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已無恙 英雄魂可歸 ——祖孫三代跨越70年的接力尋找

联动寻访|山河已无恙 英雄魂可归 ——祖孙三代跨越70年的接力寻找

联动寻访|山河已无恙 英雄魂可归 ——祖孙三代跨越70年的接力寻找

劉志傑說即使她和爸爸找不到爺爺的墓碑,相信自己的女兒也會繼續找下去。特派記者 李文科 攝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特派記者 佘振芳 周曉雪/文 李文科 易華/攝影 發自河北邯鄲

山有頂峰,海有彼岸。漫漫長途,終有迴轉。英魂忠骨,所在何處?

联动寻访|山河已无恙 英雄魂可归 ——祖孙三代跨越70年的接力寻找

劉志傑常年帶著烈士證書尋找爺爺劉士祥的下落,烈士證書已變得十分破舊。特派記者 李文科 攝

56年的等待

“如果我爺爺還在,今年應該96歲了。”

劉志傑時常幻想爺爺和奶奶都還在的場景——兩個滿頭銀髮的老人手挽著手,步履蹣跚地走過村口那條小路,夕陽的餘暉將兩人的影子拉得又細又長……

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礦區(原磁縣五區)義井鎮山底村,村口的小路邊,有棵孤零零的樹,沿著這條路可以走到河南,甚至更遠。

联动寻访|山河已无恙 英雄魂可归 ——祖孙三代跨越70年的接力寻找

從劉志傑記事起,奶奶王付美常帶著她在村口盼爺爺回家。特派記者 李文科 攝

從劉志傑記事起,奶奶王付美總是拉著她的小手,站在這棵樹旁,一邊往遠方張望,一邊唸叨著:“你家是在磁縣五區山底村,你到外面千萬別走丟了。”

奶奶唸叨的人正是爺爺劉士祥(又名劉士恩)。他16歲參加革命, 22歲時隨所在的129師編制為劉鄧大軍二野六縱18旅54團,任職排長。

1947年,部隊南下途中在河南休整,18歲的王付美抱著才幾個月的兒子劉金堂(原名劉興堂),帶上親手做的千層底布鞋,跟隨探親團連夜趕到駐地,見了劉士祥。誰曾想,這是一家人的最後一面。

此後,爺爺隨大部隊越走越遠,音信漸無。1954年,政府送來一張烈士證,寫著爺爺犧牲在四川,具體是在哪場戰役中犧牲的,遺骸埋在哪裡,卻沒人知道。

在劉志傑的記憶中,奶奶曾講過她年輕時往天津坐船南下到重慶尋找爺爺,最終無功而返。後來,奶奶忙著拉扯父親、下田種地、操持家務,再沒有精力走那麼遠。

從此,尋找爺爺成了埋在劉家人心底的一樁事。

當時擔任山底村支書的趙清志記得,政府曾提出為劉士祥在家鄉修墓,王付美拒絕了:“萬一他回來了呢?一天沒找到墓碑,就還有盼頭。”

這輩子,王付美都在等著劉士祥回來,直到她2003年去世,足足等了56年。

联动寻访|山河已无恙 英雄魂可归 ——祖孙三代跨越70年的接力寻找

劉金堂一提起自己父親的遺骸仍在他鄉,眼中就蓄起了淚水。特派記者 李文科 攝

三代人的尋找

對於72年前那匆匆一面,當時尚在襁褓中的劉金堂沒有印象,但他曾無數次地聽母親提起那一天:

“你父親看到你可高興了,把你舉得高高的,跟戰友們一個勁地說,我有兒子了!我有兒子了!”“名字也是你父親取的。”“你父親的戰友還送了你一個口琴作紀念。”

那枚口琴劉金堂一直珍藏著,直到上初中時才不小心遺失。

“父親是烈士,我從小享受到了國家對烈屬的優撫政策,我很感激。”劉金堂印象很深刻,自己8歲上小學,13歲考上中學,16歲考上中專,學費全免,每個月還有10塊錢助學金、9塊錢生活費。

1966年,劉金堂20歲。鎮上一位在四川成都工作的鄉親寫信給當時的村支書柴繼顯(音)提到,在成都一烈士陵園見到一塊墓碑上寫著“河北省磁縣五區山底村劉士祥”。柴繼顯捎信給正在上學的劉金堂,劉金堂立刻去信詢問,過了半年左右才收到老鄉回信:“實在對不起,墓碑被起(移)走了。”信中還勉勵劉金堂:“你父親是大英雄,你要好好學習,不要辜負你父親的期望。”

