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肝義膽嶽老三
首先,我們聊一下準噶爾部軍隊的起源。準噶爾部屬於蒙古族的一部分,明朝建立之後,元朝勢力敗退回蒙古草原,這個政權被稱為北元。起初,北元政權還擁有非常強大的力量,多次組織力量南下進攻明朝。為了打擊北元政權,明朝前後進行了多次大規模北伐,最終在捕魚兒海戰役中,明朝軍隊重創了北元政權。隨後,北元政權爆發了內亂,整個政權分裂成了瓦剌、韃靼等部落。當時,準噶爾部隸屬於瓦剌部。在明朝同時的中期,瓦剌部曾經大舉進攻明朝,並且威脅到了明朝的首都。隨著局勢的變化,蒙古各個部落逐步分裂成了漠西蒙古、漠南蒙古和漠北蒙古。
其實,準噶爾部又隸屬於漠西蒙古的一部分。在明朝統治的末期,東北地區的後金政權開始逐步壯大。為了對抗明朝,後金政權開始聯絡蒙古各個部落。後金就是清朝的前身,到了皇太極執政時期,皇太極把國號改成了大清。在清朝入關之前,漠北蒙古和摸南蒙古已經在清朝的控制之下,至於漠西蒙古則處於天高皇帝遠的情況,清朝還鞭長莫及。清朝入關之後,需要面對南明殘餘勢力、鄭氏集團、吳三桂叛亂、沙俄侵擾等一系列問題,因此沒有精力顧忌西北地區。就在康熙皇帝逐步成長,而且忙於處理內部事務的時候,西北地區的準噶爾部已經開始迅速擴張,統一了漠西蒙古。
隨後,開始進攻漠南和漠北蒙古,甚至能夠直接挑戰東方的清朝。事情到了這一步,清朝不得不出手。其實,清朝並不想出手,此時的清朝經濟實力有限,還沒有能力進行長期的戰爭。因此,雖然康熙皇帝兩次御駕親征,擊敗了準噶爾部的軍隊,但僅僅是擊退而已,遏制了準噶爾部的進一步擴張,但是沒有進一步乘勝追擊,清朝的國力不允許這麼做。在雍正皇帝在位時期,依靠自己的積攢,清朝擁有了一些家底,雍正皇帝曾經計劃兩路夾擊消滅準噶爾部。但前線的戰事一敗塗地,南路的清軍幾乎一敗塗地,再次之後,清朝重新進入了戰略防禦的局面。
準噶爾部的人口只有60多萬,兵力只有5萬多人,還不如清朝的一個州府。按照實力來說,根本無法與龐大的清朝對抗。但準噶爾部是遊牧部落的政權,控制了西北大片的地區。在遼闊的草原、荒漠上,準噶爾部軍隊可以依靠地理上的優勢,與清朝軍隊進行長期的周旋。在茫茫大漠中,尋找一個部落是非常困難的。如果沒有充足的國力,清朝確實沒有這樣的能力。準噶爾部雖然只有5萬多軍隊,但是清一色的騎兵。雖然清朝也擁有不少騎兵,但數量和戰鬥力都不如準噶爾部。利用騎兵的機動性,即使自己戰敗,也能夠迅速撤退,這也是清朝無法徹底全面準噶爾部的原因之一。
在大家的潛意識中,準噶爾部軍隊肯定使用了長矛、彎刀等冷兵器。其實,準噶爾的武器水平明顯超過了清朝軍隊。準噶爾部控制了新疆和中亞的部分地區,與北方的沙俄帝國接壤。準噶爾部利用自己在地理上的優勢,從沙俄進口了大量的火器。根據統計,準噶爾部的軍隊中,超過一半的軍隊都使用了火器。在使用火器的數量和密度上,明顯超過了清朝軍隊。直到清朝統治的後期,湘軍武裝的火器和冷兵器的比例,才達到了準噶爾部的水平。由此可見,準噶爾部確實是一塊難啃的骨頭。在與準噶爾部軍隊作戰的過程中,準噶爾部擁有火槍數量的優勢,清朝軍隊則利用自己的紅衣大炮挽回了敗局。
不過,準噶爾部的整體實力與清朝差距很大,經過康熙、雍正兩代皇帝的努力,清朝的國力已經大幅度提高。到了乾隆皇帝在位時期,清朝已經擁有充足的力量消滅準噶爾部。就在這個時候,準噶爾內部出現了混亂的情況。準噶爾大汗去世之後,幾個首領開始爭奪汗位,打得不可開交。對於清朝來說,這是最好的機會。乾隆皇帝派遣大將兆惠遠征,兆惠不負眾望,成功的平定了準噶爾部。後來,兆惠總結戰役經驗的時候,表示戰鬥本身並沒有什麼特點,後方的軍需供給才是最主要的。由此可見,戰爭的勝利離不開雄厚國力的支撐,這也是歷史上一個千古不變的道理。
本人不是歷史學家,不過是根據電視劇和一些清代歷史資料的情節做出猜想,故事為主,歡迎網友吐槽! 請關注頭條號:日堯居k古史!堅持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