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当初不是嫡出的纯元先嫁入王府?

小王谈谈


在《甄嬛传》中,有一个极其完美的人物存在,她虽然死了,却永永远远地活在所有人的心里。

皇上对其念念不忘,思之若狂;太后对其愧疚难当;皇后对她恨之入骨;其他的妃嫔都对她敬重有加;宫女太监们都赞不绝口。这个人就是皇上心目中唯一承认的妻——纯元皇后。


纯元皇后名为乌拉那拉氏柔则,是皇后宜修同父异母的亲姐姐。她出身名门望族,貌美如花,琴棋书画,六艺精通,善良仁善,换做现代的说法就是实实在在的白富美,而且还是那种气质如兰,内外兼修型的白富美。经她改编的惊鸿舞一舞动天下,让甄嬛跳得像就是东施效颦,跳得不像就是失了敬意冲撞纯元;她的歌喉无人能及,安陵容歌声清丽婉约,哪怕模仿的只有5分像了,皇上也觉得难得了;她的琵琶技艺冠绝,端妃得她真传就已成了宫中一绝!这样完美的人物怪不得死了还是让所有妃子望尘莫及!这样神一样存在的纯元,让人不得不怀疑她是家族为政治发展培养的一颗棋子啊!


剧中她的死是自己亲妹妹宜修的杰作。姐妹两人同侍一夫,纯元第一次看望有孕的妹妹宜修时,皇上对她一见钟情,直接作为嫡福晋迎入府,入府后就是专房之宠。她的出现让皇上对宜修从前所有的承诺都不做数了,而且还让宜修失去了丈夫的爱。女人的嫉妒之心是一把锋利的匕首,终于宜修在自己的孩子弘晖夭折后,性格扭曲到残害手足!

不禁对这样的惨剧感慨万千啊!最后皇上对宜修说迎她进府是个错误,而宜修说既生瑜,何生亮,皇上错的是不该迎姐姐入府。倘若直接迎纯元入府,也就不会有这样残害姐妹的悲剧了,为什么当时不先娶纯元呢?

由于剧中没有提到过这个问题,我们就剧和当时的背景做以下猜测!

第一种,当时的四阿哥并不够格娶嫡出纯元

在古代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而且特别讲究门当户对。乌拉那拉氏是满洲镶黄旗,如此高门户,而且又是嫡出的初元被家族培养的如此完美,他们是打算要纯元匹配皇上的嫡子或者将来的天子的,以巩固家族势力的。而当时的四阿哥只是一个庶出,也并不是特别得宠的阿哥,所以并不够格求娶到乌拉那拉氏家族的嫡女,而宜修作为乌拉那拉氏庶女,娶她就门当户对的多了。


第二种,过于仁善的纯元坐不稳后位,维护不了家族的地位。

在剧中皇上和太后曾多次提到过纯元皇后的仁善,尤其是太后,她出生乌雅氏和乌拉那拉氏家族是同气连枝的,让自己家族的人登上后位,坐稳后位,维护好整个家族的利益比什么都重要,所以宜修害纯元时,太后明明知道也默许了。

纯元是嫡出,一直受到的都是家族的保护,天生过于柔善,后宫争斗残酷,是坐不稳那个位置的。而庶出的宜修经历了嫡庶之间的斗争,更加懂得怎样维护好自己的位置,所以宜修入府才更能成为四阿哥的左膀右臂。只是人算不如天算,皇上竟然对纯元一见钟情,还是执意要娶她做福晋。

第三种,太后有私心,想把纯元另作他许

太后是康熙的德妃,手上有四阿哥和十四阿哥两个皇子,而且十四阿哥是养在她身边一手带大的,相比于从小就送给孝懿仁皇后养的四阿哥,她更喜爱老十四,这在剧中是有明确体现的。老十四也是很得康熙皇帝的看中的,也曾被议储的。太后也许想把纯元许给老十四,成就老十四的也未可知。

以上都是猜测,不知道大家看后有什么想法?或者认可那种呢?欢迎留言!

欢迎关注我,带你跟着甄嬛走进雍正王朝,看尽后宫的纷繁复杂、尔虞我诈!


