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常熟尋古徒步記

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常熟寻古徒步记

陰雨天持續到週六,計劃中的徒步不會因雨改變,一早乘上去無錫的綠皮車,在咣噹中仍然晚點半個小時左右,害了我沒有趕上去常熟的大巴,只能退票又買票,整整遲了一個多小時,到了常熟出站後,小雨依然下個不停,煩不了撐著傘就走起來了;沿著既定的路線,一路觀名居,看國保文物,在細雨中把常熟的主要人文景觀都走馬觀花了一遍,常熟雖小,可依然是人傑地靈,這可不是吹出來的。

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常熟寻古徒步记

第二天從興福禪寺偶遇常熟藍天風速戶外,就隨他們出發從野道登虞山,一路上升下降,經絕望坡到達虞山最高處劍門,遠眺尚湖,只是能見度差點。從山頂一路下降從虞山景區出來,告別藍天風速戶外的朋友們,我順步道一路前行來到書院路,乘上公交轉大巴和高鐵平安回到南京,安全圓滿結束了此次二天的常常熟尋古徒步活動。

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常熟寻古徒步记

常熟,簡稱虞,因"土壤膏沃,歲無水旱之災"得名"常熟",是一座千年古城,蘇州市代管縣級市。常熟市東北瀕長江,東南鄰太倉,南接崑山市、蘇州市相城區,西連江陰市、無錫市錫山區,西北與張家港市接壤。常熟地處江南水鄉,素有"江南福地"的美譽,是吳文化發祥地之一,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常熟寻古徒步记

清雍正四年(1726年),析常熟縣東境置昭文縣,兩縣治同城。清代中期,易鄉為場,以場統都,以都統圖。咸豐十年(1860年),太平軍攻佔常熟、昭文,兩縣同屬蘇福省。同治元年(1862年),太平軍退,兩縣仍隸於蘇州府。清末民初,實行市鄉制,常熟境內劃為4市31鄉。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是年11月,常熟、昭文兩縣合併為常熟縣。民國十八年(1929年),縣以下實行區鄉制,以區統鄉。民國二十三年 鄉以下推行保甲制。其間,區鄉劃分幾經變更。1949年4月27日,常熟解放。同年5月析常熟城區置常熟市,餘為常熟縣。1951年,常熟市隸於蘇南人民行政公署蘇州專區。1954年11月,常熟市升為江蘇省轄市。1957年撤區,由縣直轄各鄉。1958年4月撤常熟市,仍統一為常熟縣。1958年各鄉建辦人民公社,實行政社合一體制。1961年劃出14個公社和常陰沙農場,歸屬新成立的沙洲縣(即現張家港市)。1983年3月撤縣建市,設縣級市常熟市。1983年政社分離,仍為鄉建制,鄉以下為行政村。是年常熟撤縣建市,設一個市屬鎮、33個鄉、3個場。1985年10月繼福山撤鄉建鎮後,各鄉陸續改建為鎮。

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常熟寻古徒步记

常熟城區貫穿南北的主幹河道是琴川河,從水關橋到水北門,溝通了常熟城內的水系,七溪流水皆匯入琴川河後通江達海,琴川河被譽為常熟古城的母親河。琴川河邊就是河東街。河東街是常熟城南內最長的一條街,也是歷史最長的一條巷。說它是街,倒不如視之為小巷來得妥貼。說到它的歷史,則歷經唐宋元明清,是真正的千年古街。橋下古琴川河流淌如溪,來自虞山山麓七溪的涓涓細流,水源貫通長江。唐時開挖有30米寬,利於舟楫。水是活的,在河東和河西寬寬狹狹的屋舍下穿流而過,小河上疊起斑駁。

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常熟寻古徒步记

“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常熟的古城牆把虞山東麓圈進了城內。據常熟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詞典記載,常熟縣城舊為海虞城,始建於西晉太康四年(283年)。南宋時,因常熟北濱長江,武備緊要,始建城門5座。元至正十六年,張士誠據常熟,將土城改為磚砌,並於西北騰山築城,城周達6000米。明永樂後,城垣漸失修塌圮,幾夷為平地。嘉靖年間,倭寇入侵,知縣籌資率眾重建,城周約5000餘米,高二丈四尺,基寬八尺,並建城門7座,並設有內外城壕等,城垣自此堅固。清代城基基本未變並屢有修葺。建國後,隨著城市建設的需要,改建環城馬路及群眾自行取磚,城牆陸續拆毀。

