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蒙恬、项羽、韩信各帅30万大军对阵,谁会取得最终胜利?

云横秦岭家何在


蒙恬、项羽、韩信都是一代名将,军事能力都很卓越,还有一个共同点都结局悲惨,蒙恬服毒,项羽自刎,韩信被囚杀长乐宫。

如果让他们在战场上单挑,毫无悬念必定是项羽完胜。但是战争是讲谋略的。尤其是冷兵器时代大规模作战,谋略很重要。战场上情事万变,就在主将的灵机应变和把控能力。

人们往往桎梏于一个公式,韩信垓下之围打败项羽,韩信比项羽厉害。

真的吗?我们一起看看。



先说蒙恬。

蒙恬的主要事迹是伐楚伐齐,表现一般,驱逐匈奴,修长城有首攻。

蒙家三代为将,为秦国统一立下汉马功劳,虽然蒙恬跟项羽没有交集,但是却跟项羽的爷爷项燕交集。

【一】蒙恬伐楚失败

秦国第一次伐楚,李信将20万军马,副将就是蒙恬,但是这次秦军却遭遇惨败。

【二】蒙恬伐齐与齐军对峙高唐

秦王嬴政让蒙恬为主将带领30万秦军进逼临淄,齐国迅速调动主力二十余万大军,把守军事重地高唐,抵御秦军。



高唐是齐国最重要的都城之一,常年守备防御赵国进攻,高唐与赵国灵丘隔着黄河。赵国也常年在灵丘囤布重兵防守,可以说高唐是进攻齐国的一个突破点,其重要程度不亚于武关之于秦国。 当年乐意帅五国伐齐,乐毅就是从高唐突破齐国防线,在齐国土地上纵横捭阖,险些让齐国从战国中消失。

蒙恬与齐国对峙整整三个月。始皇帝看蒙恬在战场上没什么进展,就让王贲带领五万骑兵从燕赵旧地斜插进去,一方面形成南北夹击的格局;一方面派人劝降齐王建。结果王贲夺得灭齐的军功头筹。

【三】驱逐匈奴,修建长城有功

秦王嬴政称帝后让蒙恬带兵三十万赶走匈奴,进驻河套地区,这时大秦的军队挟裹着灭六国的气势,对匈奴本身就是震慑。

从三次大战表现来看,蒙恬没有特别突出的表现,司马迁在《蒙恬列传》中曾提起蒙恬急于建功立业因此对始皇帝修长城、修直道耗损民力不加谏阻。



再说项羽

项羽一生纵横沙场无往不胜。创造了巨鹿之战和彭城之战,以少胜多的两大战争奇迹。

【一】巨鹿之战

项羽绝不是一个只有匹夫之勇的将军,巨鹿之战,项羽就五万骑兵对阵秦军四十万:王离带领的长城正面进攻巨鹿城,章邯帅二十万军运输粮草。

项羽拨给英布2万骑兵,专门破坏章邯的运输粮草的甬道,切断城中秦军的粮食补给,自己带着三万精锐破釜沉舟冲杀秦军主力,一举击溃王离带领的长城军。

当时,秦军的战斗力还是很强大的。章邯王离打败陈胜吴广的第一支起义军,接着楚军主将项梁也战死,各路诸侯恐惧,在巨鹿周围作壁上观,如果任由这样情形继续这样下去,等秦军灭了赵王的势力,调过头必定以压倒性的优势吊打各路诸侯,逐一镇压。

因此项羽在巨鹿之战彻底扭转了秦末天下的战局,为秦王朝的灭亡敲响了丧钟。这一仗项羽居功至伟。

【二】彭城之战

项羽灭秦后分封各路诸侯,但是天下依旧纷争不断,作为西楚霸王的项羽成了救火队长,疲于奔命。

刘邦趁项羽北上平齐之际,带着各路联军近五六十万打进了项羽的首都彭城,刘邦正乐不可支之际,项羽带着三万骑兵回援。

项羽在此战中,发挥了他卓越的军事能力,他避其锋芒,绕道敌后对联军进行偷袭,打了个措手不及,五六十万的大军做鸟兽散,主将刘邦都差点丧命,此战后太公和吕雉都被项羽所俘获,刘邦败得极其狼狈。

