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术的地盘很小,为何兵多将广?

来不及说再见


袁术字公路,汝南汝阳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商水西南人,袁逢的嫡次子,袁基、袁绍的弟弟。初为虎贲中郎将。董卓进京后以袁术为后将军,袁术因畏祸而出奔南阳。

初平元年也就是190年与袁绍、曹操等同时起兵,共同讨伐董卓。后来与袁绍对立,被袁绍、曹操击败,后于建安四年呕血而死。袁术在当时看来也算是一个大军阀了,那么为什么袁术的地盘那么小,为何有那么多的兵将呢?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袁术出生于名门,家世好,名气大、影响力也大。袁术出身于东汉四世三公名门之家,家族为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是司空袁逢之嫡次子。传说他出生的时候,神仙托梦给他母亲,说她怀中的孩子有一段天命在身。

由于袁术的庶兄袁绍是过继于其伯父袁成的养子,因此史书称袁术为袁绍的堂弟,其实两人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但是因为袁绍的母亲只是个婢女,袁绍早年在家中的地位颇见低微。而袁术在家里的地位则不一样。

然而袁术的起点就很高了,他在当时讨伐董卓时就已经是后将军了,在诸侯里官职是最高的,当时的曹操还是杂牌将军,刘备还是平民,孙坚在层面上更是他的直系下属,当时孙坚进攻刘表也是袁术授意的。若当时不是下属孙策开始搞独立,那江东就应该是袁术的了。

还有一个原因是,他占的是当时最繁荣的中原地区,别看他所统领的地方很小,但确实个不可多得的好地方。。因为这块是个资源丰富、繁荣富饶的区域,人口密度很大,人口也非常多。那里生活的人口虽然众多但是粮食充足,而且集市贸易等都很发达,也正是因为地小,所以管理起来也很方便,人民生活安居乐业。

而且袁术也靠着自己前期不争不抢稳住的江山,他也获得了人们一致好评,所以在后来夺取城郡的时候很容易。袁术的地盘以南阳、汝南和江淮三郡为主,而南阳和汝南恰恰是当时人口最多的两个郡,他这两个郡的实力不差于两个州。《后汉书》中也有这样的记载,南阳有三十七城,人口有二百四十万,汝南有人口二百一十万,是当时的第一和第二。所以袁术的地盘虽然很小,但是他的兵力如此充足也就不足为奇了。

总之正是因为袁术所占领的地理位置好才让他兵力如此充足,也因为他出生于四世三公的名门,他的门客才门庭若市。当时的袁术有多强大呢?

袁术战据江淮之后,他的兵力有数十万之多,而当时雄踞一方的袁绍兵力也只有七八万左右。当时曹操能力还不是非常强,只控制了中原的小部分地区,兵马也不足为患。其余的小诸侯的兵力更是不值一提,所以袁术在当时已经很强了。

当时天下分为两个联盟,北方以袁绍为主,曹操和刘备为辅。南方可以说是袁术的地区。但在建安二年袁术称帝,此后袁术奢侈荒淫,横征暴敛,使江淮地区残破不堪,民多饥死,部众离心,先后为吕布、曹操所破,元气大伤,后于建安四年呕血而死。


无笔史官


其实在建安二年(公元197 年)正月,袁术僣号称帝时,他是当时势力最大的军阀。而他哥袁绍,死敌曹操,混的都不如他好。之所以袁术会给人一种地盘很小的印象,主要是两方面造成的:

第一,袁术的本事不大,做事随心所欲,没有远见。并且他的为政也是奢侈淫靡,经常是打下一块地盘后,也不好好的经验,最后又稀里糊涂的弄丢了。因此袁术的地盘,每一年的势力范围都不一样。除了淮南大本营之外,其他的地盘不稳定,年年都在变。

第二,紧接第一点。地盘不稳定,这不是袁术一家的问题,当时的军阀都这样。因此后世的地图制作者们通常都会直接跳过这个混乱的时期,直接以建安四年(199 年)作为一个当时的关键时间点来作图。而建安四年时,袁术因为众叛亲离,地盘大大缩水。

比如看下面这张图——这是历史教材上的汉末群雄割据图。



制图者就直接取建安四年(199 年)作为制图时间点,绘制了当时的群雄势力范围。曹操和袁绍因为分别统一了河南和河北,成为当时最大的两个军阀,而袁术则因为孙策独立,手下大将雷薄、陈兰叛变,接连丧失广陵、江东等大片土地,势力为之一挫。仅剩淮南的一隅之地。

所以说,袁术的地盘不大,这本身是一个伪命题。关键要看是哪一年,如果是袁术灭亡的前夕,他的地盘确实不大。但要是袁术的巅峰时期来看他,他的地盘其实很大。

那么袁术巅峰时期的地盘有多大呢?按照史料的记载,应该是十郡一国,相当于管辖了十一个郡。这比当时的曹操和袁绍都要强一些,并且袁术还有很大的扩张潜力。只不过这一手好牌都让袁术自己给玩砸了。

下面,仔细的讲一下袁术的兴衰史。


兴平元年(公元190 年),身为大司空(相当于现在的国家总理)袁逢之子的袁术,以后将军(相当于现在的战区司令)的身份从洛阳出逃,跑到南阳郡的鲁阳。并且在鲁阳吸纳了长沙太守孙坚。袁、孙二人联合,组成了当时势力最大的军阀集团。

