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死时阿巴亥殉葬,到底有什么特别原因?

炒米视角


阿巴亥是海西女真乌拉部首领满泰之女,1601年,年仅12岁的阿巴亥嫁给了时年43岁的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1603年,努尔哈赤的第三任大妃孟古哲哲病逝,14岁的阿巴亥继任为第四任大妃。

阿巴亥为努尔哈赤育有三子,分别为十二子阿济格,十四子多尔衮和十五子多铎。1626年8月,努尔哈赤病死,汗位由第八子皇太极继承,执政的四大贝勒众口一词要求阿巴亥遵照老汗王遗命与两位庶妃一起殉葬。被逼无奈之下,阿巴亥只好悬梁自尽,年仅37岁。那么正当盛年的阿巴亥以身殉葬有没有什么特别原因呢?

阿巴亥与代善的桃色绯闻

1620年,庶妃德因泽与阿济根向努尔哈赤告密,说大福晋时常精心打扮一番后,深夜出宫到大贝勒代善家去;还在举行重大集会时与代善眉目传情。

努尔哈赤暗中派人调查之后,确认情况属实,考虑到家丑不可外扬,借私藏金银的罪名而将阿巴亥“离弃”(打入冷宫),又将私藏在阿济格和娘家乌拉城的财物追回。可仅仅一年之后,1621年,努尔哈赤又召回阿巴亥,再度立为大妃。这充分说明努尔哈赤还是非常喜欢阿巴亥的,之前的“离弃”只是为了给她一点教训尝尝。

阿巴亥丰姿绰约,年轻貌美,她知道老汗王年事已高,必须早做谋划,才能确保自己和儿子的地位不受影响,于是投向了极有可能继承汗位的大贝勒代善怀中。女真向来有收继婚的习俗,父死子娶其庶母,兄亡弟娶其嫂,努尔哈赤当时也有死后让代善娶阿巴亥的打算。

可问题在于,现在自己还健在,两人就如此胆大妄为,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在临终前向四大贝勒留下遗言,死后要阿巴亥殉葬。努尔哈赤此举算是对阿巴亥不忠的一种惩罚,也是断绝她和代善再续前缘的最好办法。值得一提的是,努尔哈赤留下的遗言并不是只让阿巴亥一人殉葬,而是让她和两位庶妃一起殉葬,这两位庶妃不是别人,正是之前告密阿巴亥偷情绯闻的德因泽和阿济根。

皇太极假传遗言

有人说,令阿巴亥殉葬的遗言是继承汗位的四贝勒皇太极捏造出来的,目的是为了防止阿巴亥与三个儿子日后联合起来,颠覆他的汗位。于是就编造了努尔哈赤死前遗言,让阿巴亥及两位庶妃以身殉葬。

这种说法有待商榷,因为当时阿济格已经成年,如果皇太极故意编造的遗言,即使年幼的多尔衮、多铎不明事理,但阿济格不可能毫不知情。况且阿巴亥与代善早有旧情,可在关键时刻,包括代善在内的四大贝勒众口一词,逼迫阿马亥遵老汗王遗言殉葬,由此看来努尔哈赤的遗言应该是真实存在的。后来阿济格、多尔衮、多铎都先后追随皇太极四处征战,并未流露出对皇太极逼死生母的怨恨之情。多尔衮执掌大权后也没有给生母殉葬一事翻案,只是追封阿巴亥为孝烈武皇后,并将神位放置在太庙之中。多尔衮死后,顺治帝追夺其一切封典,撤销了阿巴亥的皇后尊号,又把神位移出了太庙。


历史茶坊


阿巴亥是努尔哈赤的第四任大妃,按照满八旗的规矩,阿巴亥是不能殉葬的,因为她是大妃,还有三个亲儿子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这是她不能殉葬的基本条件。

可是努尔哈赤没有放过她,明文遗照要求她殉葬了。可怜阿巴亥才刚刚37岁。儿子们亲眼目睹母亲生生自缢而死但也无可奈何。

阿巴亥的死给前清史增添了许多令人遐想的理由和空间,于是乎,各种猜想接踵而至:

有人说是皇太极矫诏逼死了阿巴亥,目的是为了自己继承汗位。有人说是因为他与努尔哈赤的二儿子代善有不正当关系。有人说阿巴亥太过美丽妖娆,是不祥之人。莫衷一是。

到底阿巴亥为何被努尔哈赤拉去殉葬,这中间是否有令人窒息的原因和理由呢?