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常熟寻古徒步记

尋訪過城牆遺址,向前幾十米遠,就是江蘇省文保~曾趙園。

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常熟寻古徒步记

典型的江南園林建築。

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常熟寻古徒步记

曾趙園位於常熟城區西南隅翁府前,與曾園相鄰。原為明萬曆御史錢岱所築"小輞川"部分遺址。清嘉慶、道光間為邑人吳峻基所有,初名水壺園,又名水吾園。清同治、光緒間,園歸陽湖趙烈文,門額"靜圃",俗稱趙吾園。時趙宦遊易州,由夫人鄧廷禎之女鄧嘉祥及內弟鄧家緝襄其園事。民國後園歸武進盛宣懷。盛氏復舍於常州天寧寺為下院,故又更名寧靜蓮社。

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常熟寻古徒步记

趙園位於江蘇省常熟城區西南隅翁府前,又名水吾園。原為明萬曆御史錢岱所築"小輞川"部分遺址。清同治、光緒間,園歸陽湖趙烈文,俗稱趙吾園。趙園原處曾園西面,兩園相隔一條民居環秀弄,現兩園合為一園--曾趙園。

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常熟寻古徒步记

黑瓦白牆,小河襯托,只是水質差了些。

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常熟寻古徒步记

別樣的一隅風景。

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常熟寻古徒步记

曾之撰之子曾樸曾為清光緒時內閣中書,為我國近代著名文學家、翻譯家。其所著歷史文學小說《孽海花》膾炙人口,魯迅鑑為“結構工巧,文采斐然”,與《老殘遊記》、《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官場現行記》併為清末四大譴責小說,名聞海內外。曾樸並曾翻譯法國著名作家雨果、莫里哀等多部作品,蓋使曾園名聲大振。曾樸曾在園中度過他的少年和晚年。

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常熟寻古徒步记

這是城市發展和建設之中的最好見證。

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常熟寻古徒步记

西城樓閣是從南朝梁代開始建的,歷經1500年,至清朝末期形成了一個很大的建築群,後毀於戰火。西城樓閣景區佔地1.8萬平方米,是明嘉靖時期,虞山城牆修復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西城樓閣原來是在古城西門裡面的,與城垣和阜城門毗鄰,為著名的“虞山十八景”之一,整個景區有致道觀、大石山房、東嶽廟、嚴氏讀書館、地藏庵、阜城門、城堞、牌坊等等,其中尤以建於南朝梁代致道雙和建於南宋的東嶽廟與明代騰山而建的城牆雉堞爭相聳峙,蔚為壯觀。西城樓閣有孔子唯一南方弟子言偃的墓葬之地言子墓;有讓國南來,成為吳文化始祖的仲雍墓等景點組成。

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常熟寻古徒步记

常熟城區不大,人文景點相對集中,景點之間距離也近,這是出新後的南趙弄。趙用賢宅,位於江蘇常熟市西涇岸片區南趙弄10號,始建於明朝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趙用賢宅為主軸線房屋一組,總面積400餘平方米。門屋三間,前簷斗拱出挑,闌額施以彩繪。大廳四椽袱及平梁皆作月梁。三幅雲、荷葉磴、梁墊、翼形拱等浮雕裝飾,圖案多變,條飽滿。梁枋斗拱俱施彩繪,並間以瀝粉堆塑,清新淡雅。趙用賢宅書屋因為保存完整,脈望館被稱為中國私家藏書樓的"活化石"。為研究明代的居住建築、彩畫藝術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也為常熟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增光添彩,具有極為重要的歷史、藝術價值。2006年5月25日,趙用賢宅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常熟寻古徒步记

南趙弄的對面就是狀元坊,進入二十多米就是翁同龢紀念館。翁同龢工詩,間作畫,尤以書法名世。其書法“自成一家,尤為世所宗。”熟知中國近代史的人都知道,翁同龢是晚清重臣,是同治、光緒兩代皇帝的帝師,也是晚清維新變法的積極創導者,被康有為譽為“中國維新第一導師”。

