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里,为什么亲人去世之后要换上漂亮的寿衣?寿衣有哪些讲究?

棒奔霸


在农村里,为什么亲人去世之后要换上漂亮的寿衣?寿衣有哪些讲究?

当老人去世了以后,及时换上事先准备好的寿衣,这个也是丧事习俗中的一部分,在古代的时候就有了。听村里的老人说,给老人换上寿衣,这不仅是对去世亲人的一种尊重,而且还是生者的情感寄托。因为人辛苦操劳了一辈子,像古代的穷苦人家,那就可能操劳了一辈子,但是却没有穿上一件体面的衣服。生前不能享受,不能穿上好衣服,那死后总得体面一点,要让亲人风风光光的走。就算是有些人生前享尽富贵了,但让死者穿上寿衣,也是希望他能继体面下去,让死者安息,生者安心!于是这在种习俗就沿袭下来了,成为了丧事习俗中的一部分,一直穿到了今天。

农村的老人还说了,亲人去世之后,先是要给他们清洗身体,然后才会换上一整套干净的新衣服。而这个寿衣也是有讲究的,并不是新衣服就可以,对衣服的挑选方面也是有讲究的。其中衣服的面料必须要是绸子的,而不能是缎子的。因为“缎”字和“断”谐音,有断子绝孙之嫌,这样寓意不好。至于寿衣的件数,一般死者岁数大的则件数多一点,意味着福寿安,而死者年龄偏小的则穿的件数也少一些。

除了在面料上有讲究以外,衣服的款式及设计方面也是有说法的。其中一点就是要挑选看起来华丽的衣服,越是看起来气派越好。有的人可能不太理解了,为什么生前穿得这么低调、保守,而寿衣却要有如此大的反差呢?这是因为在古代的时候,老百姓的生活都是比较艰苦的,日子过得艰难不说,平时也没多少时间打扮,穿的也不好,总之是没有条件去打扮。而去世了以后,那就要穿得漂漂亮亮的,满足生前的愿望。至于寿衣的款式方面,多数还是沿袭了古人所穿服饰的样式来做,上面还会精心设计很多精美的图案,这个应该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吧!

人去世后穿寿衣,地方风俗有所不同,理解内含也不一定相同。而且在今天丧事习俗也精简了不少,所以给逝者准备的寿衣已经没有古时候那么讲究了。但是不管怎么样,给去世的亲人穿上寿衣,帮他们弄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这不仅是对去世亲人最基本的尊重,让死者不失原有的尊严;而且还是中华民族对于传统殡葬文化的一种传承表现形式。


农夫也疯狂


世间万物,有生必有死,这是自然规矩。很多人都相信死后会到另一个世界。于是,不管农村还是城市,当人死后,亲属们都会办一个隆重的送别仪式。希望死去的亲人,可以在另一个世界过得更好,更体面。

首先,当人去世后,家属们会先用柚子叶煮水给他清洗身体,然后剪下一点头发和一些趾甲,然后换上一身事先准备好的寿衣。

把先人平放在床上,盖上被子,就像是睡着了一样,然后用一块很轻的百纱布盖在先人脸上。然后等一天后,入殓,请人宾客来行葬礼。


给过世者换上漂亮的寿衣,主要是家属们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和对去世人的爱,希望他们可以在另一个世界过上好生活。

人干干净净地来到这个世界,就要干干净净漂漂亮亮地离开。换上新的漂亮的寿衣,表示着这人走得很体面。

在农村,人去世后,穿的寿衣有哪些讲究呢?每个地方的风俗都不一样,各有各地方的讲究。


1:老人就像风中的蜡烛,随着年纪的增大,随时都有突然去世的可能。所以,很多农村老人都会在60岁以后,开始准备棺材和寿衣等后事要用到的物品。

一些还没有来得及做寿衣的老人,通常家属会在死者生前询问一下,准备穿什么衣服下葬。有些老人会选择穿一些有特殊意义的衣服,像日常喜欢的衣服等作为寿衣。而有些则是临时去找人赶做。

2:寿衣的材料选择上,多为棉布。因为棉布便宜而且保存时间比较长,而丝绸之类的很快就会烂掉。丝绸,又叫绸缎,有断后代的意思,农村很多人都是比较忌讳的。

寿衣数量上,通常是三五件这样子,一般来说,寿衣都是单数的。正所谓,生人喜双,先人好单。我们给先人上香时,也是上单数,就是这个意思了。


3:寿衣样式上,在古代会有官民之分的。当官的死了,可以把寿衣做成代表身份的官服样,乡绅土豪,可以做成华贵样式,而老百姓只能把寿衣做成普通的样式。当然了,普通人也没那么多钱去弄这些花哨的东西。

现在的寿衣,在样式上,没有太多的要求。通常人,都会根据死者的年龄来做不同样式。

老年人的,通常是古朴老式的衣服,如唐装样式,不过有的会有龙凤图案,颜色上会选择深色。

年轻的人,就没有太多讲究了,就是平时穿得比较好看的衣服之类。


村哥小凡


在农村里,为什么亲人去世之后要换上漂亮的寿衣?寿衣有哪些讲究?