可能有朋友要问了,孙坚是长沙太守,他怎么会在南阳跟袁术搞在了一起呢?长沙离南阳那么远!这是因为,当时董卓乱政,自认为是汉室忠臣的孙坚领兵北上,准备进京勤王。结果孙坚这人性子太直,完全没有政治城府,被人给坑了。当时他从长沙出发,经过武陵郡(常德)时,卷入了一场蓄谋已久的政治斗争。孙坚被武陵太守当枪使,杀了当时的荆州刺史王叡。未经请示就敢擅杀上级,这是死罪。

很快朝廷的责任追究就来了,孙坚的长沙太守被罢免。孙坚当时就懵逼了,自己本来是去洛阳救皇帝的,现在没到洛阳,自己倒先变成通缉犯了。


此时,袁术找到了孙坚。他表示,我老爸是大司空,我也是后将军。你那点鸡毛事,在我眼里都不叫事。只要你替我杀了张咨(南阳郡太守,董卓的人),我就替你把那点鸡毛事都给抹干净。孙坚一看,自己一个厅局级干部居然还能傍上国家领导人的大腿,于是毫不犹豫的就杀了张咨。袁术看到孙坚这么爽快,也很爽快的替他表了一个假中郎将的职务。孙坚体会到了袁术的能量,也就跟着袁术一起混了。

袁术在得到孙坚后,如虎添翼。因为汉末那个年代,是讲门第出身的。像袁术这种人能当大官,完全就是靠他的出身高,其实他没什么真本事。但孙坚不一样,他是江东寒族出身,所有的成绩都是靠本事打出来的,他是真的有本事。

初平二年(191 年),孙坚与袁术联合讨伐董卓,并将董卓驱逐出了洛阳。随后,袁术和孙坚进入洛阳,拜祭汉室先帝,还平整了被董卓破坏的历代汉帝皇陵。这一举动,让袁术当时的社会声望,达到了一个令人仰慕的高度。

不过,由于洛阳城已被董卓烧掉,袁术和孙坚只能再回到南阳。当时豫州刺史孔伷病死,豫州成了一个无主之地。袁术一面表孙坚为豫州刺史,鼓动孙坚去抢豫州。一面在南阳扩张地盘,控制了整个南阳郡。

截止初平三年(192 年)时,袁术基本控制了荆州北部的南阳郡和豫州两郡(汝南郡和颍川郡)。领有三郡之地。

不要以为三郡很弱,这三郡中的南阳和汝南都是当时人口最多的大郡,按东汉中期的人口统计来算,三郡合计将近有500万人。

南阳郡:243万(第一人口大郡)

汝南郡:210万(第二人口大郡)

颍川郡:43万(士族大郡)

可以想象,占着这三郡,并且还有孙坚这种虎将的加持,袁术这是要上天。


然而没过多久,孙坚意外战死了。袁术失去了虎将后,遭到了北面袁绍、曹操,南面的刘表黄祖,西北的李傕、郭汜的夹击,可谓是三线受敌,局势恶劣。

为了避免战线被拉的太长,被分散击破。袁术在初平四年(193 年)初,主动放弃了南阳根据地。将重心转向豫州,并像“流寇”一样北上兖州,压迫袁绍、曹操。请注意“流寇”这个词,后面会重点讲到。

袁术这么气势汹汹而来,刚刚领了兖州刺史的曹操当然不能小觑了。于是曹操联合袁绍在兖州的匡亭大破袁术,将袁术又逼回了豫州。回到豫州后,袁术并没有退回去再争夺南阳,而是突发奇想,神奇地转向东南,突袭地处中原边缘地带的扬州。并且在扬州又打出了一片新天地。

兴平元年(194 年),袁术杀死了扬州刺史陈温而自领扬州牧,在淮南站稳了脚跟。

立足淮南之后,袁术进行了大扩张。为啥袁术能大扩张呢?这是因为当时江东四郡的对手都不算太强,如周昕、刘繇、王朗等,都是废柴太守。袁术派人去攻江东,几乎是摧枯拉朽一般。并且袁术还同时期,调兵遣将打徐州,把徐州刺史陶谦给打蒙了,连连丢失城池。这也导致后来陶谦病死,刘备领徐州刺史时,实际上接手的地盘,压根没多少了。

然而,袁术的命不好,能力也不行。他刚想在东南大展宏图的时候,不想长安的朝廷任命的新任扬州刺史刘繇突然杀出,将袁术的势力驱逐出了江东。

这种劲敌的出现,若是换作曹操,他肯定是自己亲征。但袁术没有这两下子,他只能找人替自己去征讨。找谁呢?袁术思考了很久后,选定了小霸王孙策。

兴平二年(195 年),孙策主动请战,从淮南东渡长江,在其舅舅吴景、堂兄孙贲(都是袁术册封的太守)的配合下,一举将刘繇打到了扬州西面的豫章郡,成功的控制了江东的丹阳郡和吴郡。袁术也因此又收复了江东两郡。随后孙策继续进攻,将会稽郡太守王朗击败,并且又西进,攻陷了豫章郡。江东四郡遂全部归了袁术。

袁术见孙策这么给力,便不再关心扬州方面的战事(没想到孙策后来会背叛他),将视线转到了徐州。

当时刘备在徐州新上任,脚跟还没站稳。面对袁术在建安元年(196 年)发动了一连串组合攻势,刘备节节败退,先后丢了广陵郡和部分的下邳郡,势力大挫。随后,袁术开始大肆分封:任命孙香为汝南太守;舒仲应为沛相;吴景为广陵太守;刘勋为庐江太守;自己的儿子袁胤为丹阳太守;孙贲为九江太守;朱治为吴郡太守。