项羽是个军事天才,但政治上却缺乏谋略,也许他太年轻了,此时他不过二十多岁,血气方刚。政治上的失败不能掩盖项羽在军事上的卓越能力。



最后说韩信

韩信被刘邦拜为上将军之后,出陈仓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垓下破项羽战绩斐然,用兵奇、巧,被誉为"兵仙"。韩信最经典的两大战役是井陉之战和垓下之战。

【一】井陉之战

彭城之战失败,各路诸侯纷纷背离刘邦,张良、韩信等劝刘邦开辟北部"根据地",带兵攻伐燕、赵、齐,对项羽形成两翼包抄的态势。这个战略部署深谋远虑。

公元前204年10月,韩信与张耳统兵数万越过太行山攻赵。赵王歇布重兵(大概20万)把住井陉口要害,居高临下,以逸待劳。韩信利用赵军的轻敌之心,灵活用兵,虚虚实实,克服了汉军长距离奔袭和地势不占优势的不利因素,巧布迷阵,活用兵法,背水一战,取得了井陉之战的胜利。

井陉之战成为楚汉战争的经典案例,也为汉军开辟北方战场打开了缺口,之后韩信伐魏、灭燕、攻齐水到渠成。



【二】垓下之战

公元前203年8月,项羽和刘邦订立盟约,以鸿沟(古运河名,位于今河南荥阳东)为界,分而南北治之。9月,项羽领兵东归,墨迹未干,刘邦就撕毁盟约突袭楚军,并约韩信从齐地,彭越从梁地南下合围项羽。 刘邦追击项羽至固陵(今河南淮阳北),楚军反击,汉军再次大败。

刘邦命令韩信驰援固陵,韩信接到命令没有立即驰援固陵,而是亲帅大军趁项羽主力在跟刘邦对阵,一举攻占彭城,俘虏了项羽的柱国(相当于宰相)项佗。彭城失陷,楚军便失去了战略依托,项羽的楚军成了孤军,根基尽毁,人心涣散。

公元前202年, 韩信为联军总帅率领汉军30万,正面迎击楚军,其余将军各带领军队十万围住左右两翼,周勃、英布、彭越等将兵十万部署到了楚军后侧,牵制楚军的行动,形成合围。汉联军兵力约有五六十万人,而项羽所率的楚军差不多十万,汉军以绝对压倒性的兵力优势,将楚军层层包围,即便这样项羽依旧突破包围,带领亲兵逃到乌江边,霸王选择自刎结束悲壮的一生。



我们摆事实,分析下来得出结果

蒙恬战绩表现一般,三人中属于最弱的。韩信和项羽各有所长,韩信擅长排兵布阵,用巧计;项羽更擅长奇兵突袭,对敌作战,抓住要害,一招制敌。如果同为将帅,项羽和韩信各帅大军30万,兵力相当,项羽应该胜算更大。


开涮历史


兵者,诡道也!蒙恬、项羽、韩信三人中最符合这一条的毫无疑问是韩信!各领三十万大军,已经算得上是大规模的兵团作战了,而这恰好是韩信的长处,因此三人之中笑到最后的极有可能是韩信!

三人之中,第一个出局的应该是蒙恬!

蒙恬当然是名将,率30万秦军北击匈奴,却匈奴七百余里,收复河套地区,威震匈奴,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不过根据个人猜测,蒙恬应该属于刚猛型的将领,打匈奴这种当时还没有太多战术的游牧民族部落确实是一把好手(蒙恬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正是因为其击败匈奴),但是在中原内战中的表现确实还差那么一点。

蒙恬在中原内战中唯一拿得出手的战绩灭齐之战,但是第一功臣却是王贲。更不用说蒙恬作为李信的副将,在伐楚的过程被楚将项燕击败。

在蒙恬出局之后,接下来就是项羽和韩两人的争夺了!

项羽其实并不像人们认为的那样有勇无谋,至少在军事上,项羽相当出色。项羽的失败,不在于军事,而在于政治。


项羽生平的两场得意之作,一是巨鹿之战,二是彭城之战。巨鹿之战中,世人只知道项羽破壶沉舟,以一往无前的气势凭借5万人击溃了30万秦军,却很少关注项羽派英布率精兵袭击了秦军的粮草。彭城之战中,刘邦趁项羽北上平齐之际,联合了56万大军进攻项羽的老巢,却没有想到项羽率3万大军进行奇袭,半天之内击溃了刘邦56万军队。

通过巨鹿之战和彭城之战,我们粗略分一下项羽的用兵特点:刚猛、少而精、速战、奇袭。换句话说,项羽擅长率领一支精锐部队进行奇袭,一鼓作气在短时间内击溃对方!


