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下的花环》里步兵连为何配置有炮兵排和无后坐力炮?

赵哲婷


这门炮是著名的65式82毫米无后坐力炮,该炮在研制之初是配属给团属炮兵连使用的,后来因为火力更强大的75式105毫米无后坐力炮服役,82无逐步下放到营属炮兵连,在对越反击战前夕,部队扩编后,考虑到越南地区山高林密,越军火力点隐蔽而不容易被侦查,团师级远程炮兵对前线步兵分队的火力支援反应可能不及时,有必要加强连排级步兵攻坚火力,于是就将团营级的82无炮兵连打散下放到连队,变成了炮兵排和炮兵班。



在反应对越反击作战的电影《高山下的花环》中,靳开来就是步兵连队的炮排排长,而另一个角色“小北京”就是82无的射击手。一个82炮兵排通常编制4个班,每班8人,1门82无炮,其中4人为专职弹药手,每人背负4发82无炮弹,另外还有一名炮班长,一名瞄准手,一名运输手,一人装备56式冲锋枪和4发67式手榴弹,负责近距离自卫。



82无重量轻(炮身加炮架共29公斤),机动性好,结构简单,维护保养方便,可以360°无死角的对目标进行攻击。无论是射程(1.75千米)还是威力(破甲弹穿深356毫米,杀爆弹内置800枚钢珠)都明显碾压69式40毫米火箭筒,因此在对越作战中颇受基层官兵的喜爱。在攻坚战中,82无炮手通常伴随步兵一起行动,遇到越军隐蔽火力点或者碉堡工事就用82无轰,曾经有神射手发射了14发82无炮弹,一次性干掉越军12个火力点,荣立个人一等功!




由于82无的优异性能,目前还有少量在部队服役,在08年汶川地震时,为了疏通唐家山堰塞湖,成都军区某工兵团使用82无发射四枚榴弹,将堵塞导流渠的石块全部摧毁,加速了唐家山堰塞湖的排险工作,82无无愧于一代经典武器。


军史吐槽君


是不是我看这本书和电影时太小,记错了?我记得是雷军长的儿子“小北京”,是肩扛火箭弹,站起来攻击越军碉堡,连遇四发七三年产,还是七四年产的臭弹,才牺牲的,然后梁三喜和主角把所有这年代生产的火箭弹都挑出来丢掉了。我一直以为小北京扛的是62mm的70-1火箭弹。八二式无后座力炮一直到汶川地震,我才注意到,以前只对抗美援朝时,缴获美国的一身眼子的无后座力炮稍微注意过一下,因为据说那是我们自己研发无后座力炮的起点,别的关于无后座力炮的信息都忽略了,成了一个知识盲点。《高山下的花环》这本书,老实说文笔放现在网文里都出不了头,不过在八十年代初确实属于一部现象级作品,内容满激烈的,那时正好拨乱反正,解放思想,对社会主义批评类的作品非常宽松,书里提到的一些东西,对那时看惯正面报道的大众来说,很震撼,原来对越自卫反击,牺牲的军人,抚恤金干部二百,战士才五十。靳连副因为阵地上缺水,冒险跑边上越南人甘蔗田砍了些甘蔗上来,给战士们解渴,结果特么的因为违反群众纪律,死了都背着个处分。

连长梁三喜牺牲,老娘和婆娘,靠背着一包袱杂粮饼,从山东沂蒙老区,一路靠搭车、步行,赶到云南边疆祭奠自己儿子和丈夫,当时我就觉得太惨了,谁知现实更惨,忘了不知是九十年代末还是世纪初,网上传出一张照片来,是一位老妈妈几十年后,才攒够路费,到云南给儿子扫墓……到现在,我都觉得这些事,不是因为我们国家穷,而是某些良知缺失!嗯无话可说,借此向当年牺牲的战士们致敬吧。


李三万的三万里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是中越战争的特殊配置,不是寻常配置。

早期以无坐力炮为例,它是配属于团的,团下属炮连装备无坐力炮。

那时候标准的编制是,步兵团直属1个无坐力火炮连,每个连3个排共9个班,每个班6个人配1门无坐力炮。

82无是步兵团配属火炮,其甲种步兵团的配制是:团直属一个八二无炮连,下属三个排,九个班,每个班火炮一门(另配有冲锋枪一支,手榴弹四枚),每个班六人(全连配有五辆车)。三个步兵营的炮连有一个八二无炮排,四个班,每个班火炮一门(另配有冲锋枪一支,手榴弹四枚),每个班八人,另有驭手一人并配有一匹马(骡子)。作战中每个班携带20发炮弹,也就是四个弹药手各携带5发。