阿巴亥美丽妖娆,这是事实,她12岁嫁给努尔哈赤,16岁生下第一个儿子阿济格。努尔哈赤非常疼爱这位美妻,所以,若干年后,阿巴亥成为大妃(皇后)。这其间,阿巴亥也曾惹恼过努尔哈赤,被努尔哈赤离弃,但是时间不超过一年,努尔哈赤又把她找回来了。这充分说明,努尔哈赤对阿巴亥的感情是真挚稳定的。按照常理而言,努尔哈赤不会是由于太爱阿巴亥而失去理智要她殉葬,死也要在一起,那就是赤裸裸的言情剧了。

努尔哈赤的人生是热血和残酷的人生,统一女真族的战争在他的一生中几乎从来的没有停止过,以至到了努尔哈赤晚年有了汉族皇帝们一样的心理,对待万事万物多疑而残忍。晚年的努尔哈赤虽然雄心勃勃,但是处境并不见得很好,左右两侧,一边是与大明王朝息息相关的朝鲜,一面是时好时坏的蒙古,暮气深重的大明王朝虽然死气沉沉,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要不是李成梁,努尔哈赤或许早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因为努尔哈赤的高压政策女真族境内的暴动此起彼伏,这一切的一切随时都可能瓦解统一后的女真族,随时都有可能灰飞烟灭。

一向所向披靡的努尔哈赤在孤悬关外的宁远城下被一个不知名的小将袁崇焕打的几乎丧失了信心。这让努尔哈赤不得不重新掂量自己的一生。三十多年的积累瞬间瓦解让努尔哈赤不得不反思女真族的未来。

垂死的努尔哈赤实际上此时给后代留下了一个诺大的乱摊子。从后来皇太极和袁崇焕对峙期间不得不靠烧杀抢掠来维持财政的情况看,当时的努尔哈赤几乎已经耗尽了女真族几十年来积累的成果。

因为这场失败,女真族的内部也在悄悄发生变化。如果我们都来马后炮,从努尔哈赤创建满族八旗制度来分析,先看看皇太极是否会逼死阿巴亥,也许能有些眉目。女真族和蒙古族都是以游牧为基础的的少数民族部落,他与汉族固定生养的基础有很大的不同,追逐肥美的草原,时常流浪各地是他们生活的根本。因此,对于领头人的选择与汉族士大夫制度有很大的不同,谁能带领他们追逐到财富,草原,女人等才会被推举为汗王,而努尔哈赤八旗制度的核心就是推举制度,这一先进的制度被认为是战胜大明王朝的关键所在。所以,说努尔哈赤立太子,立皇储之说完全是子虚乌有,是后来某些史学家强拿汉文化的特点加给满八旗造成的。皇太极上位的核心因素就是这种推举制度的结果。

有人一直认为多尔衮才是理应当汗的那个人,就是因为这种汉文化猜想的结果。要知道,努尔哈赤死的时候,多尔衮才15岁,他当时是四小贝勒,未有寸功之基础,虽然天资聪慧,但是按照八旗推举制度,他是完全没有资格参加汗王推选的。而且,皇太极当上汗王之后,对待阿巴亥的三个儿子,可以说是仁至义尽,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多尔衮摄政若干年,也不当皇帝的根本原因。

说到底,皇太极不是那个要逼死阿巴亥的人,如果大家有兴趣,还可以看看一部叫《前清秘史》的纪录片,对此有更为详尽的资料。

除了皇太极这个关键性因素外,现在已经排除。那就只剩下阿巴亥本人或者努尔哈赤本人了。

努尔哈赤待阿巴亥不错,还有一个因素,就是让阿巴亥是三个儿子继承了满八旗中的两旗。前清的八旗实际上就是把女真族的土地,奴隶,财产,军事等等分为八个部分,然后由他们的子孙继承。旗主王爷叫和硕亲王,阿巴亥的三个儿子就占了八分之二,可以说已经非常不错了。为什么努尔哈赤会这样做,也许就是考虑自己死后,阿巴亥孤儿寡母无依无靠,所以才如此后代。