至此到建安二年(197 年)初,袁术的地盘北抵豫州陈国(汉室的一个封国);东临下邳和广陵郡;南至会稽东冶;西接刘表的江夏,横跨扬、豫、徐三州,一共领有十一郡土地,成为了当时势力最强的军阀。参考东汉中期的户口统计,袁术辖下差不多有八百万人口。

相比周边的势力,袁术不仅地盘大,而且形势最好。其控制的地盘,尤其是江东,几乎没有什么动乱。而当时的袁绍和曹操,那简直是一个比一个惨。袁绍北面有公孙瓒,让袁绍寝食难安。至于曹操,由于东征张绣失败,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大将典韦全部战死,脸都丢光了。

袁术看到自己的势力这么强,周边的对手都是垃圾。便在建安二年(197 年)春,不可一世地僣号,自称【仲家】。这里需要说一下,袁术僣号【仲家】,是第二的意思,并不是皇帝的意思。

过了几个月,袁术僣号的厄运来了。先是曹操以汉献帝的名义册封孙策,导致孙策在江东自立;随后徐州的吕布又与袁术翻脸,双方大打出手。接着淮南突降天灾,连续几个月都没有下雨。在这一连串的打击下,袁术一下子仿佛由上天的宠儿变成了弃儿。

这便是所谓的来的快,去的也快。一个军阀若是扩张的太快,而他自己本身又没有什么本事的情况下,庞大的势力被瓦解掉,是分分钟的事。



至于说袁术手下的将领,主要是两部分。一部分是当初随他出逃洛阳的虎贲军将领,另一部分则是孙坚的部将。这其中,以江东孙氏的表现最为突出。袁术爸对孙氏也是关爱有加,在攻略江东以前,他就已经把半壁江山托付给孙氏,比如孙香、孙贲、吴景就分别被袁术任命为汝南太守、豫州刺史、丹阳太守,替他镇守江东。

只不过孙氏也不傻,他们只是想借袁术这个平台,以袁术的财力、物力、人力发展自己的势力。最终在孙策的领导下,苏氏一族打跑了袁术布置在江东的心腹势力,夺取了江东,并以长江为界,与袁术划江而治。

这个就好比当年黄巢称帝建国,结果朱温背叛黄巢一样。黄巢被朱温搞的腹背受敌,最后兵败身亡。孙氏一族的背叛,也是直接催垮了袁术集团。

另外还有一点,袁术是士家大族出身。但是却浑身一副游侠之气。他到了淮南后,不盘剥老百姓(穷人也没什么可盘剥的),对士家大族往死里整。于是乎,以穷人为主的黄巾军、黑山贼以及各地的土匪,也都纷纷拥护袁术。当官的跟起义军搞一块去了,简直是匪夷所思的一件事。

并且更匪夷所思的是,袁术快不行了,他的部下雷薄、陈兰也是两个奇葩。这两人背叛袁术后,没有投奔任何势力,而是跑到了灊山(今天柱山)落草为寇。听说过官军被奸臣逼上梁山的,还没听说过还有官军在走投有路的情况下自上梁山的。

后来袁术正式垮台,他第一时间居然不是投奔别的势力,而是莫名其妙的也想去投奔雷薄和陈兰,打算一起落草为寇。这简直是没谁了……

所以说,历史上的袁术评价不高。一方面是他的能力确实不行,另一方面是他浑身一副流寇作风。啥叫流寇?就是黄巢、李自成那几个货呗。这种人,打地盘,动员武装力量都是一把好手。但还是那句话,来的快,去的也快。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Mer86


袁术是三国时期唯一一个在汉朝灭亡之前就称帝的军阀,在袁术称帝的时候,袁术仅仅占领了三个郡的地盘。

那么,当时占据了四个州的袁绍都没有敢于称帝,地盘这么小的袁术为什么却敢称帝呢?

袁术称帝的原因是因为当时的他兵多将广,虽然袁术的地盘不是非常大,但是军队数量却要超过很多占据了一个州的军阀,甚至不输于占据了四个州的袁绍。

根据《三国志》的记载来看,袁术的军队全盛时期在10万人以上。

在讨伐刘备的时候,袁术给纪灵的军队就高达数万人。当时的曹操只有两万人左右的军队,吕布的军队也不到两万人,刘备只有万人的规模。这样对比起来,袁术的实力确实非常强。甚至一直到了官渡之战时期,曹操参战的军队只有3万人左右,袁绍参战的军队也只有10万人。

官渡之战是全盛的袁绍对阵的全盛的曹操,那时候的曹操已经吞并了了吕布、陶谦、袁术、李傕等人的地盘,并且赶走了刘备。袁绍则是消灭了公孙瓒,占据了北方的四个州。

这样对比起来袁术的兵多将广确实是名副其实的,那么地盘这么小的袁术,为什么能够有这么多的军队呢?

袁术兵精粮足是因为他占据了很多先天的优势,从出身来看,袁术是四世三公的家庭,属于喊着金钥匙出生的。

袁家的门客非常多,都愿意帮助袁术。

在反董联军失败后,袁绍和袁术的发展是最快的,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两兄弟的出身比较好。在三国时期是比较看重出身的,曹操因为是宦官的后代,经常受到文人墨客的攻击。袁氏兄弟都是庸才,却都有一大帮能臣干将投奔。出身好让袁术不用缺乏人才,袁术手下的将领非常多,因为袁术最终失败了,这些大将很多都没有留住名字。

从地盘来看,袁术占据了当时最富饶的地区。黄巾之乱主要是在北方地区,北方地区的人口大量的流失,很多地区都是千里荒芜。当时的南方地区人口也比较少,占据南方的几个军阀都没有掀起来多大的浪花。在当时的人口稠密区域中,只有北方和南方交界的几个地方受到战乱的影响非常小,人口的数量比较多,粮食储备也非常的充足。