60年代开始,尤其随着珍宝岛冲突,基层部队反坦克和反工事的实战压力增大,82无逐步下移到营级编制。

当时每个营配备1个无坐力炮排,每个排4个班(有的是6个班),每个班1门无坐力炮。从持续作战考虑,此时的无坐力炮班有一定扩编, 共有8个人,弹药手每个人携带5发弹药。


到了1979年中越战争爆发,面对越军修建的无数永久性、半永久性工事,82无破天荒的直接拆散,以炮班或者炮排的编制,直接下放到各步兵连,作为直瞄火炮使用。

当时每个突击的步兵连配属1个82无炮班,每个班原则上携带20发炮弹。一些82无炮班非常受重视,还会额外配属1匹骡马,专门携带弹药。

实战中,82无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为步兵连的杀手锏。

如果没有82无,步兵连就只有40火箭筒。

然而40火箭筒的射程有限,只能对付轻型工事,实战中还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所以,将82无下放到连,可以说是中越战争最实际的部署。

因解放军部队突击时行军速度很快,团一级的火炮是跟不上的。

82无就成为步兵练得主要轻型火炮力量,更曾出现过神炮手连发14炮接连摧毁12个火力点的神奇战例。

小说《高山下的花环》中119师3营9连,配备1个炮兵排,排长为靳开来。但这个炮排额外还配有小北京所在的82无坐力炮班,大大增强了火力。

实战中,小北京就摧毁了越军多个碉堡。

82无的性能是很优秀的,大大超过当时部队已经使用多年的56式75无坐力炮。虽然75五在中印战争中,有过很不错的表现,但已经过时。

82无在中越战争中的最大问题,是弹药和火炮质量不稳定。

82无主要生产时间都是在文革期间。当时兵工厂也受文革影响,厂内骨干甚至厂长都被批斗,不在重要岗位。之前的那套质量监督制度,也形同虚设。

小说《高山下的花环》中,小北京遇到了2发臭蛋,不幸牺牲。其实以残酷的战场来说,小北京第1次遇到臭蛋能死里逃生,就属于祖先保佑。越军机枪火力反应是极快的!

我军机枪和越军机枪火力点对射,往往也要打几枪就要转移阵地,防止被对方迅速压制消灭。

另外82无的重量太大,炮兵的负担太重。82无全重30公斤,每发炮弹4.6公斤。背负82无在越南这种复杂地形长距离行军,是非常可怕的。当时普通步兵这是携带4公斤冲锋枪,也累的半死,何谈82无。很多82无的炮手,被累垮了身体。

另外,一旦开战,82无的弹药消耗很快。当时82无炮兵班有4名弹药手,每人必须携带4枚4.6公斤的炮弹,负重不轻。而为了实战中的持续作战力,其实弹药手往往会超额携带弹药。甚至,步兵连其他战友,也会奉命帮助炮班携带弹药。

《高山下的花环》中,司号员就帮助背负了额外的4发炮弹,在穿插中因劳累过度而不幸牺牲。

我军基层对于82无是非常信任的,反而对后来更先进的PF98式120火有很多质疑。

2008年汶川地震时,成都军区某工兵团就架起82无并发射4枚杀伤榴弹,摧毁了阻碍导流明渠泄洪的礁石。

大家注意,这可是2008年,PF98火箭筒在1999年就开始大量装备了。

这说明我军基层部队对于82无的信任程度。


萨沙


我对《高山下的花环》这部电影和这种炮最深刻的印象,是电影中雷军长的公子“小北京”在使用无座力炮轰击敌工事时,由于不幸是颗哑弹,丧失了最宝贵的战机,反而因为暴露了位置遭到机枪扫射而牺牲,之前的那个年代炮弹是真坑人呐,电影中也在用这种阴晦的方式进行声讨。



82毫米口径的无后座力炮,习惯上被官兵们称为“八二无”,与当年的“四零火”一样都是装备比较普遍的明星武器。它是美国人于1914年发明的,其实在解放战争国民党军队是有少量装备的 ,但口径是57毫米和75毫米,当然也被我军缴获了一批。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苏联又援助了一批无后座力炮,用于打击美军坦克装甲车辆。

建国之初我国的军队建设和武器制式基本仿苏,因此在后面研制国产无后座力炮时,虽然借鉴了美式M18和M20两款无后座力炮的结构,但最终定型的口径却模仿了苏制B10式的82毫米,经过近九年的艰苦努力,“65式82mm无座力炮”终于问世,并于1967年大面积装备我军各部队。

