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伙镇光绪年间的“戒赌碑”(扬州江都丁伙镇)

在丁伙镇,收藏有一方清光绪年间甘泉县衙勒石的《戒赌碑》,长约120厘米,宽约50厘米,距今已达100多年。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丁伙镇一农民在田间翻地劳作时,挖到一块青石,上面有些模糊不清的石刻痕迹。他也弄不清是什么,便将其扛回家,做了鸡窝栅栏,这一放就是一、二十年。到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文化部门进行文物普查时,有人反映了这一情况。工作人员到该农民家一看,果然是一方清代石碑。(头条号:江都史话 原创作品 转载请注明出处)

丁伙镇光绪年间的“戒赌碑”(扬州江都丁伙镇)

石碑上的字迹虽然已经洇漫不清,但有的还依稀可辨,有“聚赌作践”及“光绪玖年肆月贰拾玖日”等字样,可推断这是清光绪年间的一块禁赌碑。文化部门将这块石碑进行拓片,并邀请相关专家论证,发现这块石碑上尚可见“文昌宫”及“有不肖之辈入内戏游,甚至聚赌作践”以及“设立惜字公局,理宜肃静”等字样,遂确定是江南扬州府甘泉县衙于光绪九年(1883)勒石,为整治聚众赌博而设的“禁赌碑”。

后经当地老人回忆,在丁伙镇历史上确曾发生过为禁赌而立碑的事。

丁伙镇光绪年间的“戒赌碑”(扬州江都丁伙镇)

那是光绪初,时任镇江千总的黄丽泉曾回到丁伙延寿老家省亲。他见黄家祠堂内被人搞得乌烟瘴气,凌乱不堪,原来是一些染上赌博恶习的黄姓族人在祠堂内聚众赌博。黄千总一面遂加训斥,一面向县衙反映。接报后,甘泉县衙出面禁赌,并倡议设立以尊孔尚儒、爱惜字纸为旨的乡镇民间社会公益组织“惜字公局”,劝人爱学向善,协助整肃。还要求村民勤于耕读,崇文戒赌,栽花植树,养花育心。(头条号:江都史话 原创作品 转载请注明出处)

丁伙镇光绪年间的“戒赌碑”(扬州江都丁伙镇)

丁伙镇政府及文化部门弄清了这方石碑的来龙去脉,认为这是对群众进行道德风尚教育的好教材,便专程请来戏曲家胡小元先生,就此铺染开去,写出了《闹祠堂》剧本,演出后受到了百姓的欢迎。 朱毓麒(朱玉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