韩信被称为兵仙,是“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擅长指挥大规模兵团作战,以奇用兵。

关于韩信以奇用兵的战役很多,除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为人所津津乐道之外,韩信在灭赵、灭魏、灭齐三场战役中,采取了三种不同的策略。

灭赵之战,韩信故意示弱,引诱赵军追击,最终背水一战击溃赵军;灭魏之战,韩信假装与魏军隔江对峙,主力却从上游渡河,出其不意大败魏军;灭齐之战,韩信利用龙且轻敌的思想,假装败退,当龙且率大军渡河追击时,韩信放出上游被截住的河水,淹死了不少楚军,龙且本人也在慌乱中被杀。


至于说韩信指挥大兵团作战,经典的就是垓下之战,韩信指挥60万大军一举打败了楚霸王项羽。

项羽用兵虽然厉害,但是在指挥30万大军这种规模的大兵团作战,比起韩信来说差距不是一般的大。更不说韩信用兵不拘一格,奇谋妙计层出不穷,项羽这样的贵族根本比不了。


小镇月明


项羽,蒙恬,韩信皆是一时之名将,但蒙恬与韩信项羽二人并不在同一时代,所以,无法直观地得出三者相互攻伐谁会获胜的答案。但是,从项羽和韩信交手的记录来看,在军事能力上,项羽是要略逊韩信一筹。

项羽带兵的特点在于一个“奇”字,无论是在 涿鹿还是在彭城,项羽都打出了经典的以多胜少的战绩。在涿鹿,项羽破釜沉舟,激发了楚国将士的必死之心,所以其精神属性大大提高;在彭城,项羽则率领三万楚军连夜奔袭,打了诸侯联军一个立足不稳,大破五十万诸侯联军。所以,项羽总是敢于去拼,即利用精神属性去和敌人拼,这个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是奏效的,但对于大兵团作战来说,这一点并不是决定胜负的第一因素。

韩信的用兵,在于一个“谋”字,韩信善于运用智谋去击溃敌人,这也侧面印证了“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这句话,无论给韩信多少士兵,他总是可以使得每一个士兵都人尽其用,发挥出军队最大的潜力。通俗来讲,韩信的大局观非常强,他也许在个人武力上不如项羽,但他不必自己冲锋陷阵,不必兵行险着,依靠合理的谋划就能取得胜利。这才是大兵团作战决胜的因素。

也因此,韩信在垓下一战中击败了项羽。

至于蒙恬,史书对他的记载并不多,但是通过史记中的描写,可以大概推测一下蒙恬带兵的特点

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馀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暴师於外十馀年,居上郡。是时蒙恬威振匈奴。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而亲近蒙毅,位至上卿,出则参乘,入则御前。

蒙恬主要的功绩在于灭齐(非主将)以及击退北方少数民族(全权指挥),其中在击退北方少数民族的战役中,蒙恬夺取了河套地区。当时北方少数民族一共有三个,东胡,月氏和匈奴,其中匈奴活跃在河套一代,月氏活跃 在河西走廊,而东胡则在辽东一代活动,可见,蒙恬的作战对象应当是匈奴和东胡。而当时的秦军主要是以步兵为主,三十万步兵能够击退匈奴的骑兵,可见蒙恬的能力不凡。再根据蒙恬常年镇守边境,胡人很忌惮他,表明蒙恬的确是能够独当一面的大将。

所以,此三人中,项羽应当排在最后一档,而蒙恬与韩信孰高孰低,须看具体情况。就已经掌握的战绩推论而言,韩信是要稍强于蒙恬,但如果是两军直接交锋,则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庭州行者


这三个人里面,蒙恬的年龄最大,项羽和韩信的年龄差不多。

蒙恬因为被赵高陷害,自杀而死,失去了在秦末与韩信、项羽过招的机会。

先看三人所率领的军队:

蒙恬曾经率30万秦军北伐,却匈奴700余里。蒙恬所率领的秦军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这支军队知道为何而战(升官发财),得到了良好的武器供应(标准化装备),得到了良好的训练(常年与山东各国战斗,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项羽极盛之时拥兵40万,真正的嫡系是以8000江东子弟为核心的楚军,其余大多是乌合之众。项羽的楚军人数虽少,在秦末也是无敌的存在,数量相同的情况下无人可敌!尤其是8000子弟兵对项羽有无限的忠诚,是核心中的核心。