看信後,劉金堂心急如焚,隨後坐火車南下。走到重慶後,呆了二十來天,錢花光了,當時交通極為不便,無法再前往成都,最後想盡辦法才輾轉回到邯鄲。

到家後,看著風塵僕僕,衣衫邋遢的劉金堂,母親王付美摟著他大哭:“兒啊,你別再去找了,我怕你把命丟在外面。”

成年後,劉金堂擔起了養家的重任,進廠、辭職、開廠……自此,劉家人很少提起尋找遺骸的事情,直到家裡最小的孫女劉志傑懂事。

联动寻访|山河已无恙 英雄魂可归 ——祖孙三代跨越70年的接力寻找

劉志傑的爺爺奶奶住過的老宅子已年久失修。特派記者 李文科 攝

1000公里的羈絆

劉志傑從小就特別喜歡聽奶奶講爺爺的事情,在她心中,爺爺是個大英雄,作為烈士後人,她覺得很驕傲。

“爺爺犧牲在四川,我奶奶也一直對四川來的人格外熱情。”劉志傑說,1994年,幾名工人來到山底村做建築工程,其中有一位叫江義酉的叔叔,來自四川渠縣。奶奶毫不猶豫地把家裡的老房子給他們住,還經常給他們做好吃的。

联动寻访|山河已无恙 英雄魂可归 ——祖孙三代跨越70年的接力寻找

劉金堂從小與母親相依為命,20歲的時候出去找過一次父親,無功而返。特派記者 李文科 攝

1996年,江叔叔回四川后,兩家人還時常通信。

劉志傑當時還不知道,奶奶悄悄託付江叔叔打聽爺爺墓碑的事情,直到奶奶患上癌症。

2002年的一天,劉志傑印象特別深刻,奶奶強撐著病體,帶著劉志傑去鎮上的郵局,奶奶沒有告訴劉志傑自己去做什麼,但劉志傑隱隱感覺到,奶奶是在等待著什麼人的回信。

联动寻访|山河已无恙 英雄魂可归 ——祖孙三代跨越70年的接力寻找

在劉志傑的爺爺奶奶住過的老房子裡,勾起了劉金堂不少回憶。特派記者 李文科 攝

沒有信,奶奶越發沉默。她越來越喜歡到村口那棵樹下佇足徘徊,還時常翻看一隻小箱子。劉志傑記得,那隻箱子裡除了一些老照片和舊證件,其餘的全是布鞋,一雙雙碼得整整齊齊,鞋邊已泛黃,鞋面依舊挺括。

現在誰還穿布鞋?當時劉志傑很不解,很久之後她才知道,奶奶年輕時做鞋的手藝特別好,和爺爺的定情信物就是一雙布鞋。當年,奶奶聽人說起很多戰士在四川行軍時鞋底都磨破了,於是她一得閒就做鞋,鞋底納得厚厚的,足足做了二三十雙,卻再也沒機會給爺爺穿上……

联动寻访|山河已无恙 英雄魂可归 ——祖孙三代跨越70年的接力寻找

烈士家屬王付美的“定期撫卹金領取證”。特派記者 李文科 攝

2003年,王付美已經被病痛折磨得只剩皮包骨頭,彌留之際,她用盡最後一絲說話的力氣叮囑兒子劉金堂:“不管有多困難,一定要找到你父親埋骨的地方。”全家人含淚點頭。

王付美走了,帶走了對丈夫一輩子的思念,也帶走了藏著他倆所有回憶的那隻小箱子。看著箱子被燒成灰燼,當時,孫女劉志傑就下定決心,一定要幫奶奶王付美完成遺願。

之後,劉志傑開始了漫長的尋找之路。不同於奶奶和父親,她學會運用網絡手段。

联动寻访|山河已无恙 英雄魂可归 ——祖孙三代跨越70年的接力寻找

四川渠縣的江義酉寫信邀劉家人前往重慶敬香。特派記者 李文科 攝

十幾年來,劉志傑加了無數個QQ群,也發過很多微博,打過無數個電話,徐州、南京、成都、重慶……但凡與爺爺部隊相關的文章她都要蒐集起來。

這些年來,劉志傑除了照顧女兒、偶爾幫父親打理工廠之外,全副身心都投入到了尋找爺爺當中。此外,她也經常帶著女兒去邯鄲的各個陵園祭拜,給女兒講烈士們的故事,讓她從小體會到今天生活的來之不易。