姒莞萱


因为由始至终,宜修也都是乌雅氏与乌拉那拉氏家族的棋子,她的存在是为了“抛砖引玉”。是乌拉那拉氏家族为了皇后尊位做出的考虑。

作为庶出的次女,她先嫁入雍亲王府,如果雍亲王多嫡成功,宜修就等于帮纯元占了个位子;如果雍亲王在九王夺嫡中失败,那么宜修一个庶女成为陪葬牺牲品,也没什么太可惜的地方。


封建社会,嫡庶尊卑有别,家族中女儿出阁自然以嫡以长优先。纯元是乌拉那拉氏的嫡出女儿,而宜修是庶出的次女。按照宜修自己的话该说“臣妾和臣妾的额娘,很少受到重视”,想必宜修在府中也是受尽冷落。

当时九王夺嫡越来越激烈,虽然局势已经相当明了,四皇子胤禛也就是太后乌雅氏的亲儿子优势已经相当明显,不过凡事不到最后关头都不太好说。未来的皇后之位一定要留给自己人,不过一开始就让纯元入府还是要承担很大风险的。怎么办呢——抛砖引玉。


乌拉那拉氏宜修,虽然是庶出的女儿,不过容貌也算出众,心机更加胜过纯元。嫁入王府之中,对付其他的侧福晋侍妾们自然不在话下。将来,胤禛一旦掌握权势,再让纯元入府也不迟;而胤禛一旦失势,乌拉那拉氏家族还有一颗棋子,宜修不过庶出,做了牺牲也没什么可惜的。

宜修城府极深,又如何不知母族到底盘算什么呢?内心充斥的恨让宜修最终对自己的亲姐姐下了手,而后在内廷,为了保住自己的皇后嫡位无所不用其极。只不过,太后与皇后怎么都想不到,最终后位的确留在了乌拉那拉氏家族之中,却是以宜修的人生悲剧为代价。


澹奕


任何上流阶层的联姻,都和政治脱不了干系。封建社会的女子,生来就肩负着家族的荣耀。古有昭君出塞,文成公主进藏。电视剧《甄嬛传》中虽然将这层关系表达的比较隐晦,我们却能从中发现蛛丝马迹。

从《甄嬛传》后面包括太后的只言片语中,我们知道皇后宜修较纯元要早进王府3-5年。嫡出的女儿生来就比庶出的要高人一等,为何是庶出的宜修先进王府,而不是嫡出的纯元?我们可以这样猜想,宜修嫁到王府时,应该是雍正在“九王夺位”中占据的优势并不十分明显,胜算不大。所以才会有庶出的宜修嫁到了王府,否则哪有宜修什么事。

宜修嫁到王府后的几年中,雍正在这期间夺嫡的优势日渐明朗、胜算在握了。这时,乌拉那拉氏家族才把手中重要的棋子纯元送到王府。如果此时是另一位皇子成为皇上的机会更大,纯元就会被送往另一个王府。这点从纯元初次见雍正即盛装可见端倪,名为看妹妹,实则为了引起雍正的注意。果然,雍正对纯元一见钟情,很快就被迎娶进到王府成了福晋。乌拉那拉氏家族的目的达到了,至于宜修的感受,没有人会去关注。宜修在剪秋下毒后,与皇上的对话中,说了这样一句:“你以为姐姐真的爱你吗?”说明一开始,纯元并没有爱上皇上,但为了家族的使命,违心进的王府,只不过在后来的日子里,才对雍正日久生情。

当然,雍正夺位成功,乌拉那拉氏家族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可能也不小,雍正对纯元一见钟情,随后娶进府做了福晋,是否是与乌拉那拉氏家族的一种交易,也就不得而知了。当然,纯元单纯的性格,是在夺位之战见识了各种丑恶嘴脸的皇上最为欣赏的。

为了家族的利益,宜修不得不让出即将是自己的福晋之位,对纯元,她有恨,但不是最要紧的。对太后,宜修应该是恨之入骨。因为这个主意,是太后与乌拉那拉氏家族商议的结果,所以,剧中宜修对太后一直是淡淡的,关系说不上亲近更谈不上亲密。宜修残害皇上的子嗣,太后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其中,除了家族利益,更多的是对宜修的愧疚。

到后面,皇后宜修又把乌拉那拉氏家族的女子青樱,安排给三阿哥,因为此时的皇后权势还在,三阿哥成为太子的机会很大。有朝一日三阿哥成了皇上,皇后的宝座依然还在乌拉那拉氏家族手中。只不过青樱阴差阳错成了四阿哥的侧福晋,富察氏成了嫡福晋,也就是后来的皇后。太后和宜修皇后的使命,终究是没有完成。