本来,努尔哈赤之前曾将阿巴亥母子的这个重担交个大儿子(老大诸英被努尔哈赤杀后代善就是大儿子了)代善照顾。而阿巴亥为此也做了不少工作,结果,代善与阿巴亥的关系变了味,因为努尔哈赤的一个小妾告密说他们关系暧昧(后来这个告密的小妾也殉葬了)。作为一个年青的母亲和女人,在如此复杂的局面之下,为自己的孩子和未来做考虑并不为过,但是这似乎触动了努尔哈赤的底线。如果一定要说代善与阿巴亥有什么暧昧关系,那也只不过是吃醋的小妾一面之词而已,有人甚至说皇太极也因此打击打压了代善争取汗位的权利,那纯属于是子虚乌有。正所谓男女授受不亲,也许代善有此想法,也或许是阿巴亥有次想法,但是一条,作为男人的努尔哈赤是坚决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的。有人会问,那努尔哈赤是否做过调查核实。答案是肯定的,他做过,但是男女之事,尤其是在女真族男女不像汉族这样保守的情况下,谁又能说得清?

努尔哈赤不会在阿巴亥的男女问题上纠缠不清。作为一个有雄心抱负的人考虑的不是几个人的生死,考虑的是整个女真族的生死和未来。而八旗制度,就是关乎女真族生死和未来的核心要素。

这也正是阿巴亥触犯努尔哈赤最为关键的地方,而阿巴亥与代善的关系问题也源于此。阿巴亥接触代善,虽然努尔哈赤有遗命在先,但却不可以主动为自己或者自己的孩子谋求更大的权力,因为他们已经获得两旗的权力了。似乎阿巴亥对于努尔哈赤死后的安全感始终难以满足,她与代善的交往便成为阻碍八旗制度实行的绊脚石,努尔哈赤不得不清除掉她。也许,正因为如此,代善也放弃了竞争汗位的权利,尽管可能不是主要原因,但绝对有此因素。

总之,阿巴亥殉葬了。八旗制度因为它的公平和先进性没有得到践踏,皇太极此后的辉煌的17年,证实了努尔哈赤八旗制度的胜出。


青灯问史


阿巴亥是努尔哈赤的第四任大妃,她为努尔哈赤生了三个儿子,大儿子阿济格,二儿子多尔衮,三儿子多铎。阿巴亥比努尔哈赤小三十岁,老夫少妻,阿巴亥长得漂亮,又会伺候人,深得努尔哈赤宠爱。

努尔哈赤驾崩,第二天,皇太极以四大轮值贝勒的名义传阿巴亥。皇太极对阿巴亥说,先王遗言让你殉葬。阿巴亥说,我有儿子,他们还小需要照顾。皇太极说,你的孩子我们可以照顾,你必须殉葬。

从皇太极和阿巴亥对话可以看出,阿巴亥不想死。有人说阿巴亥是被勒死的,也有人说她是不得已被迫自杀的。不管怎么说,阿巴亥殉葬有点不合情理。



殉葬是一种很残酷的陋习,到清朝时期不就不太流行了,殉葬者也有了一些限制条件。一般情况下选择地位低、无子女者,而且大都采取自愿。

阿巴亥是努尔哈赤的大妃,也就是正妻,地位很高,她有三个儿子,两个儿子未成年,多尔衮14岁,多铎12岁,她本人才三十七岁,还很年轻,不想死。

和阿巴亥一起殉葬的还有努尔哈赤的两个小妾德因泽和阿济根。为什么会是这三个人殉葬?

德因泽和阿济根地位不高,都没有孩子。可是努尔哈赤有一个侧妃博尔济吉特氏地位不高,也没有孩子,没有殉葬,顺治元年才死。可见殉葬和这几个人的地位和有没有子嗣没关系。



那德因泽和阿济根是自愿的吗?努尔哈赤的这两个小妾岁数比阿巴亥小,年纪轻轻她们会愿意死?!不太可能。

其实,阿巴亥、德因泽、阿济根,这三个殉葬的人都与一件事有关。因牵连此事被迫殉葬可能性最大。

阿巴亥受努尔哈赤宠爱,德因泽和阿济根嫉妒,到努尔哈赤那儿状告阿巴亥与大贝勒代善有染。代善因此被削去汗位继承人权,阿巴亥被打入冷宫,德因泽和阿济根获得了与努尔哈赤同桌吃饭的权利。

