用楸木做的,聽完老農這些話,我非常興奮,真正感受到古人的工匠精神和智慧。其實有些東西沒有那麼複雜,只有在實踐中才能體會到原來如此。


珍玥軒


這個問題回答起來那就簡單多啦!

中國古代戰車的車軸由什麼東西製造而成的?很明顯就是木頭。

這個東西的記載來自於田單,歷史上面這個人特別有名啊,齊國被燕國功效70多座城池,然後這個人率領齊國最後兩個城市,絕地翻盤,利用火牛陣一舉奪回了齊國70多座城市,恢復了齊國的稱號。

關於中國古代戰車的車軸有什麼製造而成的?田單曾經自己親身經歷過,而且通過這件事情的處理,還得到了當時齊國剩餘兩座城市的民眾的認可。

當時齊國面臨五國圍攻的情況,北方已經開始出現潰敗,紛紛向當時齊國兩座城市逃跑。這個時候田單所在的地方里這兩個城市還比較近,所以他不著急走,他一直待在馬路邊上,看著當時來往的齊國車輛究竟是怎麼走的。

所有人都笑他傻,說你這個人還不趕緊走,五個國家的軍隊快要攻打過來啦,而且燕國的軍隊自從攻陷了國都以後,把整個國都變成了一片人間煉獄,如果你不走的話,你就等著活受罪吧!包括他家裡面的人都勸他趕緊走!田單說,我不,我在觀察觀察。

原來是他發現在道路里面行走的齊國車輛,由於太過於擁擠,車軸和車軸之間經常發生碰撞,最後很多車子的車頭都斷掉了,不少的人車子車軸斷掉以後,只能停在路中央,根本就不能走!很多人因此就成為了燕國軍隊的俘虜。

田單當然是做大事的人,他特意吩咐將自己家裡面車輛的車軸包上青銅!這樣的話,在路中央發生了擁擠,發生了碰撞的話,(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這輛車的車軸可以撞得過其他的車!從而保證自己能夠跑到目的地,而其他人直接就被撂在了原地,正所謂死隊友不死貧道!田單這個舉動當時就被很多人聽說了,很多人都對田單感到十分佩服啊,竟然從這麼小的細節裡面找到一種逃出生天的辦法,那你當我們的軍事主帥吧,所以他就很隨便的就當上了齊國的軍事主帥!然後擺了一個火牛陣,接著復國了。

所以通過這個故事,反正這個問題已經解開了,古代車軸就是木頭!而且下回你跟其他人講這件事情的時候,你也可以用這個故事來證明。


漩渦鳴人yy


中國古代於公元前2000多年前中國已有原始的車輛。早期的車以圓形木板為行走部件,相傳夏朝奚仲對車輛作了重大改進,從此出現了有輻條的輪。

古代車輛的運轉主要是輪和軸。

軸是固定車輪、承載車廂和傳遞動力的部件。車軸橫於輿下,固定方法是在輿的底部安裝兩塊木頭,用繩索將軸綁在上面。輪的中心是一個有孔的圓木,用來貫軸。

車輪把木頭用蒸汽蒸軟做圓,裝輻條提升結實程度,兩個兩輪車架上,中間再用一根豎軸連接,有安裝轉向裝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