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照顾父母最多的孩子却是父母最不喜欢的,离得远的在他们心里是最好的,这是为什么呢?

灵犀185149568


有人说照顾父母最多的孩子却是父母最不喜欢的,离得远的在他们心里是最好的,这是为什么呢?


刚刚看到话题就想到了我的一个同学,同学兄弟姊妹好几个,除了同学一直跟父母住在一起之外,老人的其他子女全部在外地。以前父母能行能动的时候还好点儿,后来父母一个接着一个生病、卧床,父母生病住院,同学两口子就医院、菜市、家里几头跑,光身体累不说,心里的累要比身体的累严重得多。有时闲暇之余,仔细想想父母生病那些被折磨得寝食不安和担惊受怕的日子总是刻骨铭心!

同学家有个特殊情况,母亲从来不想花别人的钱,就是逢年过节外地孩子的钱也一分都不要,就连老两口子过寿时,外地子女要给钱也是一个子儿都不收。别以为老人这样做是他们的钱都给了照顾他们的孩子,恰恰相反同学跟父母住在一起几十年,年轻时同学跟父母住在一起自己要上交生活费,后来老人年龄大了,家庭所有的生活开支,包括外地孩子回来看望父母和家里来了客人,所有的开支全都是同学自己花钱,不但如此一直以来同学两口子也从来不收父母一分钱生活费。这样的事情如果不知道底细的人,肯定说这样不可能的,不管大家信不信,这是绝对的真实事。

让人有点儿欣慰的是,同学父母逢人就夸儿子媳妇的好,亲朋好友也都知道同学两口子对父母很孝顺。按理说老人都跟亲朋好友说儿子儿媳的好了,按理说在老人心里应该这个一直陪伴的儿子好吧?可恰恰相反老人整天为了一点点鸡毛蒜皮的小事情就跟同学吵吵吵,有时候还把跟儿子的不快把气往儿媳身上撒。虽然老人跟亲戚说过儿子孝顺的话,可老人同样也说儿子的许许多多的不是。最让人不解的是,老人经常当着儿子的面说外地的孩子如何如何好,就连逢年过节连东西都不买,平时甚至连电话都极少打的外地孩子在老人心里也是好的。

最最让一直陪在身边孩子心里郁闷的是,老人竟然当着儿媳的面多次说:“老了儿媳妇管什么屌经,还是闺女好。”弄的儿媳只好装聋作哑直摇头……

从上述这个真实的案例分析,跟老人长期生活在一起的孩子,平时小小的言差语错老人就记在了心里,虽然陪伴的孩子对父母照顾的很周到,但是由于长期都受到同样的陪伴和照顾,在老人看来却成了理所当然。正像有句话说的那样:“久居兰室而不闻不其香。”可对外地的孩子呢,由于他们长期不跟父母生活在一起,偶尔回来一次老人就感到新鲜,他们别管老人说话做事对不对统统顺着老人来,在老人看来不跟自己顶嘴的孩子就是最好的。外地的孩子即使平时不打一个电话,不买任何东西,哪怕过年都不回来老人心里一直还惦记着,那些孩子喜欢吃什么喝什么老人总是牢牢记在心里,只要外地的孩子回来他们喜欢吃的吃,该带走的老人也提前给准备好,可是,整天守在老人身边时刻赡养和付出的孩子的吃喝喜好老人却压根就不知道……

要问为什么?还真的说不清,我猜想或许如大家说的那样:只有距离才产生美吧!