袁术刚好就占领了这一区域,袁术占领了南阳郡和汝南郡,这两个郡是汉朝时期人口最多的两个郡。在袁术灭亡之前,这两个郡几乎没有受到董卓之乱的影响,人口流失情况比较轻微。根据东汉时期的记载,汝南郡和南阳郡的人口都超过了百万以上,因为受到战乱影响小,当时的两郡人口和东汉时期差距并不大。

蜀汉在灭亡时期只有94万人口,东吴在灭亡时期只有230万人口,曹魏在第一次人口普查的时候也只有400万人口。在袁术灭亡前期,正是北方人口损失最大的时期,当时曹操和袁绍统治区的人口加起来应该还不到200万。后来曹操祖孙三代经营,人口才能达到袁术称帝的时候汝南和南阳两个郡的规模。

在古代社会人口就等同于兵员,人口的数量多,能够招到的士兵也就多,军队的人数自然也就比较多。诸葛亮北伐的时候每次军队数量都不能超过10万,主要就是被人口牵绊。袁术有这么多的人口优势,称帝也是有实力的。

袁术虽然表面上只是占领了三个郡,实际上他还遥控着江东的一些郡。

通过这些郡,袁术也可以补充一定的兵员,这些郡一直到了孙策和袁术翻脸的时候才脱离了袁术的控制。袁术控制的汝南和南阳不仅人口多,农业也非常发达。人口多意味着种地的人也就多,军队的粮食也就不会缺。曹操在打仗的时候经常遇到粮草的问题,袁术在称帝之前从来没有缺过粮食。

很多人要问了,袁术兵多将广为什么还会灭亡?

袁术的灭亡是天灾人祸的共同作用。

袁术依靠着人口优势和家族名气获得了士兵和将领,这两点优势都在袁术称帝后出现了转折。袁术称帝后就已经不是汉朝的臣子了,遭到了诸侯们的群体攻击,包括袁术的将领孙策等人,都一起联合起来攻击袁术。

仅仅是遭遇攻击对于实力超强的袁术并不能造成致命的影响,关键是汝南郡和南阳郡后来发生了饥荒。史书记载,这两个地区的饥荒非常严重,以至于到了人吃人的地步。

当时汝南和南阳的人口出现了大量的衰减的现象,袁术的人口优势逐渐的丧失。饥荒过后袁术虽然还是占据两个郡的地盘,不过这时候的袁术已经不是兵多将广了。只有少量的军队陪在身边,并且连粮食都吃不上了。

袁术兵多将广主要是在袁术称帝前,在称帝后仅仅两年,袁术就在一片喊打之声中灭亡了。


高会民


说起袁术,不得不让人羡慕嫉妒恨了。从出道开始,袁术就是一个含着金钥匙的高富帅。在地盘不大的情况下,积累起了一支人数达三十万的军队。袁术是如何办到的呢?主要有下面三个原因:

▲新版三国中的袁术

一、地盘位置好

袁术的地盘虽然不是很大,但是地盘的位置那可是相当得好。何以见得?袁术的地盘大都位于今天的淮南一地,是当时相对富庶的地区。比之被战火摧残的华北和有待开发的江南地区,袁术的地盘可谓是当时的鱼米之乡。这一地理条件,也直接使得袁术的拥有粮食储备充足。另外该地区经济发达,袁术手头上的钱也不少,利于招兵买马。

根据后汉书中所记载的,袁术所占据的南阳一郡户口就高达数百万。另外袁术的汝南郡也是人口密集的地方,故袁术的兵源十分充足。所以有人曾评价说,袁术这两个郡的实力甚至可以比肩其他势力的两个大州(东汉时期州为郡的上一级行政单位)。

▲198年各方势力范围图,其中橙色部分即为袁术的势力范围

袁术的贵族出身

袁术和袁绍都出身于当时最为强大的权贵家族。袁家四世三公,东汉一朝汝南袁氏位居最高职位“三公”者多达五人。可以说,袁术的出身非比寻常。另外袁绍是妾生,而身为弟弟的袁术则是正妻所生。按照古代的传统,袁术才是袁家的正统传人。所以袁术从一出身起就不同于刘备等人,是袁氏一家掌握了最好资源的嫡子。

所以袁术得以继承了袁家百年来积累的军事影响力,带着这个天生的光环迅速地网罗了众多实力强劲的部下。并且这些武将都是带着军队过来投奔的,因而袁术的兵力也就迅速上扬。最为鼎盛的时候,袁术拥有嫡系兵力二十万,归属的军阀部队接近十万,拥兵共计三十万。

孙坚家族

袁术早期起家的时候,孙坚的辅助功不可没。公元191年袁术与孙坚还一起联合讨伐董卓,将董卓驱逐出了洛阳,这一举动让袁术的声望达到了顶峰。孙坚名义上虽然是袁术的附庸,但实际上拥有着很强的独立性。

后来孙坚意外身亡于岘山,袁术也毫不客气直接将孙坚的部队兵力直接地吞并干净。孙坚一辈子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兵马,几乎都为袁术的“兵多将广”做了嫁衣。而他的儿子孙策等到长大之后,想要要回父亲留下的军队时,袁术却迟迟不愿归还。还以此为条件,让孙策帮他打下了九江郡与泸州郡。

于是袁术靠着这三个因素,积累起了大量的军队。但也正是兵多将广滋生了他的贪婪,在拿到玉玺之后居然称帝,最后也落得一个惨死的结局。


WarOH协虎


197年袁术称帝时地盘是诸侯间最大的,并不小

1、孙坚杀南阳太守,跟随袁术后,袁术成为南阳太守;