八卦气象台


因为在康熙皇帝初期,作为四皇子的雍正还不是非常得宠,没有看到继位的可能性,所以并不是很受乌拉那拉氏的重视,所以只是把庶女宜修嫁给他,而更重要的嫡女纯元皇后则是准备嫁给另外比较重要的人物的。



后来随着局势的变化,雍正越来越得到康熙皇帝的重视,继位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此时乌拉那拉氏越来越重视雍正的地位。太后和家族经过紧密商议后,派纯元皇后穿着妃嫔的衣服到王府去勾引还是亲王的雍正。当时宜修是作为雍正的侧福晋,并且还怀着孕待产,结果纯元皇后趁此良机,得到了雍正的宠爱,并被立为嫡福晋。



宜修自然是非常的不满,眼看自己要登上正室的位置,却被纯元皇后抢去,所以后来使了阴谋诡计,害死了纯元皇后。太后虽然察觉到了这一点,但是最终也无可奈何,最终为了乌拉那拉氏的前途,还是将宜修扶上了皇后的位置。



所以,作为嫡女的纯元没有先嫁入王府是因为在早期,雍正的优势还不是很明显,并不值得乌拉那拉氏去做巨大的投资。


平安读史


古代世家和皇子的联姻是一场利益的交换,赢了,家族可以继续兴旺,输了,家族可能会覆灭。

在古代,嫡庶之分十分的严苛,嫡女的政治价值要比庶女高太多,如果一个家族将自己最重视的嫡女嫁给了一个皇子,那么这必定是一个家族权衡之后的决定,从此之后这个家族便于这个皇子集团绑定在一起。

相反,如果一个家族并没有做好决定但是又不得不送一个女儿过去的时候,庶女就成了最好的选择,一般庶女过去都是做妾,相对的风险也就没那么大,这个皇子失败了,对他们家族影响也不会很大,他们随时可以舍弃这个庶女,反之,这个皇子成功的继承了皇位,这个庶女的价值就上去了,他们可以通过这个庶女获取更多的利益,甚至通过这个庶女将家里更多的女孩送进宫。


微三峡


对于高门之家来说,女人经常是被作为政治中所用的一种筹码而用于联姻,那么联姻从门第来说,第一等的自然是皇子。太后出身于的乌拉那拉氏是清朝大姓,自然是名门望族了。一般来讲,这样的人家出来的女儿,肯定嫁个皇子都是不成问题,但是作为嫡女的纯元被那么精心的培养着长大,她的第一目标人选肯定是未来的天子。

所谓待价而沽,那么首先家族里为纯元选择的对象应该是最有可能成为下一任储君的人,而作为庶出子女的宜修也要作为一种投资被嫁给某位皇子,所以宜修是作为侧福晋嫁入王府,一个庶出的女儿尚且一入府就是侧福晋之位,所以可以想见一下乌拉那拉氏家族的显贵,要不然一般官宦人家估计要做侧福晋怎么也要送个嫡女去。

所以,纯元当时待字闺中,一个原因就是可能没有合适的姻缘,比如皇子之中年纪合适的都已经有了嫡福晋,而纯元之贵肯定不会屈尊做侧福晋的,至于宜修所嫁的四皇子,估计当时在皇位竞争中不具备优势,所以只是嫁去一个庶女;还有一个可能就是纯元在等待一个更显贵的位置,譬如说太子妃。但因为电视剧里对纯元皇后所提之事甚少,所以她的事情也只能是推测。

况且从电视剧的剧情来看,果郡王应是很得先帝喜爱的,而现今的太后喜爱的可不是现在当皇上的四皇子,而是自己的另一个亲生儿子——十四,《甄嬛传》中太后临死之时,还想着的是十四,可见这个皇上在做皇子时是一个爹不疼、娘不爱的角色,那么当时至少是在宜修出嫁之时,这位四皇子还没能入了乌拉那拉氏家族的眼。

至于后来为何又要把纯元嫁入,推测应该是雍正在后期的储位之争中逐渐显露锋芒,成为了比较有力的候选人之一;再者也不排除乌拉那拉氏家族与这位四皇子达成了某种的协议,比如可以祝他登基为帝,但皇后的人选要出自乌拉那拉氏家族。以上这两种可能都会促使乌拉那拉氏家族把嫡出的女儿嫁给四皇子,所以纯元才后入王府。


