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神盤”花果園:中西部省會城鎮化的非典型樣本

“中國第一神盤”花果園:中西部省會城鎮化的非典型樣本

擁有雙子塔、海豚廣場等眾多網紅新地標的貴陽花果園,近年來被冠以著“中國第一神盤”的名號,吸引著各個圈層的人士到此置業安居、投資觀光。中國第一神盤的火爆,折射出一座中西部省會城市城鎮化的非典型路徑。

中國第一神盤的出爐,是歷史和現實的雙重選擇。

“中國第一神盤”花果園:中西部省會城鎮化的非典型樣本

2010年,貴陽市GDP是1121.82億元,財政總收入304.64億元(數據來源於2011年政府工作報告)。而要撬動五里衝舊城改造項目,大約需要投入300億元(尚不算後期聯動開發的彭家灣項目),相當於貴陽市當年一整年的財政總收入。說白了,放到任何地方,政府不可能一年不吃不喝,來啟動這個舊改項目。

巨大的拆遷成本、複雜的產權歸屬,讓這個事關民生的改造工程成為一塊“硬骨頭”,令眾多房企望而卻步。通過市場運作模式進行開發,對於企業而言需要考量的東西太多,首當其衝的就是“投入產出”這筆賬。

除了算清這本賬,還得有駕馭複雜局面的能力,和開發建設一座城市新城的雄心。要修多少房子?修什麼樣的房子?給誰住?人來了以後,公共配套服務怎麼做?能為買房在花果園的人提供投資、置業和就業的機會嗎?

從初涉花果園之日起,宏立城考慮的就不僅僅是建樓、賣樓的問題。

某些網絡媒體喜歡拿容積率6.8作為一大“槽點”,來吐槽花果園,殊不知,貴州是全國唯一一個沒有平原支撐的省份,寸土寸金;更不可能知道,在貴陽市雲巖、南明等老城核心區,並不乏容積率8-10的樓盤。

“中國第一神盤”花果園:中西部省會城鎮化的非典型樣本

橫空出世的中國第一神盤,最初的定位就是老百姓買得起的房子。十七八萬套的貨量儲備,硬生生地將貴陽的房價壓了好幾年。因為這,剛剛參加工作數年的年輕人、夢想住進省城的地州居民圓了一個“貴陽夢”。在低矮、潮溼、破舊棚戶區裡蝸居了一輩子的“城中村”居民,也告別蝸居有了出頭之日。

“中國第一神盤”花果園:中西部省會城鎮化的非典型樣本

政府主導市場運作,成為了2010年前後的貴陽市大力推進城鎮化的一劑良方,也為未來幾年的經濟持續高速增長、人口流入積蓄能量。

經過數年的發展,花果園的人口體量已相當於一座縣城,但從經濟學角度而言,它已經成為了一座以居民日常消費“託底”,中高檔社會零售品消費為主,服務業蓬勃發展,業態多元的商業新中心。

中國第一神盤建設之初,就打破了小區圍牆的藩籬,不但使社區內部自身空間格局和形態得到最大限度優化,其開放式的交通佈局也增強了整座城市的通透性和微循環。

“中國第一神盤”花果園:中西部省會城鎮化的非典型樣本

“中國第一神盤”採取BT模式建設了號稱“業界良心”的“六橫六縱”12條市政主幹道,並在建設之處就預留了1.5環和BRT站點的建設空間。

經過數年建設,中國第一神盤呈現出路網密集、立體的區域特徵,形成了花果園立體交通模式。不僅解決了人車分流問題,增加了區域內行人的安全係數,提高了出行效率,並對貴陽市幾個城區之間起到起承轉合的“解壓閥”和“分流渠”的作用。

“中國第一神盤”花果園:中西部省會城鎮化的非典型樣本

在生育意願下行、社會“變老”的大趨勢下,哪裡有年輕人,哪裡就有生機和活力。今日的“中國第一神盤”花果園,隨處可見拿著手機自拍的年輕人,奔波在路上的年輕人。對於他們而言,這裡不僅僅是娛樂玩耍的地方,也是辛勤創業,走向成熟之地。

“中國第一神盤”花果園:中西部省會城鎮化的非典型樣本

如今的“中國第一神盤”花果園,大片摩天樓拔地而起,滿目繁華;市政道路四通八達;標準化農貿市場乾淨敞亮;標準化小學、幼兒園和中學書聲琅琅;領先全國的標準化社區中心功能齊全......花果園街區內曾經的棚戶區已沉於貴陽的歷史煙雲之中,一座開放、現代、繁華的新城已經展現在眾人面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