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探(33):《大荒经》二十八山是宇宙密码的八卦示现

伏羲演先天八卦是华夏文明之渊源,先天八卦则源于《河图》。

上古传说,“伏羲氏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文以画八卦,谓之‘河图’。”“伏羲得河图,夏人因之,曰《连山》”。

伏羲八卦源于阴阳判分,是为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演万有。无论伏羲先天八卦还是文王后天八卦,其根源皆出自《河图》。

《河图》是宇宙模型涵盖天地万物。《河图》通过象、数、理涵盖了宇宙万有,其实就是宇宙万有的一个缩影。河图之数含藏天地之数、万物生存之数、五行之数、大衍之数、天干交合之数、六甲纳音之数,河图之理涵盖左旋之理、象形之理、五行之理、阴阳之理、先天之理。

《山海经》探(33):《大荒经》二十八山是宇宙密码的八卦示现

古河图

《河图》之象——

用十个黑白圆点表示阴阳、五行、四象,其图为四方形:

北方:一个白点在内,六个黑点在外,表示玄武星象,五行为水。

东方:三个白点在内,八个黑点在外,表示青龙星象,五行为木。

南方:二个黑点在内,七个白点在外,表示朱雀星象,五行为火。

西方:四个黑点在内,九个白点在外,表示白虎星象,五行为金。

中央:五个白点在内,十个黑点在外,表示时空奇点,五行为土。

《山海经》探(33):《大荒经》二十八山是宇宙密码的八卦示现

河图

其中“四象”是连接天(宇宙)地(地球)的密码。按古人坐北朝南的正方位标识: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以此为纽带,后世在风水地理上衍生出相应的风水象形;后世在天象上则衍生出星官座次,每象各统领七个星宿,共星官28宿。天地的四象是对应的——地面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对应天空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形成完整的天地投影。

《山海经》探(33):《大荒经》二十八山是宇宙密码的八卦示现

四灵星官图

古人也早已经认识到:《河图》本是星图,其用为天文地理,在天为象、在地成形。

“四象”是《河图》宇宙密码连接天地的纽带:四象在天成象为风为气,称为四神、四灵(象),用来划分天际的星空分野,分为三垣二十八宿,是为“天文”;四形在地成形为龙为水,称为四兽、四瑞(形),用来勘察地形之气(吉凶休囚),分为四方二十四山,是为风水地理。天之四象与地之四形都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象四形皆纳天地五行之气。

虽然古人崇尚“天圆地方”,但是宇宙日月运行产生四时(春夏秋冬),所以古人辨识遥远的宇宙时将苍穹分野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方,每方有虚拟的七“山”对应,《大荒经》四方“二十八山”就是虚拟的天象之“山”;而对近在脚下的大地则详细划分为八向(四正向东西南北、四偏向),每向三“山”,共“二十四山”。所以天之向四方对应七山为“二十八山”,地之向八方每向三山为“二十四山”。

《河图》就是一个涵盖万有的宇宙模型,而落实到具体的“天象”则就是《山海经·大荒经》的四方“二十八山”了。《大荒经》四方“二十八山”对应后世衍生的四象二十八星宿(参见《探(31):《大荒经》是上古华夏天文学滥觞历法之鼻祖》)。

《山海经》探(33):《大荒经》二十八山是宇宙密码的八卦示现

曾侯乙墓二十八宿漆箱盖

从考古发掘的实际遗存来看,河南仰韶文化西水坡遗址发掘的“华夏第一龙”已经沉睡了六七千年;河南舞阳县贾湖遗址发现的龟甲刻符(占卜)已经上推到八九千年。这些都能证明:宇宙密码《河图》所演绎的伏羲八卦文化产生于大约一万年前。

《山海经》探(33):《大荒经》二十八山是宇宙密码的八卦示现

华夏第一龙

一万年前的华夏是人文初祖伏羲女娲时代,尚处于人类蒙昧向文明过渡时期,伏羲先天八卦的宇宙智慧先于人类文明产生,是宇宙的运行法则和宇宙密码。

《山海经》探(33):《大荒经》二十八山是宇宙密码的八卦示现

贾湖甲骨

先天八卦确是人文初祖伏羲所创,但绝对不是后世人类普遍意义上通过“仰观俯察”所完成的重大“发现”“发明”,大约一万年前茹毛饮血的野蛮时代,人类面对天上风雨雷电等大自然的威力、面对地面大型肉食的毒蛇猛兽随时都可能夭亡,胆颤心惊地生活,没有普通的人脑能够具有如此“仰观俯察”而洞悉宇宙万有之密的能力。

只有作为宇宙智慧化身并且载有重大使命的伏羲女娲,才能够将这样的宇宙密码植入到上古华夏文明。在文明之先,远在人类文字还没有产生的上古,实际的人类文明还没有正式开始拉开帷幕,宇宙智慧密码就用河图的方式示现了——并非人类文明演生了八卦,而是《河图》(八卦)启发了人类文明。所以说《大荒经》的天文学知识是宇宙智慧的星际传承,伏羲八卦是宇宙密码植入到上古华夏文明(参见《探(23):伏羲先天八卦是宇宙密码植入华夏文明的原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