花溪小妖


纯元、宜修,包括太后。

她们都是乌拉那拉氏的一枚棋子。


电视剧中太后一直在强调乌拉那拉氏的家族地位,纯元死了即使宜修坏事做绝,太后也要维护。皇后让三阿哥娶青缨,也是在布局下一任乌拉那拉氏的人(虽然最后跟了老四),毕竟皇上的儿子不多,那个时候老四还没受重视,三阿哥做太子的可能性更大一点,可见乌拉那拉氏的女儿生来就是为皇室准备的。

纯元作为家族嫡女,必然肩负着嫁给未来皇上的使命,毕竟嫡出封正室的可能性更大一点,竞争力也更强。从电视剧的蛛丝马迹中可以看出,宜修入府比华妃早很多,九子夺嫡的结果尚不明朗,胤禛也未必就是皇上。几年后形式逐渐明朗,嫡女纯元才要去行使他的使命了。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纯元被封为福晋,这是福晋啊!作为王爷的胤禛娶福晋怎么可能想娶就娶,首先他的野心是当皇上,必然要娶个地位够用的,其次在身份和礼节上,也是必须要皇上首肯。胤禛的母亲当时的德妃现在的太后,怎么可能不知道乌拉那拉氏嫡女的政治作用,所以纯元入府看妹,还穿的那么漂亮端庄,肯定是胤禛继位十分有戏,太后用心为老四挑选的皇后人选才会入府。

另外再说一个细节,不知道大家发现没,宜修对太后一点都不好。也许也是因为当初太后把姐姐安排进来,宜修的失宠和太后的暗中安排有着分不开的影响,所以才会甚至带一点点恨吧!


王小凫fu


宜修当年是以侧福晋的身份嫁进雍王府的,也就是说只是个妾室,而非嫡妻。妾在古代地位是很下贱的,正妻坐桌吃饭小妾要站在旁边伺候,逢年过节要跪下给正妻磕头行礼,穿衣服也不能穿正红色,自己生的孩子要问正妻叫娘,问自己叫姨娘。反正就是处处都低人一等,所以,一般平民人家不是万不得已都不愿意让女儿去做妾室,更何况像乌喇那拉氏那样的大家族,怎么可能会让一个嫡出的大小姐去给一个并不受宠的皇子做妾呢?




八旗特别讲究门当户对,家族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八旗贵族家的小姐更是为了家族荣耀而生,无法选择自己的命运,要么入宫为妃,要么嫁给八旗子弟,雍正那时候只是个并不受宠的王爷,将来能不能登基为帝还是个未知数,把庶出的女儿嫁给他就行了,嫡出的纯元肯定是留着嫁给更有可能当皇帝的人。


芝麻号南宫慕涵


这个我们先假定纯元真的是傻白甜,不是心机婊吧,我们不能越过作者,自己脑补吧,那还不如自己写一部,尽管脑补也许更合理。如果按作者本意,那就是纯元不适合宫斗 ,而且,当时也看不出玄凌(胤禛)能做太子 ,用庶女搏一搏就可以了。纯元适合平常富贵人家的嫡妻,没人会欺负,也就吃不了亏。就像迎春,如果贾府不倒霉,她低嫁一些,找个脾气好些的公子,不要做主事的媳妇,比如嫁个嫡次子就行,不会这么惨。孙绍祖,那是谁也搞不定的,除非贾府权势通天,而且来个夏金桂似的过去。


五月


民间对于雍正皇帝如何登基有许多版本,但是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在康熙年间让雍正继位的呼声几乎没有。纯元是乌拉那拉家族正室夫人生的掌上明珠,聪明美丽能歌善舞,乌家当然想把她嫁给今后的皇帝了,宜修只不过是庶出女儿,乌家的正室父母从来没有把宜修母女当回事,认为让宜修嫁个王爷当妾就很好了。但是没有想到的是,正当宜修满心欢喜地盼着生个儿子当正福晋时,纯元却与雍正一见钟情,做为纯元的父母只能随了宝贝女儿的心愿,而做为雍正的母亲,当然愿意从本族中给自己儿子娶个正室生的女儿做媳妇了,只是这样一来伤害了纯元同父异母的妺妹宜修了,可是不管是纯元雍正还是他们的父母都没有人会把宜修母女的感觉当回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