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四面楚歌”,歐元匯率何以保持堅挺?

日本《經濟學人》週刊3月26日刊載作者瑞穗銀行首席市場經濟學家唐鐮大輔的文章《歐元何以在糟糕的政治經濟形勢下保持堅挺》稱,歐洲正在從政治、經濟兩方面陷入糟糕境地,而歐元的表現卻相當堅挺。文章認為,這種變化並不能得出可以對該地區形勢給予積極評價的結論。反過來說,在筆者看來,正是因為歐元區內部形勢的惡化,部分導致了其投資者對於風險的承受能力降低,在對外投資時不願採取冒進行動。

文章指出,進入2019年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對歐元區經濟持謹慎態度。比如說在1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公佈的2019年世界經濟展望將去年10月作出的預測值由增長3.7%下調0.2個百分點至3.5%。雖然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同時表現出經濟停滯感增強的態勢,但其中歐元區的下滑速度最快,2019年的預計增長率也從1.9%下調至1.6%。與展望報告中未修改增長預期的美國以及增長預期上調0.2個百分點的日本相比,歐元區的糟糕表現是顯而易見的。

而歐洲央行本月發佈的增長率預期更低,從去年12月預測的1.7%下調至1.1%。今年剛剛過去3個月就將國內生產總值(GDP)的預期下調0.6個百分點的動作實屬罕見。

文章回顧IMF的預測值稱,在歐元區國家中,經濟增速放緩最明顯的是在去年第三季度跌入負增長的德國。IMF已將德國2019年的增長預期從1.9%下調至1.3%,這同樣非同小可。

具體來說,很多觀點認為,德國對於去年9月開始實施的新排放標準反應遲鈍,汽車生產出現了暫時回落。但是如果考慮到世界經濟原本就處於減速基調,那麼對於作為德國經濟增長關鍵的出口前景的預測也就不可能不悲觀。實際上,過去一年歐元區經濟的停滯主要就是出口減速導致的。而德國在出口方面做出的負面貢獻尤其大。如果我們看看歐盟其他成員國便會發現,在民眾示威遊行中苦苦掙扎的法國和與歐盟持續對立的意大利分別將歐元區經濟增幅拉低了0.1個和0.4個百分點。加之英國脫歐談判久拖不決,歐洲正在從政治、經濟兩方面陷入糟糕境地。

但是與歐元區的政治、經濟形勢恰好相反,歐元的表現卻相當堅挺。去年11月以來,歐元對美元匯率一直保持在1歐元兌1.14美元左右(1歐元約合7.5元人民幣,1美元約合6.7元人民幣——本網注),而到了2019年,甚至出現了逼近1歐元兌1.16美元的行情。考慮到歐洲的實際情況,這種變化可以說相當出人意料。

文章認為,但這種變化並不能得出可以對該地區形勢給予積極評價的結論。反過來說,在筆者看來,正是因為歐元區內部形勢的惡化,部分導致了其投資者對於風險的承受能力降低,在對外投資時不願採取冒進行動。

結果在外匯市場上,出售歐元的勢頭被遏制。一方面,因為對該地區經濟評價積極而從外部流入的資本數量有限;另一方面,因看好海外經濟而從該地區流出的資本數量也不多。

文章稱,最近3年時間裡,資本積極流入歐元區的時段主要集中在2017年上半年和2018年前4個月。在其他時間,投資歐元區並非一個很有“人氣”的選擇。

2018年春天前後,歐元區決定漸進調整前瞻性指引並停止延長資產購買計劃。由於預期歐洲央行或將採取加息和縮表等措施將政策拉回正軌,以歐元結算的資產投資趨於活躍。

但進入2018年下半年後,歐元區的對內證券投資幾乎絕跡。這不僅是由於經濟放緩的趨勢日益明顯,英國脫歐談判的亂局也是導致越來越多的海外投資者對歐元區敬而遠之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歐元區的淨資本流動已經轉向大幅流入。從美國財政部的“對美證券投資統計”看,2017年全年歐元區國家通過拋售美國證券回籠到歐元區的資本總計達到650億美元,2018年激增至約1670億美元。

文章稱,這就是所謂的資本向歐元區迴歸。這些事實在考察歐元對美元匯率行情時可以被理解為“助推”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