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終如一的印象派畫家—畢沙羅


始終如一的印象派畫家—畢沙羅

畢沙羅因引導過很多年輕藝術家而被當做印象派的創始人。他早年在高等美術學院與蘇維斯學院(Academie Suisse,或稱瑞士學院,譯註:巴黎一家藝術機構,由查爾斯·蘇維斯創辦)受訓,導師包括卡米耶·柯羅、居斯塔夫·庫爾貝和查爾斯-弗朗索瓦·多比尼(Charles-Francois Daubigny)等。柯羅對畢沙羅直接面對自然繪畫的鼓勵,對其影響巨大。在蘇維斯學院,畢沙羅結識了愛德華·馬奈、阿曼德·紀堯閔(Armand Gullaumin)和保羅·塞尚等人。

始終如一的印象派畫家—畢沙羅


始終如一的印象派畫家—畢沙羅

畢沙羅早期的風景畫受到作家埃米爾·左拉與其他評論家的高度讚譽,但未得到公眾認可。19世紀60年代,他的作品經常在巴黎沙龍展展出。1863年,他與馬奈、詹姆斯·麥克尼爾·威斯勒和其他藝術家一起舉辦了“巴黎沙龍落選作品展”。19世紀60年代後期,畢沙羅成為印象派的重要人物,幾乎每個印象派畫家的展覽都由他組織。作為塞尚和保羅·高更的老師,他對二人的影響也很大。此二人在藝術生涯晚期都曾將畢沙羅看作為“宗師”,而畢沙羅也受到其他藝術家啟迪,包括喬治·修拉和保羅·希涅克(Paul Signac)的點彩畫法,以及克勞德·莫奈創作的光線變化系列畫作。他對讓-弗朗索瓦·米勒與奧雷諾·杜米埃極為仰慕,在作品中也體現了這二人對勞工階層艱苦生活的關注。

始終如一的印象派畫家—畢沙羅


始終如一的印象派畫家—畢沙羅

在1870年至1871年的普法戰爭期間,畢沙羅到倫敦避難時遇到了保羅·杜蘭-盧埃爾——這位巴黎的藝術商人後來成為了印象派的熱忱支持者。畢沙羅的生命後期見證了印象派的名滿天下,並被後印象派尊崇備至。19世紀70年代,畢沙羅與莫奈、雷諾阿和阿爾弗雷德-西斯萊合作緊密。此時他的畫面色彩變得更亮更豔麗,壁畫筆觸痕跡也逐漸減少。因為眼睛疾患,他不得不放棄室外繪畫,只描繪從窗口看到的巴黎景象。

始終如一的印象派畫家—畢沙羅


始終如一的印象派畫家—畢沙羅

畢沙羅(Camille Pissarro,1830—1903)出生於一個猶太人的家庭。他的父親在當時屬丹麥聖托馬斯的安德烈斯群島上開設了一個生意頗好的五金店。為使他能繼承父業,畢沙羅11歲時就被父親送到巴黎學做生意,17歲時讓他回家經商。但畢沙羅卻愛上了繪畫,在22歲的時候,畢沙羅終於忍耐不住逃往巴黎學油畫了。

始終如一的印象派畫家—畢沙羅

他最初在丹麥畫家麥爾白的油畫室裡學習,但當1857年他在“斯維塞學院”裡遇到莫奈等人時,才真正開始了一個油畫家的生涯。畢沙羅是印象主義運動中的關鍵人物之一,他是唯一參加過八次印象派畫展的人物,也是這一群畫家中年紀較大的一位,且在印象派畫展之前就曾參加過多次官方沙龍的展出。他的思想比較激進,有空想社會主義的色彩。他把繪畫上的革新與思想的自由解放聯繫在一起。他同情農民,注重描寫農民和農村景色,如《戴帽的農村少女》。他曾幫助塞尚把畫面畫得更亮一些,也受到塞尚注重結構的影響。他與高更的關係也是如此。晚年一度迷戀於西涅克和修拉的點彩法。

始終如一的印象派畫家—畢沙羅

儘管最初是柯羅給了畢沙羅有益的影響,並且以後畢沙羅又不斷表現出自己對米勒、庫爾貝、杜米埃、修拉、塞尚等人的興趣,但與莫奈的相識才構成了畢沙羅藝術的基本因素,這就是對光與色的分析和研究。他在19世紀70年代的主要作品中,即顯示了與莫奈的一致性,只是還沒有表現出莫奈那樣對色彩的敏感性。

始終如一的印象派畫家—畢沙羅

到80年代,畢沙羅的油畫作品中開始出現閃爍而跳動的用色,這並不是受印象派的影響。因為他到大約1885年時才與修拉相識,這之前他是否見過修拉的作品不得而知,但從其油畫作品看這是一種邏輯的發展。如創作於1882年的《蓬圖瓦茲的家禽市場》,其細小的筆觸與他70年代的《蓬圖瓦茲春日裡的菜園和開花的樹》和《紅色屋頂,冬天的鄉村一角》是一致的。

