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看待姜昆?

阿万59


大家都知道相声讲究四门功课:说、学、逗、唱。

在过去,相声演员必须把这四门功课修得扎实、熟练——就像是作家手里的笔杆子,练家子手中的棍棒,厨师手中的大勺,这四门功课是相声演员讨生活的工具必须端稳、拿住。

可现在时代不同了,娱乐形式多样化,以前用来在天桥底下招揽生意的“唱”作用不大了。

因此,观众们所喜爱的说、学、逗在舞台上保留了下来,而太平歌词,因为曲调、唱词较为传统,不容易理解便被逐渐边缘化。

但相声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不能喜新厌旧,过于顺应市场需求,否则其很快就会失去独立性与脱口秀、小品等表演形式混为一谈。

因此,即便在舞台上表演的机会不多,唱功依然作为每位相声演员的必修课。

姜昆说自己的师父是马季,师爷是侯宝林,所以自己才是相声界的名门之后。同时他又身兼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这样的行政职务,和草根出身的郭德纲起点自然不同。

同时姜昆还多次登上春晚,他和马季、唐杰忠合作的作品《虎口遐想》、《楼上楼下》、《打针》、《猜谜语》,一个个精妙绝伦的“包袱”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些作品的素材不但源于生活现实,更对广大群众所普遍关注的问题予以了辛辣的讽刺,可以说在为社会服务的同时,又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

但姜昆也并非尽善尽美,作为一名相声演员,他的相声基本功上却露了破绽。他不但不会唱太平歌词,据说最基本的贯口《报菜名》都不太熟练。

而,姜昆将责任归咎到老师马季、师爷侯宝林身上。说自己师承的是新派相声,传统则为辅,因此不会这些“老把戏”很正常。

另一方面,在姜昆和郭德纲的比较中,他饱受后者攻击的也正是这一点。不过,我想,即便姜昆会贯口和太平歌词,他也不会在舞台上表演,因为这无疑变相证明了郭德纲观点是正确的。

无数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所有日后能够发展壮大的新生事物,没有一个不是将自己的根系深深扎在传统积淀的土壤之中的。

因此,即便姜昆想要发展好他的“新派相声”,也应该将传统的相声基本功不忘本才对。


电影烂番茄


姜某人之于相声,过大于功。第一,姜某人曾连续在人大提交议案,取缔小剧场相声。今天相声之所以未灭,正是剧场相声带火了市场。姜某人差点自掘坟墓。第二,姜某人与赵忠祥座谈时亲口说:相声已经末路,快完了。是赵忠祥义正严辞地反驳他:相声才100年历史,曲艺艺术一般300年才进入黄金期,现在才刚刚开始。他才尴尬擦汗附和。作为这门艺术的掌门人,他责任心够吗?第三,"剧场是盒饭,电视是盛宴"。用心极其险恶。不喜欢听他相声的不是他说的不好,而是观众层次低,不配吃他的盛宴,只配去剧场吃盒饭。什么时候相声不好听成了观众的责任,需要观众自我批评了?极其奸诈。三俗本是伪命题,标准是姜昆定还是观众定?姜昆一个人可以决定14亿人什么可以笑,什么不可以笑?所以,鉴于上述,本人永远不会支持姜某人。


燎原夜火


姜昆的本事可大哩!不是一般的大,那是全才,不仅是艺坛的高人,而且是常人中的超人,在当今艺术界可以是首屈一指的人。



首先是大家共认的艺术大家,相声语言大师,继侯宝林,马季之后,第三代相声语言的代表人物。国家一级演员,也是德艺双馨的艺术大师。

姜昆出生于1950年11月19日北京,祖籍山东烟台。1983年第一次登上春晚舞台担任主持人并表演相声《错走了这一步》和《对口词》而走红。1984年担任央视春晚主持人并与李文华表演相声《夸家乡》等。1985年担任央视春晚主持人并与李金斗表演相声《看电视》;2003年被中国文联授予全国“德艺双馨”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其次是著名的伯乐,为我国培养造就艺术人才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中小品艺术大师赵本山就是他发掘培养的,可以这样说没有姜昆,就没有赵本山。


再次姜昆还是书法家,写的一手好字在圈内也是出了名的。姜昆书法功底深厚,行书写地很好,颇有赵孟之风,王羲之之韵,

之外姜昆还是政治名人,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已有二十多年,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中国广播艺术团说唱团团长等等。


剑茗2


如今的相声圈,有两大派系,一个是以郭德纲领袖的传统派,还有一个则是由姜昆主导的新潮派。

但是一山不容二虎,随着郭德纲的崛起,姜昆的势微肉眼可见。而当年他抨击郭德纲的言论更是被郭德纲的粉丝扒出来成了小肚鸡肠的佐证,那么姜昆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其实说小肚鸡肠有些过了,不过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罢了。倘若最后赢的是姜昆,大概现在的郭德纲也会被骂得抬不起头来。