“我爺爺很可能是在當年烏江龔灘馬頭山(又稱白馬山)血戰後負傷犧牲的。”經過十餘年的排除、尋找、查閱史料、諮詢網友等,劉志傑推斷得出這個結論,並將目的地鎖定在1000公里外的重慶。

白馬山戰役地理跨度較大,涉及武隆、酉陽、彭水等地。去年清明節前夕,劉志傑聯繫上了武隆民政局,民政局工作人員熱心地邀請她來白馬山烈士陵園看看。她和父親滿懷希望來到陵園,卻發現這裡的烈士墓碑是由二十多名戰士合葬的無名墓碑。“根據之前掌握的信息推斷,我爺爺的墓碑應該是單體的。”劉志傑和父親祭拜烈士後,失望而歸。

回到邯鄲,劉志傑收拾奶奶的遺物時,無意中發現一封22年前收到的信。信是江義酉寫來的,邀劉家人前往重慶敬香。這封信因種種說不清的原因,竟然鎖在箱底從未打開過。劉志傑趕緊按照信上的地址打聽,最終得知江義酉也已去世,但有個兒子江小飛(化名)生活在重慶。江小飛對當年的歷史也不瞭解,但他一聽說前因後果,便答應幫忙四處打聽尋找。

很快,江小飛託人聯繫上中共重慶市委黨史研究室、重慶酉陽黨史研究室,又於近日找到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隨後,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趕往邯鄲,與劉家人進行了對話,在山底村探尋了劉士祥生活過的足跡,同時也聯繫了酉陽民政局,得到的答覆是酉陽沒有劉士祥的墓碑。

“沒事,這說明我離結果又近了一步。”得知這一消息,劉志傑並不氣餒,她告訴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自己這輩子都會一直找下去。“都說葉落歸根,爺爺這麼多年在外面下落不明,哪怕找到墓碑帶回來一捧灰、一捧土,也算是接爺爺回家了。”說到此,劉志傑哽咽不已……

“沒關係,媽媽如果找不到,我長大了會幫媽媽繼續找。”劉志傑9歲的女兒在一旁說道,聲音稚嫩清脆。

联动寻访|山河已无恙 英雄魂可归 ——祖孙三代跨越70年的接力寻找

劉志傑決定要幫奶奶完成遺願,找到爺爺的墓碑。特派記者 李文科 攝

發起全國聯動 讓英雄魂歸故里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劉士祥去世也已7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實施也將滿一年。我們深知,如今的和平繁榮背後,離不開千千萬萬個“劉士祥”,他們拋頭顱灑熱血,獻出年輕的生命,為我們換取現世安穩。流星雖短暫,光芒卻閃耀。他們的名字應該被我們銘記,他們的精神應該被我們傳承。

“山河已無恙,英雄可歸家”。在清明節來臨之際,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發起全國媒體聯動,尋找與劉士祥(又名劉士恩)烈士生前一起工作和戰鬥過的人,或者與劉士祥相熟的知情人士。截至發稿,河北新聞網、成都全搜索新聞網、紅網、大眾網、雲南網、廣西新聞網等全國各地數十家媒體已加入媒體聯動的行列。

如果有相關的任何信息線索,請聯繫我們。報料微信:hualongbaoliao,報料QQ:3401582423

願英雄魂歸故里,烈士精神永存!

联动寻访|山河已无恙 英雄魂可归 ——祖孙三代跨越70年的接力寻找

河北省邯鄲市烈士英名錄中關於劉士祥的記載。受訪者供圖,華龍網發

附:劉士祥烈士生平

劉士祥,參軍後改名劉士恩,1924年生於河北邯鄲市峰峰礦區山底村(原磁縣第五區王看山底村)。16歲參加革命,1940年在涉縣129師參加集訓。1946年隨129師編制為二野六縱18旅54團任職排長。先後參加過上黨戰役、邯鄲戰役、魯西南戰役、湯陰戰役、淮海戰役、襄樊之戰,渡江戰役,隨後進川,1949年底解放大西南時犧牲,犧牲前是二野第三兵團12軍36師108團3營營長。據現有資料推測,劉士祥犧牲地極大可能性在重慶、四川。

联动寻访|山河已无恙 英雄魂可归 ——祖孙三代跨越70年的接力寻找联动寻访|山河已无恙 英雄魂可归 ——祖孙三代跨越70年的接力寻找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