韩信带兵多多益善,他最多指挥40万军队在垓下合围项羽10万楚军。这40万人很多也是诸侯联军,真正韩信的汉军应该不会超过30万。韩信的部队大多数是在战争中逐渐募集的,用战斗经验,但是来源非常杂。口音、习俗等差别也非常大。

再看指挥方式:

蒙恬,曾随王贲灭齐,最大的战绩是打败匈奴。能把匈奴人打得后退700多里,说明蒙恬比较善于使用骑兵,否则追不上匈奴。另外,秦军主力是步兵。只有用伏击的战术才能让步兵对匈奴造成大规模伤亡,进而才敢让骑兵追击。所以,蒙恬的水平应该不在李牧之下!

项羽,这是秦末最猛的将领。率3万骑兵长途奔袭汉军,出其不意将60万汉军击溃,对骑兵的运用也是非常熟练。而且项羽的楚军战斗力极强,巨鹿之战完全靠步兵近身肉搏取胜。可见项羽既能打运动战,又能打阵地战!

韩信,人称兵仙。韩信用兵多多益善,这说明他对大兵团的指挥调度能力极强。任何乌合之众都能让他化腐朽为神奇,成为打败敌人的精兵!

最后说结果

如果他们各率本部人马,我认为蒙恬第一,项羽第二,韩信第三。三人都是名将,水平差不多,所以军队的战斗力至关重要。这方面,30万秦军优势太明显了。

如果军队实力一样,比拼的是三人指挥能力,我认为韩信第一、蒙恬第二、项羽第三!

理由:垓下之围,面对韩信的40万杂牌军,项羽竟然没有对战的勇气,空留10万楚军于垓下,自己率800骑兵连夜逃走,可见项羽对韩信的忌惮!

蒙恬一直指挥秦军作战,缺少以弱胜强,以强胜强的经验。由于经验不足他会败在韩信手下。

韩信从领兵起,几乎都在和比自己强的军队作战,反而凭借自己出色的指挥能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可见韩信的水平之高!


历史风暴


这个问题没有很标准的答案,蒙恬死的早,就项羽和韩信在世。我觉得要谈这问题不要牵扯政治、势力范围只单纯从军事上来说。

蒙恬山东临沂蒙阴县人 蒙恬蒙毅两位将军是当时秦始皇最器重的将军,在草原上没有敌手,蒙恬的军事能力可见一斑。

项羽江苏宿迁人 项羽在敌阵九进九出,什么力能扛鼎什么破釜沉舟,都是关于他的,他打了几次以少胜多战役。

韩信江苏淮阴人 他也很牛,平定了魏国,又背水一战击败代、赵。降服了燕国。汉四年,率兵击齐,攻下临淄,并在潍水全歼龙且率领援齐的二十万楚军。

如果三人同等兵力来对阵的话,如果不打持久战消耗战项羽能胜出,如果持久战韩信能胜出。项羽能多次以少胜多取得胜利不是白给的,韩信比不得项羽的气势,项羽带兵冲锋韩信受不了,恐怕只有蒙恬将军能抵挡一阵。

如果打持久战韩信能胜出,韩信比较灵活运用战略比较好,他可用多种计谋先灭掉项羽,在灭掉蒙恬。


一盘牛肉一壶老酒


废话,不用比较就知道是韩信了!

韩信是战必胜攻必取的不世名将,项羽的主力30万基本都是韩信消灭的!当然韩信也不是一次性就消灭了项羽的30万大军,而是分为两个步骤。

当初,韩信攻取下齐国之后,项羽极有可能面临两面夹击的险境,于是分兵20万去攻击进攻韩信,结果20万大军是有去无回,连带主将龙且一起被消灭在潍水河里边;项羽最后的10万兵力也是被韩信所灭的,相信这一点大家就比较熟悉了,垓下决战、十面埋伏都是说的韩信、项羽决战的故事。

虽然项羽英勇善战、战比当先,但是在韩信面前都显得太稚嫩了,刘邦防不住项羽或者说不敢上前阻挡项羽,这并不代表汉军阵营中没有人是项羽的对手!韩信就是项羽的最大威胁!