(小北京操作八二无剧照)

1979年的那场战争中,“八二无”成为步兵的好伙伴和直瞄攻坚利器,当时我军普通步兵连确实没有装备无座力炮,连级支援火力主要为轻机枪、迫击炮和火箭筒,一般轻机枪编组到班,每排三挺;同时每连编制有一个火器排,拥有40火箭筒6具(两个班,每个火箭筒班3具,每小组1具)、60迫击炮2门(一个班,每个小组1门迫击炮,每门备弹30发)。

根据资料,奔赴战场的成都军区第13军37师111团某步兵连,就是这样下辖三个步兵排和一个火器排。但是在执行单独作战任务、敌后穿插任务和增编为加强连时,就要配备团属无座力炮和营属重机枪了。



(这演员最近老火了)

加强时的标配是团直属无后坐力炮连的一个排(每排三个班,每班一门82无后坐力炮)、营属机枪连的一个排(每排三班,每班一挺重机枪),个别时候还会加强师属防化连的一个喷火器班(每班3组,每组一具喷火器)。

《高山下的花环》中的119师三营九连应该属于第二种情况,是个得到加强的普通步兵连,遂行单独的作战任务,而剧中由当年著名演员何伟饰演的靳开来应该是连队里的火器排长,统一指挥加强而来的一门无座力炮,为什么不是炮排长呢?因为靳开来被火线提升为九连副连长,而临时配属的分队指挥员,是不可能提拔成这个步兵连的干部,那显然是违背干部组织原则的。



(唐国强与何伟)

65式“八二无”炮身全长154厘米,炮身重21.7公斤,火线高度可在30至68厘米之间调整,确实可以肩抗射击。该炮由于发射药性能较为落后,因此采用滑膛式,使用破甲弹时最大直射距离仅为300米,直射距离较短,但是在从林和山岳地带的近战中,基本可以满足步兵需要。

这款武器本来是准备用于对付某国的大批T-62坦克,想想研制时间就知道了,不过最终对手偃旗息鼓没有用上,反而在十年后的自卫反击战中大放异彩。因为越北地区丛林茂密,榴炮、加农炮等重装炮兵如果伴随步兵行进会非常困难。



(小北京)

因此步兵团营连级单位很多时候便携带轻便的“八二无”,其强大的直射火力在遭遇战和攻坚战中均有不俗表现,曾有我军战士使用八二无发射14发炮弹摧毁的人12个工事的辉煌战绩。

当时的前线部队也并非全部列装65式“八二无”,我军兵工部门后期又研发出改进型的78式“八二无”,它重大的改进是减小了尾喷的危险区域,同时减轻了火炮自重,增加了直射距离,因此在自卫反击战中部队应该是两型火炮都有配备。

(前线的八二无)


度度狼gg


电影高山下的花环中,梁三喜连队所使用的无后坐力炮相信给观众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它不但是梁三喜连队夺占高地消灭火力点的重要武器,也更是间接致“小北京”于死地的夺命杀手,而这究竟是一款什么样的武器呢?



在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时,我军使用的无后坐力炮,是一款全名为65式82毫米的无后坐力炮,是既从苏联引进的RPG火箭筒之后,我方自行研制的一款直射效果威力更大的基层火炮,1967年设计定型并投入批量生产,也让50年代所研发的五六式75毫米无后坐力炮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65式82毫米无后坐力炮炮全重30千克,去掉炮架和瞄准镜之后的炮身重量为21.5千克,必要情况下完全可以实现单兵携带,实战中自然也方便灵活使用,在高山下的花环中,作为尖刀连的梁山喜连队急行军抢占攻击位置,在需要火力的情况下,这款火炮自然可以随连队携带。当然,由于重量超过RPG火箭筒,在放弃支架固定的情况下,单兵肩扛发射时,几十斤的重量和发射时产生的后坐力也严重影响了无后坐力炮的精度,精准射程很可能在200米以内,不过在攻击高地的近战情况下,这样的距离也够用了。65式82毫米无后坐力炮破甲弹重3.85千克,破甲厚度120毫米/65度。最大射程破甲弹是1000米、直射距离300米,榴弹直瞄最大射程1750米,无论固定还是必要情况下肩扛,一千米范围内对固定火力点和装甲车辆都会形成巨大的威胁。