智慧奶奶


本来就是,我妈妈一直就重男轻女,我小时妈妈就不喜欢我,因为我像我父亲,黑,不漂亮,我弟弟都像我妈妈,妈妈很漂亮 所以妈妈就一直不喜欢我,可是妈妈又离不开我,文革时期我父亲去时了,才14岁的我就挑起了保护妈妈和弟弟们的担子,一直到妈妈老去,我也老去,还是我照顾着妈妈,最后送走妈妈时也是我守候着妈妈,可是其他的人都忙,除了大弟外,他们连看看妈妈都非常难得,妈妈有三个儿子就我一个女儿,可是妈妈永远爱的是她老人家的儿子,妈妈对我很不公平,但是能怨吗?不能,天大只有天,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只有不孝的儿女,我认为父母偏心是广泛的,但是孝敬父母是应该的,我这辈子的许多不幸其实都是妈妈给我造成的,不过都过去了,妈妈也走了,妈妈最后的岁月一直都在我面前忏悔,妈妈还说下辈子我们还做一家人,只是她老人家做女儿,我做母亲,她老人家说下辈子她来报答我,我每次听妈妈说这话就要哭一场,是心痛妈妈也是安慰自己,不管怎么样,我的付出得到了妈妈和所有认识我的人的认可,我就值得了!,我无怨无悔。


依风听蝉


我是有发言权,说的一点也不错,我姊五个,那时我的儿女才几岁,生活也有余,那几个都是农村的,二老在没得病之前,我贴补不少,吃穿用每年都邦不少。二老得病(癌症)以后,在医院里我花了5份之四的钱。我不后悔,我以前不知道,二老走了一后,我哥说我妈烦我,因为我经常数啰她。

现在想一想有后悔,为什么钱花的多,力也出的多。到后来人还不喜欢,

可能出钱,出力说活也大胆,人老了就象小孩,说不得,虽然都为他们好。她们理解不了,就象电视剧里的苏大强。任何人到老了,都有这样那样的毛病。

往现在的年青人,照顾老人也得有学门,不要硬顶,换个方式。不要象我一样不讨好,应该大伙有一个健全的访法。不要什么都揽。


6312IO


我每个月工资2000元左右,东拼西凑在我们小区里给父母买了一个80平米的房子,把他们从几百里外的农村老家接来,就是为了多年来的心愿,想让父母脱离老家那种孤单劳累的生活,接到身边方便照顾,毕竟都七十多岁了,看着他们身体健康,我觉得自己做的值了。虽然日子过得拮据,每月要还房贷,要供孩子读书,要负担父母家所有费用水、电、物业、有线电视等等,但是还是比较开心,因为能每天看到他们。同事们坐在一起聊换季去哪买衣服,做什么指甲漂亮,兴什么样的鞋,对我来说都没有兴趣,我好像和时代脱轨了,原因就是我没有那么多钱去考虑打扮自己,其实是我没有能力去支撑愿望,可是我还是选择去做了,就不想给自己留遗憾。

和老人近了,生活中暴露出很多问题,他们的生活习惯多盐多油,偏爱吃辣的硬的,因为妈妈是高血压,爸爸做过胃癌手术,这些都不利于他们身体,我时常和他们讲,可是他们不听话,说多了不开心,反倒和我生气。姐姐也在附近偶尔过来看看,什么也不说,他们觉得很开心,弟弟每年回来一次,父母更是疼爱的不行,言听计从。突然我觉得我好失败,为什么我心心念念的为他们操心,却换不来他们的理解呢,我为了他们负重前行已经举步维艰了,反过来别人都是好人,唯独我不行。但是如果有任何事我要是不参与他们就不开心,还生我气,每年带他们检查身体,回老家小住,我宁可请假都必须陪着。有时候我也想不管了,像姐姐似的偶尔去看看,可是老公劝我,咱们接他们过来不就是为了他们晚年开心么,孝就是顺,顺着他们吧。有时候一个人心里的苦只有自己知道……


灵犀185149568


题主这个问题提得真好。本人兄弟四个(无姐妹)我最小。大哥,三哥在外地一年中回家三四次。我和二哥在家,父亲十年前去世。老母亲今年八十八岁了。不过身体挺好,自已能照顾自已。每次大哥大嫂,或三哥三嫂及孩子们回家老娘都高兴得不得了。仿佛让人觉得他们才是亲生的一样。走到哪里恨不得寸步不离,恐怕一转眼又走了。就连平时常吃的糖果,都没有他们买回来的味道好。我有时也说,一样的儿子怎么没他们做得好。妻子说,行了到她的这个岁数,又不用咱伺候,就知足吧随便她高兴就行了。事后我也想,距离产生美这话说得怎么那么好!