可能会有人说为什么韩信那么厉害,那么正面战场上为什么韩信不对阵韩信呢?因为韩信坚信自己打造的成皋防线在自己不在的情况下仍然可以死死的防守住项羽的进攻,而韩信本身需要在战略上改变实力对比,果真结果如韩信料想,当韩信连接攻取下赵、代、燕、齐的时候,项羽就已经大势已去了,此时天下三分,汉占其二!

韩信、项羽谁比较厉害也就很明显了。韩信无论是战略上还是战术上都比项羽高出不止一截,至于不如的,估计就是个人武力值了。

至于蒙恬,唯一出色的战绩就是击败匈奴,使其不敢南下而牧马,到底强到什么程度没有太多依据,最多也就章邯、李广之流,比起项羽、韩信应该还是有差距的。


梦三七夜


决定一场战争输赢的要素是什么呢?仅仅是将军的能力问题吗?

国家实力是基础,在这点上蒙恬赢定了;

国君的信任程度,在这点上蒙恬最受信任,其次是韩信,最后是项羽;

军种上,蒙恬长期和匈奴作战,只能是骑兵,项羽的士兵都是来自吴楚多,只能是步兵多,韩信的军事实力是在击败赵国和齐国后才崛起的,因此估计是骑兵和步兵的结合。由于兵种在不同的地理上有不同的优劣,因此在军种上,三人不分胜负;

战场地理因素,这是接上面兵种问题的:如果战场是平原,蒙恬是赢家,其次是韩信,最后是项羽;如果是山地,项羽是赢家,其次是韩信,最后是蒙恬;如果是守城,项羽是赢家,其次是韩信,最后是蒙恬;如果是运动作战,蒙恬就是赢家,其次韩信,最后是项羽。

在地理因素上再说说为什么项羽能够取得巨鹿之战。王离一军,长期驻守和匈奴作战,自然是骑兵多,以骑兵围城,如何能够打得下来;救兵来了,又继续围城,而不是发挥骑兵优势,运动式消灭各诸侯军,战败是情理之中。章邯军被战败就在于从河水到巨鹿城这一段远距离输送两次,兵力部署薄弱,如何不被项羽军击破。从整体上来看,巨鹿之战和项羽等柱候酱人数相等,但秦军存在后勤运送路程远的问题,因此很容易被项羽以优势兵力击破秦军的后勤输送线。后勤输送被切断,围城的王离军又被项羽之外的诸侯军切割和南边章邯的联系,要么撤军,要么战败。

好吧,现在来看个将军的战略才能。骑兵作战讲究的是灵活和运动作战,这是蒙恬的优势;项羽以步兵作战,自然讲究搏杀死战,自然不能像骑兵那样随意走,项羽的失败就在于他没有处理好各种关系,又不肯和齐国和南方各国言和并组成联盟——也许做了,但别人不相信他。至于韩信,打章邯得胜,在于突袭和项羽屠杀了20万秦军;击败赵国,根本不算势力,赵国人数多但战力不强;击败齐国,那是因为项羽伐惨齐国的后果;击败项羽,那是刘邦不守信用,趁项羽言和后东归军心散漫所发动的攻势。韩信并没有真真正正的和当时的精兵主力决战过。

将军领军的才能,是看其灵活性、开放性的头脑。在这点上,蒙恬、项羽、韩信三人,我们都无法有足够的依据去判断。

如果仅仅从结果去判断,是不公允的。蒙恬为什么能够击败匈奴,因为秦国统一后提供了强大的基础;这也是为什么刘邦却被围不得不向匈奴投降的原因。

项羽为什么被击败,因为刘邦有关中和巴蜀这些地方不受战火殃及,而齐国和项羽的楚国则是长年作战,楚国南边的季布等又在刘邦的诱惑下反叛项羽,整个楚国四处战火,无处安宁,项羽如何能够嬴?特别是项羽和刘邦签订和平协议后,对于整个楚军而言就是:

终于不用打仗,可以回家娶老婆了——by 楚军某小卒


因此,结论是,在没有明确相关要素之前,就去下结论蒙恬、项羽、韩信三人作战谁能赢,是不科学,也是不公正的。另外,他们三人对部下建言的接纳和分析能力也很重要,甚至有时候是关键。


历史哨声


这个问题太“纸上谈兵”了。蒙恬、项羽、韩信各率30万军队谁会赢?离开政治谈军事,谈胜利多有夸夸其谈之嫌,三者师出何名?为何而战?每一场战争的发生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政治矛盾无法调和的情况下,以战争的形式在延续着。战争是政治的另一种延续,而军事则是流血的政治。