在以前农村老人上了岁数以后都会自己准备寿衣,很多人会觉得自己准备比寿衣感觉很不好,其实自己准备寿衣的寓意却很好,很多老人觉得寿衣反而会让自己更长寿。虽然现在人们都是买寿衣,还是有一些老人会早早的将自己喜欢的寿衣准备好。在农村老人们对寿衣的样式布料有很多讲究以外,在去世的时候谁来帮自己穿寿衣,也有很多讲究。那么我们就来看一下寿衣有哪些讲究吧。

首先就是布料。以前农村虽然很穷,但是在做寿衣的时候人们却很舍得,一般都是用比较好的绢类织物或者是棉类织物,是不可用绸缎和皮衣做寿衣的,因为绸缎的缎和断同音,寓意是和亲人们断开,皮毛衣物是怕成为兽类。除此以外,不管是老人在什么时候去世,准备的寿衣都是棉衣,五件上衣,三件下衣,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五领三腰,准备棉衣是可以更好的吸水粉,而五领三腰则是代表着富贵吉祥。

其次是款式。寿衣的款式分为两种,一种是纯中式,一种是纯西式,千万不能中西混搭。寿衣的色彩要注意整齐,不可用特别跳跃的颜色,看着很不严瑾。一般男人都会用蓝色、褐色这种比较端正的颜色,而女人则可以用粉色、红色或者是葱白色,寿衣上的图案则要互相对称,越简单越好。还有一点,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寿衣上都不能用扣子,要用带子,意思是为后代带来子嗣的意思。

第三就是谁来穿寿衣。老人在去世以后多是子女来穿寿衣,如果是男人去世,则应该由儿子和女儿来帮忙穿寿衣,如果是女人去世,则应该是女儿和儿媳妇来穿寿衣。在穿寿衣前,要将逝者的身体擦干净,干干净净的来,干干净净的走。

人们之所以重视寿衣,其实和人们所说的“死者为大”有很大的关系,不管以前是什么职业、什么地位,在去世以后都应该得到人们的尊重,一身漂亮的寿衣,是对逝者最根本的尊重。


小马话三农


中国传统的丧葬活动是从临终开始的,临终是指从老人病重到断气时的一段时间。这体现的是中国人“爱亲”“思亲”“孝亲”的本能。

临终期的仪式包括:备寿衣、临终守孝、易箦、属纩与初哭等八项内容……

寿衣的文化:

在民间,人过了60岁以后,即使身体健壮,家人也往往为老人准备寿衣、寿材。一是丧事到来时不至于慌张,不事先预备到时怕来不及;二是据说可以为老人冲喜,给老人舔年增寿;最后还有个手法,认为老人生前如果穿了寿衣去拜过菩萨,便可以确定这衣服是自己的了。

做寿衣也是有讲究的。一是择吉日,寿衣必须捡年份里有闰月的好日子做,取“功德润泽”后人之意。

二是衣料,寿衣不论春夏秋冬都得用棉布做成,布料不能带洋字,如洋布就不能用,因为洋与阳同音,使寿衣无法穿到阴间去;不用缎子多用绸子做成,因为“缎子”与“断子”谐音,怕招致断子绝孙,“绸子”与“稠子”谐音,象征后代繁衍无尽。

衣料颜色用红不用黑,因为将来死者在博衣亭被博到红色,以为已经出血,就不博;

寿衣的袖子要长,得将手完全遮住,据说手露出来会使子孙变穷,讨饭;

寿衣不用纽扣,只缝衣带,“扣子”谐音寓意不好,不利于后人;

寿衣穿单不穿双,寿衣件数一般为奇数,依照上下身相加的总数。三领二腰(上衣叫领下衣叫腰)就是五岳为尊;“四领三腰”就是“七级浮屠”;五领四腰就是“九五至尊”。

这些严格的丧葬礼仪一方面提现着中国人强烈的祖先崇拜意识,另一方面体现了森严的宗法等级制度。


逝圣归和


城市农村老人病床久了都有准备寿衣快要去世拿天就给他穿上女的穿红的男的穿兰的不用机扣子把衣服撵着去天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