在自卫反击战期间,大部分基层连队本不会配备无后坐力炮,但在战时情况下,团直属无后坐力炮炮连的三个排配属给团的三个步兵营,步兵营再将原有的无后坐力炮排连同下放的无后坐力炮分别配到步兵连,也让基层连队的火力大增。

但在电影当中,存在一个非常失实的情节,就是小北京的死因,来自于他肩扛无后坐力炮向敌方碉堡射击时,竟然连续出现哑弹的情况,造成敌方抢先开火而牺牲,但事实上这一段落完全是作者为了诋毁前一代的某些历史而制造出来的虚假内容,事实上在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甚至在文中强调的批林批孔期间,都没有出现过炮弹连续发生故障率的情况,在那个年代下更不可能允许这种错误发生(除非自己想找死),以至于电影上映后这个情节引起了很多老兵的不满,甚至军工厂的负责人直接质问作者为何编造虚假内容,而作者也只能顾左右而言他。


辽宁资深球迷


自卫反击战中步兵连队正常情况下是按三三制配备人员的三个排每排三个班,每班加上班长副班长和轻机枪手40火箭筒各二人共十二人,这是在反击战开始前就配齐了的。但是步兵连是没有炮兵和重机枪的,在战斗开始时会进行战术配属,当时步兵营属都有一个机炮连,有三个火力排,82迫击炮82无坐力炮和重机枪排各一,因此在主攻连进攻作战时都会将营属炮兵加强给主攻连,就是所谓加强连。配属多少重武器是根据任务情况决定的“高山下的花环”就是这种情况,所以有会出现炮兵等重武器。


司马钊


步兵连配置有炮兵排和无后坐力炮,是70年代末期,那个非常特殊的时期,临战时才配置的。

早期,82无后座力炮,隶属于团辖炮兵连,后来75式105无后座力炮服役后,82无后座力炮才逐步归为营属。

1979年初,82无后座力炮,迎来了其服役生涯中最光辉的时期,无论是团属,还是营属的无后坐力炮连,均在战前临时拆散成炮排、炮班建制,下放到各基层作战连队,作为灵活机动的连属直瞄火力。

119师3营9连,小说《高山下的花环》里一个普通的步兵连,靳开来是炮排排长,连队配备了82无后座力炮,在战斗中摧毁了敌地堡等多个火力点,为全连顺利歼灭敌人,完成上级命令的穿插任务,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当时,由于是丛林作战,在陌生的战场环境,敌方的火力点布置非常隐蔽,进攻前的侦察和火力准备中难以获知,而呼唤上级压制炮兵火力,反应速度又不够快。

随攻击穿插部队前进的82无后座力炮,就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面对敌暗堡等坚固工事,炮手迅速扛好82无,在极近距离予以摧毁,曾出现过神炮手连发14发炮弹,摧毁敌12个火力点的神奇战例。

总之,82无后座力炮,有良好的战场适应性,可在任何俯仰角下射击,具备指哪打哪的精度,因此非常适合丛林山地作战,在对付野战工事时,威力要远强于40火箭筒,82无在战时,获基层连队广泛赞誉。

2018年4月21日于杭州。


国平军史


看了这么多回答,觉得都很有道理,但也发现很多人对作战行动中的一些概念并不清晰,这里想把相关的概念捋捋。有人说82无、喷火器这些兵器在79年自卫反击战中打散、下放配置到基层连队,这个说法并不确切,这种打散、下放不是随意的,而是来自一个概念“加强”。

加强是指在基本的战术作战单位的编成之上,根据战术分队的作战任务要求和敌情情况,由上级指挥员决定将兵力、火炮和其他技术兵力配属给部队的做法,比如突击正面敌人设有大面积反步兵障碍和地雷,就需要加强配属工兵,敌人防御工事比较密集坚固,就需要加强直瞄火炮和喷火器,如果敌人的阵地纵深较大,力量较强,还需要直接加强配属步兵单位给主攻部队,如主攻连在加强配属了直瞄火炮、喷火器等之外,再加强配属一到两个步兵排。

《高山下的花环》中82无配置到穿插连,是因为上机指挥机关根据情报,预判穿插路上会遇到敌人坚固火力点,而营团属火炮不可能及时跟进支援,所以先就将一个82无炮班加强到连,而不是一般性的把营团属火炮打散分给各个基层连队,平均使用,那样即形不成优势火力,也分不均匀。


余震30


在小说和电影《高山下的花环》,靳开来烈士在出境作战之前,并不在三营九连,而是营属炮兵连的排长,战前被提拔为步兵九连的副连长。而九连里那门无后坐力炮,是属于步兵三营炮兵连的火炮,战时被加强到步兵九连。