古人云:“师出有名”,何谓出师之“名”?简单地说,就是战争的由头。战争因何而起?将士因何而战?这是战争正义与否,将士士气高低及能否一场战争胜负成数的先天性关键因素。

胜利之师始终以天道相随,此天为何天?此天为民众。也就是说,得不得人心。这是一场战争的胜败关键,不得人心的战争必定是失败的,无论何许名将统兵,失人心终以失败告终。古往今来并不缺这样的例子。



战国时期,有号称“犀首”的公孙衍,号称用兵如风、如鬼,有鬼神莫测之名。在秦国统领秦军战当时以“魏武卒”闻名的魏军于河西,此战,公孙衍率秦军以收复秦国百年失地,洗秦人百年耻辱为名,与魏军作战,虽然战法平平,秦人的士气却高涨到极致,一举斩首魏军八万收回秦丢失了百年的故土,河西。

后来,公孙衍离秦回到母国劝说三晋和楚燕联合伐秦,促成五国合纵攻秦,结果两度伐秦皆以各国各怀鬼胎,或中途退兵,或畏首畏尾深怕吃亏临阵退缩败北。可见,名将统五国联军却败给一个秦国,不是因为将帅没有才能,而是人心问题,不知为何而战的结果。



近者,二战名将麦克阿瑟,在二战的反法西斯战场中所向无敌。1950年,美国打着联合国的旗号,由麦克阿瑟率领的十七国联军出兵朝鲜,可谓将的名气够大,兵够多,装备最精良了。可在朝鲜战场上却被彭德怀元帅所率一穷二白的新中国人民志愿军打得魂飞魄散,退回三八线以南,被迫在板门店立约和谈。



从以美军为首,以名将麦克阿瑟率领的当时人数最多,装备最好,且经过二战洗礼的联合国军兵败朝鲜的结果来看,美军兵入期鲜归根结底是败在政治上的不得人心和出师不仁之上。



再如解放前国民党内一些名将、悍将在对日作战时佳绩频频,可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却如同流寇般被解放军追着屁股一路打,直到败退到台湾。说到底还是国民党发动内战,在政治上不得人心所致之恶果。

回到主要问题,蒙恬、项羽、韩信皆为名将、悍将,可这三者因何交战呢?师又出何名呢?离开当时的政治背景谈三者谁会胜,笔者最后的结论是:无稽之谈矣。


海马论史析理


项羽和韩信兵员各3O万,双方对阵谁会赢呢?我认为韩信必取胜于项羽!因为从历史双方战局就告诉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因为项羽同韩信这两个人,从他们的性格上去讲,一个勇猛骄横,不听谋略,只会猛攻开战,兵法告说,骄兵必敗,加之,项羽凭着自己武艺高强,世间无人敌他,这就助长了他的骄傲,他会在危险之中战争看不到有敗的劣迹,更加不会听取谋士之策,造成了让项羽走进敗势危险之路。

而韩信不同,他是一个胸有百万的军事家,善能用兵,在战争中他讲究地理环境,了角地图险地,又广泛听取将士众谋士的谋略,发动将士,上下团结一心,共同对敌,强力抗战,韩信在战争中,布阵会千奇百怪,让项羽难于招架,围攻战会首灭虎,擒王抓首,不是一口一口地歼灭项羽的有生力量,就是全歼。

总之项羽和韩信各3O万大军,韩信会必胜无疑。


杨保苟284


蒙恬、项羽与韩信虽然身处一个时代,但他们率队单挑的机会并没有。先说蒙恬,蒙恬祖籍齐国人,秦朝著名将领,出身名将世家,自幼胸怀大志。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为将军,攻破齐国,拜为内史,深得秦始皇的尊宠,当时与其弟蒙毅号称“忠信”。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以蒙恬为帅,统领30万秦军北击匈奴。在黄河之滨,以步兵为主的秦军与匈奴骑兵展开了一场生死之战。蒙恬率领的军队以锐不可当之势,在黄河上游,击败匈奴各部大军,迫使匈奴望风而逃,远去大漠以北七百里。汉代贾谊就评价当时匈奴的状态说:“不敢南下而牧马。”蒙恬仅一战就将彪悍勇猛的匈奴重创,使其溃不成军,四处狼奔。匈奴几十年不敢进汉地,蒙恬功至高也。蒙恬击败匈奴的大战,是他一生征战的最大的一次战绩,人们称赞是“中华第一勇士”。 秦国人是历史上唯一可以轻松把匈奴野蛮人彻底打得没脾气的,这在中国历史上非常非常了不起,连汉代都比不了,汉代是靠数十倍的人力和财力获得惨胜。