乡野清风270


谢谢!是的,我有体会。我父母病重我伺候她们十年,接屎接尿……。有一次我下班回家,我父母在屋里说话,他们很牵挂不管他们的——我的妹妹。

这也是人之常情,都是他们的孩子,看不见他就想念啊!你守在跟前,天天见。

我前几天看了一篇文章,《距离》,文章中写到:现在的亲情友情都很重要,但是多好的关系也要保持距离,给自己留有退路,给别人留下自己活动的空间……,我觉得很有道理。

所以,往往尽孝的,天天守着他,他不说你好,离的远的倒很亲近!

老人,见一面少一面,老小孩啊,不要怪他,尽自己的良心就很好!我们尽孝不是让人说好的!老人走了,自己没有遗憾,这就足够!


沐清风明月


我不知道你是否有孩子,人家都说老小孩老小孩,老人和小孩儿有很多共同之处。如果你养过孩子,就会知道很多父母在养孩子过程当中喜欢方方面面管束孩子,但最后的结果适得其反。

你的孝心是有目共睹的,包括你丈夫的宽容和善,这些都是你的财富,也是你的幸福,是谁都不可能夺走的。但是孝顺这件事情,你是发自本心的,不应该去太多的讲求结果。

中国传统文化中讲到孝顺二字,要想孝就要顺,而你总是不顺,你又怎么能指望父母感念你的孝呢?但这并不是说让你袖手旁观,只是需要换一种方法。你看到她们有不健康的饮食习惯,那与其在那里说教,不如从源头上,从根本上去改变他们的习惯。比如说,你可以换成低钠盐或者换成可以定量的调味瓶,又或者也可以采取多蒸少炒的方法,这样既不会引起你们之间的矛盾,也会让父母在不知不觉之间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同时还有几个方面是你需要特别注意的:

1.不要在父母面前拿自己和其他姐弟进行比较,因为这样会让父母认为你存在妒忌心理。

2.不要为了父母去节衣缩食,控制自己的需求或欲望。因为这样的话,父母会认为你没有这方面需求,那么在他们有余钱,或者你有余钱的时候,他们所想到的就是先用这些钱去接济有需要的孩子,可能会引发你们之间更多的矛盾。

3.不要邀功。你孝敬父母的行为,他们都是看在眼里的,虽然你们经常发生摩擦,但这只是行事方式的差异,并影响他们看到你的孝心,所以你不要总把这件事挂在嘴上,让自己的孝心变得很廉价。



老孟的娃世界


这个不喜欢,是你自己感觉到的呢,还是父母告诉你:“我最不喜欢你。”

从距离上看,在父母身边照顾父母,近距离接触,必然会产生一些生活矛盾和摩擦,由此产生的不开心,是不是你以为的父母不喜欢你?其实并不是的,父母知道彼此爱着,一家人可以互相理解包容,会展示最真实的他们在你面前。

对于在外地工作的孩子,由于平时见的少,思念牵挂是多过现实层面的相处,所以你会觉得他们好像更喜欢在外的孩子。


安安心理


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在一起了,再小的事,都要自己亲自去做。只要做事,就可能有错。

今天,你忙得很,忘了出门带走垃圾。晚上回来,老妈唠叨了半天,你是哪个烦呀,累了一天了!

父母内心是爱每一个子女的,但是每个父母的三观和自己的是不同的,在一起生活,就会产生矛盾。而不在身边的儿女,没有具体的三观碰撞,就只有爱和思念在他们心里。

我们不要抱怨我们的照顾,得不到理解和喜欢。没有他们,就不会有我们。常有感恩之心,方得善心,百善孝为先!





树叶极光


远了香,近了殃。这是我们老家的一句俗语,也是我的亲身体会。

老年人对远方的孩子装在心中梦里,挂念有嗔怪,表达方式是皱眉叹气 ,唠叨是自言自语,向亲友炫耀用来当道具。

老年人近前的孩子放在眼中嘴上,责怪和疼爱,表达方式是瞪眼,唠叨是直来直去,是发号施令的工具。

这并不是老人不识好呆,这是人上了年纪琢磨不透的自然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