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神盘”花果园:中西部省会城镇化的非典型样本

“中国第一神盘”花果园:中西部省会城镇化的非典型样本

拥有双子塔、海豚广场等众多网红新地标的贵阳花果园,近年来被冠以着“中国第一神盘”的名号,吸引着各个圈层的人士到此置业安居、投资观光。中国第一神盘的火爆,折射出一座中西部省会城市城镇化的非典型路径。

中国第一神盘的出炉,是历史和现实的双重选择。

“中国第一神盘”花果园:中西部省会城镇化的非典型样本

2010年,贵阳市GDP是1121.82亿元,财政总收入304.64亿元(数据来源于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而要撬动五里冲旧城改造项目,大约需要投入300亿元(尚不算后期联动开发的彭家湾项目),相当于贵阳市当年一整年的财政总收入。说白了,放到任何地方,政府不可能一年不吃不喝,来启动这个旧改项目。

巨大的拆迁成本、复杂的产权归属,让这个事关民生的改造工程成为一块“硬骨头”,令众多房企望而却步。通过市场运作模式进行开发,对于企业而言需要考量的东西太多,首当其冲的就是“投入产出”这笔账。

除了算清这本账,还得有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和开发建设一座城市新城的雄心。要修多少房子?修什么样的房子?给谁住?人来了以后,公共配套服务怎么做?能为买房在花果园的人提供投资、置业和就业的机会吗?

从初涉花果园之日起,宏立城考虑的就不仅仅是建楼、卖楼的问题。

某些网络媒体喜欢拿容积率6.8作为一大“槽点”,来吐槽花果园,殊不知,贵州是全国唯一一个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寸土寸金;更不可能知道,在贵阳市云岩、南明等老城核心区,并不乏容积率8-10的楼盘。

“中国第一神盘”花果园:中西部省会城镇化的非典型样本

横空出世的中国第一神盘,最初的定位就是老百姓买得起的房子。十七八万套的货量储备,硬生生地将贵阳的房价压了好几年。因为这,刚刚参加工作数年的年轻人、梦想住进省城的地州居民圆了一个“贵阳梦”。在低矮、潮湿、破旧棚户区里蜗居了一辈子的“城中村”居民,也告别蜗居有了出头之日。

“中国第一神盘”花果园:中西部省会城镇化的非典型样本

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成为了2010年前后的贵阳市大力推进城镇化的一剂良方,也为未来几年的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人口流入积蓄能量。

经过数年的发展,花果园的人口体量已相当于一座县城,但从经济学角度而言,它已经成为了一座以居民日常消费“托底”,中高档社会零售品消费为主,服务业蓬勃发展,业态多元的商业新中心。

中国第一神盘建设之初,就打破了小区围墙的藩篱,不但使社区内部自身空间格局和形态得到最大限度优化,其开放式的交通布局也增强了整座城市的通透性和微循环。

“中国第一神盘”花果园:中西部省会城镇化的非典型样本

“中国第一神盘”采取BT模式建设了号称“业界良心”的“六横六纵”12条市政主干道,并在建设之处就预留了1.5环和BRT站点的建设空间。

经过数年建设,中国第一神盘呈现出路网密集、立体的区域特征,形成了花果园立体交通模式。不仅解决了人车分流问题,增加了区域内行人的安全系数,提高了出行效率,并对贵阳市几个城区之间起到起承转合的“解压阀”和“分流渠”的作用。

“中国第一神盘”花果园:中西部省会城镇化的非典型样本

在生育意愿下行、社会“变老”的大趋势下,哪里有年轻人,哪里就有生机和活力。今日的“中国第一神盘”花果园,随处可见拿着手机自拍的年轻人,奔波在路上的年轻人。对于他们而言,这里不仅仅是娱乐玩耍的地方,也是辛勤创业,走向成熟之地。

“中国第一神盘”花果园:中西部省会城镇化的非典型样本

如今的“中国第一神盘”花果园,大片摩天楼拔地而起,满目繁华;市政道路四通八达;标准化农贸市场干净敞亮;标准化小学、幼儿园和中学书声琅琅;领先全国的标准化社区中心功能齐全......花果园街区内曾经的棚户区已沉于贵阳的历史烟云之中,一座开放、现代、繁华的新城已经展现在众人面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