大家千万不要被电视剧和连环画所蒙蔽了,认为古代战争就是两个大将骑马出来单挑,一人把另一人打败然后挥手冲锋战斗就赢了,哪有那么简单。古代战场对决主要是阵型和阵地的比拼,冷兵器时代的战场对决的核心就是队伍不能乱,而且不能有一个人逃其他都跟着跑。秦军从小被灌输的铁血纪律精神一直支持着他们,所以能始终维持阵型,不溃乱,意志坚强,不管打多久都不会受不住。蒙恬手下的兵就是这样的铁血纪律的兵种。项羽垓下之战的失败正是因为四面楚歌造成了士兵的溃散,由此可见他军队的纪律性不如蒙恬,所以他俩对决估计项羽要落下风,蒙恬后来被赵高迫害至死,并没有和项羽交过锋。


项羽,楚国下相人,名将项燕之孙,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代表人物,也是以个人武力出众而闻名的武将。史学家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


项羽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起义反秦,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破釜沉舟救赵王,于巨鹿之战九破章邯,大败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定都彭城。项羽的军队更多是靠血气和勇武作战的,特点是以少胜多,士兵的单兵作战能力极强,但是靠个人匹夫之勇这一套对决真正训练有素纪律性高的部队,并没有什么真正的作用。看看近代的抗日战争就知道了,淞沪会战之类的,国军激发出血性,然而最终并没有改变战局。项羽打败的秦军已经远远不是那支扫平六国的铁血之师了,秦军能打的不是在北边守匈奴,就是在南边守百越。陈胜谋反时,秦国上层没把他们当回事的,认为不用动用戍边的精兵,没想到后来战事太快,戍边的精锐部队还没来得及调回,刘邦就进咸阳了。项羽用兵之法始终是个谜,他并没有兵书留世,在项羽所有的大小战役中,没有人能理解他是如何取胜的。巨鹿之战中,项羽兵团五万人,对方四十万,以一对八,项羽胜。彭城之战。刘邦五十六万大军雄踞彭城。项羽回师三万,楚军依靠项羽坚毅果敢的指挥,在半日之内以3万之师击溃汉军56万之众,歼灭刘邦主力。垓下之战刘邦集军队六十万,能征善战之士韩信、彭越、英布等人都有自己独立的团队,有几股力量可以同时从不同方向发起进攻,张良,陈平等为之出谋划策,天下的力量和智慧尽集于此。项羽军十万,内无粮草,外无援军,兵困马疲,四面楚歌又唱去了大半,力量如此悬殊之下,竟是刘邦坚守等项羽来攻。当然结果项羽未能攻破,败退回来,但主力并没有太大损失。有人说垓下之战项羽失败身死所以得出韩信军事能力强于项羽的结论,这种说法我个人认为有失偏颇。


韩信,从普通军卒升为大将军,他巧妙施设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还定三秦。在刘邦兵败彭城之后,开辟第二战场,领军北上,大败魏王豹和赵国陈馀,此两战均是以少胜多,用兵之诡异令人惊叹。韩信“兵仙”的美名正是在此时种下的,他和项羽两个都善于用兵,都打过以少胜多之战,孰优孰劣众说纷纭,韩信成功了,成王败寇,所以给人留下的韩信强的印记。


要韩信与项羽一比的话,可以看楚汉相争四年,如果韩信能单独打败项羽的话,为何不让韩信与项羽对峙并最终击败之?韩信谋略过人不错,但这只能对无谋之人。高手之间的决战谋略也无决定性作用,最后的决定因素是真实力。韩信平魏,破代、赵,降燕,灭齐,每一战都叫人称绝,但是遇到项羽这样的对手,未必有胜机。韩信的每一战都能被后人解读清楚。而项羽每一战,不可名,不可道,知其胜,不知其何以胜。这就是两者用兵的不同所在。


冷兵器时代,决定战争结果因素太多,除了看主将个人经验外,还要看部队经验,部队装备,部队执行力,地形和天气对哪边有利,都可能成为决定胜败的因素。假设三人在同等条件下,各率30万大军一一单挑,我认为胜利机会是蒙恬>项羽>韩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