假如努尔哈赤一时生气,为了拆散大贝勒代善和阿巴亥,说出了让阿巴亥殉葬的话。那么德因泽和阿济根没有若努尔哈赤生气,不可能说出让他们殉葬的话。那么德因泽和阿济根殉葬就不是努尔哈赤的意思。



如果说努尔哈赤恨阿巴亥给他戴了绿帽子,可是阿巴亥被打入冷宫不到一年,又重新回到努尔哈赤身边,而且对她的宠爱更甚。

阿巴亥为努尔哈赤生了三孩子,两人感情很深。努尔哈赤临终专门把她叫到身边交代后事。有这种感情,努尔哈赤怎么忍心让阿巴亥扔下两个未成年孩子随他去死,何况这两个孩子也是他的亲骨肉。

所以,阿巴亥殉葬最大可能就是皇太极假借努尔哈赤曾经说过让阿巴亥殉葬的话,逼迫阿巴亥殉葬。至于德因泽和阿济根就好办了,她俩地位低、没孩子,先王又喜欢她俩,连先王喜欢的大妃都殉葬了,她们还有啥说的。

皇太极为什么要逼迫阿巴亥殉葬?其实就因为努尔哈赤宠爱阿巴亥,爱屋及乌,有意让阿巴亥的儿子多尔衮继承汗位,多尔衮年幼,他继承汗位要靠阿巴亥运作,阿巴亥死了,多尔衮就没能力与他争汗位了,这才是根源。

互关互动,互利共赢!


豫有得


阿巴亥殉葬不是出于努尔哈赤的遗嘱几乎可以断言,努尔哈赤生前其实对阿巴亥母子的归宿做了必要的安排,原话如下:

吾身殁后,大阿哥(指代善)须善养诸幼子和大福晋。

阿巴亥之死出于皇太极的意图无疑。

而以皇太极当时的立场,所谓父汗先皇有意要立心爱的幼子多尔衮为皇帝而使得自己盘算落空的担忧从根本上来说是不成立的。

这是因为以当时多尔衮的年龄地位才干名望,不足以成为八旗武装集团的共主。在当时,八旗亲贵和诸王贝勒,需要的是一个相对成熟稳健又霸气侧漏的大汗带着大家杀进边墙剽掠财物人口,多尔衮显然还不行。

然而问题在于,如果阿巴亥还活着,历史进程可能会怎样?

台湾著名历史作家高阳(许晏骈)先生在他的著作《清朝的皇帝》中对此的解释是这样的:

当时37岁的阿巴亥既有风姿,又当虎狼之年,必然不安于室,若有外遇,贻先帝之羞,犹是小事,最大的关碍是,她所生三子,太祖生前“分给全旗”,但三子尚幼,若阿巴亥的情夫有野心,大可通过她控制三子进而控制三旗人马,必留无尽后患。

高阳先生的用词,让人无形中觉得所谓情夫或许是嫪毐这样的人物,但是我们如果细想一下,其实存在另外一种可能性,那就是阿巴亥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夫或许大概率就是诸王贝勒中的一个,届时此人本人拥有实力,再加上多尔衮多铎阿济格的实力,对皇太极来说可能是完全致命的。

皇太极吃相难看地逼死阿巴亥,其根本原因或许就在这里。


谈古论金


阿巴亥作为努尔哈赤的大福晋,比努尔哈赤小了31岁,受尽大汗宠爱,而且生下三个儿子,可以说地位稳固且尊崇,满人虽有人殉的习俗,但大多都是没有生育或者位份卑微的侍妾等,让有三个儿子的大福晋殉葬,实属罕见。我认为恰恰是这三个儿子的依靠及尊贵的位份造成了阿巴亥的悲剧。这三个儿子中最为大众熟知的就是多尔衮,文韬武略,战功赫赫,是即位的人选之一,可惜努尔哈赤和袁崇焕一战失利,中毒不治身亡,并未对后事妥帖处理,况且代善、皇太极等均手握兵权,且年纪又长,根基又深,便拥立皇太极继位。阿巴亥和多尔衮母子,母强子壮,又曾被给予厚望,且有阿巴亥母族乌拉部为靠,便成了新任可汗的心头大患,如果斩尽杀绝势必要留一个残杀手足的恶名,那么去母留子,就是皇太极的最佳选择了!既可以用儿子性命威胁阿巴亥乖乖殉葬,避免冲突;又可以趁机抚养把持多尔衮幼弟,避免同室操戈,实在是一石二鸟的妙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