2、191年,李傕和袁术结盟,袁术于是攻占兖州,后在匡亭之战被袁绍、曹操联合击败,只得退回寿春;随后夺取九江郡,杀死扬州刺史陈温,自称扬州牧兼徐州伯——摆明要抢陶谦的徐州;

3、193年,袁术派遣吴景夺取丹阳郡;195年,袁术派遣孙策夺取庐江郡;195年,袁术以孙策、吴景、孙贲三人共同击败刘繇,夺取豫章郡;196年,袁术以孙策攻下吴郡、会稽郡;196年,袁术趁刘备刚成为徐州牧,夺取了广陵郡和下邳郡。

4、197年初,袁术拥有3州11郡:汝南(郡守孙香)、下邳、沛国(沛相舒仲应)、陈国(陈相袁嗣)、广陵(郡守吴景)、庐江(郡守刘勋)、丹阳(袁胤)、九江(郡守孙贲)、吴郡(郡守朱治)、会稽(郡守孙策)、豫章(郡守诸葛玄,后为华歆)等

见下图(图为知乎网友大内义兴所制作):


197年孙策背叛袁术所占据的就是袁术的5郡:吴、会稽、庐江、豫章(被孙策分为豫章、庐陵二郡)、丹阳等五郡。

可以说,东吴的基础,就是袁术打下的——这么说孙策攻打庐江、吴、会稽三郡都是在袁术的派遣和人力物力支持下的,并非自立门户打下来。孙策、吕布背叛袁术后,袁术所占的地盘:

只有江淮以小块,其余都被孙策(占大头)、曹操、吕布占据。



袁术势力名单

1、家族:

叔父太傅袁隗、姐夫或妹夫杨彪(外甥杨修)、姑表兄弟曹操部下何夔、外甥高干、堂兄袁遗(被袁术击败所杀)、堂弟袁叙、堂弟丹阳太守袁胤。

2、武将:

张勋,和吕布对战的大将

桥蕤、梁纲、乐就、李丰,被于禁生擒后斩首;

纪灵,攻打刘备主将;

苌奴,抗击曹洪;

戚寄、秦翊,袁术死后投降曹操;

张闿,暗杀陈国相骆俊;

陈兰,投降曹操后反,被张辽所杀;

雷薄,袁术死后和陈兰上山做土匪;

师宜官,著名书法家;

韩浩,袁术死后投降曹操;

刘勋,被孙策夺取庐江后,投降曹操;

孙策,197年趁袁术被群攻时背叛袁术;

孙香,孙坚部将,孙坚死后跟随袁术;

孙贲,孙坚部将,孙坚死后跟随袁术,跟随孙策背叛袁术;

吴景,孙坚部将,孙坚死后跟随袁术,跟随孙策背叛袁术;

周瑜、鲁肃,并非袁术不重用,而是周瑜拒绝,只做居巢长,但孙策背叛时并没有马上跟随,而是在袁术山穷水尽时才离开。

3、文臣:

李业、杨弘、阎象、韩胤、袁嗣(袁术所置陈相)、舒邵、惠衢、张炯、金尚(被曹操赶走后投奔袁术)、郑泰(谋刺董卓失败后逃往袁术处)、吕范(后做孙策手下)、袁涣。

4、郡守:

陈纪、刘勋、刘偕、陈瑀、陈琮、陈牧、万演。

5、依附势力:

河东白波贼首领杨奉和韩暹、汝南黄巾军首领(何仪、刘辟、龚都、黄邵、何曼)、泾县贼首领祖朗。

6、人质:

陈应,陈珪儿子;马日䃅,东汉太傅。

7、盟友:

公孙瓒、李傕、陶谦(袁术称徐州伯之后就反目了)、吕布。


袁术失败的原因

袁术失败并非因为称帝而是因为:

1、袁术在197年刚刚夺取了11郡之后,没有进行整顿内部和重新平衡,给了孙策背叛的机会,在后方给了袁术最重的打击。

2、曹操在迎汉献帝之后通过屯田迅速解决了饥荒问题,恢复实力;

3、盟友吕布的反目;

4、江淮突发的大饥荒,让袁术实力大损,舒仲应将本作军粮的10万斛粮食全部拿去赈灾,让袁术失去了固守反击的资本,即便袁术起用了周瑜、鲁肃作为生产队长。

综述

袁术是东汉末年最具反叛精神的一个人:

1、何进被杀,亲自率兵诛杀太监;

2、杀扬州刺史,自称扬州牧兼徐州伯,完全不把东汉朝廷放在眼里;

3、最能体现“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人。曹操到死不敢称帝,孙权在曹丕、刘备称帝后还要扭扭捏捏十几年才称帝。

4、是东汉末年唯一(估计)一个以侠气出名的诸侯。孙坚是否是因为袁术的侠气而一心跟随呢,也很难说。

从191年被曹操、袁绍联合击败,败家犬一样夺取扬州,到197年拥有11郡,在6年时间里,袁术就一举成为了当时地盘最大的诸侯。如果不是孙策的背叛,曹操基本上没有击败袁术的可能——实力不允许啊!