至于说相声这方面,虽然有人批评他基础不牢,把“说学逗唱”中的“唱”从太平歌词说成了唱流行歌,但是姜昆真的不比郭德纲差。

作为新潮派,姜昆对于相声的理解本来就不是一味地说学逗唱,那他注重什么呢?皮哥觉得姜昆相声最大的特点是与时俱进。

虽然郭德纲的报菜名、三俗段子非常讨喜,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让相声这门艺术活在了民间,却远离了殿堂,但是真正的艺术应该是二者兼得的,这一点姜昆就做得很好。

像是他早年的《特大新闻》、《如此照相》、《着急》都极具讽刺意味,是会让观众会心一笑的作品,既获得了大众的认可,同时也让相声脱离于三俗,和社会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此外,姜昆还拥有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中国文学艺术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等多个荣誉身份,可见社会认可度也很高。

所以,皮哥依然觉得姜昆是名合格的相声大师,希望社会能更有包容性,在追捧郭德纲的时候也能接纳姜昆。

(文丨皮皮电影)


皮皮电影


曾经非常受欢迎。时代在进步,已无法满足新生代相声听众的口味。现已退居幕后。坚持“反三俗",但被群犬撕咬。因为它们自己乐于对号入座。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了,但国民素质及个人修养却没跟上。以低俗为荣,以恶俗为搞笑,幽默。社会价值观在金钱的冲击下,变得为利是图,变得笑贫不笑娼,变得为了金钱可以没有底线!庸俗,媚俗,恶俗横行。并以此为荣。“荣"是因为以此能获得利益。为利益可以不顾底线。以至于“反三俗"成为群犬的笑谈,乃至招至群犬的撕咬。真不明白:“反三俗"有错吗?!干嘛急急忙忙对号入座?!。恶俗成为时代主流?!


犟友


姜昆是相声界的皇帝,

他说行就行,不行也行,

他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他说一不二,他说二不一,

对别人说三道四,他说个六,

姜昆说相声的时候确实很像相声,

这点我非常欣赏,对他这个特长,他这个爱好,我还是特别欣慰的。

姜昆继续加油,论相声,就你说的像,很像,真的很像,谁要是你说的相声不像相声,我跟他急,你说的多像相声啊,在所有说相声的里面,你说的是最像的,真的,我说的是真的,就你说的像,太像了。足以以假乱真了。











盼得环保烧烤设备


故事性相声

代表:姜昆等,传统相声段子

用故事脉络穿起笑点笑料,贯口,学唱等技法围绕故事展开,短程的笑点小包袱,和长程的铺垫大包袱配合,构成当时欢笑,过后回味的故事。传统相声名段,和春晚上很多经典相声,都是这个创作概念。

故事性相声并不强行秀技法,而是根据故事的需要引入。例如剧情里有吃饭,加报菜名;剧情里有外出,加地理图。并且根据故事需要,还可以创造新的贯口,例如用国家首都名穿起来的世界版新地理图。

故事性相声当然要有个好剧本。除了老相声艺人们多年总结出的段子,上个世纪很多脍炙人口的名段,如《小偷公司》《虎口脱险》等,出自编剧梁左也就不为怪了,毕竟经典的《我爱我家》,简直是长篇群口相声集。

故事性相声属于慢热长效,能独立搞创作的相声演员凤毛麟角,专业编剧拿不到稿酬挣不到钱,也没有积极性,所以相声新作少,市场长时间不温不火。

金句式相声

代表:郭德纲

郭德纲在小剧场里历练出了独特的风格,用观众的话说,每一句都搞笑。以句子为单位创造笑料,几句话一个反转,大大提高了笑点的密集度,非常适合调动观众情绪,绝无冷场,适应小剧场的特点。少了故事性的限制,金句可以方便的组合,随意搭配,在短时期内可以让观众形成场场不同的印象,保持新鲜感。

但是几句话以内难以形成促进大脑思考的幽默效果,很多金句只是夸张,荒诞,反差,逻辑失调,经验偏移等手法的简单应用,更接近于滑稽。这一点上,似乎又与传统相声段子不同,更接近脱口秀无厘头的效果。

郭德纲的早期作品(有头发的时候),也是故事性的传统相声,很干净,基本功扎实,但是一样没有市场。小剧场为了吸引观众,有些“金”句难免透出屎黄色。经常加入低级粗俗的笑料,把老前辈们摒弃的伦理哏,脏活臭活捡起来,美名其曰为弘扬传统,引起了同行纷争。挺三俗,反主流,搅动门户辈分之争,各种剧情。