我们陆军的野战部队,建国以来的编制经历了好几次变化。1950年代初,我军的步兵营下设机炮连,由于机炮连规模太小,火力不足,从1954年开始,野战军正规部队的步兵营采用了新体制,下设了机枪连和炮兵连。不过这样一来,又导致基层分队规模太多太大。1962年以后,我军甲种部队的步兵营还是五连制,下设3个步兵连,1个机枪连,1个炮兵连。乙种部队的步兵营为4连制,下设3个步兵连和1个机炮连,乙种部队在战前必须扩编为5连制才能执行作战任务。

步兵营的营属炮兵连属于轻便炮兵,一般辖两个82毫米迫击炮排,每个排配3门迫击炮。一个无后坐力炮排,辖6门82毫米无后坐力炮。在战时,这个炮兵连会分成两部分,两个迫击炮排的6门迫击炮,集中起来,由营长直接掌握,用于支援全营作战。而无后坐力炮排则会分解开,直接分解到步兵连,由步兵连长掌握,支援本连的作战。

电影《高山下的花环》里梁三喜的原型,是王发坤烈士,某部炮兵连副连长,他所在的这个炮兵连就是步兵营属炮连,隶属于陆军第14军40师118团步兵三营。


科罗廖夫


一言以蔽之,这是解放军重视火力投射的传统,也是作战任务的必要性,自“南昌起义”以来,人民军队长期缺乏重火力,仅有的几门火炮都像宝贝似的收藏,如抗日战争日军中将阿部规秀被八路军击毙太行山,仅仅用了4枚迫击炮弹,一方面展现八路军作战神勇,另一面也反映重型武器匮乏事实。


建国以来,通过若干“五年计划”,奠定重工业基础,初步解决了部队的重火力问题,因此解放军在重火力装备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步兵作战单位不再装备“小米加步枪”而是根据作战任务出现了装甲步兵营、坦克营、炮兵连(排)等综合支援单位,用于直接支援本级分队的作战,比如某步兵营下属设有营属炮兵连、机枪排,这些支援单位通常装备轻型无后坐力炮或者迫击炮,以及某些轻型榴弹发射器、无后坐力炮。具体称谓上,如“三炮连”,不是炮兵三连,而是某步兵团三营炮兵连的简称。电影《高山下的花环》中“梁三喜”的角色,就是步兵团某炮兵连的副连长,自然属于“X炮连”。


炮兵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大展身手,其作战特点在于短时间内向敌方投射大量钢铁,不仅有效杀伤敌方,更在心理层面威慑敌方。在核武器和导弹发明之前,炮兵以其迅猛的特点被誉为“战争之神”,成为衡量国家军事实力的重要指标,而中国也是少有保留炮兵师单位的国家,在捍卫国家安全方面做出重要的贡献。


但是,在过去解放军机械化和摩托化能力不足,受限于地形复杂、雨季频繁的越南不能完全发挥炮兵的实力,特别在作战早期,炮兵往往落后于步兵的行进速度,步兵急需重火力支持,拔除碉堡、暗道、火力点,开辟行军通道。行动迟缓的炮兵师不再适应复杂的战场形势,而化整为零的炮兵排装备着轻型火炮和无后坐力炮以方便携带的特征受到步兵的欢迎,以82无后炮为例子,全部零件总重量仅在21.5KG,通常分解为两人携带,极端情形下甚至可以单人操作。

图示:82无坐力炮树上射击法

对越反击战中,82无迎来事业生涯的巅峰,《高山下的花环》中“小北京”擅长使用82无,连续打掉越军多个火力点。然而成也萧何败萧何,“小北京”的牺牲也因为连续遇到两枚无法发射的臭弹,过长的暴露在越军火力之下。

图示小北京与82无

在某些特定场合,82无也有着其独特的作用。比如2008年汶川地震时,为了加快地震形成的著名的唐家山堰塞湖的泄流速度,成都军区某工兵团就架起82无并发射4枚杀伤榴弹,全部准确命中目标,摧毁了阻碍导流明渠泄洪的礁石,水流速度明显加快。这也算是“铸剑为犁”的一个例子。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大大的增强,82无渐渐被120毫米反坦克火箭代替,以轻便组成的炮兵排也换装车载的重型火炮,如PCP001型82毫米车载速射82毫米车载迫击炮,某些情形几乎与炮兵的重炮火力不相上下,极大的增强了步兵的火力支援,为捍卫和平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