孙策、吕布的背叛固然致命,但江淮灾荒让袁术彻底失去了战斗能力——仅有的10万斛米又被舒仲应拿去赈灾了。袁术不得不感慨:

“袁术乃至是乎”

盟友背叛、对手进攻、灾荒爆发三重困顿,即便是曹操、刘备,也无力支持。袁术的运气有点背!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历史哨声


袁氏一门,“四世三公”,东汉末年最显赫的世家大族。袁绍袁术两兄弟更是不得了。袁绍统一了河北,据有青、冀、幽、并四州,在当时诸侯割据中以地盘最广实力最强著称。袁术虽远不及哥哥,却也公然称帝,过了一把皇帝瘾,这一点他哥哥输了。




袁绍、袁术兄弟是汉灵帝时期司空袁逢的儿子,二人同父异母,所以关系向来不怎么和睦。十八路诸侯攻打董卓,董卓被吕布杀死后,诸侯们便各回各家,身为盟主的袁绍却因此得到了冀州。袁术驻军南阳,战马紧缺,于是谴使向袁绍借一千匹马,袁绍一匹都不给。袁术记恨在心,因此暗地派人联络孙坚,夹击袁绍与刘表。


孙坚起兵后,却不幸被刘表手下吕公射死。他17岁的儿子孙策继承父业,为了给父报仇,自知兵微将寡的孙策便委身投靠于袁术,后来发现袁术志大才疏,遂以传国玉玺为押,向袁术借兵三千前往江东开辟基业,袁术得到传国玉玺如获至宝,慢慢有了称帝的野心。




袁术割据淮南,周边豪强林立,他的周边有孙策、吕布、刘备、刘表、曹操、陶谦等诸侯,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相比他的哥哥,袁术的地盘不仅小,而且受到的威胁更大,除了有些军队家底,能打的将军少之又少,就这点本钱也想僭号天子,公然称帝真是自不量力。


兴平二年冬,董卓余党李傕和郭汜叛乱洛阳,一路追击献帝和公卿百官到弘农郡,献帝渡黄河北避难,袁术得知消息非常高兴,认为天意归袁氏,应顺应天意,下应民心做称帝计,遂于建安二年(197年)在寿春称帝,建号仲氏,置公卿,祠南北郊。他是东汉末年第一个称帝的地方诸侯。




袁术称帝,是公然置当时的正统皇帝汉献帝于尴尬境地,这个志大才疏,不自量力的人,其才学、地盘都远在他的哥哥袁绍之下。他这手上的传国玉玺、这一身的龙袍、这帝号,都是大逆不道,天诛地灭的罪名。果然不久,曹操联合刘备、吕布、孙策等出兵三十万大败袁术,攻下寿春,斩他四员大将,焚烧他的伪宫室殿宇及一切犯禁之物,伪帝都寿春被收掠一空,袁术如丧家之犬惶惶然逃命去了,于是曹操罢兵回许都。




不久,在众叛亲离之下袁术去帝号并给远在冀州的大哥袁绍写信,希望他能顺应天命称帝。这封结果又把他哥哥给坑了,袁绍后来起兵攻打曹操,在官渡之战遭到惨败。成了孤家寡人的袁术,放弃淮南老巢,决定投奔哥哥河北袁绍,要亲自给他奉上传国玉玺。路经徐州时,被刘备截住打得他落荒而逃,最后只剩下一千老弱病残。当时正处盛夏,兵尽粮绝,人多饿死,袁术嫌麦屑做成的饭粗,不能下咽,求蜜水止渴,厨人说:“只有血水,哪有蜜水!”袁术听了,坐在床上,大叫一声,倒于地上,吐血而死。


就这样,袁术成了汉末最早死掉的地方诸侯之一,真是一路作死,一场称帝闹剧生生把他自己坑死了。


大国布衣


袁术兵多将广是有原因的,因为他的家室比较大,他家四世三公的地位,在整个东汉是没人能比的,就是因为他出生名门,家族的影响势力比较大,所以,有很多人跟随他,为的就是想成就一番霸业。

大家都知道袁术是袁绍的弟弟,似乎袁绍比袁术在历史上的名声更大,那么为什么东汉末年大乱的时候,大家都选择跟随袁术,而跟随袁绍的比较少呢?

原因就是袁术是嫡出的长子,他的地位要比袁绍这个父亲的小老婆生的哥哥高很多。也就是说,袁术将来会是袁家的接班人。

这也给了袁术看不起这个哥哥袁绍的理由。

袁绍也不是吃醋的,虽然他不是大老婆生的,但是,他毕竟生在名门之家,所以袁绍也拉起了一支人马来,在那个乱世之中想找一个立足之地了。

大家都知道追随袁术的人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恐怕非孙坚,孙策父子二人了,这也就是说,后来孙权占据的整个江东之地,全部都是人家袁术家的地盘,袁术的地盘除了江东之外,还占据了今天的江西、安徽省大部或者全部,河南省和湖北省一部分,要知道这些地方在当时是全国最为富庶的地区。

只不过后来,袁术不知天高地厚,从孙坚那里弄回一个玉玺来,他就开始嚷嚷着称帝了。

要知道枪打出头鸟,当时各个地方的霸主都在持观望态度,谁敢称帝,就会被视为天下所有人的敌人。

正好袁术在这个节骨眼上称帝了,这时候依附于袁术的孙策就不干了,他宣布和袁术断离了关系,两人之间以后再也不是上下级的关系了。

就这样袁术的江东之地,从他的手下分离了出来,你看就连袁术的手下孙策都开始反对他了,可见,当时他称帝是多么的不得人心。

袁术这个人确实是个无能之主,虽说他有大片的肥沃土地抓着,真的可以用富可敌国来形容了,但是,他这个人很小气。

在他称帝的时候,正好赶上他所在的地盘闹灾荒,百姓都没有吃的,光饿死的人每天就有很多,但是,富可敌国的袁术不是想着开仓救助,而是变本加厉的来剥夺在他封地上的子民。

这就导致了袁术彻底的失去了民心。

曹操就是在这时候来攻打袁术的,袁术失败,最后落了个饿死的下场。这时候距离他称帝仅仅两年的时间。

当然追随袁术的人还有刘备,吕布等人,但是,这些人都是墙头草,风往哪里吹,他们就向哪里倒,并没有为袁术立下过什么功劳。

他们不像孙坚,孙坚曾经还以袁术的名义出军,把乱臣贼子董卓给赶跑出过洛阳城呢。所以说袁术部下最有名的非孙坚,孙策父子二人莫属,虽说后来孙策在背后捅了袁术一刀,把江东地区占为了己有,但是,这都是袁术自找的。


史学达人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原因三点:

第一,太子党是浪得虚名的吗?