始終如一的印象派畫家—畢沙羅

當然,他與修拉結識之後,色彩開始向著理性發展了,這使他的角色更單純,如《從窗口看到的葉拉尼風光》。這種按科學規則用色的方法很快就顯示出它的機械性,所以到90年代,畢沙羅又回到了他最初的起點上。不過,這時的畢沙羅經過幾個曲折之後已表現出對色彩與光感的更自由的把握力。在《巴黎蒙馬特大街傍晚》這個他不斷重複的主題中,他的色彩不僅更加透明,也更自由,似乎隨意點染的色點構成一開闊而有序的空間。從中我們還能看出他對點彩法的借用,但這已不是機械的而是自由而富於激情的了。

始終如一的印象派畫家—畢沙羅

埃爾米塔日的坡地

畢沙羅1830年7月10日出生時是丹麥公民,父母希望他從商,但他自幼對藝術有濃厚興趣,並直到25歲才接觸藝術。畢沙羅喜歡採用日本式模糊取景方法,以明亮的色彩和顫動的筆觸表現當代風景。畢沙羅實際上是一個鄉村風景畫家,竭力表現人與環境的統一,從中汲取營養,表現房屋和農村的和諧一致。

始終如一的印象派畫家—畢沙羅

《蓬圖瓦茲:埃爾米塔日的坡地》是畢沙羅一家回到法國兩年後畫的,其全家人前後在蓬圖瓦茲住了10年。畢沙羅和他的家人分別住在蓬圖瓦茲高地的埃爾米塔日街區的幾處房子裡,這些房子都為較新的建築,但不遠處還有一個古鎮,其中有一些17—18世紀的建築物。

這些建築在畢沙羅的筆下顯得堅固和年代久遠,整幅畫透著健康的鄉村氣息,給人以豐滿而古老的印象,光禿禿的樹木、冒煙的煙囪以及耕得井然有序的田地構成的初秋景色更加深了這種印象。

始終如一的印象派畫家—畢沙羅

畫面所表現的力量首先來自層次鮮明的構圖,作者有意在建築物的整體和樹木之間造成強烈對比,同時也源於色彩之間隱隱約約的和諧。綠色和藍色、灰色和米黃色,甚至是煙囪管道的紅色都被置於次要地位,不添加任何無用的光澤。在右邊的厚實房屋上面,樹木勾勒出詩一般的圖案。畢沙羅擅長的這種曲折的筆法使畫面顯得勃勃生機,增加對角線的實際效果。人們的目光會自然投向畫的上部——馬圖蘭城堡。

始終如一的印象派畫家—畢沙羅


蒙馬特大街

畢沙羅進入晚年的成熟期,排除了外界畫法對他的干擾,表現出一個充滿自信的印象派的元老畫家的精湛技巧和恢宏氣魄,後期主要描繪繁華的城市和街道建築,多取俯視角度。他晚年更多是從樓上居室俯視描繪街景。這幅《蒙馬特大街》具有代表性。

始終如一的印象派畫家—畢沙羅

這是一幅蒙馬特大街的全景圖,街道兩側盡收畫面,人群流動,車水馬龍,由於視角寬廣,樓房林立,車馬人流很小,只能憑感覺用粗筆點畫出來,然而顯得特別生動,加之透視準確,畫中車馬人流彷彿在畫中移動,它描繪了現代都市的繁忙熱鬧場面。它預示了20世紀未來派畫家所熱衷描繪的景象--現代都市快速運動節奏。在這幅畫上,構圖宏偉,街景莊嚴而有氣派;色彩豐富柔和,在冷暖色對比中,充滿中間調子的過渡,形成一種細緻而變化豐富的灰調子,但卻很明亮,它顯示著光的飽滿,其筆觸均勻而不失活潑變化,粗獷與細緻融為一體,表現出畢沙羅特有的藝術風格。

始終如一的印象派畫家—畢沙羅

《通往盧弗西埃恩之路》

畢沙羅向柯羅學習,決不是生搬硬套的模仿,而是一種特有的靈敏悟性,把柯羅的畫法完美地融入自己原有的熟練技巧和瀟灑格調之中,以極其自然的形態出現在畫面上。

始終如一的印象派畫家—畢沙羅

我們從這一幅《通往盧弗西埃恩之路》中看到的既有柯羅影子,但更多的是畢沙羅自己的清新的空氣、明媚的陽光、柔和深遠的雲天,給人的時空和色彩的感覺妙極了,這種印象的真實感能喚起每個人如同身臨其境的回憶。

