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的来历,还有多少人能够知道

滕,取泉水腾涌之意。秦置滕县,1988年改名滕州市。

滕州的由来——滕小国的传说

东滕城索有“滕小国”之称。因为旧时这里有个“滕国”,滕县也由此而命名。

传说在两千多年前,有一次下连阴雨,一连下了半个多月。许多房子都给淋倒了,水都漫到了膝盖,黄河的水不断地上涨,终于黄河决口了,大水眼看到“滕小国”了。人们非常惊恐,天上突然下来一条龙,那条龙东西横躺着,身长十来里路,把洪水给挡住了。人们慌忙告诉了滕文公,滕文公带了众大臣及儿子来看。

滕王的儿子二十左右,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他见那条龙,龙眼大的出奇,似乎露出一股凶气。他想:龙能吞云吐雾,还会下雨。这次洪水是它捣的鬼。他挽起弓,上满弦,使足力气对准龙眼射去。箭头插进了龙的左眼,鲜血从眼里流了出来,把水都染成了红色。滕王的儿子又拉起弓,准备朝龙的右眼射去的时候,滕王忙打掉他手中箭,大声地斥责道:“小逆子,你惹下大祸了,还不跪下给龙爷请罪。”说完,滕王跪下了,大臣们也跟着跪倒了,人们也都跪倒了,小王爷也只好跟着跪下。

龙掉泪了,想到自己为了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不怕劳累,反被小王爷射了一箭,他的心碎了,眼睛疼得难忍,不如自己一走了事。人们苦苦地哀求道:“龙王爷,你千万不能走呀!你一走,我们都完了!请你可怜可怜我们吧。”它的心又软了,是啊!我一走,这么多人会葬身鱼腹。它在那里一直挡到洪水退去。

滕王设宴招待龙王,龙王伤透了心,不来赴宴,决心离开这里。滕王亲自去挽留它,它也不肯来。滕王知道是挽留不住它了,就想出了一个办法:命令全国的能工巧匠,在龙王休息的时候,在它的头上建了一座庙,把它镇在那里了。因此,滕县逐渐繁华起来,成了全国有名的大县。

滕州为什么又叫善国

1、滕国在周朝时期是个有名的小国。据《左传》称,它的疆域“绝长补短方五十里”。相传三十一世,历七百多年之久。滕国国君中影响最大的是战国时期的滕文公。他曾多次“礼聘”当时著名的儒学大师孟轲到滕国,向他请教治理国家的方略。由于滕文公“法先王”、“行仁政”、“施善教”,不久滕国名声大振。远近都称滕文公为“贤君”,滕国为“善国”。

滕州的来历,还有多少人能够知道

2、滕文公,名弘,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318年(周慎靓王三年)。据《史记·陈杞世家》记载:“滕、薛、驺、夏、殷、周之间封也”。另据《史记·索引》云:“殷之世,有滕伯名文者,为滕君,世系无考”。由此可知,“滕”在殷商之时已经称为方国。至于“滕”的来历,可以在《国语·晋语》的记载中得到线索:“凡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吉、儇 、依是也。”可以看出“滕”本为黄帝之后人。西周初年,武王克商之后,封其 异母弟叔绣于滕,爵为侯。周滕自叔绣起,传三十一世,历七百余年。直到公元前286年(周赧王二十九年),被宋国灭掉。

滕州的来历,还有多少人能够知道

滕国诸君,世系名谥可谱者不多,《滕县志》载:“滕世家可谱者十余世。”《史记·陈杞世家》载:“滕、薛、驺、夏、殷周之间封也,小,不足齿列,弗论也”。一个“绝长补短方五十里”,小国,不足以论,致使滕国世系湮灭于浩瀚的历长河之中,成为千古之谜。

滕文公为战国时滕国国君,是滕国诸君中史书记载最多的国君。《古纪世本》载:“滕世系有考公糜,糜子元公弘”。《孟子》赵岐注:“考公即定公,元公即文公也。以元公行文德,故谓之文公”。滕文公于公元前325年(周显王四十四年)继承国君之位。因崇尚孟子之学,因此在《孟子》一书中留下较多记载。 公元前326年(周显王四十三年),滕文公为世子时,出使楚国,路过宋国,拜会了孟子,孟子向他阐述了人性善的道理。世子从楚国回来,又来看望孟子。孟子对他说:“世子怀疑我的话吗?其实真理只有一条。成 覸对齐景公说:‘他是男子汉大丈夫,我也是男子汉大丈夫,我为什么要畏惧他呢?’颜渊也说过:‘舜是什么样的人呢?我是什么样的人呢?一个有作为的人应该像舜那样’。现在的滕国,如果将土地截长补短,方圆将近五十公里,还是可以建成一个美好的国家的。”

滕文公按照孟子“政在得民的”主张,效法先王,施行善政,实行善教,政绩卓著,名声大振。楚国、宋国等国的人,也都慕名纷纷来到滕国定居。滕文公任政期间,滕国人丁兴旺,国富民强,“卓然于泗上十二诸侯之上”。滕文公因此博得一个“贤君”的美称,滕国也被誉为行圣人之道的“善国”。

居于滕国故城内东北隅的文公台,就是为纪念滕文公而建造的,“善国路”、“善国门”、“滕文公祠”等文物古迹,也都同纪念滕文公有关。

滕州的来历,还有多少人能够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