袁术和袁绍所在的袁家,是当时全国最强大的权贵家族,四世三公什么概念?就是差不多100年袁家都是全国最强大的官僚家庭。

由此,袁家的政治力量极为强大,光是多年积累的部下、门生、好友甚至亲戚就占据当时汉朝党政军高层的至少三分之一。

其中,袁绍虽然是哥哥,但是妾生的。袁术是弟弟,但是正妻所生。根据汉代理发,袁术才是正统的袁家传人。

所以,袁术等于继承了袁家强大的政治、军事影响力,很轻松就网络了众多部下。

这些部下都是实力派,都是带着军队的武将,袁术自然实力强大了。

袁术当时真的很牛,鼎盛时期袁术嫡系兵力有接近20万,归属他的孙策等军阀部队也有接近10万,总兵力高达30万。袁术兵力雄厚,连打只有1万多人的徐州刘备就派兵5万。

要知道,曹操发动赤壁之战,孙权应战兵力只有5万人。

分崩离析后的袁术地盘,之前曾包括吕布、孙策、袁术、刘繇的地盘。


第二,袁术地盘一点不小

其实,袁术一度是全国地盘最大的军阀,不然他也不敢称帝。

袁术鼎盛时期,地盘包括扬州6郡,豫州的沛国、陈国、汝南3郡,徐州的广陵、下邳2郡。也就是今天的江苏、浙江、江西、安徽省大部或者全部,河南省和湖北省一部。

大家看看,这个地盘大不大?

比曹操和袁绍的地盘还大。


第三,袁术的地盘均是当时中国最富裕繁荣的地方。

袁术鼎盛时期,地盘人口高达600万,堪比后来魏国的总人口,是吴国人口的一倍,蜀国人口6倍!

同时,这里不是中原大地,就是江东鱼米之乡,也是粮食产量最多的地方。

袁术的物资充裕,尤其粮食极多。

财大气粗,自然不同。袁术要求归属他的军阀吕布收拾掉刘备,开口就许诺给二十万斛大米。

二十万斛大米什么概念?

也就是1200万公斤大米!

按照1个士兵一天吃1斤大米计算,吕布的2万人可以吃600天,也就是2年时间。

要知道,曹操搞屯田、最终是军粮囤积,打官渡之战的时候军粮只能坚持几个月而已,尤其前线只能坚持二三周。

袁术随手能够许诺给吕布这么多米,说明他粮食真是多的吃不完。


就是因为袁术自认为是全国最强的军阀,自己特别牛逼,这才将一手好牌打坏了。

这家伙空有名气,能力不足,野心太大,大草包一个。不可饶恕的是,自认为天下第一额袁术,竟然称帝。

称帝是什么概念?谁都知道汉朝已经几百年,之前王莽篡汉下场这么快就忘了?

袁术是疯到极点!

于是,首先归属袁术的军阀孙策吓跑了,导致扬州6郡丢失,随后徐州的刘备、吕布之流也翻脸甚至反咬一口,其他一些小军阀和跑了,最终导致袁术地盘锐减一半。

更雪上加霜的是,袁术剩下的几个产粮区,又遭遇特大旱灾,颗粒无数。

这其实也不是什么绝境,只要袁术愿意开仓放粮,将囤积的军粮抚恤百姓,支撑过一二年就好了。

谁知道,这个从小锦衣玉食的太子党袁术,根本不关心底层人民死活。不但不放粮,还继续搜刮,维持锦衣玉食的生活。

于是,袁术地盘的老百姓只能饿死甚至吃人肉,大量死亡,人口锐减一半以上。部下见主子昏庸,加上跟随袁术称帝属于诛九族的罪,也开始动摇。

那么,曹操乘机打过来,袁术瞬间众叛亲离,兵败身亡。

这距离他称帝不过2年时间!

袁术的绝大部分地盘和部下,都被曹操和孙权瓜分。

怎么评价袁术,两个字即可:傻diao


萨沙


受到许多三国游戏地图的影响,我们很多人都以为袁术的地盘很小,实际上袁术的地盘其实并不小,领地最顶峰时,和袁绍的顶峰时的领地面积足以一较长短,而袁术兵多将广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地盘实际管理面积大

袁术名义下的地盘;

我们都知道袁术的领地是整个淮南,这一地区指淮河以南到长江以北的大片区域。有豫州全部、扬州部分地区、荆州一小部分地区。

还有吕布偷袭徐州之后,刘备在徐州败退。当时袁术正在和刘备交战,所以乘机夺取了徐州南部大部分地区,虽然这些地区不是整个的州郡,但以面积而论,不比任何州郡小。



袁术能够控制的地区

因为汉末初期的天下争斗,实际上就是二袁的争斗,所以大部分诸侯都需要站队。比如曹操、刘表选择了袁绍。孙坚、吕布等人选择了袁术。

孙坚最初为袁术“打工”之时,打下的大片领土都归属了袁术,等到孙坚死后,孙策也被袁术压榨,许诺孙策攻下九江、庐江等地便任命其为太守,但是袁术都食言了。

直到后来孙策从袁术之处借来兵马,名义上还是归属袁术,而这一部分的兵马打下来的州郡,都由袁术派人接收,直到袁术称帝之后,孙策和袁术关系决裂,才驱赶了袁术派来的江东等地的太守。



