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度和53度的白酒,究竟哪個更好?

週末趕上朋友小聚,免不了會小酌幾杯。有人喜好醬香醇厚的茅臺酒;有人傾心甘甜芳醇的朗姆酒。不過不管喝的什麼酒,千萬不要逞能,不如先拿起酒瓶看看,你喝的酒,有多少度?


40度和53度的白酒,究竟哪個更好?

可能你會發現:常見的白酒,大都是53度左右;而西方的洋酒,大多是40度上下。為什麼白酒與洋酒的度數會有這麼大差別?到底哪個度數的酒,味道會更佳呢?

01

關於白酒的度數

白酒的53度是什麼意思呢?

用專業術語來說,“度數”,是指室溫下酒中酒精(乙醇)所佔的體積百分比。

“53度”就表示在100毫升的酒中,有53毫升酒精。40度以上的都可以歸為“烈酒”,而這些烈酒大多都是蒸餾來的,也就是蒸餾酒。

蒸餾酒,就是利用糧食經過“發酵再蒸餾”方式而得到的酒,像外國的一些烈酒,如白蘭地、伏特加等也屬於蒸餾酒,只不過它們是以大麥、水果、麵包等作為原料發酵而來的;我們的白酒則是以高粱、小麥 等穀物作為原料釀製成的。

就拿我們現在喝的白酒來說,最初可是源自中國古代的燒酒,距今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而且從30度到70度都有,但為什麼52-53度的最常見呢?

以茅臺酒為例說明,經過發酵蒸餾得出的原漿,大約是60度,但此時的酒度數太高,直接飲用口感也不佳,需要陳放3年以上。在這個過程中,酒精會少量揮發,因此度數也會降低,待到出品時,酒精度數基本也就降為52-53度了。

那,為什麼53度最好呢?

53度,這可不是釀酒師任性隨意選擇的度數,而是源自中國人對白酒獨特的審美標準。

中國人喝白酒,有一個重要指標,專業術語上叫做“口感醇厚”。那怎樣算是醇厚呢?可以用“粘度”來進行衡量。

粘度,取決於液體中分子的種類及之間相互吸引力。所以,酒的粘度就取決於水和酒精分子的比例,與二者間的相互作用。酒精度數與酒水的粘度之間,存在“倒U型”曲線關係。最大的粘度值所對應的酒精體積,就是53%左右。

我們簡單點來說就是——53度的白酒,具有最大的粘度,因此可以呈現出最醇厚的口感。


40度和53度的白酒,究竟哪個更好?

02

關於洋酒的度數

同樣作為蒸餾酒,雖然外國人一直自稱他們的酒很烈,但實際上,這些洋酒們似乎在度數上低了一頭。

以威士忌為例,其實剛蒸餾出的威士忌酒精含量大約是70%,但跟我們的白酒蒸餾時一樣,都需要陳放三年以上,酒精蒸發了之後,度數就降到了60度。

但是,在裝瓶出貨前,生產者會做一個很反常的動作——在裡邊加水,將威士忌稀釋至約40度,也就是我們喝到的度數不高的洋酒成品酒了。

為什麼非要稀釋到40度,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是和影響威士忌口感的一種叫做“愈創木酚”的小分子有關:在40度的威士忌中,愈創木酚分子在酒水與空氣的界面處更為穩定,簡單地說就是這時候的愈創木酚傾向於浮在酒的表面,從而釋放出更多的烈酒香氣,酒也能變得更醇香更適飲了!其他的一些洋酒也是如此。

除了這個原因之外呢,洋酒之所以為40度還有一個趣味性的原因。

17世紀的歐洲,正是大航海時代的高潮,那時候的水上勇士們,不止追求金銀珠寶,還希望美味的烈酒作為最佳酬勞。


40度和53度的白酒,究竟哪個更好?

但難免有吝嗇的船長,向在酒裡摻水,剋扣下屬的血汗錢;不過聰明的船員們發現,只有那些40度以上的烈酒灑到火藥上才能直接點燃,來用這個辦法來檢驗酒裡有沒有摻假,久而久之,40度的酒也就成為了大家都廣泛接受的了。

這麼說來,不管是53度的白酒,還是40度的洋酒,都是人們在長期飲酒經驗積累下,得到的最適合的飲酒形態。

那到底喝哪種酒才能更抒發情懷,喝得開心呢,可能這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了。

不過依小象來看,白酒的53度,這更代表著一種“真正的烈酒”,敢於喝這種酒那才是真正的勇士呢,小編更傾向於53讀的白酒,那作為資深老酒民的您呢,會更喜歡哪種?快留言告訴我們吧。

歡迎全網搜索“國酒說”,為你帶來更多酒類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