如今郭德纲也已经进入体制,三俗的东西不演了,公开说盼着各门各派都好了,坐在评委席侃侃而谈讲艺德,经典的混不吝小人物形象再不出现。春晚的相声很主流,没讽刺没棱角全是小笑话,乖得像个宝宝,越来越接近自己曾经狂怼的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形象。

大概人终会活成自己讨厌的模样。

偶像式相声

郭德纲巅峰时期的作品,传统段子,配上大段的贯口,学唱,很精彩,但是对精力体力的要求也很大。成名以后有了光环和粉丝,就不必场场尽力,很多时候贯口只是开个头,或者大大简化。比如大保镖里的贯口,经常简化到“七扎眉攒八扎心”。你说是改进也好,变通也罢,总觉得和传统差了一点儿。然而对于粉丝来说这都无所谓。

再发展一步,有些年轻演员的粉丝,夸张到表示一看到他就想笑,他一张嘴就想笑,他随便唱个歌就想笑。这个就不能用相声演员的水平高低来解释了,只能说是成了偶像,吸了一群脑残粉。

偶像派相声对于外人,基本就看不得了。19年春晚上一个“天对地雨对风”也敢翻四次,大概是梁静茹给的勇气吧。郭德纲讽刺的主流相声,大家好——哗——给大家说个相声——哗——说得不好——哗——,用在自己徒弟上恰如其分。

大概徒弟终会活成师傅讨厌的样子。

总结和建议:

金句一时爽,故事永流传。

偶像会过气,作品是本元。

也许趁着热度和现金流,养一批专业的编剧,创作一些系统性而非笑点堆砌的段子,用故事性掩盖基本功的缺失,才是正道。

应题:姜昆从文艺兵出发,不拼师承不讲三俗,演绎故事性的作品,避免基本功方面的短板,艺术上很成功。


味冷


聪明人、学艺不精,喜好投机,人品未知,心态不咋滴!实话实说,命运甚好!至少比郭德纲命好,郭德纲不努力不行,德云社停一天就一天没有收入,而姜天天吃皇粮,演不演都有皇粮吃,要不是命好真不该学相声,混了一辈子相声,相声基本功说、学、逗、唱无一擅长,相声基本功说学逗唱都没学会,真不知道他是啥派相声,小品?,不像!相声?说学逗唱哪去了?话剧?不像!朗诵?感觉也不像啊!哦!四不像就对了。混了这么久,好作品没几个就算了,看到别人红火了,声望高了,不平衡了,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还俨然一个相声大师的样子而自居着实让人不爽!演员的本事是用作品说话的,不过,要不这样打压别人,真还不知道你还在说相声咧!不知道马季咋会教出这样一个徒弟,真是师傅的悲哀!相声界的悲哀!郭德纲的悲哀!


明月千里1458


要说谁有什么本事,这真的可不好说,我们都是一般人,肯定没有毛主席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气魄,我们不能决定中国的走向,更不能决定世界的走向,所以,本事怎么能说得好呢?

姜昆就是一个相声演员,一个文艺工作者,他的专业就是说相声,相声嘛,就是说、学、逗、唱四门功课,个人下的功夫不同,老师指点的基础不同,其专业成就也会有差异。姜昆专业能力方面基本上是受到相当一部分观众的认可,随着电视网络媒体的发展,姜昆和其他明星一样,都是被网络宣传红了,在观众面前弄了个脸熟,仅此而已。

像范冰冰之流,有什么本事呢?演技一般、人品一般、素质一般,而长相仅仅是被个别有能力捧红她的人看上了,你说她能有啥本事?和姜昆比起来,真的还差不少,起码姜昆经过传统专业的积淀、积累,个人出名之后,也没有太多的不良习气,和范冰冰比起来,姜昆就是有本事的……

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少了,下流做作的戏子多了。始作俑者是谁呢?个人觉得一是社会风气乱了,二是媒体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你们看呢?


谁动了我的大山


姜昆过去的相声作品,多数是他人创作的,因为所处位置可以集全国之力征集,那怕作者本人也愿意主动贡献作品,可以绝对提高坐作者知名度。至于表演水平实属一般,说吐字不清,语速太快,音调又高,有时甚至刺耳。学好用假嗓。都是先把自己逗乐了。唱就不会。只能是计划经济时代的相声演员。最不该的是,几十年来躺在过去的一点点功劳上享受。集合了一批溜须拍马之徒,不光自吹自擂,接受吹捧极近舒服。戴志诚在某大电视节目上,吹捧成皇上,肉麻至极,简直就不是成年人干的事。竟然还能播出,正是滑天下之大稽,可想平时何等作威作福吧,难道我们老百姓见到人民艺术家还要撩衣跪倒喊万岁。姜昆的文化水平,极其平常,把相声艺术无线拔高,塔尖塔底,盒饭快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