除了孙策之外,袁术占据着汝南和陈国地带,占据了淮北部分地区。

195年左右的袁术势力达到顶峰,占据了江淮全部地区,管理着孙策攻下了大部分江东地带,还有徐州南部广陵郡等地,以及部分淮河以北的地区,如下图,这一地区实际上超过了同时期的袁绍。



袁术领地没人口稠密而且富足

当时袁术占据的豫州是整个天下最富有的地带,人口500多万,是三国时期吴国的2倍以上,比蜀国5倍还多,即便是曹丕建立的魏国,经过多年的发展,也没有超过当时这一地区的人口。

除了豫州的之外,徐州广陵郡、扬州庐江和丹阳郡都是四五十万人口的大郡。

除了人口众多之外,江淮地区的经济也是整个中原最发达的地区。粮食产量在汉末十三州也是首屈一指。



袁术的身份和经历

说到身份,就不得不提“四世三公”了,名副其实的富二代加官二代,祖上四辈人做到了三公(司马、司空、司徒),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声望积累了百年之久,其影响力甚至早就超过了孱弱的皇权。袁绍也是靠着这块金字招牌在河北之地混的风生水起。

再有。袁术年轻之时,也不是一个碌碌无为之人,他也非常有野心。懂得拉拢人心,经常扶助一些受难的士族,因此获得了世人的敬爱。



袁术走向仕途后,竭尽全力向上攀爬,当时有一个掌握皇城禁卫军的关键缺位,即虎贲中郎将。在激烈的争夺下,最终也是袁术夺得了这一位置。

十常侍杀掉何进之后,也是袁术指挥军队驱赶了十常侍。等到董卓入京之后,袁绍逃往山东之地,迅速被推举为盟主。袁术看到之后,也逃出京城,到了当时天下第一大郡南阳郡,准备组织军队实现野心。

当然袁术最后因为看不清形式称帝而失败了,也成为了我们眼中的无能官二代。


我是越关


袁术的地盘很小,只是一个错觉,其实汉末到三国这期间,在袁术称帝之前,曹操只是袁绍的附属,整个天下的形式,都是以『二袁争天下』这盘棋来理解的。

先说袁绍和袁术的关系。袁术和袁绍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他们的父亲就是袁家的嗣子袁逢。 其中袁术是袁逢正妻的儿子,是嫡子,而袁绍是庶子,也就是侍妾的儿子。在嫡庶之分非常严重的古代,袁绍本来是不会有什么出头之日的。但是袁逢的二哥袁成早夭没有后代,所以袁逢就把袁绍过继给了袁成做嫡子。于是袁绍一跃成为了宗法上袁术的兄长。

在关东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时候,袁绍又是首先从京师逃离的一批人,故而袁绍被尊为盟主,袁术就算不服也没有办法。后来联盟解散,袁术和袁绍单飞了。双方就开始各自搞小动作了,袁绍是鸠占鹊巢,当了冀州牧,就开始把自己的亲信,比如曹操表为东郡太守,作为自己的羽翼。而袁术支持孙坚,夺了长沙,封孙坚做长沙太守。

所以看后来的三国三巨头,曹操是袁绍的手下,孙坚是袁术的手下,而刘备漂泊不定。当时的天下,和这三巨头都没什么关系,是袁绍和袁术逐鹿的战场。

袁绍的手下有曹操,同盟有刘表,而袁术的手下有孙坚,后来还有孙策,同盟有公孙瓒和吕布,双方以中原大地为棋盘,展开了激烈的厮杀缠斗。

- 襄阳之战

孙坚大战刘表,孙坚中了埋伏身亡,孙策返归袁术。

- 界桥之战

公孙瓒进攻袁绍,袁绍利用大戟士和弓箭手,大败公孙瓒的白马义从,从此公孙瓒进入战略守势。

- 徐州之战

曹操借报父仇之名讨伐陶谦,屠徐州数城。

- 兖州之战

吕布趁曹操讨伐徐州的时候偷袭曹操的老巢兖州,曹操无奈只能返回和吕布争夺兖州,结果赶上大饥荒。这是曹操最黑暗的时刻,曹操几乎要放弃自己所有的独立性,去投奔袁绍彻底成为其属下。

而袁术的衰落,恰恰就在自己占了最大优势的时候。自以为众望所归,在淮南称帝。这个时候孙策在江南本来就是半独立、听到了这个消息之后反戈一击,宣布像朝廷效忠,吕布也同样和袁术断绝了关系。袁术随后讨伐吕布不胜。后来曹操率军讨伐袁术,一连斩杀了袁术数员大将。袁术的地盘只剩下扬州一小块。

又过了一年,这次轮到江淮一代饥荒,没有任何大战,袁术自己的势力就崩溃了。这个时候曹操讨伐吕布,吕布求救袁术甚至都没有实力帮助。后来袁术兵马溃散,他自己想投奔当年争霸天下的对手袁绍,把玉玺献给袁绍来换取容身之地,被刘备堵住了退路,无奈退回寿春,愤懑而死。

所以不要看袁术后来的地盘小,那只是称帝众叛亲离的结果,其实他当年还是有逐鹿天下的实力的。


看靠谱的历史,学有趣的经济。

关注经史通义,做有深度的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