《雪中的林間大道》

著名的印象派繪畫作品收藏家、羅馬尼亞人喬治·德貝里約在1878年花了210法郎買下莫奈的《日出·印象》。這幅畫後來曾在世界各地巡迴展出。畢沙羅的《雪中的林間大道》也屬於他的私人收藏。喬冶·德貝里約是順勢療法派醫生,他一共收藏了畢沙羅的十幾幅作品。畢沙羅和他的朋友加什醫生一樣,也對順勢療法頗感興趣。1873年,他在蓬圖瓦茲定居後,依然經常回巴黎作畫,並結識了不少朋友,其中德加是他在版畫方面的主要合作者。1878年,畢沙羅在蒙馬特區租下一臨時住所,距離本畫中雪景所在的地方不遠。

始終如一的印象派畫家—畢沙羅

畫面左上方的屋頂就是當年的羅蘭中學,即現在的雅克·德庫爾高中,位於羅什舒阿林蔭道和凡兒登大街之間。任喬治·德貝里約那裡接受治療的馬奈曾在這所學校裡學過人文科學。畢沙羅常在巴黎城北作畫。馬奈當時的幾幅畫也取材於那裡。本畫名稱中的“城外林間大道”與實際情況並不相符,因為從1860年起整個城區已擴大至今天的範圍。此外,在1890—1900年這一時期之前,類似題材在畢沙羅的創作中是很少見的。那時候,他經常喜歡逛市中心的“大馬路”,對摩肩接踵、光怪陸離的街景情有獨鍾。他在本畫中沒有刻意突出空間,而是試圖用路旁一排排樹木形成的斜線在遠處逐漸交匯,來增強透視效果。

始終如一的印象派畫家—畢沙羅

這是他在1879年一年裡畫的6幅雪景中的一幅。畢沙羅比其他所有印象派畫家更熱衷於白色的氛圍、藍色的投影以及幽靈般的若隱若現。天空中飛舞著鵝毛大雪,四周一片寂靜,行人和馬車小心翼翼地行走在厚厚的積雪上,整個畫面充滿動感。這是畫家慣用的技法。在一片白茫茫中,點綴著這些灰暗的影子,猶如一段樂章裡幾個跳動的音符。最前面的人物是按兒童畫的風格綜合而成的,顯示了野獸派的某種幽默風格,尤其像野獸派畫家德朗描繪倫敦和科利尤爾街景的一些作品所表現出來的。毫無疑問,風雪中狼狽不堪的巴黎人成了畫家筆下善意嘲諷的對象。

始終如一的印象派畫家—畢沙羅


始終如一的印象派畫家—畢沙羅


始終如一的印象派畫家—畢沙羅


始終如一的印象派畫家—畢沙羅


始終如一的印象派畫家—畢沙羅


始終如一的印象派畫家—畢沙羅


始終如一的印象派畫家—畢沙羅


始終如一的印象派畫家—畢沙羅


始終如一的印象派畫家—畢沙羅


始終如一的印象派畫家—畢沙羅


始終如一的印象派畫家—畢沙羅


始終如一的印象派畫家—畢沙羅


始終如一的印象派畫家—畢沙羅


始終如一的印象派畫家—畢沙羅


始終如一的印象派畫家—畢沙羅


始終如一的印象派畫家—畢沙羅


始終如一的印象派畫家—畢沙羅


始終如一的印象派畫家—畢沙羅


始終如一的印象派畫家—畢沙羅


始終如一的印象派畫家—畢沙羅


始終如一的印象派畫家—畢沙羅


始終如一的印象派畫家—畢沙羅


始終如一的印象派畫家—畢沙羅


始終如一的印象派畫家—畢沙羅


始終如一的印象派畫家—畢沙羅


始終如一的印象派畫家—畢沙羅


始終如一的印象派畫家—畢沙羅


始終如一的印象派畫家—畢沙羅

始終如一的印象派畫家—畢沙羅


卡米耶·畢沙羅 CAMILLE PISSARRO

生平:1830年7月10日生於美屬維爾京群島聖托馬斯島的夏洛特-阿馬里亞;1903年11月13日卒於法國巴黎

藝術特色:印象派畫家;彩色蠟筆畫、油畫與水粉畫;細微的、多方向的畫筆筆觸;豐富的色彩;風景畫中地平面與人物的佈局位置被抬高

代表作:《蓬圖瓦茲的幽居生活》約1867(藏於美國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

《通往盧浮西恩堡及凡爾賽的路線》1869(藏於美國馬里蘭州巴爾的摩沃特斯藝術博物館);

《白霜》約1873(藏於法國巴黎奧賽博物館);

《塞尚肖像》1874(藏於英國倫敦國立博物館);

《兔子沃倫在蓬圖瓦茲,雪天》1879(藏於美國伊利諾伊州芝加哥藝術學院);

《鄉村小女傭》1882(藏於英國倫敦國立美術館);

《魯昂的碼頭》1883(藏於英國倫敦科陶德美術館)

始終如一的印象派畫家—畢沙羅

投稿、合作、建議 請私信!歡迎提供優質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