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常熟寻古徒步记

常熟有5個全國文保單位,這是其中之一。

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常熟寻古徒步记

這是一座明清時期典型的江南名門望族宅第。簡樸的石庫門上鐫刻著由當代藏書家、翁同龢的五世孫翁興慶題寫的“翁氏故居”磚雕橫匾,門旁掛一塊木製豎匾,“翁同龢紀念館”六個字由愛新覺羅·溥傑題寫。

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常熟寻古徒步记

虞山風景名勝區位於風光絢麗的沙家浜畔、陽澄湖邊,它西南方與秀美的尚湖相依,湖光山色,相映生輝,優越的地理位置、秀麗的自然風光、豐富的人文景觀,使虞山成為江南旅遊勝地。 虞山古稱烏目山。人文景觀多寺、臺、亭、墓。有齊梁興福寺、元代大畫家黃公望墓、“畫聖”王石谷墓等。名人墓多標誌著常熟歷史文化積澱的深厚與輝煌。

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常熟寻古徒步记

公園裡豎立的一個門框。

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常熟寻古徒步记

常熟的歷史名人多,所以墓地也多。乾隆首次南巡(乾隆十六年,1751年),裔孫迎駕蘇州,得御書"道啟東南"四字,遂建石坊(今墓道第二座石坊)。是坊為花崗石沖天式,高4.71米,通寬10.05米。石坊中間正面鐫刻"道啟東南"四字。

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常熟寻古徒步记

言子(前506-前443年),名偃,字子游,又稱叔氏,常熟人。春秋時孔子三千弟子中唯一的南方人。後人所以稱他為"言子",是出於對他的尊敬。言偃出生於吳地,成年後到魯國就學於孔子,從言偃比孔子年輕四十五歲來看,他當是孔子晚年的學生。孔子有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言偃即為七十二賢人之一。擅文學(指歷史文獻),曾任魯國武城宰,闡揚孔子學說,用禮樂教育士民,境內到處有絃歌之聲,為孔子所稱讚。

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常熟寻古徒步记

公園裡的小橋流水。

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常熟寻古徒步记

燕園位於熟古城區,一說:為清乾隆間東閣大學士蔣溥之子、臺灣知府蔣元樞所建,初名"蔣園"。後為其侄泰安縣令蔣因培所有,延清疊石名家晉陵戈裕良疊黃石假山一座,取名"燕谷",園因名"燕園"。一說:乾隆四十五年,當時任福建臺澎觀察使兼學政的蔣元樞,渡海遇險,回常熟後,取其回常似"燕歸來"之意,故名燕園;北京大學、燕山大學校園也稱燕園。

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常熟寻古徒步记

常熟博物館坐落於江蘇省常熟市古城區虞山東麓先賢仲雍、言子墓旁。下轄常熟古琴藝術館、王石谷紀念館、清權祠陳列館。佔地6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總計9100平方米。1997年9月28日正式對外開放,2009年獲評國家二級博物館。常熟博物館現擁有上至崧澤、良渚文化,下至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各類文物16000餘件(組),其中以書畫、陶瓷、玉器三大類為主,現有國家一級文物21件、二級文物261件,藏品數量、等級均在全國同級博物館中名列前茅。館藏書畫有155件被載入《中國古代書畫目錄》,良渚文化玉器、六朝青瓷以及明代官窯瓷器等文物連續幾屆入選"中國文物精華展",並被編入圖錄,2008年被國家文物局評為國家二級博物館。

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常熟寻古徒步记

琴川河整治的也不錯,沿著河邊走走看看,古城氣息深厚。

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常熟寻古徒步记

整治出新後的琴川河。

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常熟寻古徒步记

沿著琴川河,一路就來到了方塔街。

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常熟寻古徒步记

塔園位於常熟古城東端,系在宋代古蹟舊址上新建的古典園林,總佔地面積近3萬平方米,因園內有方塔而得名。方塔全名"崇教興福寺塔",四面九層,為古城常熟標誌性建築,始建於南宋,2006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方塔與宋代古井、古銀杏並稱為"園中三寶"。 方塔園建築均為仿宋形制,既絢麗大氣,皇家園林的文脈神韻,又採用江南園林曲折多變的手法,曲橋亭臺、軒廊水榭、山石花木相得益彰。景區東北部設"碧水琴川"廉政文化主題公園,北部設常熟市碑刻博物館、常熟名人館。2007年,景區被批准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